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府花邊

青州府花邊

青州府花邊廣饒縣傳統民間手工藝品,清末由臨淄、益都等地傳入。

簡介


青州府花邊,魯綉的一種。廣饒縣傳統民間手工藝品,清末由臨淄、益都等地傳入。是一種以精棉線、亞麻布為主要原料,經編織、刺繡製成的高檔手工藝品,主要品種是檯布、床罩、盤墊、茶几套、沙發墊等。按工藝分為鑲拼、滿工、小鑲件三大類,可編織出180多個花樣、近千個規格品種。工藝上,用棒槌編打,經緯相交,組成帶形密龍,作為圖案的骨貉,中間填以不同的疏密的網紋,運用10餘種針法。其中,在棉線刺繡上凸起的花紋,有浮雕的感覺。中間由少數掏眼和機鎖作點綴,猶如繁星閃爍,與四周邊花連綴成套,愈顯高貴。其特點是織工細膩,圖案美觀,色澤素雅,手感柔軟,在國際上,有“抽紗之王”的美譽。產地主要分佈在淄博、青州、東營等地。雕平綉 產於文登榮成、威海、海陽龍口等地。是在麻布、棉布上以絲光線綉制而成的工藝晶。它採用了雕、縷、抽、勒、綉等工藝,圖案多以牡丹、菊花、玫瑰、葡萄為主,並襯以各種卷草紋,顯得嚴謹對稱,層次分明。產品主要銷往歐、美、日等地區和國家。

工藝製作流程


先將花樣圖紙固定在圓形的“包”(一種用小麥秸稈編成的圓盤)上,然後在花樣上插上大頭針,由牽掛在大頭針上纏繞棉線的“棒槌“編織而成。“棒槌”是用木頭製作,一般長約十幾厘米,一頭纏線,一頭掛著珠子(珠子主要是為了墜線,有穩定的作用)。用“棒槌”的多少一般視情況而定,如果花樣很複雜的話要用幾十對,織花的婦女撥弄著幾十對“棒槌”,使棉線相互交叉,從而織出美麗的圖案,在必要的時候還要用鉤針作為輔助工具。織花的常用手法有密布、方結、介花、雙稀等,這些手法交替使用織成各種花樣。

工藝傳承


青州府花邊工藝傳承主要是藝人之間相互傳授,有想學的就跟老藝人學習,學會為止,不過現在的小姑娘基本上沒有學這個的,老藝人們也沒幾個在從事這種工藝了,織花工藝已經後繼乏人了。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在從事這一工藝呢,原先在農村,織花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種方式。可是現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的興起,以及農村往城市流動人口的增加,使得農村從事這種工藝的人越來越少,因為這種工藝不僅很費時間,賺錢也比較少。最近回家幾乎見不到這種場景了:在自家大門底下,拿一個高凳撐著大包在玩轉棒槌的婦女了。這種傳統的手工工藝開始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的生活,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