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席慕蓉創作詩歌

《青春》是席慕蓉創作的現代詩歌。詩人獨特地以書來比喻青春,寫出了青春值得珍藏,也寫出了青春的易逝,不易保存,表現了詩人對青春的無限依戀之情。

作品原文


青春
(之一)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之二)
在四十五的歲夜裡
忽然想起她年輕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歲時的那個夏日
從山坡上朝他緩緩走來
林外陽光眩目
而她衣裙如此潔白
還記得那滿是茶樹的丘陵滿是浮雲的天空
還是那滿耳的蟬聲
在寂靜的寂靜的林中
(之三)
我愛 在今夜
回看那來時的山徑
才發現我們的日子已經
用另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
來過了又走了
曾經那樣熱烈地計劃過的遠景
那樣細緻精密地描好了的藍圖
曾經那樣渴盼著它出現的青春
卻始終
始終沒有來臨

創作背景


追懷青春,是人之常情,歷來以此為主題的詩甚多。席慕蓉這首創作於1979年6月的《青春》,便是作者對青春的感悟,亦是獨出機杼之作。

作品鑒賞


席慕蓉的詩歌語言典雅秀麗,情柔美婉轉尤其是他的愛情詩《一棵開花的樹》《蓮的心事》等等都是情韻深長。她的這首《青春》也同樣如此。詩中有對青春逝去的嘆惋,但卻不顯哀怨而是恬靜平和的,就像暮散之後獨自追憶舞台上曾經的繁華樂章,帶有種種淡淡的甜蜜的憂傷。
詩的第一節,“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人生的旅程已快結束,前景不會發生什麼變動了;“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該留的淚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嘗遍,不會再遭逢什麼希望未曾遭逢過的悲歡了。青春已經過去,它如今已成回憶。詩把茫茫的回憶集中在那個“夏日”,這是精巧的選擇。因為夏天最熱烈,火熱的青春中的熱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難忘。但它已“不再回來”,離開現在已很遠,很遠。
第二節中的“你”不是指第二個人,而是指代青春時代的“我”,“你只如雲影掠過”——青春歲月匆促短暫得很;“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我”當時未盡情享受青春的歡樂,“你”已“逐漸隱沒在落後的群嵐”,消失於迷茫之中,青春時代就這樣結束了,詩行中,瀰漫著悠悠的遺憾。
詩的第三節中,詩人在這裡獨出心裁地把青春比作是“一本書”。由於年代久遠這本書的扉頁已經發黃,並且由於時光太過短暫、倉促,也因為太過年輕,缺乏閱歷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地塗抹,精心地描繪,而任由命運的齒輪輕輕地翻過,顯得它看上去並不精緻。雖然它極為拙劣,但人們還是眼含熱淚一讀再讀,細細品味其中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不舍放開。在各種回味、留戀、不舍中,還是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過於倉促的書。“好花不常開勝景不常在。”如此,對青春的無限依戀之情被形象地表現出來。

作品影響


《青春》后被選為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讀本》、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的《大學語文》等教材中的課文。

作品評價


重慶市作協會員艾曉林:“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這是詩人獨特的人生感受。而這種感受,是“含著淚”“一讀再讀”而來的。實際上,這是詩人反覆地咀嚼、品味人生而感悟出來的。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李保初:作為詩人的席慕蓉,說她寫詩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一個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作為畫家的席慕蓉,說她畫鏡子,畫荷花,“也許因為它象徵青春,如果年華能夠倒流,如果一切能再來一次,我一定把每件事都記得,而不要忘記…讀她的詩,看她的畫,你會發現:時間,一直是她如此渴求抓住的東西;青春,是她如此摯愛,不忍不舍的歲月。而最終,她又不得不如此無奈地任它們一一遠去。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女,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生於重慶,祖籍內蒙察哈爾盟明安旗族。台灣知名畫家、著名散文家、詩人,1943年9月生於四川重慶,1949年遷至香港,1954年由香港赴台。先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和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席慕蓉長期擔任新竹師專美術科教授,著有詩集《畫詩》、《七里香》、《時光九篇》、《無怨的青春》等,散文集《江山有詩》、《有一首歌》,美術論著《雷色藝術異論》、《心靈的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