龍武鎮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下轄鎮

龍武鎮位於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西北部,距縣城87公里,全鎮轄14個村民委員會,121個村民小組,84個自然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龍武鎮常住人口為17215人。

歷史沿革


圖片
圖片
龍武,舊稱“猛爪武”,又稱“勐者烏”,1934年(民國23年)建立設治局,1949年7月改置為龍武縣。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3年)也曾經是龍武縣城所在地。后改設治局,局址遷龍朋;1955年12月復改龍武縣,1958年11月與石屏縣合併,龍武設為區、鄉、鎮。

地理環境


龍武鎮地處東經102°14′52″—102°28′30″,北緯23°52′33″—24°06′17″之間,東與哨沖鎮接壤,南與大橋鄉相連,西與新平縣揚武鎮、峨山縣化念鎮毗鄰,北與峨山縣雙江鎮、小街鎮交界。東西橫跨15.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3公里,國土面積325.01平方公里。
全境地形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向西北梯狀下降,屬中高原混合地貌區,山高谷深。主要山脈有公黑山、石岩頭山、坡龍山、尼白木克山等,最高海拔2544.2米,最低海拔860米,相對高差為1684.2米。主要河流有大練庄河、昌明河、魯奎河,有大小龍潭26個,以峨爽大龍潭最為聞名。
境內氣候隨地形呈垂直變化,立體性氣候明顯,海拔在1400米以上地區屬南溫帶,海拔在1400米以下地區屬北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3.67C,無霜期246天,年均降雨量約1000毫米,年日照時數2022小時。有耕地61128.3畝,林地387219.35畝。

人口數據


2021年7月20日,根據石屏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武鎮常住人口為17215人。

自然資源


白蘿蔔是龍武鎮最具特色的產業和名特產品之一,以汁多味美而出名。鮮蘿蔔和蘿蔔絲條製品遠銷廣州、深圳等地和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
以藥材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是龍武鎮的另一大特色和優勢產業。露水草、三七龍膽草、黃柏、杜仲等藥材產業和松茸等野生菌資源的開發利用發展迅猛,前景廣闊。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銅、鋅等礦種,主要分佈在育英村、石岩頭、柏木租、大連莊、方丈、法烏等村委會,已開發的有育英村貢山鐵礦和育英村煤礦等。

行政區劃


全鎮共14個行政村,低熱谷地區7個,分別為法烏、他烏德、石岩頭、方丈、育英、大練庄、柏木租;高海拔區域7個,分別為舊沙、龍車、坡頭甸、龍武、腳白畝、宜其達、昌明。
低熱谷地區法烏他烏德石岩頭方丈
育英大練庄柏木租
高海拔區域舊沙龍車坡頭甸龍武
腳白畝宜其達昌明

經濟


2008年,農業生產取得了新的突破,農業結構調整切實推進,產業開發成效顯著,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2270萬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5980萬元,第二產業2932萬元,第三產業335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7602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1631元,比上年增長33%。
2008年末,有耕地61128.3畝,其中水田9694.49畝,旱地51433.81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等為主,播種面積34531畝,總產量701.9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24公斤。經濟作物以烤煙、白蘿蔔為主。種植烤煙5500畝,產量94.7萬公斤,實現產值1363萬元;蔬菜產業不斷壯大,種植白蘿蔔3.2萬畝,其中建立了高產樣榜1600畝、標準化種植3000畝,產值達3400萬元;種植冷涼蔬菜5500畝,實現產值600萬元。加快畜牧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種草養畜(禽),出欄肉牛2301頭、黑山羊3312隻、生豬19324頭,禽類出籠50378隻,其中肉鵝4120隻;實現畜牧業產值2874萬元。開發以藥材為主的生物資源,推廣種植露水草7560畝、三七1200畝、龍膽草200畝;推行以承包為主的經營模式,保護和開發以松茸為主的野生菌資源。

文化


風俗民情

龍武鎮主要居住著彝、漢、哈尼等民族,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80%,石屏縣唯一的哈尼族聚居地育英村就在其境內,這裡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和精美的民族服飾,代表性的有花腰彝跳大團樂,彝家漢子踩高蹺等。
彝族風俗
1、聶蘇潑春節:龍武彝族也同漢族同胞一樣過春節,稱之為“彝年”,並作為該彝族的傳統節日。
2、踩高蹺:龍武在正月十六舉行盛大的高蹺會,聶蘇歌舞活動,龍武高蹺,高丈余,為全國罕見。
3、祭龍節:農曆三月辰日,為聶蘇祭龍日。
4、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聶蘇(彝族)火把節。
哈尼風俗
1、祭龍節:農曆二月初二為哈尼族祭龍節。
2、那尼節:哈尼族在春插結束后,擇日過節,稱之為“那尼節”。
3、磨秋節(又稱五月年):農曆五月戌日或亥日,是哈尼族傳統的五月年節。
4、苦扎扎節(亦稱六月年):農曆六月間,歷時3-5天的苦扎扎節,是哈尼族的六月年節。
5、扎勒特節(又稱十月年節):按哈尼曆法,冬初,十月為首,一般選在農曆十月上旬第一屬龍日過節,歷時5-6天,又稱“十月年”,是哈尼族最盛大的節日。

社會


醫療衛生

至2008年,全鎮有衛生院1所,在職職工15人,設有門診、產科、住院部、防保組等科室,有床位20張,開展防疫、保健、內科、兒科、婦科、B超、化驗、X光等業務,全年業務收入45萬元;有14個村衛生室,28名鄉村醫生。積極加快鎮村兩級醫療機構建設,投資80萬元的衛生院綜合樓和投資55萬元新建的14所村衛生室已投入使用,逐步解決農民群眾就醫難、就醫遠的問題;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逐步解決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問題。參合人數18519人,參合率達85%。

文化教育

2007年龍武鎮舉辦首屆花腰白蘿蔔節
2007年龍武鎮舉辦首屆花腰白蘿蔔節
2008年,龍武鎮大力挖掘整理傳統民族特色花腰彝文化,打造花腰歌舞、花腰刺繡等品牌;認真創作編排具有地方特色節目“彝山龍武新風貌”參加縣新農村建設文藝調演,被選送參加州上演出編排;另外積極選派人員參加“鳳舞龍飛”奧運節目的排練演出;認真編排了“山寨歡歌”等兩個文藝節目到昆明參加紅河州特色文化旅遊商品展銷推介演出。成功舉辦了石屏龍武花腰彝之鄉第二屆白蘿蔔節,為宣傳龍武,打造龍武新形象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8年,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教職工58人,教學班17個,在校生926人,入學率達100%;有小學教學點25個(其中:中心小學1所,完小13所,村小11所),教職工167人,教學班100個,在校生2168人,學前班生581人。全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99.82%,完學率100%,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鞏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