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饒縣

山東省東營市轄縣

廣饒縣是隸屬山東省東營市的一個市轄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東營市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7′~118°57′、北緯36°56′~37°21′之間。行政區劃代碼370523。北連東營區,南靠淄博市臨淄區,東與濰坊市壽光市接壤,東南與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興縣毗鄰,東北部瀕臨渤海萊州灣。

廣饒縣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轄9個鄉鎮(街道),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53個村(居),人口50萬人(2012年)。廣饒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

2019年以來,先後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9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1年6月4日,廣饒縣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歷史沿革


在史前的新石器時代后李文化時期,廣饒縣境內就有人類居住。
上古時代,今廣饒縣境屬爽鳩氏的居地。
夏代至殷末,為季則艹氏、逢伯陵和蒲姑氏居地。
西周時,為姜太公封地--齊國的轄地。
春秋、戰國時期,縣境仍屬齊國。
秦代屬齊郡。
西漢始有廣饒之名。王莽時,縣境屬建信郡。至東漢划入利、益、博昌三縣,屬樂安國。
三國時,縣境屬青州齊郡,歸魏國所轄。
晉代,復置廣饒縣,屬齊國。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青州沒於漢劉聰,東晉時,後趙石勒、燕慕容廆、後燕慕容垂相繼佔據。
南朝宋,劉裕曾於此置樂安郡,不久即入於北魏,仍為樂安郡,屬青州。
隋代改稱千乘。
五代時,梁、唐、晉、漢、周共53年,縣境一直隸屬於平盧軍。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罷軍使,復稱州,平盧軍仍改稱青州,縣境仍屬青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佔據青州后,縣境被偽齊劉豫統治8年。
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為樂安,屬益都府。
曆元、明、清至民國初年,縣名及境域均無變更。
1913年樂安縣屬膠東道。1914年因與江西樂安重名,復稱廣饒,1927年直屬山東省。抗日戰爭時期,隸屬清河行政區。1945年8月,廣饒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渤海行政區清河專區。建國后,先後歸屬渤海區清河專員公署、惠民專區、淄博專區、惠民專區。
1983年8月30日劃歸東營市。
2000年,廣饒縣轄6個鎮、9個鄉。總人口472841人,各鄉鎮人口:廣饒鎮55780大王鎮57731稻庄鎮32460石村鎮22181丁庄鎮48224顏徐鎮32968花園鄉17387李鵲鄉16297小張鄉20432西營鄉28884大碼頭鄉31749西劉橋鄉28896大營鄉19429花官鄉38146陳官鄉22277(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廣饒縣轄6個鎮(廣饒、大王、稻庄、顏徐、丁庄、石村)、9個鄉(花園、小張、李鵲、西營、大碼頭、西劉橋、大營、花官、陳官))和2個辦事處(清河辦事處、經濟開發區辦事處),共553個村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47233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812人,農業人口415518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415人。
2001年,廣饒縣撤銷李鵲鄉、小張鄉,設李鵲鎮;撤銷顏徐鎮、花園鄉,併入廣饒鎮;撤銷大營鄉,併入石村鎮(原顏徐鎮杜疃、馬疃兩村劃歸石村鎮);撤銷西營鄉,併入大王鎮。2月12日,中共廣饒縣委、廣饒縣人民政府召開全縣鄉鎮規模調整工作會議,公布將6鎮9鄉調整合併為6鎮4鄉:撤銷花園鄉、顏徐鎮,其行政區域併入廣饒鎮;撤銷西營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大王鎮;撤銷大營鄉,其行政區域併入石村鎮;撤銷李鵲鄉、小張鄉設立李鵲鎮。8月20日,正式成立城區辦事處。其管理的地域範圍為縣城區,管理對象為縣城區內的常住非農業人口和外來流動人口。下設7個居委會、82個居民小組。2001年底,廣饒縣轄廣饒、大王、稻庄、李鵲、丁庄、石村6個鎮和大碼頭、西劉橋、花官、陳官4個鄉及城區、清河、經濟開發區3個辦事處,共553個村民委員會、7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47438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743人,農業人口415642人。(《廣饒縣年鑒》)
2001年,全縣總面積1137.87平方千米。轄10個鄉鎮、2個辦事處,553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年底全縣總人口47.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87萬人。(《山東年鑒·2002年》)
2002年底,廣饒縣轄廣饒、大王、稻庄、李鵲、丁庄、石村6個鎮和大碼頭、西劉橋、花官、陳官4個鄉及城區、清河、經濟開發區3個辦事處,共553個村民委員會、7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4760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083人。農業人口414949人。
2002年,全縣總面積1137.87平方千米。轄6鎮4鄉、3個辦事處,553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年底全縣總人口4760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083人。
2003年,全縣總面積1137.87平方千米。轄6鎮4鄉、3個辦事處,553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年底全縣總人口47665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8304人。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89%。
2010年5月撤銷花官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花官鎮,鎮政府駐原花官鄉政府駐地。撤銷大碼頭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大碼頭鎮,鎮政府駐原大碼頭鄉政府駐地。撤銷西劉橋鄉,將小營、東楊家、北塔、南塔、小高劉、高劉、燕寨、宋寨、三水、印家、西雷埠、東雷埠、南雷埠、勝利、韓家等15個行政村劃歸稻庄鎮,將桑科一、桑科二、桑科三、房家、前桑、烏河、西燕、石碑、李官、蔣官、北辛、東流橋、東河口、西河口、小劉橋、西劉橋等16個行政村劃歸大碼頭鎮。調整后廣饒縣轄2街道6鎮1鄉(廣饒街道、樂安街道,大王鎮、稻庄鎮、丁庄鎮、李鵲鎮、大碼頭鎮、花官鎮,陳官鄉)。
2021年6月4日,廣饒縣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饒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東營市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7′04″~118°57′11″、北緯36°56′09″~37°21′23″。北連東營區,南靠淄博市臨淄區,東與濰坊市壽光市接壤,東南與濰坊市青州市相接,西與濱州市博興縣毗鄰,東北部瀕臨渤海萊州灣,海岸線長12.35公里。縣境東西最大距離60.1公里,南北最大距離46.2公里,總面積1137.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廣饒縣地處泰沂山北麓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河沖淤積平原的交迭地帶,地勢由西南傾向東北,西南部最高程海拔28米,東北部最低為2米,絕大部分地區的地面高程在3.5~15米之間,坡降為0.48‰。
廣饒縣地貌類型主要有:緩崗9923.4公頃;淺平窪地2.19萬公頃;微斜平地6.999萬公頃;河流階地375公頃;河流圈地3475公頃;濱海灘地8095.7公頃。

水文

廣饒縣有小清河支脈河兩大水系的12條河流。小清河,境內流長34公里,流域面積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東。
淄河,境內流長37.8公里,最大行洪能力768立方米/秒,為南北流向。陽河,境內流長14.6公里,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南北流向。裙帶河,境內流長17公里,流域面積174.1平方公里,行洪能力50立方米/秒,南北流向。預備河,境內流長26.5公里,行洪能力81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東。支脈河,境內流長48.2公里,流域面積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東。廣北新河,系人工河,全長12.4公里,流域面積80平方公里。澠水河,境內流長3.8公里,行洪能力15立方米/秒,除汛期外平時無水。

氣候

廣饒縣地處暖溫帶,屬季風型氣候,境內氣候無明顯差異。氣候特徵是雨、熱同季,大陸性強(大陸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為3~5月,氣溫回暖快,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夏季為6~8月,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氣候濕熱。秋季為9~11月,氣溫急降,雨量驟減,天高氣爽。冬季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境內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34.0小時,年日照極值2881.4小時。歷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最高氣溫18.8℃,年平均最低氣溫6.8℃。極端最高氣溫41.9℃,極端最低氣溫-23.3℃。降水量歷年平均587.4毫米,多集中在6~9月。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冬季多吹西北風,春、夏季多吹東南風,初秋多吹東南風,晚秋多吹西北風。常年始霜期為10月21日前後,常年終霜日在4月6日前後,年平均無霜期為198天。

自然資源


土地
總面積為11.378萬公頃,其中耕地、園地、林地及水域共8.38萬公頃,佔總面積的73.6%;城鎮村、工礦及交通用地共1.65萬公頃,佔14.5%;未利用土地1.35萬公頃,佔11.9%。
水源
水資源總量13.87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0.79億立方米,年均徑流深69.9毫米。地下水資源總量0.63億立方米,年均降水總量6.41億立方米,實際可利用水資源總量3.09萬立方米,廣饒縣農業、工業、城鎮居民、農村人畜等年用水總量2.6萬立方米。
礦產
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滷水、地熱等。已探明油氣資源總分佈51平方公里,石油儲量為6628萬噸,天然氣儲量為2.5億立方米。
動物
動物資源中水生動物主要有各類魚、蝦、貝、毛蟹等。畜禽有馬、牛、羊、雞、犬、豬等;野生獸類有野兔、刺蝟、黃鼠狼等10餘種;鳥類有麻雀、鴨蘭、喜鵲、啄木鳥等。
植物
植物資源中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穀子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蔬菜有大白菜、蘿蔔、大蒜、茄子、辣椒、黃瓜、韭菜、大蔥、芹菜、西紅柿等40餘種。有各種樹木(包括變種)93種,主要有楊、柳、槐、榆、桐等,經濟樹有蘋果、棗、桃、杏、桑、葡萄、山楂、梨等近30種。水生經濟植物主要有葦、蒲、藕等。藥材有車前子,蒲公英、益母草、香附、茵陳、枸杞、蛇床子等284種。銀杏、人蔘果等種植業發展並引進了巴西木、南洋山、荷蘭鬱金香等花木。

行政區劃


廣饒縣城位於縣境西南部,面積3.92平方公里。主要街道22條。縣政府、政府各部門多駐府前大街。
2010年5月廣饒縣下轄2街道6鎮1鄉(廣饒街道、樂安街道,大王鎮、稻庄鎮、丁庄鎮、李鵲鎮、大碼頭鎮、花官鎮和陳官鄉)共538個行政村,15個社區和8個居民委員會。

廣饒鄉鎮

廣饒鎮
位於東營市南部,省道濰高路、辛河路交匯處,是廣饒縣城駐地鎮。全鎮轄122個行政村,7.1萬人口,耕地9.5萬畝,廣饒鎮版圖面積107.57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活,地下有充足的淡水資源和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廣饒鎮是東營市首批小康鄉鎮、東營市七強鄉鎮和全國重點鎮,並先後獲得“全市五個好鄉鎮黨委”、“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全國環境優美鎮”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廣饒鎮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二三四五”的總體工作思路,立足於本鎮實際,確立了“強根固本、拓展改造、增二活三、和諧全面”的總體工作思路,堅持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突出農村抓農民增收,突出城建抓舊村改造,突出經濟建設抓第三產業,突出環境建設抓持續發展,富民強鎮步伐明顯加快。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鎮已形成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紡織、化工等主導產業,培植了凱澤、山泰、馳中等15家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其中有4家企業產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農業內部結構逐步優化。在全鎮逐步形成東部養殖、南部蔬菜、西部蘿蔔、北部糧食、中部商貿等產業格局,培植髮展蔬菜加工龍頭企業11家,利用地處縣城區位優勢,沿濰高路建設了佔地2000畝的廣饒鎮工業園區,投資500萬元對園區內基礎設施進行了配套完善,目前已有200餘家工商業戶入駐;大力實施商貿興鎮戰略,採取市場化運作的路子,規劃建設了城南綜合批發市場、樂安商貿城、機車市場等6處專業批發市場,全鎮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7000多戶,並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村、專業戶。廣饒鎮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基層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經常化、具體化,先後深入開展了“三級聯創”、“小康文明村”創建、文明誠信等一系列活動,在全鎮上下營造了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37億元,同比增長27.7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498萬元,同比增長32.1%;農民人均純收入5195元,同比增長14.53%,比上年增加659元。
大王鎮
廣饒縣
廣饒縣
地處東營市南部,與濰坊、淄博兩市相鄰。全鎮總面積122平方公里,轄97個行政村,9萬人口。大王鎮曾誕生有山東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保存有第一版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近幾年,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財政系統先進單位、中國花木之鄉、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山東十大名鎮等40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稱號。2005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20億元,生產總值55億元,境內財政總收入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06元。大王鎮工業企業發展迅猛。全鎮重點企業集團_山東大王集團是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省銀橋工程重點企業、全國企業500強,下轄華泰、科達2家上市股份公司,擁有華泰、華星等年產值超30億元的企業5家,超10億元的企業6家,並已建成5處熱電項目和金宇、永泰等4處全鋼子午胎生產線,規劃建設了華泰、華星等六大園區,總體項目41個,投資236億元,形成了造紙印刷、轎車配件、化工電子、輪胎橡塑、建築建材等多行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大王鎮農業調整成效顯著。全鎮重點培植蔬菜、花卉、林木、畜牧四大主導產業。山東凱銀集團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引進國外農業生態成果示範推廣基地、省高新技術企業,其“凱銀”牌綠色食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大王鎮高效生態農業科技園,被省政府列為省重點科技園。全鎮已建成奶牛養殖示範小區43個,建成4萬平方米工廠化花卉溫室車間,種植優質無公害蔬菜2.3萬畝,速生林2.6萬畝。在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代表山東參會的凱銀集團獲得了“二金”、“銀”、“二銅”的好成績。我鎮農產品黃河口鱉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國際名牌產品稱號。大王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全鎮完成各類城鎮建設投資46.5億元,開發居住樓56.5萬平方米,商住樓38.6萬平方米,鎮區公共綠地75萬平方米,鎮區人口近5萬人,建有晨光、金宇、新世界等9處現代化城鎮小區,鎮區建成五條商貿街,開通了東營市首家鎮級公交車,實現了水、電、交、暖、教、醫、訊全面配套,城鎮功能日趨完善。立足新起點,實現新發展。2006年,全鎮計劃社會總產值超300億元,GDP達到85億元;2007年,社會總產值超500億元,GDP達到120億元,跨入“全國百強鎮”行列,利用2-3年的時間,全鎮經濟總量再翻一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現代化。
稻庄鎮
位於廣饒縣東部、全縣“一河兩路兩區”新城框架的中心位置,總面積43.9平方公里,耕地4.2萬畝,人口3.3萬,轄51個行政村。該鎮區位優勢突出,地理環境優越,土地資源豐富,交通十分發達,東青高速公路、青墾公路縱貫南北,濰高路、付家路、紅旗路橫跨東西,東青高速公路在鎮內設有出入口,鎮內刁孟路、孟勝路、陳官路、孫庄路形成完善的交通網路,是投資創業的理想寶地。近年來,稻庄鎮按照“一二三四五”的總體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工業強鎮、商貿興鎮和城建立鎮戰略,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工業經濟突飛猛進,商貿經濟日趨繁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工業方面,全力加快工業集聚區建設,大海集團、西水集團、華驁集團、蒙德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業正在快速發展壯大,全鎮逐步形成了紡織印染、橡膠輪胎、精細化工、機車製造、五金建材等五大主導產業。骨幹企業西水集團是東營市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具備年產汽車全鋼載重子午胎240萬套的生產能力,集團現有總資產50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到2008年,將達到年產全鋼子午胎360萬套、全鋼工程胎20萬套、鋼絲簾線5萬噸的生產能力;骨幹企業大海集團是東營市最大的紡織印染企業,具備年產30萬紗錠的生產能力,擁有總資產25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骨幹企業華驁集團是魯北最大的精細化工企業,具備年加工20萬噸棉花和年產60萬噸棉籽蛋白的生產能力。農業方面,在保證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同時,大力發展草莓、反季節芹菜、香蔥、速生楊等特色種植和肉雞、肉鴨養殖,特色農業產值已經佔到農業總產值的65%以上。商貿和城鎮建設方面,制定了2005年-2020年總體規劃,加大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了功能完善的行政區、文教區、住宅區、商貿區,特別是2006年新建成的全市最大的鄉鎮超市--稻庄佳樂購物廣場,進一步帶動了全鎮商貿經濟的繁榮發展。
石村鎮
位於廣饒縣城北7.5公里處,面積87.1平方公里,耕地4400公頃,轄49個行政村,4萬人口。南臨廣饒縣經濟開發區,北有正和集團;國家一級公路辛河路、東青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是勝利油田重要的稠油生產基地、全市文化重鎮、山東省書畫之鄉。該鎮先後獲得“文明信用鄉鎮”、“五個好”鄉鎮黨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能源建設先進鄉鎮等十多項榮譽稱號。2006年,石村鎮黨委、政府以穩定、發展、和諧為總目標,按照狠抓“三個關鍵”,實施“四大戰略”,突出“四個重點”,力求“四個突破”的工作理念,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培植工業經濟,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傾心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了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6月份,全鎮實現生產總值4億元,同比增長33%。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27億元,同比增長33%;工業增加值實現2.85億元,同比增長33%;工業銷售收入9.7億元,同比增長34%;農民人均純收入2735元,同比增長12%;財政收入達到248萬元,同比增長19%。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積極實施“農業富民”戰略。按照“種植抓特色,養殖擴規模,服務建中介,龍頭帶基地”的工作思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依託綠源保鮮廠、佳德生豬定點屠宰場、華茂花卉苗木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大蒜、胡蘿蔔、西紅柿等高效蔬菜7000畝,規模化養殖小區79個,養殖專業戶1123戶。鄉鎮企業規模不斷膨脹。依託油田、縣經濟開發區、正和集團,加快招商引資與民營經濟的對接步伐,不斷膨脹企業規模。大唐公司投資500萬元實施技術改造,銀橋與香港客商合資800萬元建設TCAC二期化工項目,阜康印染公司投資1200萬元新上寬幅織機項目,中成化工公司新上二期7000噸煤焦油化工生產線等,進一步膨脹了企業規模,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招商引實現新突破。1-6月份,全鎮共落實招商項目8個,計劃投資額50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28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積極實施與縣經濟開發區、正和集團對接,在實施政府辦公樓搬遷工程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對新鎮區進行規劃建設,新鎮區內鎮中心幼兒園、供電辦公樓建成投入使用,鎮計劃生育服務樓即將完工。目前,以鎮政府辦公樓為中心的行政辦公區、以學校為主體的文化教育區、以職工居住為主的住宅區、以三產為主的商貿區已初具規模。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就。積極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文明信用鎮”爭創活動、“平安石村”創建等系列活動,為全鎮實現新跨越創造了良好環境。以小康文明村爭創活動為載體,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張庄村作為全省“三農”現場會唯一農村觀摩點,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板。立足新起點,謀求新發展。石村鎮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幹事創業,奮發有為,努力建設文明、和諧新石村。
李鵲鎮
轄57個行政村,3.6688萬口人,總面積6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916畝。2006年1-6月份,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3億元,同比增長16.2%。實現企業產值7.9億元,增長15.3%;實現企業利稅4896萬元,增長15.1%;引進外來資金210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7200萬元,增長19.5%;地方財政(工商稅收)收入158.5萬元,增長45%;農民人均純收入2515元,增長18.9%。近年來,李鵲鎮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規劃建設了6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形成了龍頭、基地、農戶三位一體的產業格局;加快了綠色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建設步伐,新建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1萬畝;規劃建設了名優林果示範基地1000畝;林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在39個村開展了村莊綠化工程,新建農田林網4萬畝,實施幹線綠化330畝,完成造林面積2582畝,植樹20餘萬株,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中心麵粉廠、勝大麵粉廠分別投資460萬元、投資400萬元新上日加工小麥能力300噸生產線各1條,東辛麵粉廠投資230萬元新上日加工小麥能力160噸生產線1條。2005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億元,實現企業產值12.67億元,增長20%;實現銷售收入12.35億元,增長21%。新增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56家;引進招商引資項目12個,引進境外資金6125萬元。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操場7處,新購微機160餘台,新增圖書1萬餘冊,辦學條件再上新台階。積極開展了以“評選敬老好媳婦、綠化家園、村莊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為主要內容的“愛我家鄉,建設文明家園活動”和“小康文明村”創建活動,按照創建標準,4個村已全部通過驗收,全鎮農村環境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村風民風更加健康和諧,小康水平指數達到100%。今後,李鵲鎮將按照“夯實三個基礎、加快兩個步伐”的工作思路,進一步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借外力,聚內力,成合力,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努力實現推動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
丁庄鎮
地處廣饒縣東北部,是東營市的衛星鎮。版圖面積3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萬畝,4.2萬人口,轄45個行政村,是全省環境優美鄉鎮和省級文明鎮。200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6.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3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88元。區位優勢明顯。廣青、青墾、新海三條省道貫穿全境,東青高速公路在該鎮設有出入口。處於東營市和勝利油田的半小時經濟圈內,距東營機場、東營港口不到20分鐘的路程。現已開工的榮烏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的黃東大鐵路都途經丁庄鎮,建成后將再為該鎮明顯的區位優勢錦上添花。丁庄鎮東臨渤海灣,海岸線長11.8公里,支脈河、小清河流經丁庄鎮入海。各類資源豐富。境內有豐富的土地、草場、灘塗、石油、貝類、鹽滷等資源。灘塗面積5萬餘畝,淡、海水養殖面積4萬餘畝,生產的藍蛤、縊蟶、河蟹享譽全國;“雪絨花”牌冬棗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工作思路明晰。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了“依託招商引資膨脹工業規模、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特色農業、圍繞東城南擴做活三產文章、統籌社會發展構建和諧丁庄”的發展思路。爭取今後五年,GDP年均增幅35%以上,用三到五年時間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優良的縣內強鎮、市內重鎮、省內名鎮。
西劉橋鄉(2010年5月撤銷,分別併入稻庄鎮、大碼頭鎮)
位於東營市廣饒縣東部,面積61平方公里,耕地5.7萬畝,轄31個行政村,人口2.9萬。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按照“工業強鄉、畜牧富民、三產興業、文化促動”的總體思路,解放思想,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實現了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06年上半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2.64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入4654萬元,工業總產值億元,農業總產值1.49億元,財政收入1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93元。一是工業強鄉戰略彰顯強勁發展勢頭。西劉橋鄉黨委、政府立足良好的區位優勢,以建設“兩園一線”為重點,突破工業發展,打造工業龍頭,拉動全鄉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目前,特種紙、綠色環保包裝材料、化工產品等已初具規模,並在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通過加大對信德公司、華義公司、華東汽門嘴廠等重點企業的服務和扶持,一批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項目取得實質性突破。二是畜牧富民政策深入人心。按照“政府出政策、部門抓服務、農戶抓生產”的思路,通過抓小區、抓大戶、抓典型,有力的推動畜牧養殖業再擴規模發展、再上質量。抓好現有桑蠶、冬棗、大蒜等產業的鞏固和發展。目前,全鄉建設養殖小區24個,培植養殖大戶200多戶,2006年上半年實現畜牧產值3500萬元。三是“三產興業”使民營經濟發展充滿活力。通過採取政府投入、招商引資、民間投入等多元投資使城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和配套,以城區商貿中心和首集市場為主的“三產”發展載體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增強,該鄉還發揮主幹線區位優勢,由政府統一規劃審批,鼓勵和吸引本鄉群眾和外商投資興業,逐步形成了政府駐地、東王路、廣碼路兩側等效益好的物流帶,為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31個村通過培植典型帶動下,全民創業,三產經濟日益繁榮。四是文化促動戰略構建鄉風文明。為了豐富農村文化,凝聚人心,加快發展,鄉黨委、政府大力實施文化促動戰略。今年,成功啟動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暨“愛家鄉、謀發展,共建文明家園”活動。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評選“文明公民”、“文明新事”,組織舉辦了全鄉首屆全民運動會、慶“五一”迎“五四”系列文體活動,豐富了廣大幹部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了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打造“文化強鄉”品牌,引導全鄉人民與時俱進,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還啟動了首屆消夏文藝晚會。國慶期間舉辦了“華義杯”籃球邀請賽,邀請縣公路局、縣國稅局、縣交通局等單位共迎國慶。在“九-九老人節”期間開展了“十佳”婆媳評選,還開展了以“弘揚長征精神,崗位奉獻青春”為主題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
大碼頭鄉(2010年5月已更名為大碼頭鎮)
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102平方公里。2005年,轄14個自然村,21個村民委員會;有9884戶,32860人;其中女1652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09‰。人口計劃生育率為98.8%。2005年,實現生產總值4.1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17%,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1075萬元、18973萬元和1066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1%和2%。工業總產值4.8億元,實現利稅3533萬元。農林漁業總產值32856萬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08公頃,總產20802萬噸;棉花3770公頃,總產4457噸;種植業產值11091萬元。全年造林4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10%;林果總產40噸;林業產值119萬元。年末大牲畜存欄3222頭,豬存欄1590萬頭,羊存欄773隻,家禽存欄15萬隻;畜牧業總產值1914萬元。水產品總量19013噸,漁業總產值7732萬元。有水庫2座,總蓄水能力560萬立方米。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7827千瓦,農村用電量515萬千瓦時。鄉鎮企業總產值128億元,利稅9337萬元,其中個體私營企業實現產值10.5億元、利稅7715萬元。財政收入2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比上年增加407元。有中學2處,小學4處,在校學生共296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醫院1處。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53部。小康水平指數達到95%,有4個村達到小康水平。
花官鄉(2010年5月更名為花官鎮)
地處廣饒縣城以北15公里,南臨小清河。全鄉總面積117.3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3.8萬人口。種植大蒜歷史悠久,素有“大蒜之鄉”之稱。地下油氣資源豐富,是草橋油田主戰區。境內“柏寢台”在明清兩代是“齊霸盟台”勝景,屬廣饒縣八大景之一。“草橋古城遺址”與文獻史籍記載的古代樂安城相符,為兵聖孫武故里。“柏寢台古樂安濟水悠悠繞花官,產業化促發展大蒜之鄉譽華夏”。近年來,花官鄉黨委、政府圍繞“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實施工業強鄉戰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工作思路,抓穩定,促發展,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鄉形成了大蒜、肉食雞、棉花三大產業鏈,種植大蒜7萬畝、肉食雞年加工能力達到2000萬隻、棉類企業發展到22家。“花官”和“黃河口”牌大蒜(蒜薹),經國家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為無公害產品,在上海被評為“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華譽”牌凍分割機榮獲山東省標誌產品稱號。走農業產業化之路的經驗被國家教育部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入了初中地理教科書第四冊。在第四屆大蒜節上被評為“中國蒜業十強鄉鎮”。工業企業迅猛發展,全鄉形成了以山東華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東營市春蕾紡織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肉食雞加工、棉花加工紡織等產業發展體系。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建有35KV變電站2座;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公路、通客車;程式控制電話入戶率達到96%以上。小城鎮功能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集行政管理、文化、教育、衛生、金融、商貿、餐飲、服務於一體的中心城鎮,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先後被省、市授予“明星鄉鎮”、“農業產業化先進鄉鎮”。
陳官鄉
位於廣饒縣境北部,北與東營區、西與博興縣相鄰。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26個村,2.3萬人口。陳官鄉是民間藝術奇葩――短穗花鼓的發源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運輸便利。距東營市中心20公里,距東青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辛河路、廣青路兩條省級主幹道貫穿境內,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農業資源豐富,產業富民增收。堅持走“穩棉增蒜強畜牧”的路子,大力實施以獎勵扶持特色種、養、加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家庭致富”工程,發展了5萬畝優質棉、2萬畝大蒜、千畝大田菜,形成了以“兩牛一雞一鴨”為主的養殖格局。通過實施十幾年的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條件和生產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實施“工業興鄉”,招商成效顯著。成功引進了韓森工藝品公司和進洋玩具公司兩家韓商獨資企業,成為廣饒縣韓資企業最大聚集區。由外商投資興建的靈湖生態旅遊項目是東營市十三大景點之一。加快推進工業項目區建設,構築起了新的發展框架和平台,已有多家企業在項目區內落戶。基礎設施配套,城鎮功能完善。近幾年來,在鄉駐地開發建設了商業街、中心街、文化街等三條高標準大街,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和供熱、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齊全,教育、衛生、金融、商貿、餐飲、文化娛樂等配套服務合理完善。民風勤勞淳樸,社會和諧穩定。積極開展創建小康文明村活動,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村級民主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多次被市、縣推廣,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多彩,實現了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培育形成了村美、民富、風正的良好人文環境。
縣城區辦事處
成立於2001年8月,是縣政府的派出機構,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內設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和計劃生育辦公室4個股室,下設勞動保障事務所,轄西苑小區、花苑路、孫武路、商業街、府前街、迎賓路、月河路7個社區居委會,164個居民小組,218個計生小組,常住居民11257戶31529人。城區黨工委、辦事處成立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提升服務,勇爭一流,先後榮獲全省僑務工作先進集體、全縣文化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新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五年來,縣城區黨工委指導居委會完成了兩屆換屆選舉,實現了社區黨支部書記和居委會主任“一人兼”、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3760名駐區黨員實行了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雙重管理。縣城區辦事處指導社區深入開展“文明社區”、“平安社區”創建活動,落實了計劃生育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成立了社區服務中心,在各社區居委會分別成立了家政服務站,開通了“890”服務熱線,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建設了“無圍牆敬老院”,成立了社區黨員和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了系列尊老、敬老、助老活動。組建了城區辦事處“陽光藝術團”,各社區成立了陽光藝術隊,常年參加活動的有3000多人,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今後,縣城區黨工委、辦事處將立足於社區工作實際,開拓創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勇於實踐,迎接時代新的挑戰,譜寫社區文明進步的新樂章,開創社區建設新的未來。
廣饒經濟開發區
成立於1992年7月,是國家發改委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是山東加工製造業基地(東營)的主要載體。開發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項目建成區面積9.5平方公里,內轄15個社區,人口2萬人。開發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南臨齊魯石化,北靠勝利油田,位於東營、濰坊、淄博、濱州四地市交匯處。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有東青高速公路和辛河路、濰高路兩條省級幹線通過,有山東省第一家陸路通商口岸,興廣地方鐵路直達區內,距東營飛機場僅40公里路程,形成了海陸空四通八達的現代化交通網路。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7.7億元,建成區內基本實現了“十通一平”標準。服務體系高效運轉,設有專門的“一站式行政審批大廳”,對進區客商提供全程跟蹤服務,是投資創業的理想場所。截止目前,區內工商業項目已發展到130餘家,計劃總投資12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6家,已初步形成紡織、精細化工、機械製造、新型建材、電子、農副產品深加工等主導產業,合作對象遍布美、日、德、法、韓等15個國家和地區。

人口民族


2012年底,全縣年末總人口500603人,其中男性人口250916人,女性人口24968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長率1.3‰。
2021年6月,東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廣饒縣常住人口521742人。
廣饒縣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85%。少數民族31個,有白族、彝族、滿族、苗族、僳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壯族、回族、佤族、普米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怒族、水族、土族、錫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鮮族、侗族、納西族、羌族、瑤族、畲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全縣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分散小聚集的特點,分佈在全縣9個鄉鎮(街道)和市高效農業示範區(原廣北農場),居住分散,都與漢族雜居。我縣少數民族分佈最多的鄉鎮主要是大王鎮、稻庄鎮、廣饒街道、樂安街道和丁庄鎮。

政治


現任領導

1.縣委書記田和友
2.縣委副書記、縣長霰景亮
3.縣委副書記宋學華
4.縣委常委、副縣長劉良范
5.縣委常委、副縣長李英慧
6.副縣長王新明
7.副縣長孫翠秀
8.副縣長燕東軍

經濟


綜述
2008年廣饒縣共實施投資過500萬元的工業項目157個,其中過千萬元的146個,過億元的18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7.9億元。把強化資金保障作為支持項目建設的首要工作,深入開展創建金融生態安全區活動,對重點項目實行主辦銀行制度,建立了以銀行貸款為主、社會投資為輔的“一主多元化”融資渠道,有效破解了資金問題。2008年末,廣饒縣各項貸款餘額254.4億元,貸存差達94.5億元。
2008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7.82億美元,其中出口9.23億美元,分別增長39.1%和36.8%,新聞紙和橡膠輪胎出口分別佔到中國出口量的50%和10%,廣饒縣被授予中國橡膠輪胎出口基地。信義集團成功為美國克萊斯勒、福特、通用公司主機配套,成為首家打入歐美汽車配件市場的中國企業。
2009年縣財政出資2100萬元獎勵了2008年度貢獻突出的企業和優秀企業家。通過一系列激勵扶持措施,促進企業家激情創業,放手發展,一大批骨幹企業加速成長壯大。廣饒縣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19家,過百億元的1家,上市公司3家,中國企業500強3家,中國製造業500強5家,中國最大企業競爭力500強8家,中國最大1000家企業集團6家。同時堅持抓大帶小、促強扶弱,強化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制定了金融部門聯繫幫扶中小企業制度,成立了山東省首家中小企業互助擔保協會,促進了中小企業健康成長。2008年廣饒縣新培育規模以上企業41家。
截止2009年,廣饒縣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9家,其中國家級5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61%。科研機構達到56個,其中省級以上科研機構16個,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
廣饒縣大海集團在柬埔寨和智利建設了紡織廠,西水集團在寮國開發種植橡膠園9萬多畝。
2011年廣饒縣實現生產總值538億元,同比增長17.2%,是2007年的2.1倍,按可比價格年均增長17.7%;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1億元,同比增長32.1%,是2007年的2.4倍,年均增長25%。廣饒縣綜合實力在中國百強縣的位次躍升至第59位。
“十一五”期間,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1.7:68.7:19.6調整為6.8:73:20.2。
第一產業
2010年上半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2.96億元,同比增長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5651元,同比增長15.2%。
2013年廣饒縣糧食總產達48.6萬噸;肉蛋奶總產22.3萬噸,比上年增長6.2%;水產品總產9萬噸,比上年增長2.9%。
2013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3.6%,比上年增長2.8%。
第二產業
2013年,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93.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6.2%,比上年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42家,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企業發展到10家,5家企業入闈中國企業500強,9家企業入闈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80億元、利稅4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和16.8%。
2008年,廣饒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070億元、利稅130億元,在山東省30強中分列第6位和第2位,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7%,拉動經濟增長13.4個百分點。
廣饒縣造紙、橡膠輪胎等六大優勢產業銷售收入佔到廣饒縣規模以上工業的90%以上。廣饒縣形成了年加工機製紙200萬噸、石油化工900萬噸、子午胎2780萬條、剎車片3200萬套、紡織110萬紗錠的能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中國重要的子午胎生產基地和摩擦材料研發製造基地。
第三產業
2013年廣饒縣實施重點工程項目136個,其中過億元項目107個、高新產業及服務業項目51個,帶動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6億元,增長20%。進出口逆勢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57.7億美元,其中出口37.4億美元,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80億元、利稅475億元,分別增長15.1%和16.8%,工業總量、質量繼續位居山東省縣級前列。六大主導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1.5%,形成化工、輪胎兩大千億元產業集群,10家企業銷售收入過百億元,5家企業入闈中國企業500強,9家企業入闈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4家企業入闈全球輪胎75強。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04億元,增長15.2%;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億元,同口徑增長20.4%,其中稅收佔比達到71.1%。
截止2013年底,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到620.5億元,比上年底增加81.6億元;各項存款餘額達到518.4億元,比上年底增加106.2億元。
2013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7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0%,比上年增長12.5%。
2013年,廣饒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8.6%,比上年增長13.2%。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7.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8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9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79億元,分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8%、48.25%、26.86%。全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7億元,完成出口商品交貨值1.95億元。全年共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6億元,財政支出1.76億元。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24.74億元,貸款餘額19.9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1元。

農業

1998年,有耕地48579公頃。耕作制度為一年二作制,複種指數為180.7%,其中糧田複種指數為188.6%。全縣農業經濟區分南部井灌糧棉菜區、東部貧水糧棉區、北部黃(河)灌農牧漁區,逐步形成了糧食、棉花、蔬菜、畜牧、水產、花卉、林果、食用菌八大主導產業。1998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63億元(不變價,下同)。農業、林果業、畜牧業、水產業分別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6.15%、0.52%、34.56%和8.77%。全縣農業動力機械達18280台,總動力39.14萬千瓦;農村用電量達14178萬千瓦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電。全縣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87.4%。

種植業

先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53個,開發荒鹼地1.88萬公頃,改造中低產田1.97萬公頃,高產科技開發1.3萬公頃,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園一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建成14座平原水庫,全縣蓄水能力5500萬立方米。1998年,糧食種植面積68135公頃,總產415897噸;棉花種植6870公頃,總產4780噸;蔬菜大棚達到5萬餘個,蔬菜種植12282公頃,總產840846噸;花卉種植342公頃。種植業總產值6.53億元。

林果業

實施路域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提前一年達到省“八五”綠化標準,先後被評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和沿海防護林建設先進縣。1998年,全縣宜林面積8966.6公頃,實有林地8520公頃,其中經濟林4520公頃,防護林3873公頃;農田林網化55000公頃,四旁植樹310萬株,育苗80.67公頃,木材蓄積量32.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16.1%。主要樹種為楊樹、刺槐、絨毛白蠟、泡桐、桑樹等。全縣有果園2819公頃,主要為蘋果、梨、桃、葡萄等。1998年果品總產1.78萬噸,林果業總產值0.06億元。

畜牧業

規劃建設了肉牛、瘦肉型豬、肉雞、蛋雞、羊和特種畜禽六大養殖基地,分別建立了高標準的瘦肉型豬、肉雞、蛋雞和特種畜禽飼養小區。規模飼養量已佔全縣總飼養量的50%。1998年,大牲畜存欄11.60萬頭,其中牛8.9萬頭、馬0.43萬頭、驢1.5萬頭、騾0.28萬頭。生豬出欄32.4萬頭,羊出欄13.5萬隻,狐狸出欄1.44萬隻。家禽出欄1614.61萬隻,其中雞1577.54萬隻、鴨20.82萬隻、鵝16.25萬隻。肉類總產6.7萬噸,禽蛋總產2.02萬噸,奶類總產0.36萬噸,羊毛總產68萬噸。畜牧業總產值4.02億元。

水產業

1998年,水產養殖1933公頃,其中海水綜合養殖266公頃,淡水1666.67公頃。淡水養殖品種有白鰱魚、鱅魚、草魚、鯉魚、鯽魚、鯰魚、淡水白鯧、羅非魚、中華絨螯蟹、羅氏沼蝦、甲魚、牛蛙、美蛙等;海水養殖品種有對蝦、鱸魚、梭魚、脊尾白蝦、河蜆等。1998年,有各種海洋捕撈船隻194艘,其中機動漁船190艘,總噸位1580噸、2643千瓦;從業人員3000人;水產品總量32980噸,其中海洋捕撈27510噸,海水養殖190噸,淡水養殖3700噸;水產業總產值1.02億元。

工業

1998年,有機械、五金加工、石油化學、建材、糧油加工、食品、服裝、鞋帽、紡織、印刷、皮革、木器、金屬型材、造紙、工藝品、電力、橡膠等門類的工業企業221家,已有194家完成企業改制,共組建股份制企業42家、股份合作制企業22家。全縣工業總產值119.96億元,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3.14億元,利潤2.2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和27%。
骨幹企業有:山東華泰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大一型企業、中國百家最大造紙工業企業和行業50家最佳效益工業企業之一。有員工3500人,固定資產總值7億元。年產機製紙12萬噸、燒鹼3萬噸、氯氣1.8萬噸、鹽酸1.8萬噸,並擁有100T/D鹼回收和9000千瓦熱電廠各1處,年產值5.05億元、利稅1.36億元、利潤1.05億元。山東廣饒石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大一型股份制企業。有員工1400人,固定資產3.8億元。生產汽油、柴油6大系列20多個品種。1998年,公司產值5.07億元、利稅2863萬元、利潤716萬元。

交通郵電

1991年,在全國率先實現村村通柏油路。1998年,全縣通車里程860.3公里,其中有國道10.4公里、省道138.5公里、縣道31.7公里、鄉村道569.7公里、企業專用路110公里,公路密度76.5公里/百平方公里。營運車輛4600輛,年貨運量424萬噸,貨物周轉量3.86億噸公里;客運量29.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798萬人公里。1998年,有15個郵政、電信(支)局(所),幹線郵路5條。全年收寄包(函)件0.74萬件,開發匯票3.41萬件,報刊期發305.05萬份,郵政業務總量497.73萬元。完成了3000門市話、5000門農話交換機擴容和廣饒至東營長途光纜幹線工程,建成了無線尋呼發射基站和15個數字移動通訊基站,擁有手機用戶5439戶、BP機7385戶、電話國際直撥36戶、市話14336門、農話5439門,電信總收入2800萬元。

商業貿易

1998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9.868億元。擁有樂安商貿城、城南綜合批發市場、廣饒大廈、新世紀商場等購物中心10餘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2萬戶。全年收購糧食149807噸、油脂116噸,銷售糧食146352噸、油脂73噸,完成出口交貨值1.95億元,比上年增長20.4%。
骨幹企業
華泰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大一型企、中國百家最大造紙工業企業和行業50家最佳效益工業企業之一。有員工20000餘人,固定資產總值7億元。年產機製紙180萬噸、燒鹼3萬噸、氯氣1.8萬噸、鹽酸1.8萬噸,並擁有100T/D鹼回收和9000千瓦熱電廠各1處,年產值5.05億元、利稅1.36億元、利潤1.05億元。山東廣饒石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大一型股份制企業。有員工1400人,固定資產3.8億元。生產汽油、柴油6大系列20多個品種。1998年,公司產值5.07億元、利稅2863萬元、利潤716萬元。

文化


風土人情

廣饒縣
廣饒縣
解放前,廣饒境內居民以高粱、大豆、玉米為主糧,輔以黍、、綠豆、紅小豆、白豆、小米等雜糧。一般是每日三餐,早晚習慣喝粥或稀飯。多數人家為省糧、省時,冬閑時吃兩頓飯,吃細糧、魚肉的人家極少。一般人家常年以高粱、大豆混合面做的窩頭、餅子為主食,稀飯主要為高粱面或玉米面粥或小米綠豆稀飯。過年迎節吃餃子。蔬菜多是自種自腌的鹹菜(蘿蔔、白菜、黃瓜、茄子、豆角等),壽光籍群眾善腌辣椒;魯西南籍群眾喜吃咸紅蘿蔔;利津、沾化籍群眾則愛腌“辣菜疙瘩”。自種的蔬菜有豆角、茄子、辣椒、大蔥、南瓜、白菜、蘿蔔等。舊時境內黃河水七溝八汊,盛產毛蟹,每年秋後,當地群眾將肥肥的毛蟹捉來用鹽水加佐料腌好,入冬後作菜肴下飯下酒。歉收年,多數墾戶為省糧渡荒,農閑時以黃須菜籽等荒窪野禾或小野豆摻高粱面做成“谷楂”(弄成圓團一掰為二)、芑餾(圓球形)、扒拉子(粗糧摻胡蘿蔔及其葉、榆樹葉及榆錢、槐花、地瓜葉或其它野菜蒸成半散狀)充饑,或多食胡蘿蔔、蔓菁。改善生活時,也是粗糧細做,如包皮餅(細糧包外作皮,粗糧在內)、小米乾飯、雜麵條,自製的小豆腐(乾菜加豆渣煮熟)、蘿蔔做餡細高粱面作皮的大包子。逢年過節吃一頓水餃或饅頭,有的還雜以白豆面或白玉米面。每年秋後,家家收割黃須菜(俗稱小秋收),菜籽菜葉食用,秸稈作燒柴。
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一般群眾以高粱、大豆、玉米、地瓜為主食,小麥仍非常珍貴。來客或年節才能吃到細糧白面,平時老人和小孩用粗細混合麵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主食逐漸以細糧為主,輔以大米、玉米、小米、綠豆、紅小豆,並開始向科學化、營養化發展。麵食類有饅頭、花捲、糖包、油餅、煎包、餛飩、油條、麻花、火燒、麵包、點心等。肉食類有豬肉、牛肉、羊肉、鮮魚、蝦、文蛤、鹹魚、雞、鴨、兔、鵝等。逐漸改變喜愛肥肉的習慣。特別是建區后,群眾的食油多了,喜食瘦肉。蔬菜類品種除白菜、茄子、蘿蔔、黃瓜、豆角、南瓜、辣椒、菠菜、韭菜等外。逐步增加了元蔥、土豆、西紅柿、甘藍(大頭菜)、絲瓜、菜花、蘑菇、萵苣、芹菜、油菜、蒜苔、空心菜、雪裡蕻等品種。隨著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人們四季皆能吃上各種新鮮蔬菜。
群眾飲水不斷改變衛生條件,主要飲用黃河水,越來越多的群眾喝上自來水,城市居民開始飲用礦泉水、純凈水。飲料品種也不斷增多,檔次不斷提高,奶類飲品已進入城鎮居民家庭。
境內居民喜愛飲酒,由原來的一年四季飲用白酒逐漸改為冬春以白酒為主,夏秋以啤酒為主,白酒逐漸由高度、低檔為主,改為以低度、高檔為主。同時米酒、果酒逐漸增多,無暴飲暴食之風。其他無酒精類飲料越來越受歡迎,主要有茶水和各種果汁、汽水。飲茶較為普遍,老年人喜飲茉莉花茶,中青年人則喜綠茶,茶葉檔次逐年提高。客人至,先沏茶,後用酒飯。
吸煙者多為男性。解放前,多自種煙草,自製自吸。20世紀60年代,農村群眾以紙卷旱煙或買價廉捲煙,機關企事業幹部職工多吸中低檔捲煙。80年代后,吸煙者仍較普遍,但中青年吸煙者逐漸減少,婦女中吸煙者為數不多,且以農村中老年婦女為主。城市居民多吸中高檔捲煙,農村居民多吸中低檔捲煙。
婚喪待客,煙、酒、茶、糖必備,一般席酌是四盤八碗兩大件。當地居民較喜吃水餃、麵條、蒸包、饅頭、湯菜;川、浙、閩、粵籍人皆以大米飯為主食。假日或親朋好友至,以菜豐為重。

名人故里

孫武故里——山東廣饒
廣饒是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思想家、兵聖孫武的故里,也是漢相倪寬故里,是山東地方戲曲呂劇的發源地(牛庄鎮時家村,現已劃歸東營區),是中國四大名筆齊筆的發源地,素有“孫子故里”、“呂劇之鄉”、“齊筆發源地”之稱。

文物考證

秦代實行郡縣制,分山東之國凡七,泰山之北為齊郡,縣境屬齊郡。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廣饒縣,此廣饒縣名之始。西漢時,今縣境為齊、千乘兩郡屬地。據《漢書-地理志》齊郡領縣十二,千乘郡領縣十五。縣境在齊郡者有廣饒、鉅定及利縣的東部,在千乘郡者有琅槐及千乘的東部。因此,西漢時,今廣饒縣境為兩郡五縣之屬地,即:南部廣饒縣、西部利縣、中部鉅定縣屬齊郡,東北部琅槐縣、西北部千乘縣屬千乘郡。
廣饒縣,故城(一說為古樂安城)址在今城北二十里許。後為侯國,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封甾艹川靖王之子劉國為廣饒侯。
利縣,故城在今城西北二十餘里的利城村(屬博興)東。
鉅定縣,故城在今城東北四十里巨淀湖西北。《漢書-武帝紀》載:漢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耕於鉅定,即此。
琅槐縣,故城在今城東北七十餘里。
王莽時,縣境屬建信郡。
東漢時,廣饒、鉅定、琅槐三縣俱廢,將其地分為利、益、博昌三縣,屬樂安國。
三國時,縣境屬青州齊郡,歸魏國所轄。
至晉,復置廣饒縣,屬齊國。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青州沒於漢劉聰,東晉時,後趙石勒、燕慕容廣鬼、後燕慕容垂相繼佔據;至南朝宋,劉裕曾於此置樂安郡,不久即入於北魏,仍為樂安郡,屬青州。
至隋,罷郡為州,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移千乘於廣饒,縣名改為千乘。另據清光緒《山東通志》載,南北朝時,南朝劉宋即徙千乘於鉅定故城。千乘之名始於戰國,因齊景公有馬千駟畋於青丘而得名。
至唐,於千乘縣置乘州,縣為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廢乘州,縣境屬青州都督府。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青州為北海郡,屬河南道,縣為屬。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北海郡仍改為青州。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道改為軍,青州屬平盧軍節度使領轄。
五代時,梁、唐、晉、漢、周共53年,縣境一直隸屬於平盧軍。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罷軍使,復稱州,平盧軍仍改稱青州,縣境仍屬青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佔據青州后,縣境被偽齊劉豫統治8年。
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為安,屬益都府。自此,歷經元、明、清各朝至民國初年,縣名與境域及隸屬均無大的變更。
中華民國初期,釐定官制,首廢府,另設道尹為承轉機關。民國2年(1913年),置膠東道,樂安縣為屬。民國3年(1914年)1月30日,政府改定全國重複縣名,依照“凡兩縣同名,存其先置,新名從舊,仍還故稱”的原則,因與江西省樂安縣重名,在《內務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中,樂安縣存廢理由是:江西省樂安縣相沿較久,擬存;山東省樂安縣,金時因千乘改名,迄今仍之。查該縣舊為漢廣饒縣,至隋時始省去,擬即定名廣饒縣。
由是複名廣饒縣,隸屬膠東道。民國14年(1925年)改屬淄青道。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尹后,直屬山東省。
抗日戰爭時期,廣饒縣有下列政權:一、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
益(都)、壽(光)、臨(淄)、廣(饒)四邊縣行政辦事處:民國28年(1939年)10月成立,隸屬清河專員公署,民國29年(1940年)4月撤銷,民國31年(1942年)2月重建,隸屬清東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1年(1942年)8月,改稱四邊縣政府,隸屬未變;民國33年(1944年)2月,隸屬渤海行政區主任公署五專署。

社會事件

交通郵電
1991年,在中國率先實現村村通柏油路。1998年,廣饒縣通車里程860.3公里,其中有國道10.4公里、省道138.5公里、縣道31.7公里、鄉村道569.7公里、企業專用路110公里,公路密度76.5公里/百平方公里。營運車輛4600輛,年貨運量424萬噸,貨物周轉量3.86億噸公里;客運量29.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798萬人公里。1998年,有15個郵政、電信(支)局(所),幹線郵路5條。全年收寄包(函)件0.74萬件,開發匯票3.41萬件,報刊期發305.05萬份,郵政業務總量497.73萬元。完成了3000門市話、5000門農話交換機擴容和廣饒至東營長途光纜幹線工程,建成了無線尋呼發射基站和15個數字移動通訊基站,擁有手機用戶5439戶、BP機7385戶、電話國際直撥36戶、市話14336門、農話5439門,電信總收入2800萬元。
醫療衛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城鎮建設
2020年5月29日,廣饒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發源之呂劇

呂劇藝術的創始人之一時殿元,是時家村人,自幼就唱著小曲討飯。約在1887年前後,時殿元曾到被稱為"戲窩子"的菏澤地區學習琴書,技藝大進。1893年,時殿元與徒弟組成山東琴書班社,起初在廣饒、博興、惠民一帶,後來經常活動在淄博、濰坊和膠東一帶,有時還遠到省外演出。所到之處,聲名鵲起,深受歡迎。1900年,時殿元將琴書段子《王小趕腳》改編為化妝戲演出,因為《王小趕腳》以"驢"為道具,群眾就稱其為"驢戲",這就是呂劇的雛形。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戲曲藝術高度重視,1950年政務院發出了《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山東省政府在貫徹這一指示時,委託省文聯對各地戲曲劇種進行調查,把化妝琴書作為有代表性的劇種進行重點改革,以便推動全省戲改工作。通過對《小姑賢》、《蘭橋會》等傳統戲的加工改革,使這一藝術形式得到了極大提高。特別是創作現代戲《李二嫂改嫁》以後,開創了呂劇藝術的發展時期。因為對呂劇藝術沒有一個正式名稱,就請當時的省文聯副主席陶鈍為其起名,陶鈍就把"魯"字贈送他們,稱之為"魯劇"。時任省文化局長的王統照認為欠妥,他取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六呂"之"呂"字,稱為"呂劇",喻其有"黃鐘大呂"之聲,又能諧民間"驢戲"之音,得到大家的贊同,為呂劇正式定了名。

名優特產

王高虎頭雞廣饒餚驢肉凱銀特菜中國齊筆
小清河面魚黃河口鱉廣饒葦席廣饒花邊
廣饒老粗布西劉橋狗肉

社會


交通郵電
1991年,在中國率先實現村村通柏油路。1998年,廣饒縣通車里程860.3公里,其中有國道10.4公里、省道138.5公里、縣道31.7公里、鄉村道569.7公里、企業專用路110公里,公路密度76.5公里/百平方公里。營運車輛4600輛,年貨運量424萬噸,貨物周轉量3.86億噸公里;客運量29.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798萬人公里。1998年,有15個郵政、電信(支)局(所),幹線郵路5條。全年收寄包(函)件0.74萬件,開發匯票3.41萬件,報刊期發305.05萬份,郵政業務總量497.73萬元。完成了3000門市話、5000門農話交換機擴容和廣饒至東營長途光纜幹線工程,建成了無線尋呼發射基站和15個數字移動通訊基站,擁有手機用戶5439戶、BP機7385戶、電話國際直撥36戶、市話14336門、農話5439門,電信總收入2800萬元。
醫療衛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城鎮建設
2020年5月29日,廣饒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代表人物


春秋孫武將軍
漢代孫厚將軍
漢代倪寬宰相
魏、晉孫旗平南將軍
魏、晉孫弼中堅將軍
魏、晉孫武衛將軍
魏、晉孫武威軍
宋、元朱武武軍
宋、元趙成武略將軍
宋、元趙庭玉武義將軍
宋、元劉詮縹騎上將軍
宋、元綦公直元帥
宋、元綦泰大將軍
宋、元綦晉昭勇大將軍
明孫仰欽后軍都督
明蔣貴平蠻
明李守忠游擊將軍
清成其范兵部司馬
民國鄧天乙中將(孫中山侍衛長)
民國李延年國民黨中將
民國李玉堂國民黨中將
新中國成立后力岡俄蘇文學翻譯家
新中國成立后張太恆濟南軍區原司令員、上將
新中國成立后丁萊夫志願軍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王林裝甲兵政治部副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王世恩東海艦隊少將副司令
新中國成立后黃建華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少將副校長
21世紀任昱銘《綜藝之星》欄目主持人“彩虹行動"東營地區推廣形象大使

獲得榮譽


(一)2002年
廣饒縣被中央宣傳部、國家計生委命名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
廣饒縣被中共山東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稱號。
廣饒縣被評為全省村鎮建設先進縣。
廣饒縣被評為全省農業現代化試點縣和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
廣饒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雙擁工作模範縣。
廣饒縣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表彰為徵兵工作和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二)2003年
廣饒縣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農村基礎教育工作先進縣。
廣饒縣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縣。
廣饒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廣饒縣被國家檔案局確定為全國小城鎮檔案管理試點縣。
(三)2004年
廣饒縣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廣饒縣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縣。
廣饒縣被評為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
廣饒縣順利通過省人居環境專家組的評審驗收,被授予“山東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廣饒縣被評為全省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縣。
廣饒縣被評為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
廣饒縣被評為全省首批生態縣建設示範縣。
(四)2005年
廣饒縣獲得全國百強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縣。
廣饒縣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2003-200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縣。
廣饒縣被國家殘疾人聯合會授予全國鄉鎮殘疾人試點縣。
廣饒縣被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
廣饒縣被團中央命名全國團建先進縣。
廣饒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
廣饒縣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農業產業化工作先進縣。
廣饒縣被省衛生廳命名為全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廣饒縣被省科技廳授予全省第一批製造業信息化示範縣。
廣饒縣被省糾風辦授予全省規範教育收費先進單位。
廣饒縣獲得全省知識產權工作試點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省首批生態建設示範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省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省農村基礎教育先進縣榮譽稱號。
(五)2006年
廣饒縣獲得全國百強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國和諧中小城市示範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年中心建設先進縣。
廣饒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廣饒縣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命名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廣饒縣被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命名為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
廣饒縣獲得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獲得全國水利綜合執法試點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
廣饒縣被省政府命名為山東省教育工作示範縣。
廣饒縣被省海洋與漁業廳命名為省海域管理示範縣。
廣饒縣被省建設廳、省建設工程管理局命名為山東省建築業“十強縣”。
廣饒縣被省人事廳、省水利廳、省財政廳命名為全省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
(六)2007年
廣饒縣被評為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
廣饒縣被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廣饒縣榮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試點縣。
廣饒縣七鄉鎮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廣饒縣大王鎮、稻庄鎮、丁庄鎮、李鵲鎮、石村鎮、陳官鄉、花官鄉七個鄉鎮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第六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廣饒縣榮膺“中國文化旅遊大縣”榮譽稱號。
廣饒縣被確定為全省農村衛生綜合改革試點縣。
(七)2008年
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
國家科技進步優秀示範縣;
國家衛生縣城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全國深化實施素質教育典型縣;
全國首批萬名中小學班主任國家級遠程培訓項目縣
中國橡膠輪胎出口基地。
(八)2009年
廣饒縣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全國文明縣城;被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命名為2005-2008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單位;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2007-2008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被國家公安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交通運輸部、國家農業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命名為2008年度部級平安暢通縣區;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棉紡織名城;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2017年
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位列20)。
2018年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9年
2019年中國百強縣。
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2019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019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
2020年
2020年全國百強縣、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59。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4月30日,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在人民日報社發布,廣饒縣2019年以589.20億排名91位。
2020年6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120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包含廣饒縣。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名單。
2020年6月,獲得“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8日,被評為2020年賽迪百強縣。
2020年8月,獲得“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9月15日,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參評資格。
2020年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名單公布,廣饒縣排名第35位,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榜單第54位。
2020年12月1日,位居2020年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第115位。
2021年1月,廣饒縣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
2021年6月4日,入選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