迮庄中學

迮庄中學

江蘇省海安縣迮庄中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文明史和光榮傳統的學校,也是江蘇省如皋、泰興姜堰、海安三市一縣邊境地區影響較大、在人民群眾中較有威望的一所學校。

歷史沿革


迮庄中學
迮庄中學
學校成立於抗日戰爭時期,前身為1938年成立的私立仲源中學。
1942年,遷至丁許庄並更名為泰縣第一中學(此時學校建有黨組織,先後有18位烈士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獻出了生命)。
1945年日寇投降前後,泰縣三中、四中相繼合併到一中,泰縣第一中學由此成為當時蘇中三分區規模最大、知名度較高、最有影響的學校。戰亂中泰縣第一中學的校舍曾全部損壞。
因行政區劃調整,泰一中劃歸紫石縣領導,更名為紫石縣第一中學。
1946年國民黨佔領海安鎮后,學校又恢復原來的名稱。
1948年5月,南線鬥爭形勢好轉,在張正嶼的支持下,利用原迮庄小學的校舍,恢復南線四縣(如皋、泰縣、泰興、靖江)第一所中學—泰縣一中,恢復后的泰縣一中改名為泰縣中學。泰縣中學為陳毅、粟裕的三野和各級地方政府輸送了大批人才。
全國解放后,由於行政區劃的重新調整,學校更名為“海安縣迮庄初級中學”。
1958年,迮庄中學成立了高中部,發展為江蘇省南通地區第一批農村完全中學,學校改名為海安縣迮庄中學。
1961年,迮庄中學五八年進校的第一批高中生畢業,並參加了高考。這一年國家正處於三年大飢荒時期,高效緊縮,全國僅錄取大學生十幾萬人,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迮庄中學考生仍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數人考上南京大學的數學、地質和中文等系科。
1962年,成為南通地區重點中學。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更名為“海安縣東方紅中學”。
1978年恢復“海安縣迮庄中學”。
1985年,因錄取3名飛行員,受到南通市招飛領導小組表彰。
1989年6月,學生陸泰參加省首屆高中生作文大賽,獲一等獎第一名。
2001年,因布局調整和生源減少撤去高中部,高中部遷至臨近的海安縣孫庄中學,高中部不再招生。
2008年7月31日宣布撤併,從這天起,迮庄中學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學校當時有教職工40多人,學生近500人,佔地90畝。布局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是學習的理想地。

社會關注


幾十年來,海安縣迮庄中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優秀人才,輸送到全國各條戰線,許多人成為領導骨幹,一些人進入了省部級行列。
原省委書記沈達人,原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周澤、原副省長、人大副主任戴為然,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維先後為海安縣迮庄中學題詞。
隨著時間的推移,迮庄中學也許會被人們漸漸淡忘,但這所學校在蘇中地區幾十年教育事業上所起的作用,對國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校園地理


迮庄中學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雅周鎮迮庄村,當地老百姓稱迮庄村為迮家莊。迮家莊還有一間小學即 迮庄小學,也稱迮家莊小學,迮庄小學曾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軍長何坤的軍部舊址。迮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地理位子十分偏僻,處於海安縣的西南邊角,分別與如皋市夏堡鎮港橋村、泰興市古溪鎮新河村接壤,總面積5860畝,耕地面積3700畝,3140人。郵政編碼:226654。

歷史見證


1952年,迮庄初級中學教師聘書。
1953年,迮庄初級中學休學證明。
1964年,迮庄中學團費收據。

傑出校友


陸希元校友,離休幹部,原南京市鼓樓區政協副主席,1948年就讀於該校,並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其父 陸植三,是如皋第一個黨支部的創辦人,曾任過如皋縣長。
張雲校友,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08年晉陞軍隊專業技術三級)、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
陳千茂校友,2012年任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汪寧校友,2012年任江蘇省海安縣教育局局長。
周成虎校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201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張輝校友,2008年被國際商業潛水名人堂收錄。
張傑校友,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1年被南通市政府確定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王匯明校友,廣東省水利電力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4年被聘為廣東省三防專家。
陳海明校友,2013年任江蘇省海安縣立發中學常務副校長。
陳硯農校友,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學校(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海安學院)副校長,在海安電大奧鵬遠程教育學習中心0709新生開學典禮上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