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縣崇文塔

建水縣崇文塔

崇文塔原名白塔。始建於元代,明代重修,更名為崇文塔。公元1799年(清嘉慶四年)因暴雨傾圮損壞,公元1826年(清道光六年)重建。高20餘米,為17級密檐式磚砌實心佛塔。

目錄

正文


建水玉皇閣位於建水縣城東,桂林街中段。原為道教建築,因中殿供奉玉皇大帝塑像而得名。
始建於公元1573年-1620年(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647年(永曆丁亥年)被焚毀。公元1655年(永曆甲午年)重建。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重修正殿。
建築坐西朝東,為二進三殿的四合院,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前殿(山門)、牌坊、中殿(凌宵殿)、後殿等建築。後來,白馬寺(又稱觀音寺)併入其間,玉皇閣遂成佛道兩教寺觀。建築布局也隨之擴大為三進四殿。總佔地面積約4600平方米。
公元1983年3月,公布宗文塔為建水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玉皇閣為建水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2003年2月,公布玉皇閣及崇文塔為第四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2003年12月,公布玉皇閣及崇文塔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介紹:
崇文塔位於建水縣城桂林街玉皇閣後殿前。始建於元朝,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為瀑雨毀損,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重建。塔為方形,高20米,為17層密檐式實心磚塔。塔基五級,高3.41米,邊長2.18米,第一級青石疊砌須彌座,高1米左右。塔身為磚徹,共十三級,由下而上逐級收分,各級四面各有小龕,內置佛像一尊。塔頂為四塊石板鑲砌,飾琉璃寶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