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庫切創作小說

《青春》是南非作家庫切於200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採用了第三人稱敘述,卻是庫切的一本自傳作品。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內容梗概


在《青春》中,庫切寫“他”十九歲到二十四歲幾年間的生活經歷。主人公約翰在開普敦大學學習數學,時間是20世紀50年代。約翰生活艱難,以在圖書館兼職謀生。他夢想在倫敦找到激情,因此飯碗不用擔心,卻還是鬱悶。這個歲數的年輕人不是意氣風發就是躁動不安,卻玩不出轟轟烈烈的名堂,由於生性缺少熱情,幹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亂子。他也需要被愛撫的感覺,但性愛從來沒有給他帶來生命的光輝,只是在吞噬時間和精力……

作品評析


作為一部自傳體小說,《青春》不同凡響,寫法也特別。它並非採用這類作品常見的第一人稱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約翰的年輕人,但庫切總是稱之為“他”。這樣的口氣不大像是一種自述,因而讀來自有疑問:“他”就是他自己么?有一點可以肯定:庫切本人的年齡和履歷都跟書中的主人公相吻合,至於那裡頭的諸多細節是否也是作者所親歷,想來已難以考證。文章主人公內斂的性格,這般平淡無奇的生存狀態,還能做出什麼樣的文章呢?可是,庫切就有這樣的本事,一段春夢無痕的人生就讓他寫得楚楚動人。他把年輕時的自己作為他者來觀照,再度審視青春的彷徨之途。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譯後記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他和他的人(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講)

作者簡介


庫切
庫切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J.M.Coetezee1940——),庫切1940年生於南非開普敦,荷蘭裔移民後代。成長於南非種族隔離政策逐漸成形並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離開南非赴倫敦,從事電腦軟體設計。1965年到美國攻讀文學博士,畢業后在紐州立大學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開普敦大學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亞。現系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成員,並在該校執教。小說《等待野蠻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費柏紀念獎、布萊克紀念獎,為庫切贏得了國際聲譽。《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1983)出版當年就贏得英語文學界最高榮譽——英國布克獎。《恥》1999年再度獲布克獎,使庫切成為唯一的一位兩次獲該獎項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師》獲得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傳體小說,披露他生活中不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幽暗之地》(1974)、《內陸深處》(1997)、《福》(1986)、《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2003)、《慢人》(2005)等。庫切的每一部作品風格完全不同,意義多元。他是英語文學中獲獎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獎項,還獲得過法國費米那獎、普利策獎、2000年英聯邦作家獎等。2003年庫切榮膺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