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區

山東省濟南市轄區

長清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市轄區之一,位於濟南市西部。東與濟南市市中區、濟南市槐蔭區、濟南市歷城區相鄰,西與平陰縣、肥城市相鄰,北與齊河縣相鄰,南與泰安市岱嶽區、肥城市相鄰。全區總面積1209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2個鎮;613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長清區常住人口595549人。

2001年6月26日,撤銷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6.9億元,增長9.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0億元,增長9.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5億元,增長15.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6%。

歷史沿革


長清區境,春秋戰國時屬齊國。秦代,於境內盧邑設盧縣,屬濟北郡。西漢時為泰山郡盧縣、茌縣和平原郡祝阿縣地。三國魏時為兗州濟北國盧縣、泰山郡山茌縣和青州濟南國祝阿縣地。
西晉時區境屬濟北國盧縣,縣經東北部屬青州濟南郡祝阿縣地,東部為兗州泰山郡山茌縣地。東晉時為太原縣地。南朝宋時區境屬濟北郡;北朝魏時為齊州東太原縣、盧縣和山茌縣地。585年,廢太原縣於升城置長清鎮。594年,以長清鎮置長清縣。至此始有長清縣名,縣以境內齊長城和清水命名。此時長清縣屬濟北郡,縣境東北部為歷城縣和祝阿縣地。
唐代,長清縣初屬河南道濟州。643年,廢濟州,長清屬河南道齊州。北宋時以路轄府,長清屬京東東路齊州濟南府。縣內界首鎮屬京東西路鄆州。996年,長清縣城由升城遷至刺榆店、即今日長清老城區。金代,長清屬山東東路濟南府。縣廣里鎮屬山東西路東平府。元代,長清屬中書省泰安州。明代,長清屬山東省濟南府。
清代沿襲明制,至道光年間,全縣劃為4倉44里,轄1018個村莊。民國成立后,1921年划全縣為10個區71里,轄912個村莊。民國20年(1931年)取消里制,舊區名稱改為第一至第十區,區內村莊劃分為鄉鎮閭鄰,共有31鎮、184鄉、3618閭、17377鄰。民國23年(1934年),全縣劃為10個區、184個鄉、31個鎮。1939年6月,成立長清縣抗日民主政府後,轄12個區。
1941年,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划長清為峰山、長清兩縣。黃河以東的峰山縣,劃為峰山第一至第八區,耀南區(1940年6月成立,1941年12月撤消)和第十區。抗日戰爭勝利后,於1946年改峰山縣為長清縣,改長清縣為河西縣,長清縣的區域範圍與原峰山縣相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長清縣劃為11個區、94個鄉。1950年,長清、河西兩縣合併統稱長清縣,全縣劃為17個區,黃河以東劃為第一至第八區和第十七區9個區;黃河以西劃為第九至第十六區8個區。1952年11月,並17個區為15個區。1956年,將長清縣所屬黃河以西1個區,劃歸齊河縣,全縣改為1個鎮、11個區、94個鄉。1957年調整為1個鎮52個鄉。
1958年,將全縣改劃為18個鄉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取消鄉鎮成立人民公社,全縣設10個人民公社。1959年2月,張夏、崮山兩公社合併為張夏公社,全縣設9個公社。1959年10月,撤消長清縣,原孝里公社划屬平陰縣,雙泉、馬山、五峰公社划屬平陰縣,其餘各公社划入歷城縣。1961年5月,恢復長清縣建制。1962年,五峰、馬山兩公社合併為馬山公社,全縣共設8個公社。1976年8月,恢復崮山公社和五峰公社,全縣共設10個公社。
1982年2月,將全縣劃為1個鎮9個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消人民公社,全縣劃為9個區、1個區級鎮、31個鄉、5個鄉級鎮、610個村民委員會、743個自然村。1985年,區劃調整時,設立武家莊鄉,全縣劃為7個鎮、4個鄉,共有611個行政村。
1995年4月,撤消馬山鄉、五峰山鄉,同時設立馬山鎮、五峰山鎮,全縣共轄9鎮、2鄉、613個行政村。
2001年6月26日,撤消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轄長清、平安店、歸德、孝里、馬山、五峰山、萬德、張夏、崮山9鎮和雙泉、武家莊2鄉、613個行政村。
2003年11月,撤消長清、平安店、崮山、五峰山四鎮,同時成立文昌、平安、崮山、五峰四個街道辦事處。2005年12月,萬德鎮、武家莊鄉合併為萬德鎮。
2008年,長清區下轄4個街道:文昌街街道、崮雲湖街道、平安街道、五峰山街道,6個鎮:歸德鎮、孝里鎮、萬德鎮、張夏鎮、馬山鎮、雙泉鎮。
2016年10月,撤消歸德、萬德、張夏三鎮,同時成立歸德街道、萬德街道、張夏街道三個街道辦事處。
2020年7月,撤銷長清區孝里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孝里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孝里鎮政府駐地。

地理環境


地貌

長清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地勢,由東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區、丘陵、山前平原和黃河窪區,有“八山一窪一平原”之稱。區內土質主要為棕壤土、褐土和沙風土。長清區地處泰山隆起邊緣。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南北大沙河水系,還有玉符河、清水溝等河流。

氣候

長清區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日照時數1870.9小時。
長清區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熱空氣迴流聚集不宜擴散,多於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長清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金、銅、鉛、鐵、磷、煤、花崗石、木魚石、玉石等,東部山區“三砂五石”(青砂、紅砂、黃砂和花崗石、木魚石、大理石、石英石、鉀長石)量大品優,其中花崗石有24個品種,儲量在200億立方米以上,素有“建材之鄉”之美稱,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魚石、墨玉工藝品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睞,西部儲有3億噸優質煤炭。森林覆蓋率較高,林木覆蓋率高達30%以上。

物產資源

境內糧、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魚等農副產品種類齊全,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甘薯,主要畜禽產品有豬、牛、羊雞,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元蔥、甘藍、無核葡萄、中華壽桃、泰山白梨、玉杏、核桃、板栗、柿子等。

水資源

該區黃河縱貫南北,南、北大沙河橫亘東西,北有玉符河,南有清水溝。境內水資源異常豐沛,平均水資源總量2.97714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1.78627億立方米。長清良好的自然環境使得境內的水資源品質很好,在濟南市環保局公布各縣(市)區水環境質量考核結果連續排名第一,成為濟南市重要水源地。

行政區劃


2016年9月,撤銷歸德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歸德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歸德鎮政府駐地;撤銷張夏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張夏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張夏鎮政府駐地;撤銷萬德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萬德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萬德鎮政府駐地。
截止2020年7月,長清區轄8個街道,2個鎮,分別是文昌街道、平安街道、崮雲湖街道、五峰山街道、歸德街道、萬德街道、張夏街道、孝里街道、雙泉鎮、馬山鎮。區人民政府駐文昌街道。

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為57.87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0.66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7.22萬人。增長14.23%,年平均增長1.34%。全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5.93萬戶,家庭戶人口為49.78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1人減少了0.18人。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8.54萬人,佔總人口的49.32%;女性為29.33萬人,佔總人口的50.6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0.62下降為97.30。
2021年6月16日,濟南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清區常住人口595549人。

政治


區委書記:王勤光
區長:趙居安

經濟


“十二五”期間,長清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15年實現生產總值272.6億元,年均增長9.2%。完成大地域財政收入27.6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9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8倍和2.1倍,年均分別增長12%和16%,稅收比重達到85.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8.7億元,年均增長21.6%,五年累計完成896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6億元,年均增長13.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4.4億元,年均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分別達到228家和91家,納稅總額過億元企業1家、過5000萬元8家。城市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0560元和13990元,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1.8%。五年來,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達到或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2項指標實現翻番,2014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中進入50強。堅持以招商促投入、以投入促發展,成立大項目推進辦公室,構築10大專業招商平台,先後舉行9次項目集中籤約活動,五年累計引進項目466個,其中過10億元28個,竣工投產133個,完成招商引資517億元,年均增長20.7%。積極支持經濟開發區做大做強,全力推動創新谷孵化器、加速器等項目加快建設,精心打造泉城農業公園生態高科技農業示範區。五年累計實際到賬外資5.4億美元,進出口總額4.8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15.4%和18%。全區市場主體達到2.48萬戶,五年凈增1.1萬戶。新引進組建銀行機構、地方金融組織10家,總數達到20家,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40億元和14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8%和8.3%。
長清區不斷加大轉調創力度,強化產學研融合創新,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2.5:55.1:32.4調整為12:41.1:46.9。
2016年實現生產總值289.4億元,年均增長9.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5億元,年均增長15.6%;城市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219元和15137元,年均分別增長10.5%和10.7%。落實穩增長、擴消費各項舉措,全力幫促企業發展,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7.9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0.9%和1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分別達到220家和83家。堅持以招商促投入,以項目促發展,累計完成招商引資637.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35.8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0.7%和18.4%。共引進項目522個,其中過10億元32個。開工建設市重點項目43個、區重點項目460個,竣工投產173個。
2017年,全年生產總值實現316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36億元,增長22.2%,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76元、16454元,分別增長8.6%和8.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高新技術企業19家,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億元,工業利稅增幅居全市首位;糧食總產達到24.7萬噸,完成5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全區各項存貸款餘額達到334.8億元和158.4億元,分別增長11.8%和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1.1億元,增長9.6%。被評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示範區。

第一產業

長清區農業發展
長清區農業發展
長清區蔬菜、林果、良種、花卉苗木面積達到54萬畝,建成市級以上都市農業園區、特色品牌基地45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7處,節水灌溉和高標準農田11.2萬畝。長清茶、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品牌效應不斷放大,160個“三品一標”農產品獲得認證。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168家、851家和142家。
2013年糧食實現11年連續增產,達到35萬噸。建成市級都市農業園區、品牌基地40個,“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到143個。農民合作社發展到767家、農業龍頭企業168家、家庭農場54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74家、經濟林總面積23萬畝。新增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直營店5家、配送中心3處,社區便民肉菜店6處。長清茶、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達到5000畝和2.3萬畝。實施土地綜合整治5.2萬畝,流轉土地8.1萬畝,11個村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實施40座塘壩除險加固,卧虎山水庫調水工程順利完工,小農水重點縣年度任務全部完成,長清湖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農業機械化率、秸稈綜合利用率、規模飼養比重分別達86%、98%、85%以上。被列為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扶貧開發使1萬名貧困群眾人均增收1260元。

第二產業

工業區廠房
工業區廠房
2013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8家,總數達到197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分別實現38億元、160億元、9.2億元,分別增長14.7%、15%、16%。工業用電量4.5億千瓦時,增長12.6%。
實施技改項目144項,科技發展計劃98項,申請發明專利530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創新型企業7家,創建市以上技術研發平台6家、省名牌產品3個。實施節能減排項目19個,全面完成各項約束性指標,榮獲全市節能突出貢獻獎。
長清區工業企業蓬勃發展。組建形成了水龍王集團、靈芝集團、花崗石集團、邦和集團、化工集團等一批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企業集團。湧現出水龍王水暖器材、益民製藥、靈芝麥芽、順達汽缸、冰山冷起動液、魯雙散熱器等一批名牌產品。形成了以建材、機械、化工、食品、紡織五大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在濟南經濟開發區中,魯能工業園、新紀元高科技園、晶恆電子工業園、花崗石集團、鴻華集團、邦和集團、白絲金皮革、迪絲帕皮革、德瑪建築製品等一批規模大、起點高的項目在這裡投資落戶,一個以高科技、高效益、無污染項目為主的現代化工業區初具雛形,成為中外客商投資興業的一塊熱土。
長清區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濟柴、重汽、鑄鍛所、沃德等裝備製造企業不斷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國舜、宏達、北辰等傳統壓力容器企業加快向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平安、長興、匯富、通發等企業積極向建築產業化領域邁進,以西能天然氣、崑崙燃氣、大唐風電、國電風電等企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形成規模,被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範城市、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示範區。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五年新增市級以上技術研發中心37家,專利申請量5542件,創出5個中國馳名商標、47個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1個市長質量獎,高新技術產值比重提高到35.5%。

第三產業

長清大學城
長清大學城
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濟南創新谷引進電子信息、物聯網企業90多家,全力打造信息產業基地。濟南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貳仟家汽車配件、豪諾醫藥等物流項目引進落地,現代物流企業發展到20多家。新增服務外包企業35家,累計完成離岸外包執行額1.66億美元。積極發展商貿服務業,銀東商貿區、濟南大學科技園商貿區形成規模,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城鄉消費繁榮活躍。改造提升園博園、靈岩寺、五峰山等景區,小清河濕地公園一期建成,四大旅遊規劃全面展開,鄉村旅遊處於全市前列,打造省級旅遊強鎮4個,農家樂400多家,接待遊客和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6%和9.2%。
2013年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7個百分點。交通銀行長清支行正式營業,全區金融機構達到12家,發放助保金貸款3800萬元,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83億元、156億元,分別增長11.7%、9.4%。改造提升靈岩寺、五峰山等傳統景區,舉辦全國第四屆盆景根雕奇石博覽會、全省垂釣大賽和系列旅遊休閑活動,全年接待遊客680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47.9億元,分別增長23%和21%。

文化


“十二五”期間,長清區堅持規劃引領,建管並重,不斷打造“宜居長清”品牌。修編完成城區控制性詳規,編製完成城鎮化發展規劃和供水、供熱等專項規劃。重大交通設施取得突破性進展,軌道交通R1線全面開工建設,大小范村拆遷基本完成,長清黃河大橋正在進行橋樑施工,濟菏高速互通立交工程積極推進,劉長山路延長線建成通車。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主城區累計掛牌出讓13宗土地,成交總金額17.5億元,新建長興美郡、銀豐公館、匯僑城等一批居民小區。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園中村改造穩步推進,新建安置房面積23.6萬平方米。濟南大學科技園第三安置區建成49棟安置樓,三慶青年城、銀座常春藤等商業服務設施建成運營,省社會主義學院基本建成。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污水處理廠二期建成運營,市第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填埋工程完工,新建改造城區道路28公里,整治背街小巷52條,完成一批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和排水排污工程,市政公用設施覆蓋率不斷提高。
長清城區
長清城區
實施城區出入口和主要節點綠化提升,積極推進文昌山公園、北大山山體公園建設,大力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累計新增城市綠地43.3萬平方米,造林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全面推行城市精細化、網格化管理,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拆除違法違章建設10.2萬平方米。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大氣環境質量位居全市前列。全面關停石灰窯、石料廠,礦產資源逐步實現規範開發,有序利用。萬德、歸德、五峰山示範鎮建設成效顯著,基礎設施配套和功能形象明顯提升。完成12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實施土地治理項目13個,新增耕地7400畝。實施石店水庫除險加固,維修整治塘壩150座,治理北大沙河河道6.8公里,整修黃河防洪工程32公里,水生態文明市創建工作紮實推進。新建110千伏夏庄、青楊、牛山變電站3座。實施104省道和長孝路分段改造,新建改造農村公路396公里。

濟南經濟開發區

濟南經濟開發區
濟南經濟開發區
濟南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9年6月,是經山東省政府批准的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30平方公里。區內設有中國重汽長清工業園、魯能工業園、捷邁工業園、晶恆工業園、食品工業園、農業加工園以及相配套的政務區生活服務區等;主要行業有機械、電子、食品、新材料等,累計落戶企業15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1家。
開發區著力培植壯大機械、食品、新材料、房地產四大支柱產業,形成以重汽、濟柴、沃德、捷邁、魯聯、志友等企業為重點的機械製造業基地,以佳寶、民天、欣和、一品、龍浩等企業為龍頭的食品產業基地,以山水、富美、天諾、晶恆等企業為基礎的新材料基地,以啟動南汝安置小區、濱河片區為起點的商住開發正在起步,已形成機械製造主導產業與其他優勢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開發區中的聯東U谷濟南長清國際企業港總佔地2813.1畝,建築面積200餘萬平米。項目結合區域主導產業特點,吸引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聚合上下游高端產業的集群,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材料為主導產業,本著高標準、高品質的原則,將項目打造成聚合生產製造、研發設計基地、中試成果轉化基地、企業總部、產品展示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綜合體。
濟南經濟開發區(南園):位於長清區歸德街道東北部,南大沙河以北,規劃總用地374公頃。開發區以“低碳環保和集聚發展”的核心理念,依託濟南市住宅產業化基地建設、濟南經濟開發區產業南移以及環保產業園區建設等諸多優勢,加快現代環保、綠色建築、天然氣等產業發展,構建以現代環保、綠色建築、天然氣為支柱,以現代都市農業為基礎,構建以高科技農產品加工和現代物流為特色的生態型產業體系,規劃建設三個園區:環保產業園、住宅產業園和高端農產品加工園。

齊魯創新谷

齊魯創新谷,又叫做中國(濟南)創新谷,位於長清區崮雲湖街道,總體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是濟南市建設創新型城市和軟體名城的主要載體。園區依託濟南大學科技園,產業核心區20平方公里,可規劃建設用地900公頃,按照4:4:2的比例進行規劃,即40%產業用地,40%商住用地,20%公共配套用地。重點發展七大產業,包括高端研發、成果轉化、嵌入式系統、雲計算和物聯網、信息服務、總部基地、金融服務等。
創新谷
創新谷
區位交通優勢:創新谷產業核心區南依五峰山風景名勝區,東臨崮雲湖及黃金高爾夫球場,北接園博園主題公園和大學城,群山環抱,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濟南市第一條軌道交通(濟南西站至創新谷)已經開建,屆時從濟南西站至創新谷僅需8~10分鐘車程。結合濟南西站高鐵至北京僅需1.5小時、平均車次間隔僅20分鐘,可實現與京滬等一線城市的高效互動。科教人才優勢:周邊已彙集了山東師範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交通學院等11所高校,在校師生超過16萬人,可為該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基礎人才供應。
產業發展重點:一是高端研發,二是成果轉化,三是智能系統(嵌入式系統)研發,四是“雲物”應用,五是信息服務,到2020年,形成千億級高附加值研發園區。
載體建設模式: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正在建設有45萬平方米孵化器、72萬平方米加速器(高成長型企業二次創業加速器),以及清華紫光科技園、中歐科技園、山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園區內規劃建設研發類建築總計500萬平方米,未來將聚集25萬研發人員聚集,形成濟南市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大學科技園

大學科技園
大學科技園
濟南大學科技園,又稱長清大學城,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崮雲湖街道,是濟南市西部的一處大學城和科技園。
截止到2016年,濟南大學科技園共有11所大學入駐,以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層次學校為主。分別是:山東師範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原山東輕工業學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女子學院山東管理學院(原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聯合大學(聖翰財貿職業學院)、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大學城商業街,作為大學科技園的配套建設,總佔地面積96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的大型配套社區,西側為長達3000米的步行街,東側為大學科技園商住辦樓區,中間為寬約50米的休閑景觀帶,北側為團山。作為大學科技園規劃的核心商業群,大學商業街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電子科技、公共服務及文化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街,現有入駐商家近1000家。

泉城農業公園

泉城農業公園
泉城農業公園
泉城農業公園(濟南市農高區)始建於1993年,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是省政府批准的全省第一家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也是國內最早的農業科技園區之一。駐區單位有奧科斯、高速特地、佳寶乳業、明發獸葯等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濟南市農科院、林木良種培訓基地、節水研究中心,山東聯合大學等科研教育單位,涵蓋農業、林業、水利、畜禽等領域的科技企事業單位42家。2013年農高區共完成投資1.75億元,其中安排市財政扶持資金3000萬元,主要是建設“四園一基地”:
1.濟南市現代都市農業精品園。基本建設已竣工。建成14座佔地40000m²的高標準日光溫室,在建的智能溫室佔地10000m²,有牆壁雙層真空玻璃、通道頂全打開通風方式等幾十處首創設計,內部產業布局分為南國北苑、草莓天地、瓜果世界、農耕夢園、蔬菜大觀5部分。
2.濟南市現代都市漁業精品園。漁業精品園突出展示、示範、科研、體驗、休閑、觀光六大功能,總規劃面積33000m²,其中室外休閑觀光區佔地8200m²,室內休閑區佔地8356m²,示範展示中心5000m²,總投資5031.06萬元。一期室外休閑觀光區、示範展示中心於2014年8月底前建成;二期室內休閑區建設於2015年6月建成。
3.濟南市生態能源示範園。結合生態能源項目建設,利用精品園內智能溫室、日光溫室內外的有效空間,開展太陽能光電利用和熱利用技術的試驗示範。一期投資80萬元、規模78KWp的精品園電站已開工建設,二期都市漁業精品園電站及500m³沼氣工程正在籌備中。
4.濟南名特優農產品博覽園。利用農高區現有180畝農田種植區,圍繞濟南“三水一山”的地理特徵,對濟南名特優農產品按照地域區劃布局生產,把農業文化融入其中,打造一個特產在此展示、市民在此遊覽、勞動在此體驗的園區。
5.濟南市農民培訓教育基地。為提高農高區示範帶動能力,完善農高區的培訓功能,實現實習、實訓、實踐教學、校企合作、職業技能鑒定等功能的融合,擬投資2000萬元,建設農民教育培訓基地,總建築面積5000m²。

交通


地鐵
地鐵
104國道、220國道、104省道和濟廣、京台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大學科技園與濟南主城區有公交、地鐵相通。
濟南地鐵1號線,南起長清區崮雲湖街道的工研院站北至槐蔭區方特站,是濟南市的第一條地鐵線路,全長26.4公里,共設11站,於2019年4月1日開通運營。
鄉鎮公交
除了文昌街道、平安街道、崮雲湖街道、張夏街道外,其他鎮(鄉、街道辦)均有鄉鎮專車。其中萬德街道車途徑崮雲湖街道、張夏街道順道,只在長清城區與此三鎮(鄉、街道辦)內運行;至於濟南市區有專門的公交車。長清城區至濟市區的公交交在平安街道順道。其他鎮(鄉、街道辦)車在本鎮(鄉、街道辦)、長清城區、濟南市區運行。

社會


長清區在“十二五”期間,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累計完成51件利民實事。完善落實了各項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4萬人。社會保障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1.6%和100%。為推動教育發展,累計投入近6億元,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現代遠程教育、標準化建設、全面改薄4大工程。
2013年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達到13.1億元,增長14.3%,佔總支出的66%。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56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350人,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城市低保標準每月提高到450元、農村每年提高到2500元,農村五保分散、集中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2900元、4700元,集中供養率達到73%。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全年報銷資金1.77億元,20類重大疾病二次補償實現一站式結報。實現重殘補貼和輔助器具全覆蓋,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完成校舍安全工程76處,撤併文昌、楊庄中學成立第二實驗中學,新增實驗小學長興校區、石麟小學恆大校區3000個學位。實施骨幹教師掛職交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協調發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37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順利完成,債務全部清理化解。2013年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區。

旅遊


齊長城,橫亘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餘年,齊長城源於長清區孝里鎮廣里村,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蜿蜒千里,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於家河村北入海,全長618.9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
齊長城
齊長城
雙乳山漢墓,位於長清區歸德街道雙乳村的雙乳山上,距濟南市38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由於雙乳山漢墓不曾被盜,出土珍貴文物數量驚人,其中有很多國家級文物。這
長清區
長清區
在古墓中是非常少見的。雙乳山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靈岩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靈岩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景區
郭氏墓石祠,位於長清區孝里鎮,相傳是漢代孝子郭巨的墓祠,此石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1961年國務院在此室前西旁立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大理石碑,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峰山景區,位於濟南市長清區五峰山街道境內,距濟南市區22公里,是國家級黃金旅遊線“一山一水一聖人”上的重要景區。自古以來就被與泰山、靈岩並稱為“魯中三山”。它屬於泰山支脈,主峰海拔395米,因五個橫空出世的秀麗山峰(即:迎仙峰、望仙峰、會仙峰、志仙峰、群仙峰)而得名,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五峰山山巒疊翠,古木籠陰,雲生古洞,泉出石罅,堪稱人間仙境。
蓮台山旅遊區,位於長清區張夏街道境內,緊靠津浦鐵路、104國道兩大交通幹線,南與四大名剎之一——靈岩寺相鄰,西與道教聖地——五峰山相望,北距濟南25公里。蓮台山環抱如城,又因形似佛座蓮台而得名。
濟西濕地公園,位於濟南市西部城區(長清區),是國家級濕地公園。公園北起沉沙池北部大壩,東接南水北調東線引水渠,南至馮庄村與老李村間道路,西鄰黃河。總面積約33.4平方公里(含玉清湖水庫5.8平方公里)。公園分為中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西北部濕地保護和恢復區、西南部田園風情體驗觀光區、東南部傳統文化展示宣教區及東部濕地生態功能(景觀)展示區5個功能區。
長清馬山風景
長清馬山風景
馬山,地處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南部山區,主峰海拔512.3米,與泰山、五峰山並稱“三姐妹”。有建於春秋、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古建築,東坡有面積達276.9畝的被大世界基尼斯命名為世界之最的大型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
峰雲觀,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嵐峪村大峰山風景區。峰雲觀最早創建於漢朝,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道教名觀。坐落於大峰山中部,是濟南市最大的的道觀。
園博園
園博園
泉城農業公園,前身是濟南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園內主要劃分為現代種植、現代養殖、加工商貿、科研服務和觀光旅遊5大功能區,形成了作物種苗、畜禽良種、蔬菜花卉、動物飼料、生物葯肥、節水灌溉、奶業加工7大產業格局。
濟南國際園博園佔地面積5176畝,位於長清區大學科技園內,其中湖面面積1440畝,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陸地園博園,展園總數達108個,包括17個省內城市、45個其他城市、中國港澳台地區以及21個國外城市,加上9個設計師展園和13個專類園。
長清湖
長清湖
崮雲湖,位於崮雲湖街道,面積5平方公里。湖邊有濟南72名泉玉珠泉。崮雲湖南側的崮雲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是濟南市唯一符合美國USGA標準的18洞山地球場,球道緊鄰崮雲湖近500萬平方米的原生態水面。
長清湖,因地處古齊長城、大清河發源地,定名為長清湖,與市區“大明湖”互相對應。長清湖位於濟南國際園博園核心區,主要由大沙河注入。長清湖長2.3公里,湖區面積約1.8平方公里,面積是大明湖的3倍。長清湖公園成為集生態環境、人文歷史、休閑與商業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齊魯山水文化“百里畫廊”六大節點之一。

名優特產

長清木魚石茶具
長清木魚石茶具
長清萬德靈岩茶園
長清萬德靈岩茶園
木魚石:一種中空的石頭,其狀大小不等,形態各異,一般有空腔,腔內物有的呈卵核狀,有的為粉末或液體,手搖或敲擊能發出動聽的聲響。木魚石是中國有名的礦產,據考證,形成於距今約5.5-5.8億年,是一種珍貴的玉石石材,其產地僅限於泰山山脈西側、被列入世界三大古老剖面標本山的長清區饅頭山一帶,貯量有限,極其珍貴,因其色、紋、聲酷似和尚誦經敲打的木魚,故稱木魚石。
長清有機茶:在位於泰山北麓的長清區萬德街道,建起了濟南第一個茶葉種植及手工炒茶的基地。濟南是北方最大茶葉批發零售地,但是,以往,濟南只是將南方的茶葉運來后,再向各地轉賣,想喝茶也只能買外來茶。經過努力,濟南已經有了茶葉基地。位於南部山區黃金峪的有機生態茶園是中國緯度最高的茶葉種植生產區。北方的茶葉一般有三季,春茶、夏茶和秋茶。長清擁有“泉城綠”、“明湖春”、“南湖玉露”等系列品牌的優質茶葉。
長清大素包
長清大素包
大素包:相傳,清光緒年間有位不知名姓的農民在長清城關西門裡路口處經營素包,附近的擺攤手藝人趙君祥時常買素包吃,食之味道與眾不同,又見銷路很好,便開始留意素包的製作方法,改攤經營素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趙君祥逐步對素包的餡料選擇、配料的種類和數量進行改進,使素包的味道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吃,被人們稱為長清大素包。長清大素包以豆腐為主要材料,以油炸鹵豆腐、粉條、菠菜、胡椒面、香油等拌陷,作包蒸熟。皮薄餡足,香辣味醇。
張夏玉杏:長清區張夏街道是紅玉杏原產地,栽培歷史已有2600多年。玉杏又名御杏。相傳乾隆皇帝在去泰山祭天的途中,路經此地,遠見滿山遍野金黃燦燦,命隨從摘來品嘗,此果酸甜適口、質優性甘、風味甜美,乾隆帝大悅,隨命此果為宮廷御用,御杏便由此得來。目前,“張夏玉杏”種植面積已達到12000餘畝,有“萬畝玉杏園”之稱。
其他:濟南興國寺、大峰山齊長城旅遊區、檀抱泉、卧龍峪生態風景區、濟北王墓、黃崖山山寨、鳳凰嶺生態旅遊區、黃金崮雲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等。

代表人物


婁敬(生卒年不詳)漢初齊國盧(今濟南市長清區)人。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之一,對於漢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漢政權的穩定起過很大作用。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戰國時醫學家,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濟南市長清區)人。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漢書·藝文志》所錄《扁鵲內經》、《外經》早佚。今存《難經》一本,疑為後人托作。
義凈(635~713年)俗姓張,名文明。唐代求法高僧。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義凈卒於長安大薦福寺翻經院,享年78歲。
嚴實(1181~1240年)字武叔,金元之際泰安州長清縣(今濟南市長清區)人。1240年,去世,享年59歲。1261年追封為魯國公,謚號武惠。
杜仁傑(1205-1285年),元代散曲家。字仲梁,又字善夫,號止軒。長清人。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入選首批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44;入選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87。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