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清河的結果 展開

小清河

防洪除澇、灌溉、航運綜合利用河道

小清河,黃河流域山東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源起濟南市泉群。1904年(光緒三十年),於濟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東堤建閘,引玉符河水東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閘。

小清河東流經濟南市的槐蔭、天橋、歷城、章丘,濱州市的鄒平、高青、桓台、博興、廣饒、壽光等縣(市、區)至濰坊市壽光市羊角溝入渤海,全長233公里,流域面積10336平方公里,是一條防洪除澇、灌溉、航運綜合利用河道。

簡介


小清河
小清河
小清河,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郊區北部,黃河南側。源於濟南西郊睦里閘,納玉符河下游分流之水,東西向流至濟南北園,又匯市內諸泉,流經歷城、章丘,鄒平等地,由羊角溝入海。該河唐以前為濟水殘渠,金時劉豫疏導入海。元於欽《齊乘》曰:“古濼水自華不注山東北入大清河,偽齊劉豫乃導之東行,為小清河。”明劉敕《歷乘》載:”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環城而東,合黑虎泉諸泉之水,東北繞華不注山,經章丘、鄒平、新城諸縣入海。此劉豫之運河,今迷其故道。”明朝時,河道淤塞,其源退至章丘,以獺河為源。1891年,清朝山東巡撫張曜指令當時任登萊青道的盛宣懷治理小清河,歷經三年竣工,其源仍為濟南諸泉。
小清河風景秀麗。流水潺潺,夾岸綠蔭籠波,河內鵝鴨戲游。河上多有水閘點綴風景,最著名者為五柳閘,古時因閘旁有五棵柳樹而得名。該閘始建於唐武德年間(618~626年),延續至現代,於1934年改閘為兩扇,混凝土結構,並取名為五柳閘橋。小清河歷有魚米舟楫之利,至20世紀50年代,小清河濟南段仍有魚40餘種,產量較大,此外尚有河蚌、溪蟹田螺、大蝦等。沿河設抽水站13處之多,灌溉菜圃、稻田。兩岸藕池甚多,盛產蓮藕、菱芡。昔日,小清河航運繁忙,金元之後,多以其運鹽,故又稱“小鹽河”。濟南東郊黃台板橋小清河碼頭,船桅林立,首尾相接,為貨物的重要集散地。本世紀50年代,仍可行舟至濟南城區,在西門橋、成豐橋設有客貨碼頭。如今,小清河航運雖已無往日的繁華,但仍為山東省重要的內河航運水道。近二三十年來由於工業和生活廢水的大量排入,小清河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但經過不懈治理,一渠清水,萬千魚蝦的勝景,當可恢復。

幹流概況


小清河上游水源補給主要來自濟南市內各泉,此外小清河在濟南市區睦里庄分納部分玉符河水,因此亦可稱小清河首受玉符河。小清河自睦里庄東流,經濟南市區、歷城、章丘、鄒平、高青、桓台、博興、廣饒和壽光8縣,於羊角溝東注入渤海。河長233公里,流域面積1033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為0.15/1000。流域南部為低山丘陵,北部為平原,主要支流均由右岸注入,流域河網密度0.27公里/平方公里。
小清河由睦里庄至黃台板橋為上游,河長22.2公里,比降為0.45/1000,屬平原人工河道,濟南市金牛公園以下,開始有堤防,河道逐漸展寬。黃台板橋至廣饒石村為中游,河長132.8公里,比降為0.14/1000。石村至河口為下游段,河長77.5公里,比降為0.064/1000,水流平緩,受海潮頂托影響。
在歷下區境內,護城河是在舊城四周修建的人工河,全長6260米,轄區5534米。河水源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群、五龍潭泉群水入西護城河,經北護城河,西濼河入小清河;黑虎泉群水入南護城河,經東護城河,菜市庄河入小清河;珍珠泉群水經曲水亭河入大明湖,出小北門,經北護城河、菜市庄河入小清河。大柳行頭河彙集東圩子壕溝等排水溝之水入小清河。(小清河幹流不流經濟南市歷下區。)
在濟南市歷城區境內,由遙牆鎮大碼頭村西入境,流向東北,經鴨旺口、朝陽、北柴、井家村東出境。境內全長17公里。河寬約50米,深約2~4米。流域面積712.32平方公里。
在濟南市章丘市境內,小清河從歷城區北柴家莊東北入境。濟南市的歷城區唐王鎮與章丘市高官寨鄉交界處幹流上建有柴庄節制閘。流經高官寨鄉、水寨鎮,從水寨鎮小賈庄入鄒平縣。過境河段長18.8公里,流域面積1651.6平方公里。
在濱州市境內,小清河自鄒平縣五龍堂入境,流經鄒平、博興兩縣,至博興縣道口村附近入東營市,境內河道長75.5公里,流域面積1009.4平方公里。
淄博市桓台縣境內,小清河幹流從濱州市鄒平縣張官莊北入境,西東流向,至崔家莊東北入濱州市博興縣,境內長18.8公里,排洪能力230立方米/秒。
淄博市高青縣境內,小清河幹流由濱州市鄒平縣李金庄東南入縣境趨向東北,由黑里寨鎮桑家南折向東南,經黑里寨南2.5公里趨向東北,經龍桑樹鄉前陳南、樊家林鄉唐口南、於高城鎮堰頭南1公里出境入博興,境內長46.4公里。
在東營市境內,小清河自博興縣北營村北側與廣饒縣交界處入東營市境,由廣饒縣丁庄鄉與壽光縣交界處出境。
在濰坊市壽光市境內,在羊口鎮以東注入渤海。境內河道長33公里,流域面積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入境徑流量為7.7億立方米。

河道變遷


小清河幹流自歷城以下,大致與古濟水流經地區相同。5世紀末以後,菏澤以西的濟水上段逐漸堙塞,濟水僅餘下段,唐代改稱為清河。至北宋,又稱北清河。大約在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黃河決溢合北清河入海,從歷城東北又決出一股新道,北流入濟陽縣境,與漯水合入渤海。其流經地區大致與今之歷城以下黃河所行地區相同,此後黃河多次經此道入海,河道逐漸寬廣,而歷城以下濟水則源短流微,漸趨堙塞。齊劉豫時期(1130~1137年),大致循歷城濟水故道,挑挖疏浚,成為獨流入海河流,目的是排澇防洪,併兼有舟楫之利。為增加水源,在華山(今歷城縣華山)下築下濼堰,使源於濟南各泉的濼水,注入新開的河道。由此,稱由東平經平陰、長清、歷城、濟陽等地東北流入海的北清河為大清河;稱由濟南東流的新開河道為小清河。小清河在元、明、清以至民國時期,均有所疏浚,河道亦屢有變遷。小清河上游各河,如濼水、巨野河、綉江河等,時而北注大清河,時而注入小清河。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入海,黃河河床高懸於平地之上,濼水等河不能入黃,濼水演變為小清河上源,濼水之名遂廢。1891~1893年(清光緒十七~十九年),盛宣懷奉命整治小清河,經疏浚治理,成為山東省重要的排洪和航運河道。

水文特徵


據1956~1979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小清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40.4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21毫米,摺合年徑流量為12.7億立方米。徑流的年際變化,根據石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6706平方公里)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發生在1964年,為28.6億立方米,最小值在1968年,為1.93億立方米,最大量為最小量的14.8倍。小清河徑流量主要是大氣降水補給,但泉水補給較為豐富,因此小清河水情變化較為穩定,徑流的年內分配較為均勻。
小清河主要支流均發源於魯中南山地,比降大,集流迅速。而幹流經行低洼地區,比降小,水流平緩。如遇全流域性的大暴雨,每因宣洩不及而潰決成災。建國后,洪水災害最嚴重是1964年,此年汛期,雨日連綿,暴雨接踵,各支流洪峰流量總和達3000立方米/秒以上,釀成巨大災害。
小清河在各支流的上游山地區較為嚴重,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在1.5~2.0公斤/立方米之間,下游平原區含沙量較小,一般不超過1公斤/立方米。據廣饒石村水文站1956~1969、1972~1979年實測資料,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為34.7萬噸。

支流湖泊


河源之一的玉符河,發源於泰山北麓歷城區境內,全長81公里,流域面積704平方公里。自平安店鎮南橋東流入長清縣境。至潘村東複流回槐蔭區,又於四里庄北流入長清縣境,在柳家宅子村被注入黃河。縣境內河段長2.8公里,流域面積82.5平方公里,是長清縣排澇的主要河道之一。
小清河主要支流有巨野河、綉江河、杏花溝、孝婦河、淄河等。
巨野河,又名巨冶河、巨河水、龍山河、抬頭河、全節河、遙牆河,是一條古老河道,北魏《水經注》有載。發源於濟南市歷城區的南部山地玉河泉(西營鎮與彩石鄉接壤處跑馬嶺之陰拔槊泉),北流至杜張村西南,東巨野河由右岸注入。東巨野河發源於歷城區雞山南李家樓,北流入巨野河,河長13.5公里,流域面積96.1平方公里。巨野河又北流,在歷城區鴨旺口東,由右岸注入小清河。巨野河河長46.8公里,流域面積376.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77/1000。
綉江河,上游稱西巴漏河,發源於章丘縣垛庄區南長城嶺。北流至章丘縣綉惠鎮金盤村西北,與百脈河合,以下始稱綉江河。百脈河主要水流來自明水泉群,北流由右岸注入綉江河,河長12.5公里,流域面積80.1平方公里。綉江河又北流,於章丘縣辛豐村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綉江河河長87.7公里,流域面積667.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1000。其下遊歷史上曾多次改道,也曾注入大清河。黃河於1855年奪大清河故道入海后,原注入大清河的巨野河、綉江河等為黃河大堤所阻,水無泄處,瀦積兩岸,豐成澤國。後於1891~1892年疏浚小清河,綉江河始注入小清河。
杏花溝,也稱杏花河,上游稱東巴漏河,它發源於淄博市博山區西北部青龍灣,西北流入章丘縣,在相公庄以下又稱漯河,又西北流,在章丘后劉村東轉而東北流入芽庄湖,進入鄒平縣境。出湖又東北流,始稱杏花溝。東北流至桓台縣金家莊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河長97公里,流域面積1194.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6/1000。
孝婦河,古稱瀧水,發源於淄博市博山城東南岱庄東北峪,蜿蜒西流,至博山城南神頭轉而北流,至淄川城南,般陽河東來注入。般陽河發源於淄川區東南薛家峪東南,西北流由右岸注入孝婦河。河長26公里,流域面積141.1平方公里。孝婦河又北流,至淄博市張店區河崖頭西,范陽河南來注入。范陽河發源於淄博市博山區大峪口,北流由左岸注入孝婦河,河長46公里,流域面積344.4平方公里。孝婦河折而西北流,至鄒平呂庄閘分為兩股:一股是1951年開挖的勝利河,北流入小清河;另一股為老河道,東北流,在鄒平焦家橋折向東流,在桓台周家東穿過麻大湖,又東流,於博興縣傅家橋東過義和閘入小清河。孝婦河長135.9公里,流域面積173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8/1000。
淄河,古稱淄水,上源有石馬、南博山、夏庄、池上4條河流。前3條又稱西淄河,后一條又稱東淄河。其中以石馬河最長,為淄河正源。石馬河發源於萊蕪縣和庄鄉望魯山西麓的大英章支溝,自西向東流,在博山謝家店大橋與南博山河、夏庄河兩大支流會合。又東北流,至博山泉河頭東北與東淄河匯合,又東北流進入淄川區境,經過太河水庫,又東北流至益都廟子南,仁河由右岸注入。仁河發源於益都、臨朐、博山交界處的三縣嶺西北麓龍宮村,西北流注入淄河,河長30公里,流域面積131.5平方公里。淄河又東北流,經淄博市臨淄區,於廣饒縣辛庄東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淄河河長155.1公里,流域面積1500.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7/1000。
烏河,源出臨淄區大武鄉南部山區,經桓台,至博興縣金家橋閘下入小清河,山東省內河長86.5公里,流域面積974平方公里。
預備河,源自麻大湖東岸,經博興,至廣饒縣大桓村南入小清河。山東省內河長42.5公里,流域面積450平方公里。
塌河,上游有織女河等11條支流,幹流自壽光縣鄭家堰村東北陽河入織女河口起,東北流至八面河村東入小清河。山東省內河長28.7公里,流域面積1650平方公里。織女河(裙帶河),源出臨淄區東部山區,經廣饒,至壽光縣巨淀湖農場東南入塌河,流域面積757平方公里。益壽新河,西起青州市周家村西南烏陽溝,至壽光縣巨淀湖農場東南入塌河,河長27.8公里,流域面積306平方公里。
東豬龍河,古稱鄭潢溝,發源於桓台縣張店區灃水南,從張店區朱家莊北入境,南北流向。經果里、唐山、邢家3鄉(鎮),穿過躍進河注入小清河。境內長23.7公里,流域面積878.3平方公里,排洪能力25~30立方米/秒。平水期一般流量為2~3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流速0.5~O.7米/秒。1966年起,成為淄博工礦區的主要排污河道,常年流量1~1.5立方米/秒,日過境水量為7.88萬立方米。
勝利河,由鄒平縣呂家莊利群閘分出,從胡馬村西南入境。原河道在西辛村南折轉東北入小清河,1966年改道於西辛村西北入小清河,南北流向。境內長3.8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60立方米/秒,屬人工開挖的季節性河流。
馬踏湖,位於桓台縣境東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與博興兩縣交界處,地處泰沂山脈北麓山前洪沖積與黃泛沖積平原的迭交凹地。以荊(家)夏(庄)公路(俗稱饉飢嶺)為界,路南為錦秋湖,路北為馬踏湖,因兩湖彼此銜接,融為一體,故統稱為馬踏湖。湖區水源由烏河、孝婦河、東、西豬龍河、杏花河等河流匯集成湖。每逢汛期,湖區盛漲之水,不能宣洩。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始在湖區中心,人工開挖一條東西向的預備河,長8公里,流域面積122.2平方公里,流量為40立方米/秒。
西豬龍河,原系鄭潢溝支流,南北流向,南起新城三岔灣,北至傅橋村西北注入孝婦河二支流。境內長8.42公里,流域面積25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80立方米/秒。1985年,始引萌山水庫孝婦河水,經此河注入馬踏湖。
澇淄河,發源於淄川區玉皇山,從張店區王莊北入境,經果里鄉境,在索鎮三岔灣注入烏河。境內長8.8公里,流域面積119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0立方米/秒。60年代末,為淄博工礦區的排污河道。
此外,在濟南段匯入的較小支流還有:
臘山河,源於段店西南的臘山,在吳家堡以西入小清河,長8公里,流域面積56.7平方公里。
興濟河,源於歷城縣興隆山(玉函山)、大峪山等山谷,在興隆峪匯流十六里河(又名興隆河),再北流經陳庄至西十里河,為天然山洪河道;再經谷家莊、段店、堯屯、楊庄,至天橋區黃崗村西入小清河,為平原河道。全長22公里,流域面積139平方公里。自孟家橋至小清河段,原稱柳塘河,1943年開挖新河,改名為“興濟河”。
西濼河,河源為趵突泉諸泉水,南起葦閘橋,向北經邊庄,在五柳閘入小清河,長2.9公里。東濼河。河源為黑虎泉諸泉水,南起坦橋,向北經何家莊,至黃台板橋庄西側入小清河,長3.2公里。
大柳行河,南起城區東圩子壕北端(其上游支流有羊頭峪西溝、羊頭峪東溝、馬家莊溝、堯龍溝),至黃台板橋庄入小清河,長2.9公里。
全福河。源於郊區姚家鎮龍洞庄西狸貓,北流經中井庄、下井庄、姚家莊,向北稱窯頭大溝、七里河,至全福庄始稱全福河,經歷城縣殷家小庄,至濟南捲煙廠西入小清河。全長11公里。
大辛石河,又名大辛河。源於龍洞庄以南諸山谷,向北經孟家莊、石河嶺、十里河庄,至大辛庄西向北入小清河,長22公里。張馬河,源於小漢峪溝、牛旺溝,在膠濟鐵路附近匯合,向北至小水坡庄東側入小清河,長13公里。
韓倉河,又名梁王河、港溝河、石河。源於歷城縣港溝燕棚窩以南諸山谷,向北經東梧、田莊、章靈丘、梁王莊,至曲家莊以東入小清河。全長24.5公里,流域面積154平方公里。
工商河。系人工河道,1925~1926年開挖。從北閘子庄南小清河起,走向似U字型,至鳳凰山莊北復入小清河,長6.6公里。趙王河,又名劉公河、土河、楊家石河。源於港溝鎮南部丘陵。主河自王舍人鎮川流村東,向北經董家鎮曹官莊、遙牆鎮四鳳閘,在鴨旺口入小清河,長7.5公里,其中四鳳閘至小清河一段長2公里,為趙王河下游,又稱龍王溝。主河上接劉公河(長26.7公里)、土河(長21公里)、楊家石河(長21.5公里)。三條山洪河道,為趙王河上游。總長69.2公里,流域面積149.7平方公里。
玉河泉,北流經虎門、潘河崖、大龍堂至兩岔河村,與西南宅科峪水相匯,再向北經孫村鎮抬頭河,右納關盧水(界溝河)、武原水(權庄河),匯入章丘縣杜庄水庫,爾後西北流,至歷城董家鎮潘新村復入歷城縣境,經唐王鎮紙坊、司家和遙牆鎮陳家嶺、東河北等村,在鴨旺口村西入小清河。全長48.5公里,流域面積260平方公里。
南太平河,又名西太平河。源於郊區吳家堡鎮北店子,向東經七里鋪,至南吳家堡村南入小清河,長9.94公里。
北太平河,又名東太平河。源於吳家堡鎮周官屯村北,經西沙王莊、東沙王莊,至北閘子庄東南入小清河,長11.5公里。
曹家圈河,又名虹吸干河。系人工河道,1957年開挖。西起吳家堡鎮曹家圈,經陳家莊、中趙家莊,至王爐村入小清河,長13.9公里。
西巴漏河。源於垛庄鎮長城嶺北側的山腰,於南明村匯入來自清港泉的橫河水,北流至埠村鎮的月宮村,右納來自東張的大寨水,在北鳳處又匯入來自鄧庄的大冶河水,連大站水庫,穿膠濟鐵路和濟青公路,於金盤村匯入綉江河。長68.8公里,流域面積537平方公里。該河源短流急,河床寬大,暴雨導致山洪較多。
漯河,也稱獺河,又名楊緒溝。其上游稱東巴漏河,自相公庄鎮寨子西龍灣頭以下始稱漯河,北流,經刁鎮,至萬家口折向東流,於芽庄村北注入芽庄湖,然後由鄒平縣境流入小清河。長62公里,流域面積360.3平方公里(內含淄博市35.3平方公里)。漯河在歷史上曾一度是小清河的上源,1598年濼水、巨野河、綉江河皆決口改入大清河,小清河自章丘以西無上游,漯河仍沿小清河故道東流,故當地有稱漯河為小清河上源之說。1647年,該河山洪驟發,不循故道,決河萬家口,洪水橫溢,流入滸山濼;1694年在萬家口設滾水壩,河水平時由殷橋入小清河故道,洪水時經滾水壩泄入滸山濼。此後,萬家口北河道逐年淤高,遂廢,河水全部東流入滸山濼。
東巴漏河,源於淄博市博山區鎮門峪東南的青龍灣,於閻家峪鄉的石門村入章丘縣境,經普集鎮的劉家河窪折向西北流,至相公庄鎮的龍灣頭,以下稱漯河。長34公里,流域面積346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公元1130-1137年 劉豫開挖小清河
公元1371年(明洪武4年)濟南府建城牆開挖護城河。東,西濼河流入小清河
公元1465年 疏浚小清河歷城至樂安段,大清河張秋至平陰段
公元1686年(清康熙25年)山東巡撫張鵬程准治理小清河
公元1891年 山東巡撫張曜命道台盛宣懷疏浚河道103.5公里,中斷170餘年的至出海口航運恢復
公元1904-1908年 在小清河上建造9座水閘
公元1905年“引玉濟清”在濟南西建睦閘,引玉符河水入小清河
公元1913年(民國2年)小清河修築黃台橋至濟南濼口碼頭鹽運專運線——清濼小鐵路
公元1925年 開挖工商河(當時稱“引河”),通航船舶可抵達成豐橋和金牛山下
公元1927年 濟南有史以來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樑在天橋以北跨小清河處(今濟濼橋址)修建
公元1930年 小清河工程局在濟南成立,隸屬於山東省建設廳
公元1931年 小清河出現了專門從事客運的機動客輪
公元1954年(建國5年)為減輕小清河汛期洪水壓力,濟南市人民政府實施了臘山分洪工程
公元1956-1957年 對小清河章丘段部分幹流進行疏浚和復堤,同時,部分支流進行治理
公元1966年 睦里閘重建工程開工
公元1971年 疏浚小清河開工,這次是建國以來規模較大的一次治理
公元1978年 山東省委確定小清河流域為全省重點農田基本建設會戰區,編製了“小清河綜合治理規劃”
公元1988年 小清河清障疏浚工程開始實施
公元1996年 山東省,濟南市政府確定對小清河幹流進行綜合治理
公元2002年 濟南市政府公布《濟南市小清河管理辦法》,9月1日實施
公元2007年11月6日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儀式在黃台板橋舉行

復航


小清河
小清河
市民吃鹽全靠船運“小清河在老濟南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6日,73歲的劉朝柱指著小清河,深有感觸地說,建國初期,濟南市的公路和鐵路都很少,小清河是對外交通的主要通道,那時候,黃台周邊非常繁華,天天船來人往,叫賣聲不絕於耳,煤炭、海鹽、樹木、沙石等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到濟南。為了紀念小清河,劉朝柱把小清河各個時期的照片都收藏在了一起,取名叫“小清河的變遷”。
81歲的王平老人,在小清河南岸住了60多年了。老人告訴記者,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小清河最鼎盛的時期,船可以通過小清河、工商河、護城河進入市區,一直可以開到成豐橋和大明湖邊上直接卸貨。
“小清河為濟南立下了汗馬功勞。”濟南市航運局局長李興龍告訴記者,當年濟南吃的海鹽全靠小清河運送,上個世紀中期建設東營市的時候,小清河也是運送貨物的主要渠道,為東營市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小清河10年未見船
6日,記者在小清河看到,河內的水並不是太多,水質也不是太好。在一位老濟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黃台港舊址。黃台舊址在歷山北路板橋,這裡的水面比較寬闊,當年港口的水泥柱子保留了下來。在黃台港的南側,就是鐵路線,東西兩邊都是倉庫。往日的繁華還依稀可見。
李興龍告訴記者,隨著鐵路和公路的發展,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小清河的航運已經衰落了,河道也逐漸變淺。1997年,小清河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治理,航運功能已徹底被取消了,沿線的5個大港口,除了沿海的羊口港外,其餘的港口都已經廢棄了。
“10年了,我都沒在小清河內見過船了。”看著小清河,王平老人動情地說,過去經常坐船到海邊拉貨,一直能通到海邊的羊口港。現在小清河治理了,真希望河裡能再通上船,能再到小清河裡去轉轉,就沒有任何遺憾了。
將加寬河道通遊船
“小清河將來可以通遊船。”負責小清河治理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小清河治理,將加寬和加深河道,讓小清河通上遊船,用來旅遊和觀光。
李興龍告訴記者,由於航道過短,成本比較高,近期小清河還無法恢復運送貨物的航運功能。但經過治理,通上遊船讓市民和遊客在小清河遊玩的願望還是可以實現的。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小清河治理,將重點在原址上恢復黃台碼頭,讓這裡成為旅遊觀光的重要區域。遊客可以從這裡乘船,在小清河內遊玩。為了方便遊客,小清河還有望建設黃崗高爾夫碼頭、動物園及廣場碼頭、不夜島、五柳閘島等碼頭。
據了解,2009年6月,小清河一期工程治理完工後,市民就可以乘船在小清河內遊玩了。

治理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至1137年(紹興七年),在歷城東北華不注山陰築下濼堰,堰濼水入濟水故道東流入海,名小清河。
明初,小清河上游水患頻繁。1403-1421年(永樂年間)開始築堤。1465年(成化元年)開陳愷溝分洪入大清河。1473-1475年(成化九年至十一年),從歷城至海口全面疏浚小清河251公里,建減水閘38座。1533年(嘉靖十二年)疏浚博興至歷城河道150公里,築博興、樂安境堤岸90餘公里。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疏浚章丘至博興間河道112.5公里。1573-1602年(萬曆年間)濼水在下濼堰北決,全濼入大清河,歷城至章丘間小清河逐漸淤廢,原入小清河的巨野、綉江等河亦人大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游只有原漯河沿小清河故道東流。在清代,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疏浚章丘至陶唐口河段。1716-1718年(康熙五十五至五十七年),開支脈溝,分泄小清河洪水。支脈溝西起高苑城西南之軍張壩,經博興至樂安會小清河入海。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在小清河南開預備河分洪,西起麻大湖,東經會城泊、石村鎮至東北塢注淄河入海。形成了支脈溝、小清河、預備河3河平行入海的局勢。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發13縣民工大開支脈溝,一律開寬為20米、深2.5米,並對滸山、清水二泊進行了清淤,以備滯蓄洪水。同時疏浚章丘縣境小清河,培修萬家口至軍張壩段堤防。治理后,章丘以下的小清河為由河入泊(清水泊),由泊入溝(支脈溝),由溝入海。章丘以上的小清河仍淤廢,上游各支流仍入大清河。1891年(光緒十七年)將支脈溝上段裁彎取直展寬築堤,以承上遊歷城、章丘等縣來水,開引河注入博興龍汪窪。在龍注窪下口自博興縣金家橋至羊角溝海口,疏浚小清河正河55公里。河面連馬道開寬10米,深3.3-4.3米不等,出土成堤,用銀19.8萬餘兩。博興以下支脈溝仍留作支河以分泄小清河洪水。1892年(光緒十八年)繼續治理,由金家橋向西取直,就支脈溝與預備河兩河間窪地開挖小清河正河,經過博興、高苑、新城、長山、鄒平5縣至齊東縣之曹家坡止,計長48.75公里,河面連馬道仍寬10米,深2.7-4.7米不等。又從金家橋以下起循預備河舊址開浚支河至柳橋以承泄麻大湖上游各河之水並引入正河,支河長12公里,寬6.7米,深2.3-3米不等。正支兩河共用銀24.5萬兩。歷城、章丘、齊東3縣境內河段,也接續挑辦,使小清河全線溝通,並恢復航運,船隻可由羊角溝直達歷城黃台橋,流域內水災有所減輕,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治理。1904年(光緒三十年),在歷城西北的玉符河東堤建睦里閘,引玉符河水東流入小清河,使小清河西延至睦里閘。
1930年,山東省建設廳下設小清河管理局,擬定整理小清河計劃。次年,成立“浚治小清河臨時工程委員會”,對小清河再行勘測,擬定“整理山東小清河工程計劃大綱”,計劃包括幹流整治、水源及支流整治、海口整治及修築碼頭等項。並於1931-1933年,疏浚整治了小清河近源趵突、黑虎等泉,加深趵突泉池1米,鑿新泉6眼。擴大黑虎泉池,挖深1.2米,置一量水堰,增加噴水虎頭兩個。加寬浚深五柳閘至林家橋小清河幹流,兩岸築堤。興建五柳及邊庄兩處閘壩工程。五柳閘壩工程包括船閘及船閘南新挖月河中段建滾水石壩1座,船閘閘箱長100米,閘口寬9.2米,上閘門高3.85米,下閘門高7.15米,同時可過拖船一艘及駁船兩艘。是山東省第一座現代化船閘。邊庄閘閘箱長80米,閘口寬9.2米,可容一拖船及駁船。五柳閘於1931年5月開工,次年8月底竣工。邊庄閘於1932年5月開工,同年11月竣工,11月25日正式通航。
建國后,1956-1964年間,對章丘縣境小清河幹流進行疏浚培堤,並先後建排水涵洞9座。對濟南市市區河段進行復堤,自黃台至鴨旺口長27公里,建排水涵洞3座,並整修疏浚邊庄、五柳閘。對惠民地區境內小清河也進行了堤防整修,並自預備河口以下,切灘長22公里。1966年春由省撥款600萬元對小清河進行較大規模治理,在小清河北岸開挖自陶唐口以東分洪口至蘆清溝口,長84.5公里,寬700米的分洪河。北岸築堤,平均高程15-16米,泄量700立方米每秒。由鄒平、高青、博興3萬民工施工,5月完工,做土方400萬立方米。1967年又調鄒平縣7700人,加固中堤自攔河堤至尚道口,切灘自杏花河口至北營,完成土方380萬立方米。開分洪河后,小清河幹流自陶唐口以東至蘆清溝,形成三堤兩河形勢。
1976年小清河流域被列為山東省1985年實現工業省的重點發展區。1977年3月中共山東省委確定小清河流域為全省農田基本建設會戰區。章丘縣先行一步,於當年10月調民工5萬人,按省委治理小清河統一規劃,大幹40天完成章丘縣河段的切灘、築堤、展寬堤距工程,堤距330米,河口寬一般70米,河底寬10-13米,深5.0-7.0米,左堤長15.6公里,頂寬15米,堤高3~4米。右堤長11.9公里,堤高3~4米,頂寬10米。由於上下游未能統一治理,未能充分發揮效益。
1978年由省計委、建委、農辦及水利、交通部門組成領導小組,共同編製了小清河綜合治理規劃,擬全面解決防洪、除澇、灌溉、航運及環保、戰備等問題。計劃1979-1982年,完成小清河展寬堤距、擴大河槽及分洪道開挖,以提高防洪排澇能力。1978年9月成立山東省小清河會戰辦公室,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李振兼辦公室主任。10月,由惠民地區組織鄒平、高青、博興、廣饒、沾化、濱縣、惠民等縣13萬民工施工,至12月底完成了張北公路橋至蘆清溝分洪河子槽開挖,長53.4公里,同時加高培厚分洪河北堤56公里。治理后,子槽泄量200立方米每秒,最大底寬38米,左灘地保持70米,新堤頂寬15米,共做土方1551萬立方米,用工1030萬個,投資1344萬元。由於蘆清溝以下子槽出口位置,事先未充分醞釀,廣饒、壽光兩縣意見不同,壽光境內有4公里未能開挖。張北公路以上31公里,因受資金限制,也未開挖。1980年12月工程停建,迄今未發揮防洪效益。但在引黃濟青工程中,利用分洪道子槽34.8公里河段輸水。
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標誌著山東省對小清河的綜合治理進入全面提速階段。小清河治理一期工程投資40.4億元,2009年6月底之前完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姜大明出席啟動儀式並宣布工程開工。
小清河發源於濟南市,全長237公里,其中濟南河段位於北部城區,是省城主城區唯一的防洪除澇和排污河道。目前,小清河濟南市區段存在防洪排澇壓力大、水體污染嚴重、周邊環境差等問題,制約了濟南市特別是北部城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是貫徹落實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精神的重要行動,治理工程西起槐蔭區睦里庄閘,東至濟青高速公路橋下,長約31公里,工程包括防洪除澇、城市排水、截污治污、道路橋樑、管線復建、河道補水、景觀營造及兩岸開發等方面,是集防洪、排澇、治污和改善民生為一體的重大綜合性工程,對於提升濟南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市容市貌和城市載體功能,迎接全運會勝利召開具有重大意義,也將對小清河流域及環渤海灣地區環境、生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治理將突出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基本理念,立足於實現整合資源、改造環境、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發展經濟總體目標,形成省城新的經濟發展帶、亮麗的景觀旅遊帶和宜人的生活休閑帶。整個綜合治理工程計劃分兩期實施,2012年全部完成。
一期工程主要治理濟濼路至二環東路段,並對濟濼路至濟青高速孟家閘段長約15公里的河道進行治理,計劃投資40.4億元,是濟南市承辦十一屆全運會配套工程;二期工程結合城市建設需要,做好濟濼路以西和二環東路以東的綜合治理。
濟南軍區副政委寇憲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焉榮竹,濟南軍區空軍副政委李恩,濟南市市長張建國,省軍區副政委魯建華,省政府秘書長周齊等軍地領導和工程施工單位代表參加了開工儀式。

相關介紹


小清河
小清河
1.小清河為北京公交車站名,經過的公交線路有特6路、運通106路、運通108路、運通114路、運通118路、333內環、333外環、362路、362區間、393路、438路、476路、482路、509路、512路、651路、968路、996路、996支。
2.小清河北路為濟南路名及車站名,經過的公交車有127路、79路。
3.小清河治理小清河是省級大型河道,幹流自濟南市睦里閘起,自西向東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於壽光羊角溝入海,全長237km,控制流域面積10336km2。它是濟南市主城區唯一排水出口,同時也是魯中地區一條重要的排水河道,兼顧兩岸農田灌溉。濟南段小清河流經槐蔭、天橋、歷城、章丘四區(市),境內全長70.5km,流域面積2792km2。流域內地勢南高北低,以膠濟鐵路為界,南部多為山丘區,北部多為平原窪地。幹流以南流域面積較大,支流眾多,呈典型的單側梳齒狀水系分佈。
自建國以來,黨和國家對小清河的治理十分重視,為了解決小清河行洪能力低的問題,省市規劃部門多次對小清河進行治理規劃,規劃中考慮了防洪、航運、灌溉、污染、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治理,但由於投資大,工程拆遷難度大等問題的限制,多年來大都只停留在規劃階段,付諸實施的工程不多,僅局部進行了治理。
通過歷次洪水災害的教訓,歷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視小清河防洪除澇工程治理。1996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及省里的統一規劃,對小清河幹流進行了全面治理,小清河的防洪能力由5年一遇提高到目前20年一遇,泄洪能力得到增強。
今濟南市小清河幹流綜合治理以提高河道防洪標準,減輕城市洪災損失為主,結合南水北調東線膠東輸水幹線工程及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徹底改變小清河污染狀況,配套景觀、生態、旅遊休閑、交通等工程建設項目,建成以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景觀河道,綜合治理工程主要由防洪除澇、景觀、交通、通航、治污、補水、其他各項市政設施等七部分組成。工程主要內容為:
1.幹流防洪除澇工程
2.治污工程
3.河道綠化、景觀工程
4.沿河道路工程
5.通航工程
6.補水工程
7.其它各項市政設施
小清河綜合整治工程根據項目專業不同,上述工程分屬於不同設計部門,其中治污工程、河道兩岸交通工程以及其它各項市政工程目前市裡已安排市政及其它部門進行專題研究與設計;本可行性研究報告所包含內容主要為河道規劃綠線以內部分,具體工程包括幹流防洪除澇工程、河道綠化、景觀工程、通航工程、補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