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河

位於大清河與漳衛南運河之間

子牙河,海河支流,子牙河,又稱鹽河,是由於自古代滄州鹽場的食鹽通過運河、唐河、滹沱河、子牙河供銷各地(《河間縣公路交通發展史料》,位於大清河漳衛南運河之間,由滹沱河和滏陽河兩大支流及滏陽新河子牙新河兩條分洪河道組成,在獻縣藏家橋(1967年子牙新河開挖后新、老子牙河均以獻縣樞紐為起點)匯合后稱子牙河。子牙河水系流經山西東北部、河北省南部,幹流流經河北省獻縣、河間、大城等縣市至天津市靜海區第六堡與大清河匯流后稱西河,在天津市金剛橋上游三岔河口(原在大紅橋)與北運河匯合,以下河道為海河。

由河源(滹沱河河源泰戲山)至大紅橋全長769公里,流域地跨山西、河北兩省和天津市,流域面積46868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0.41億立方米。

子牙河水系在歷史上就上大下小,峰高、量大、流急的滹、滏二水,匯入子牙河后宣洩不及,便決口泛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滏陽河上游山區建臨城、東武仕、朱庄3座大型水庫。滹沱河上游山區建崗南、黃壁庄兩座大型水庫。下游開闢了滏陽新河、子牙新河,從獻縣分洪入海。子牙新河開挖以後,子牙河的主要任務是航運、排瀝、灌溉以及相機宣洩洪水。

基本簡介


子牙河
子牙河
子牙河是海河水系西南支,由發源於太行山東坡的滏陽河和源於五台山北坡的滹沱河匯成,兩河於獻縣臧家橋匯合后,始名子牙河。流經山西、河北兩省河天津市,河流全長706餘公里,流域面積7.87萬平方公里。子牙河經由西河閘至天津市靜海縣十一堡匯入南運河,至西青區第六埠與大清河交匯,后流經至天津市區金鋼橋附近和北運河合流。子牙河與南運河匯流后,稱為海河。另一路由獨流減河泄洪入海。全長474千米(至入海口),流域面積4.6萬平方千米(至獻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在河北省獻縣以下開挖子牙新河,經天津市大港區(今濱海新區)北大港入渤海,以減輕水患。《獻縣誌》載:“因其下游流靜海縣子牙鎮,故名子牙河”。
子牙河
子牙河
子牙河與南運河在天津市三岔口匯流(左邊為南運河,右邊為子牙河,匯流后稱為海河)。

名稱由來


清朝以前的史志資料,對子牙河的記載不多,至清·康熙年間(1662—1672年)關於子牙河的記述,才逐漸見於史冊。原因是,清以前現代子牙河河道屬滹沱河的河道。清·乾隆《河間縣誌》始有“滹沱河自獻縣完固口(現代地理稱三堤口)分流,經臧家橋、河間縣、束城鎮、大城縣,經東西子牙村,為子牙河”的記載《天津通志水利志》。
子牙河的名稱,據《天津通志水利志》引《大城縣誌》,“因河行東、西子牙間,而名子牙河”。 而《滄州地區水利志》則稱:子牙河,又名沿河,俗稱沙河,乃滹沱河故瀆。據《畿輔通志》記載,“滹沱由引河復還故瀆,乃東流經臧家橋,是名子牙河。子牙河者,以太公九游釣得名(按:《靜海縣誌》有:城南三十里有子牙釣台,又有子牙里。河名子牙,以此)。

幹流概況


水系構成

子牙河,又名鹽河、沿河,位於大清河與漳衛南運河之間,上游有滹沱河和滏陽河兩大支流,原在獻縣藏家橋匯合后稱子牙河。子牙河流經獻縣、河間、大城等縣至靜海第六堡與大清河匯流后稱西河,原在天津市大紅橋三岔口與北運河匯合后稱海河。一般以滹沱河為正源,由河源(滹沱河河源泰戲山)至大紅橋全長769公里。
1960年代治理后,子牙河系由滹沱河、滏陽河、滏陽新河、子牙新河和子牙河組成。其中滏陽新河、子牙新河是1963年大洪水后,在1960年代中後期新開闢的滏陽河泄洪河道和子牙河分洪入海河道。滏陽新河位於滏陽河右岸,上起艾辛庄樞紐下至獻縣樞紐全長132.4公里,設計流量3340立方米每秒;子牙新河西起獻縣樞紐進洪閘,東至海口閘,全長143.4公里,南北堤間平均距離2.5公里,設計流量6000立方米每秒。

河道主幹

從獻縣節制閘至天津金鋼橋(原在其上游大紅橋)全長176.98公里,為子牙河幹流。其中,由獻縣至第六堡與大清河匯流處,全長147公里,稱子牙河,自第六堡至天津大紅橋下游三岔河口,約30公里,稱西河,也稱子牙河。三岔河口,原因南運河、北運河、海河三河匯流,稱三河岔口,1910年代治理后,三岔口位置上移至金剛橋上游,成為子牙河、北運河匯入海河處。而南運河(下游)仍在金剛橋下游匯入。
其中,子牙河天津段,從靜海區小河村入境,於靜海十一堡納運河,北流至西郊區第六埠獨流減河進洪閘上口會大清河,至西河閘樞紐後向東流經北郊區,然後進入市區於新紅橋下游會北運河至金鋼橋入海河幹流,河道長度76.1公里。

水文特徵


子牙河水系在歷史上就上大下小,峰高、量大、流急的滹、滏二水,匯入子牙河后宣洩不及,便決口泛濫。1954年,臧橋站最大流量1060立方米每秒,是年6月20日至9月30日,洪水總量達54.07億立方米。1956年8月8日,臧橋站流量達1160立方米每秒,造成獻縣郭馬房和老河口兩處決口,獻縣、河間有23公里堤段漫溢,40公里堤段堤水相平。1963年,獻縣水文站實測,子牙河最大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速4.65米每秒,最大水深13米,洪峰總量17.8億立方米,洪峰歷時17天,右岸獻縣西韋莊西北決日,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仲家彎處扒口分洪,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
子牙新河開挖以前,子牙河最大安全泄量477立方米每秒,子牙新河開挖以後,子牙河的主要任務是航運、排瀝、灌溉以及相機宣洩300立方米每秒以內的洪水。

主要支流


上游支流

子牙河主要的支流為上游兩支:滏陽河、滹沱河。幹流段為半地上河,支流很少。主要在天津段有中亭河匯入。黑龍港河,原為子牙河支流,河北省治理后,經北排河入海,不再匯入子牙河。
此外,子牙河在天津西青區十一堡右納南運河上改道,但南運河在楊柳青又通過下改道齣子牙河恢復原道,不宜作為子牙河支流。大清河,在獨流減河進洪閘處與子牙河平交,但其實洪水全部過獨流減河分洪閘,經獨流減河入海,也不宜作為子牙河支流。
滏陽河,為子牙河南支,古名滏水。主流發源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磁縣西北釜山(又名石鼓山),支流繁多,成扇狀水系,主要有洺河、南澧河、槐河洨河等10餘條,其中艾辛庄以上各支流發源於太行山東麓;艾辛庄以下各支流則起源於平原。滏陽河上游山區建有臨城、東武仕、朱庄3座大型水庫(總庫容7.68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944平方公里,佔山區面積的26.1%。
滏陽河,由河源至獻縣樞紐閘,全長413公里,流域長度250公里,平均寬80.2公里,流域平均比降1.94‰,河道平均比降1.33‰;山區面積74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2.74億立方米,最大71.02億立方米(1963年),最小3.65億立方米(1981年)。
滹沱河,為子牙河北支,亦名虖池河、滹沱水,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五台山北麓泰戲山下。向西流貫繁峙、代縣,南流經平原縣界河鋪折向東南流,於忻口鎮穿忻定盆地;在五台縣瑤池村以下穿太行山峽谷,峽谷中河寬100~1000米,縱坡約1/200~1/1000;再經平山縣惡石口至黃壁庄出山東流進入平原。由河源至獻縣樞紐閘,全長605公里,流域面積25168平方公里;流域長度350公里,平均寬度76.1公里,流域平均比降4.25‰,河道平均比降2.62‰;山區面積2364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3.05億立方米,最大58.70億立方米(1956年),最小9.36億立方米(1972年)。上游山區建有崗南、黃壁庄兩座大型水庫(總庫容27.81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34萬平方公里,佔山區面積的99%。
滹沱河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清水河及冶河;進入平原還有松陽河、周漢河匯入。滹沱河於崗南水庫以下右側納最大支流冶河。冶河發源於太行山東麓,主要泉源有二:一是綿河,二是甘陶河。流至石峽磨河灘,穿邊城經娘子關南峪入河北井陘縣稱綿河;再東至橫口匯甘陶河,經威州、平山至合河口入滹沱河。甘陶河源於山西昔陽山區,其上游段稱松溪河,入河北井陘稱甘陶河。
中亭河,在西青區西北部。西起河北省雄縣陳家柳,向東流經霸縣,至天津市西青區西河閘匯入子牙河。據載:舊有古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副史陸坤循故道修竣,后復淤。清代屢浚治之。清末至1968年間河。道淤塞。為排除水患,於1969年擴寬。全長67公里,寬45~55米,堤頂高程3.6~8.6米。設計流量100立方米/秒。西青區段,由大柳灘村南入境,向東流至西河閘入子牙河。長7.3公里,寬45~55米.主要功能是為上游排水。

分洪河道

子牙新河,1963年8月,海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上大下小尾閭不暢的矛盾暴露更加突出。因此,開闢子牙新河的設計被列入議事日程,1966年10月子牙新河河道開挖諸項工程正式施工,至1967年6月完成主體工程。主要建築物有獻縣、穿運和海口三座樞紐及分佈在各河道上的162座橋樑(其中子牙新河44座、北排河45座、青靜黃等其它排水溝渠上73座)。子牙新河流經河北省獻縣、河間、大城、青縣、黃驊等縣,於天津市大港區馬棚口注入渤海,全長144公里。新河設計流量為6000立方米每秒,約相當於50年一遇。
北排水河,為黑龍港地區排水骨幹河道之一,其匯流範圍北以子牙新河南堤為界,南至滹沱河故道及南排水河,西至南運河,面積1328平方公里。是在開挖子牙新河時同時施工,1967年一期工程竣工,共挖土方1876萬立方米。設計流量港河東支以下五年一遇為116立方米/秒,十年一遇為500立方米/秒。河道上起馮庄閘,沿子牙新河右堤東行,經獻縣城北於興濟穿南運河及津浦鐵路,到新馬棚口村西向東南至歧口防潮閘入海,全長161.5公里。以港河本支入口為界將北排河分成北排河上段和北排河幹流,馮庄至黑龍港河本支口為北排河上段,本支口至防潮閘為北排河幹流。北排河開挖標準為5年一遇。
滏陽新河,是海河流域子牙河系主要行洪河道,滏陽新河上自寧晉縣小河口開始,流經寧晉、新河、冀州衡水武邑武強泊頭、獻縣等8個縣市,在獻縣樞紐匯入子牙河新河。滏陽新河深槽是結合築堤取土人工開挖而成,深槽自小河口村南十字河起,至獻縣樞紐閘上全長132.4公里。河道兩堤間寬一般1.5公里,設計流量為334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為6700立方米/秒。
另外,獨流減河,位於子牙河、大清河匯口處,也可歸入子牙河下游分洪河道。實際上,由於子牙河下游不承擔泄洪任務,排入減河的水量很少。

河道演變


據清·乾隆《河間縣誌》載:“沙河即滹沱河,發源泰蛾之山,至直隸平山、靈壽真定、藁城、晉州、束鹿至衡水焦罔村合滏漳諸水,自武強流入獻縣,至完固口(今三堤口)分為二流,其一經臧家橋入河間縣日沙河,以城東四十里束城鎮有沙河橋也。下游過龍化橋六十里入大城縣,經東西子牙村,為子牙河。西岸有官堤,東岸有民埝,皆康熙年築,長六十餘里,向系河間縣丞兼管,乾隆六年(1741年)總河顧公琮,因隔岸巡防維艱,題准東岸之地分屬景和鎮巡檢司。
同治十年(1871),滹沱河大水,河道北徙,到安平北入古洋河。光緒七年(1881),於獻縣朱家口古洋河東岸開挖饒陽新河,至南紫塔與滏陽河合,自此以下稱子牙河。

河道治理


子牙河系,歷史上,河道泄洪能力上大下小矛盾突出,沒有單獨入海尾閭,經常漫溢決口泛濫成災。
建國初,河道堤防破爛不堪,防洪能力很低,每發生洪水則造成重大損失。1953年冬,開始子牙河流域查勘和防洪規劃設計準備。1954年汛后,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與河北省水利廳設計院先後提出了子牙河系邯鄲市防洪、永年窪滯洪及上游水庫等規劃設計文件。1964年,水電部海河設計院提出《子牙河防洪規劃(草案)》,以後陸續完成各項工程設計文件。經過逐步恢復堤防和重點治理,上游修建水庫;中游治理窪淀,加固堤防,整修河道;下游新辟入海尾閭。到1985年,全河系在山區已修建大中小型水庫401座,總庫容43.6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6.34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5座,庫容35.49億立方米;中型水庫21座,庫容5.79億立方米);疏浚和治理了主要干支流,開挖了滏陽新河和子牙新河,培修和加固主要堤防2154.4公里;修建調洪、供水為主的重要樞紐主水閘22座;整治和利用窪淀蓄滯洪區4處,設計蓄滯洪量64億立方米,基本建成子牙河防洪工程體系。使子牙河系的設計泄洪入海能力由1950年代初期的477立方米每秒提高到6300立方米每秒。全河系二級支流至幹流能夠防禦20~50年一遇洪水。
子牙河系主要河道防洪工程建成於1967年,經過近20年的運用,雖未發生大洪水,但由於風雨剝蝕,堤防斷面縮小,河槽淤積,防洪能力下降。滏陽河以西一些支流防洪標準僅5年一遇;中游窪淀遺留若干問題,都待繼續解決。

航道航運


歷史上,滹沱河即是航運河道。子牙河行其故道后,也是華北地區的重要航道。雖然子牙河的決口泛濫給沿河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過巨大損失,但是子牙河在漕運、灌溉等方面的作用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據《河間縣公路交通發展史料》載:“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9年),滄州置鹽場九,產鹽行銷河北、河南、開封等地,食鹽運輸水路則通過運河、唐河、滹沱河而供銷各地。當時,滹沱河一路,獻縣以北,則沿子牙河而下。上下往返運輸食鹽、糧食及日用雜貨,沿河之臧家橋、沙河橋、念祖橋皆為集散之港。’’
直至民國7年(1918年),天津市建設局第三測量隊編寫的《永定、北運、子牙三河測量報告書》中尚稱:“每年除冰凍時期外,天津、臧橋間逐日皆有小輪航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子牙河的航運事業還很繁盛。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因水源不足,河道乾涸,航運才隨之廢輟。

灌溉工程


子牙河沿岸的農田灌溉事業也發展較早,據清·乾隆《河間縣誌》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河間知縣吳山鳳就聘請南方工匠造“桔槔,於子牙河兩岸,供灌溉之用。
子牙河系灌區包括滏陽河灌區和滹沱河灌區。滏陽河發源於河北省磁縣西北滏山(又名石鼓山),東流有許多山泉匯入,河水漸旺,兩岸群眾沿河引水灌溉。1958年在河道上修建了東武仕水庫,灌區由水庫引水。灌溉面積進一步擴大。1960年代以後,滏陽河本部山區興建了一批水庫灌區,如朱庄、臨城、野門灌區等;另外還有直接引用泉水和河水的中型灌區,如賈庄、百泉灌區等。除大型灌區外,滏陽河系共有中型灌區15處。
滹沱河流域除下游一小部分及主要支流冶河外,大部分處於背山區,雨量稀少。因此,滹沱河兩岸群眾有引水上山的習慣,並在地形適宜的地方修建了一些自流灌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滹沱河流域有萬畝以上灌區6處。到1985年,共建成萬畝以上灌區34處,其中灌溉面積在30萬畝以上灌區2處,即滹沱河灌區和石津灌區;另外還有牧馬河、雲中河、陽武河、冶河、綿右、源牛泉等32處。
滏陽河與滹沱河匯流后,另有1處引用子牙河水灌溉的中型灌區——子牙河灌區。截止到11985年,子牙河系共建有萬畝灌區51處,其中大型灌區3處,即滏陽河灌區、滹沱河灌區和石津灌區。

樞紐工程


在子牙河防洪工程中,自上而下先後建成張庄橋、蓮花口、艾辛庄、獻縣、穿運和海口等6座樞紐建築物。
張庄橋樞紐,位於邯鄲市張庄橋村南,由滏陽河節制閘和支漳河分洪閘組成。滏陽河節制閘的作用是調節滏陽河、忙牛河及渚河洪水通過滏陽河及支漳河分泄。於1957年建成,由邯鄲地區滏陽河管理處管理。
蓮花口樞紐,位於永年縣蓮花口村東,由滏陽河節制閘、永年窪進洪閘、借馬庄泄洪閘和穿滏倒虹吸組成,主要用於調洪、排瀝和灌溉。建於1957年,由河北省水利廳設計院設計。節制閘、進洪閘由河北省水利廳工程局承建,泄洪閘和倒虹吸由邯鄲專署水利局工程處施工。運用方式是:滏陽河蓮花口節制閘控制下泄流量35立方米每秒,超過部分由分洪閘泄入永年窪;生產團結渠設計流量88立方米每秒,由穿滏倒虹吸經永年窪引渠入永年窪,洪水和瀝水在永年窪滯緩后,再經借馬庄泄洪閘下泄入留壘河。
艾辛庄樞紐,位於寧晉縣艾辛庄村西南2.5公里處,由滏陽河節制涵洞和滏陽新河橡膠壩組成,屬二級建築物,其主要作用是調度洪水,控制下泄。由水電部海河院於1965年9月完成設計,同年11月經水電部批准,由寧晉縣根治海河指揮部組織施工,主體工程由河北省水利廳工程局第二隊和第四隊承建,土方工程由寧晉縣民工施工。全部工程於1969年6月竣工。竣工後由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揮部、河北省水利局、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和衡水地區水利局、寧晉縣水利局等單位代表商定,交由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管理。艾辛庄樞紐運用原則是:在非汛期,滏陽新河深槽橡膠壩擋水,滏陽河節制涵洞控泄,攔蓄上游來水供灌溉和航運之用。
獻縣樞紐,位於獻縣城西北5.0公裡子牙河與子牙新河上口,由子牙河節制閘、子牙新河主槽進洪閘和行洪灘地進洪堰及京(北京)開(開封)公路橋組成,為二級建築物。工程由水電部海河院設計,獻縣根治海河指揮部負責施工,主體工程由河北省第四建築工程公司承建,土方工程由獻縣民工團施工,1966年10月開工,1967年8月竣工。竣工后,由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揮部主持,河北省水利廳、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獻縣水利局等單位代表商定,移交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管理。獻縣樞紐的主要作用和運用原則是:承泄和調節滹沱河、滏陽新河及滏陽河洪水,大洪水時控制子牙河下泄水量,充分利用子牙新河排洪,汛后蓄水灌溉。子牙河泄量視沿河排瀝和淤積情況而定。
周官屯水利穿運樞紐,是子牙新河橫穿南運河的交叉工程,位於青縣興濟鎮北1公里處,由主槽穿運涵洞、南運河渡槽、南運河節制閘、北排河穿運涵洞、南運河改道(包括灘地平交埝)和導流堤組成,為二級建築物。由水電部海河院於1965年9月完成設計,同年11月經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揮部批准,由河北省水利廳工程局施工,1966年10月開工,1967年7月完工,同年9月驗收,交河北省南運河河務管理處管理。
子牙新河海口樞紐,是子牙新河入海尾閭控制工程,位於天津市北大港區新馬棚口與老馬棚口之間海大道上。主要工程包括子牙新河主槽擋潮閘、灘地擋潮溢洪堰、北大港泄洪閘(1958年建,1972年起被人為拆除14孔,僅保存南側2孔作機動排水用)3部分,為二級建築物。北排河擋潮閘和青靜黃排水渠擋潮閘因靠近子牙新河海口樞紐,由海口樞紐管理所統一管理。子牙新河主槽擋潮閘為開敞式鋼筋混凝土結構。灘地擋潮溢洪堰位於主槽與北大港泄洪閘之間,為混凝土預製塊砌體,其下有兩層灰土,同時為過水路面,非汛期用於擋潮和交通,汛期河道流量大於600立方米每秒時溢洪。北大港泄洪閘位於子牙新河行洪灘地上,汛期泄洪,平時擋潮。
西河閘樞紐,位於天津市西郊區楊柳青鎮西北中亭河、子牙河匯流口,坐落在子牙河上,主要建築物包括節制閘、船閘和攔河土壩。1958年4月1日全面動工,節制閘於同年8月20日竣工放水,船閘於同年10月中旬投入使用。節制閘寬頂堰型式,6孔閘門,單孔寬10米,高11米。閘門結構採用弧形門,鋼製桁架式支鉸在墩上。平板門、鋼樑木面板。消能採取鋼筋混凝土靜水池,鉛絲海漫以及拋石防沖槽;船閘單室矩形式、寬15米,閘門人字工作門平面輸水門鋼結構。消能採取上閘首對沖式短廊道底板下設消能室,下閘首澆注矩形廊道排水附設靜水池,主工程效益:①1963年8月27日過閘流量1520立方米/秒,閘上相應水位7.04米,閘下相應水位6.46米,東淀持續高水位達21天,加大西河閘泄量縮減了中下游受災面積和浸泡時間。②設計灌溉面積90~180萬畝,實際排澇面積51萬畝。設計航運能力74萬噸/年。大閘之公路橋承擔天津至河北省的交通運輸。⑧北水南調,南水北調該節制閘都起調節、調蓄作用。1970年代、1980年代天津市南、北水資源該閘起相互調節、調蓄作用。

流域地理


子牙河流域地跨山西、河北兩省和天津市,流域面積46868平方公里(其中滹沱河25168平方公里,滏陽河14877平方公里,滹滏區間6466平方公里,以及滏陽新河和子牙新河的河道面積574平方公里);流域長度470公里,平均寬度99公里,流域平均比降3.18‰,河道平均比降2.13‰;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0.41億立方米,最大160.92億立方米(1963年),最小15.31億立方米(1972年),年最大徑流量是最小徑流量的10.5倍。
在行政區劃上,滹沱河山區大部屬山西省,滏陽河流域絕大部分屬河北省。
滹沱河流域面積除下游一小部分及其主要支流冶河外,大部處於背山區。降水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僅350~400毫米,90%集中於6~9月,特別是7~8月。
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相交錯,而以東野以上崞縣、代縣、繁峙等縣廣袤之盆地為頂端,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而以五台中之北台海拔3054米為最高。東野以下河道多橫切山脈,形成狹谷,河寬最窄處約50~100米,滹沱河流域風積黃壤分佈很廣,其質與黃河流域風積土相同,其厚度上游約達100米,下游逐漸減薄至2~3米。現在滹沱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山頂上部為石質山,中下部為風積黃壤土,溝蝕面蝕更為顯著。黃壁庄站(包括冶河)多年平均輸沙量達1980萬噸,平均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達850噸,多年平均年含沙量8.9公斤/立方米。
滹沱河最大支流冶河,發源於太行山之東麓。流域面積約6420平方公里。雨量豐沛,冶河洪水量常達滹沱河幹流總水量的一半以上。1956年洪峰流量8750立方米/秒,1963年最大洪峰流量達8900立方米/秒。
滏陽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由中山向低山、丘陵再平原過渡,山嶺由古代灰岩和古老的變質岩系組成。低山一般海拔500米以上,最高達1200~1500米;丘陵至平原500—100米。這種地勢最適於台季風抬升作用,流域面積不大而降水量特別大。冶河和滏陽河水源地都是太行山,一般年平均降水量約500~700毫米之間,其中90%分佈在6~9月,而7~8月佔70%以上,這時也是經常發生暴雨時期。1963年的一次暴雨是自有水文記載以來罕見之暴雨。

生態特徵


子牙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9.50,硅藻41.7%,綠藻%27.8,藍藻2.5%,甲藻23.6%,金藻黃藻0%,裸藻4.4%。

污染原因


子牙河
子牙河
一是水資源極度匱乏,河流自凈能力差。近20年來,子牙河水系年均降雨量逐年減少,流域內地下水超采嚴重,水位持續下降。
二是城市(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部分生活污水及經城市管網集中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處理率很低。
三是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重污染工業企業集中。該流域的工業產業結構以醫藥化工、印染、造紙、釀造等資源能源消耗型行業為主導,工藝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污染較重。
四是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偷排偷放問題嚴重。現有法律法規賦予環保部門對違法企業的處罰手段少,力度低,排污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現象嚴重。
五是環境執法手段薄弱,監管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環境治理


開展子牙河水系污染綜合治理“三大戰役”
子牙河
子牙河
(一)企業環境違法集中整治戰役。年底,結合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嚴懲企業違法排污、違法建設等行為。集中整治子牙河水系重點排污企業、工業園區違法排污和建設項目環境違法建設,力促工業企業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遏制子牙河水系污染惡化趨勢。
(二)重點污染源治理攻堅戰役。從2007年到2008年底,對子牙河水系內所有排污企業實行嚴格的COD排放總量控制,流域內COD排放總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率達到11%以上。《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以下簡稱《海河規劃》)中確定的轄區工程項目,建成投運的不低於50%。各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基本達到《海河規劃》中COD濃度低於200mg/L的中期目標,各設區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60%,其中滄州市不低於70%。
(三)跨界斷面水質全面達標戰役。從2009年到2010年底,在污染源達標排放基礎上,擴大子牙河水系污染綜合治理成果,確保子牙河水系各主要河流跨界斷面達到《海河規劃》目標要求。子牙河水系COD排放總量在2005年基礎上削減率達到18%以上,《海河規劃》中確定的轄區工程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各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達到《海河規劃》目標,COD濃度低於150mg/L。各設區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其中滄州市不低於85%。

相關戰役


子牙河戰役,是1944年5月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發起大規模夏季攻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共中央“削弱日偽,發展我軍,縮小敵占區,擴大解放區”的方針,大清河戰役與先後發動的一系列戰役(察南戰役、雁北攻勢、子牙河戰役、熱遼戰役)徹底打破了敵人最後的掃蕩,並消滅日偽軍2萬餘人,進一步擴大了解放區,敵人被迫龜縮到鐵路沿線及主要城市。

防洪工程


子牙河
子牙河
子牙河水系各大水庫大都建於50年代,各主要閘涵樞紐也是結合河道治理於60年代修建,相應各類管理設施也運用多年,損壞比較嚴重,管理設備也相對落後,與管理、規範及技術進步還不適應。尤其是生產生活用房陳舊,大多到了更新重建期,設備配置技術滯后且數量不足等。河道堤防管理,由於機構設置不健全,觀測、交通、通信等設施設備嚴重缺乏,生產生活設施極少,與工程管理需要相差甚遠。此外,多數工程的管理範圍和安全保護範圍未能按規定和要求界定。子牙河水系工程管理體制設想:河系工程管理,按照水利法規和有關規範規定,實行水系統一管理與行政區劃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狀況比較混亂,同一類型級別的工程管理機構歸口不一,職責不清,制約了工程效益的發揮。針對這種管理現狀,吸取其他流域管理經驗,結合本河系實際,加強完善河系管理機構建設,實現河系重點工程的統一管理,一般工程宏觀調控,使河系內建設、開發、管理等有序進行。
河系管理機構在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和監督下開展工作,以業務管理為主,兼有部分行政職能,主要任務是對河系內重點防洪工程實施管理;宏觀調控河系內的建設與開發,行使審查、審批權,規範河系建設;行使水行政執法權,維護河系管理秩序。

管理

子牙河水系工程管理設立隸屬於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河系管理機構,統一河系主要防洪工程及水資源管理。水庫及主要樞紐工程設管理處所,隸屬河系管理機構,河道堤防工程設立堤防管理站所,河系管理機構宏觀調控管理,地方進行維護管理。河系各類工程管理人員編製,依據水利部有關規範標準,本著在滿足管理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精簡高效、合理兼職的原則配置。

設施

河系工程管理設施在現狀可用設施基礎上規劃完善增配,使其達到規範配置要求,滿足工作需要。設施設備配置上儘可能考慮技術進步,選用經濟實用且先進的設施設備。

規劃

為保證工程安全、完整和正常運行,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土地利用情況,規劃確定防洪工程及設施的建築場地、管理用地和安全保護範圍,作為工程建設和管理運用的依據。
總之,防洪工程的正常管理運用,關係到整個河系區域的政治、經濟穩定,關係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河系工程管理責任重大。河系工程管理應當按照有關規範和水法規的要求以及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管理體制,從真正意義上加強工程管理,從而保障河系水利工程整體效益的正常發揮。

橋樑簡介


子牙河大橋

子牙河
子牙河
西河橋)為天津市咸陽路道路改造工程,跨子牙河(一級河道)修建的一座大型橋樑,主要跨越子牙河以及子牙河南路,子牙河北路兩條道路,它位於天津市中環線紅衛橋兩側約一公里處。子牙河大橋是天津市第一座自錨式懸索橋,其形式在國內也為數少見。主橋為鋼箱梁結構,橋面寬度42米,長211米,其中主橋跨徑為115米。全橋鋼結構塊體數量是481件,需耗用鋼材4040噸。整個主橋為全焊接結構形式,焊道長度近10萬米,70%為Ⅰ級焊縫,其餘為Ⅱ級焊縫,需用焊絲焊條100餘噸。主橋需要進行板材表面處理的面積高達7萬多平方米。子牙河大橋主橋由縱向梁、邊橫樑、中橫樑、次橫樑、懸臂橫樑和橋面板等多個立體單元件焊接而成,橋面板採用子交異性板結構。

子牙河立交橋

(天平橋)位於天津市紅橋區快速路西北半環。它是全國首座梁拱組合式快速路立交橋。子牙河立交橋北至丁字沽三號路立交橋,南至密雲路立交橋,全長2000米,為兩層互通式立交,西北半環快速路在第二層,跨越規劃子牙河南路、子牙河、子牙河北路。跨越子牙河的主橋兩側設置輔道橋,主橋寬60米,長160米,兩側輔道橋寬25.5米。全橋共設計3個拱,一個主拱凈跨80米,兩個輔拱凈跨40米,通過8個匝道實現子牙河兩岸的溝通。子牙河立交除三條主線(西北半環、子牙河南路——ZN線、子牙河北路——ZB線)外,還設置左轉環形匝道和右轉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