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

中藥

水龍,中藥名。為柳葉菜科丁香蓼屬植物水龍Ludwigia adscendens(L.) Hara的全草。分佈於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南部。具有清熱,利尿,解毒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燥熱咳嗽,高熱煩渴,淋痛,水腫,咽痛,喉腫,口瘡,風火牙痛;外用於瘡癰疔腫,燙火傷,跌打傷腫,腮腺炎,帶狀皰疹,濕疹,皮炎,毒蛇咬傷。

有關配伍


1、傷暑:鮮水龍30-60g,水煎服。(《廣東中草藥》)
2、小兒麻疹初期發熱:水龍、野菊花葉各30g,水煎服。(《北海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3、風火牙痛:鮮水龍60g,水煎服。(《廣西常用中草藥手冊》)
4、膏淋:鮮水龍60g,鮮野牡丹根4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5、治帶狀皰疹:水龍15-30g,水煎服。外用鮮過塘蛇搗爛敷患處。(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形態特性


多年生浮水或上升草本,浮水莖節上常簇生圓柱狀或紡錘狀白色海綿狀貯氣的根狀浮器,具多數須狀根;浮水莖長可達3米,直立莖高達60厘米,無毛;生於旱生環境的枝上則常被柔毛但很少開花。葉倒卵形、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6.5厘米,寬1.2-2.5厘米,先端常鈍圓,有時近銳尖,基部狹楔形,側脈6-12對;葉柄長3-15毫米;托葉卵形至心形,長1.5-2毫米,寬1.2-1.8毫米。花單生於上部葉腋;小苞片生於花柄上部,鱗片狀長2-3毫米,寬1-2毫米;萼片5,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長6-12毫米,寬1.8-2.5毫米,先端漸狹,被短柔毛;花瓣乳白色,基部淡黃色,倒卵形,長8-14毫米,寬5-9毫米,先端圓形;雄蕊10,花絲白色,對花瓣的較短,長2-4毫米,對萼生的較長;花藥卵狀長圓形,長1.5-2毫米,花粉粒以單體授粉;花盤隆起,近花瓣處有蜜腺;花柱白色,長4-6毫米,下部被毛;柱頭近球狀,5裂,淡綠色,徑1.5-2毫米,上部接受花粉;子房被毛,花梗長2.5-6.5厘米。蒴果淡褐色,圓柱狀,具10條縱棱,長2-3厘米,徑3-4毫米,果皮薄,不規則開裂;果梗長2.5-7厘米,被長柔毛或變無毛。種子在每室單列縱向排列,淡褐色,牢固地嵌入木質硬內果皮內,橢圓狀,長1-1.3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水邊或淺水池塘中。分佈於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廣東、香港、海南、廣西、雲南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