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路街道
安慶路街道
廬陽區安慶路街道地處合肥市中心城隍廟繁華地段,東鄰六安路、西至省公安廳博物館后圍牆及環城西路、南接長江中路、北至環城北路,轄區總面積1.32平方公里。街道下設7個社區黨支部、3個非有制企業黨支部和7個社居委,常住戶11486戶,4.76萬人。常住戶11486 其中28周歲以下青年7600餘人
轄區共有獨立支部以上單位56個,商業網點900多家,文化娛樂場所和特種行業達96家。道轄區有文明社區4個,安全文明校園8所,省、市、區級安全文明小區9個,創安率達90%以上,五好家庭5268戶,文明樓院27個,省級文明單位3家,市級文明單位8家,區級文明單位17家,成立個私工會組織78家。計劃生育工作連續13年創無計劃外生育街道稱號,社區體育工作獲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稱號。率先建立社區服務大廳,推行“一站式”服務。城市管理工作向規範化邁進。
安慶路街道
安慶路街道
嚴格和規範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的申請、評議、審核,加強動態管理;今年共計為居民辦理醫療保險7686人,其中:居民是4051人,學生3635人。做好基礎信息和檔案管理工作,對基本生活費實行社會化發放。在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方面,完成了對本轄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狀況調查,全面實施廉租房保障制度,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轄區居民家庭住房困難的問題。
民政工作
1、為解決轄區居民大病救助7人,共計救助金資27000元;
2、幫助解決轄區2名白內障患者復明,2名假肢安裝;
3、為轄區退伍軍人生活補助費26670元;今年共有18567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安慶路街道
坐落於市郊白澤湖鄉三義村。遺址由4塊台形地相連組成,總面積2.1萬平方米。出土器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石錛、石斧、石鏟、石球、石鐮、石璜、石網墜等。陶器有鼎、釜、罐、盆、杯、網墜、紡輪等,以紅陶、灰陶居多,紋飾多種多樣,異彩紛呈,顯示出較高的制陶技藝。遺址疊壓兩個文化層,距今有7000年的歷史,是安慶歷史悠久的印證。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夫子城遺址
位於安慶市皖河農場龍口村,現存面積約1.5萬平方米。該遺址地層堆積的下部屬新石器時代文化層,發現了11座土坑豎穴墓及灰坑、柱洞等遺跡。出土遺物包括陶器、玉器、石器等,陶器的基本組合為鼎、豆、壺,另見有較多彩繪陶。夫子城遺址的文化性質屬薛家崗文化,年代相當於薛家崗遺址第二期,它的發掘,為薛家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安慶市沿江路。古稱護國永昌禪寺,又名萬佛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邑紳阮自華募資重修。殿宇華麗,氣勢恢宏,為沿江名剎。寺由殿、堂、閣、樓、房、塔、園等組合而成,佔地2.2萬平方米。臨江的山門上嵌有清光緒帝手書的“迎江寺”3個楷書金字,雄渾穩健,光彩熠熠。漢白玉石的門券上嵌有四爪神龍浮雕,翹首揚尾,勢若撲江。山門左右各有一隻大鐵錨,重約3噸。步入山門即為天王殿,彌勒佛端坐神龕內,四大天王分列兩側,神態各異。拾級28階而上,為趙朴初手書匾額的大雄寶殿。殿內,如來佛慈眉善目,阿難、迦葉祥和稽首;文殊、普賢、觀音、地藏4大菩薩和藥師大佛、阿彌陀佛及降龍伏虎十八羅漢,各具神韻,栩栩如生。後為毗盧殿,供奉神佛毗盧遮那和帝釋、大梵兩大天王。殿後是四海龍王朝觀音的“海島”群雕。掩映在花木叢中的宜園、可亭、望塔亭等,亦是別具特色的勝跡。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慶路街道安慶路司法所轄區範圍東起六安路、西至環城西路、南臨長江中路、北依環城北路,長江路、安慶路、淮河路、蒙城路、六安路、阜南路、霍丘路縱橫交錯,橫貫東西,連接南北,交通便利,全國聞名的城隍廟坐落在街道中心,十分繁華,轄區總面積1.32平方公里。下設7個社居委,常住戶11486戶,總人口約4.76萬人,轄區流動人口12000人。轄區共有獨立支部以上單位56人,商業網點近900多家(不包括城隍廟市場),文化娛樂場所和特種行業達96家。安慶路司法所概況,建立健全各項組織機構、各項制度和組織機構製作牌塊上牆,辦公室面積75.93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