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14號線

廣州地鐵的線路之一

廣州地鐵14號線是廣州建成運營的線路之一,於2017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知識城支線(新和站鎮龍站),2018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一期工程(嘉禾望崗站至東風站),其標誌色為棕色。

截至2020年11月14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主線起於嘉禾望崗站,途經白雲區和從化區,止於東風站,支線起於新和站,途經白雲區和黃埔區,止於鎮龍站,大致呈“倒Y字”走向。

截至2020年11月14日,廣州地鐵14號線全長76.3千米,其中地下線44.3千米、高架線32千米;共設置22座車站,其中地下站15座、高架站7座;採用6節編組B型列車。廣州地鐵14號線的主線以及知識城支線均採用快慢車結合的運營模式。

2017年,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日均客流1.62萬人次,最高單日線路客運量為2017年12月31日的2.1萬人次。

廣州地鐵14號線設有嘉禾望崗至東風(設有快慢車),鎮龍至新和兩種交路;其中嘉禾望崗至東風的快車僅停靠嘉禾望崗站、白雲東平站、新和站、從化客運站和東風站五座車站,乘客可留意站台提示信息以免搭錯列車。

線路


分首期和知識城支線。首期由起始嘉禾望崗至街口,而知識城線則由新和起始至鎮龍。2020年前開通二期,由廣州火車站至嘉禾望崗。遠期規劃從街口繼續延
廣州市軌道交通14號線一期
廣州市軌道交通14號線一期
伸至良口。
廣州市軌道交通14號線一期及知識城支線工程(嘉禾望崗-街口、新和-鎮龍),分為兩部分工程,其中14號線一期可研階段線路全長約54.1公里,其中地下線長約15.6公里,地上線長38.5公里,設13座車站,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8座,換乘站2座,為嘉禾望崗站(與二號線、三號線換乘),新和站(十四號線一期與知識城支線換乘)。知識城支線(新和-鎮龍)線路長約21.8公里,地下線長約19.6公里,地上線長約2.2公里,共設7座車站(不含新和站),全為地下站。

一期走向

14號線一期工程始於嘉禾望崗站,出站後向北行進,下穿松園路後轉向東沿規劃永石路向東行進,接著轉向105國道向北行進,在東鳳東路北側、東平村南側設東平站。之後線路沿105國道行進,在龍興中路向西北轉向龍歸城東側規劃道路向北行進,在龍歸城東側規劃路上設石湖站。之後線路轉向東北跨越北二環高速,繼續沿105國道向北行進,在白雲六線北側設竹料站,在廣龍路口設鍾落潭站。
鍾落潭站向北,線路繼續沿105國道行進,跨越京珠高速公路后,在高校園區西側綜合服務區設黎家塘站,在新和西街北側、新和中學東側設新和站,在工業大道路口南側設太平站。接著線路過和平收費站后,在珠江國際城南側設神崗站,在逸泉山莊東側設鄧村站。線路跨越街北立交后,繼續北上沿從化大道進入從化市中心區街口,在S355路口北側設江埔站,在規劃迎賓大道路口設街口站。

支線走向

知識城支線工程始於新和站,線路出站后一直沿九龍大道敷設,分別在享美村西側設知識城北站,在規劃鐘太快速路口北側設馬頭庄站,在育賢路口、商貿物流中心東側設知識城站,在知識城起步區展示廳東側設知識城南站,在華師康大學院西側設康大站,在大浦圩北側設鎮龍北站,在龍樓村東側設知識城支線工程終點站鎮龍站。

建設目的


根據《廣州市軌道交通2011-2015年建設方案及2020年規劃方案公示》,建設14號線是為了落實城市“北優”發展戰略、支持從化及知識城地區發展。

主要工程


● 複雜地質
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主要處於花崗岩地層,基坑開挖過程存在混合花崗岩殘積土層遇水軟化導致土方開挖困難、影響基坑安全及地面建築物安全的問題。其次,盾構掘進過程存在“孤石”導致掘進困難。
“知識城站-湯村站”盾構井基坑開挖過程中出現土層遇水軟化等現象,廣州地鐵公司會同監理、施工、設計等單位通過對基坑內增設降水井、基底採用碎石換填、及時封底等措施,在基坑外增設壓力回灌井,控制了基坑周邊地面及建築物沉降。而對於全線盾構施工存在的“孤石”問題,施工前通過地質補勘進一步摸查、提前對“孤石”進行處理,為盾構正常掘進掃清障礙。
● 大規模長距離高架架橋,預製梁拼裝減小施工對周邊影響
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是第一次大規模、長距離採用高架。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岩層破碎、岩面起伏大,部分位置還存在溶洞、破碎帶的特點,採用一樁一超前地質鑽探判明樁底持力層,大規模採用旋挖樁成孔施工工藝,既有效解決泥漿污染,又提高樁基施工進度。針對岩溶地區樁基施工有可能造成地面沉降等安全風險,施工過程中採取全護筒跟進至岩層、澆築護筒底封閉混凝土、拋填片石加黃泥、淺層溶土洞注漿加固等措施,確保施工安全;同時加強樁基檢測,確保樁基質量與橋樑結構安全。
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沿廣從路敷設,廣從路為國道,施工場地狹小無法滿足現場澆築的施工用地。廣州地鐵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及國道沿線對高架橋外觀質量要求,採用預製節段架設,減少現場施工時間、減小粉塵和噪音對周邊的影響。
● 環保材料“衡盾泥”助力安全貫通
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東風至從化客運站區間施工環境極其複雜,需要穿越流溪河,盾構機所經地層上軟下硬懸殊,上面是砂層下面為花崗岩的複合地層,盾構機在施工過程中刀頭極易磨損,為確保開倉換刀的安全,廣州地鐵採用自主研發的環保材料“衡盾泥”在盾構機與岩面間建起一道穩定的“牆”。正因為這種新材料的應用,該區間21次開倉全部成功,實現全線隧道貫通。
● 建造綠色光伏地鐵站
在廣州地鐵14號線鍾落潭、新和等高架站,廣州地鐵開創性地採用太陽能光伏系統,累計設計裝機容量達到1299千瓦,相當於種植6萬多棵成年杉樹吸收的二氧化碳。

建設規劃


廣州地鐵14號線規劃建設線路車站
所屬工程站名換乘線路站台形式敷設方式所在行政區開門方向
廣州地鐵14號線二期廣州火車站
廣州地鐵2號線
廣州地鐵5號線
廣州地鐵11號線
待定地下越秀區待定
樂嘉路站白雲區
崗貝站
新市墟站廣州地鐵12號線
馬務站
創意園站
鶴南站
彭邊站
備註:以上站名除已建成車站外其餘僅供參考。斜體標註的線路尚未開通。

文化


● 整體風格
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線路裝修風格以“山川林泉”為主題,延續線網系統化、模數化、工業化的設計理念,以線路為單位,強調統一中的變化,做到線網共性與線路個性的有機結合。地面採用天然花崗岩,石材紋理清晰、耐磨堅硬、加工方便,在軌道交通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牆面採用裝配式鋼化玻璃板,玻璃色彩艷麗,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標準站採用淺綠色玻璃為背景色,表現出山川林泉的特點,同時有一定科技感;出入口雨篷、風亭等地面建築,裝修風格及裝修材料全線統一。
● 特色車站
車站名主題文化牆簡介
知識城站智·薈、知識大量的鋁合金和LED燈具,整個車站以“紙張”、“現代建築”和“文字”等傳統、現代的元素為表達載體,相互交織碰撞,營造出極具藝術與設計感的智慧之城,帶領市民在傳統與現代中見證智慧的崛起。
從化客運站容·匯車站採用石材以及電子屏幕等材料相結合的形式,在“山川林泉”主題下,配合整體車站小清新的裝修風格,挖掘從化相關文化元素。這裡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山水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森林公園林深葉茂、地貌奇特,數百座山峰起伏連綿、重巒疊嶂、氣象萬千。以溫泉為載體,包容萬象,特有的資源匯聚在一起,營造和睦的景象。
太和站逸·居打造動態的文化牆。車站將動態的LED顯示屏融入文化牆設計中,實時展示站外的天空變化,將日出日落、四季輪迴等美景,在顯示屏上不斷滾動變化呈現,與前面的立體山、村落形成互補,動靜結合,讓整個牆面生動起來。
嘉禾望崗站展·旺集中展示廣州特色文化。該站以站廳立柱作為設計載體,通過現代設計手法,結合LED屏幕的形式,動靜結合、多維地展示廣州美食、特色建築、廣彩、粵語、粵劇等粵式文化,將枯燥單調的站廳打造成既有趣味又有文化味的展廳。
東風站山水意境把建築形態、文化元素、裝飾材料融合,提取從化文化主題,提煉出山、川、水等設計元素,從車站的天、地、牆進行整體的文化裝修空間設計,結合燈具打造一個帶有山水式意境的車站。整個車站都用上了山的意象,整個室內裝飾效果成為廣州地鐵14號線車站裝修概念的縮影。
● “知馨”服務小分隊
從開通當天起,派出“知馨”服務小分隊,設置“知馨”服務諮詢台,在從化客運站首創“知馨”服務驛站,驛站內擺放有線路圖、紙巾、針線包等小物品,方便乘客的不時之需。結合志願者活動在“知馨”服務驛站開闢音樂角活動,定期邀請志願者現場演奏輕音樂,為搭乘地鐵的市民帶來音樂盛宴。據統計,14號線開通以來共發生好人好事106件,收到乘客感謝信96封、錦旗1面,“知馨”服務形象已漸漸走進乘客心裡,獲得廣大乘客的一致好評。

價值意義


廣州地鐵14號線是落實城市“北優”發展戰略、實現支持從化及黃埔九佛片區發展、成為從化與城市中心區快速聯繫的交通線路,其功能上重點是解決從化到廣州中心組團的交通需求,兼顧引導白雲區、從化區沿線組團的發展,開行快車模式,提高從化中心區與鎮龍地區居民抵達市中心的出行效率。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加強了知識城與中心城區的快速聯繫,同時還為知識城組團間的發展提供了引導功能。(廣州地鐵官網評)

票價


廣州地鐵票價按照最短乘車里程分段計算:起步4公里內2元;4至12公里內每遞增4公里加1元;12至24公里內每遞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後,每遞增8公里加1元。
大體上仍然會依照原有的計價方式,與原有線網聯合計價。

建設時間


一期:嘉禾望崗——街口(2012年12月28日開始建設,2017年前開通)
知識城線:新和——鎮龍(根據沿線開發進程適時建設,建設及開通時間未定)
二期:廣州火車站——嘉禾望崗(規劃中,預計2020年前開通)
遠期規劃:街口——良口(規劃中)

站點


廣州地鐵14號線首期由嘉禾望崗至街口,知識城線由新和至鎮龍。二期由廣州火車站至嘉禾望崗,遠期規劃由街口至養生谷。

線路站點


車站列表
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車站列表
編號站名換乘線路站台形式敷設方式所在行政區開門方向
14|01嘉禾望崗站
廣州地鐵3號線
島式站台地下白雲區左側
14|02白雲東平站島式,帶待避線
14|03夏良站島式站台
14|04太和站島式,帶待避線
14|05竹料站側式站台高架右側
14|06鍾落潭站雙島式,帶待避線左側
14|07馬瀝站側式站台右側
14|08新和站知識城支線雙島式站台左側
14|09太平站雙島式,帶待避線從化區右側
14|10神崗站側式站台
14|11赤草站雙島式,帶待避線
14|12從化客運站島式站台地下左側
14|13東風站雙島式站台
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設快慢車,快車僅停靠嘉禾望崗站、白雲東平站、新和站、從化客運站和東風站,左側與右側以行駛方向為準。
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車站列表
編號站名換乘線路站台形式敷設方式所在行政區開門方向
14|08新和站主線雙島式站台高架白雲區右側
14|14紅衛站——島式站台地下黃埔區左側
14|15新南站
14|16楓下站
14|17知識城站
14|18何棠下站
14|19旺村站
14|20湯村站
14|21鎮龍北站
14|22鎮龍站廣州地鐵21號線雙島式站台右側
車站命名
站名位置命名
嘉禾望崗站位於106國道以東,白雲大道以西的嶺南新世界花園西北側街道名和村名,嘉禾街道望崗村內
白雲東平站位於東鳳東路北側、東平村南側村名,東平村內
夏良站位於龍歸城東側規劃路村名,夏良村內
太和站位於廣從三路鎮名,太和鎮內
竹料站位於白雲六線北側歷史鎮名,竹料鎮內
鍾落潭站位於廣龍路口鎮名,鍾落潭鎮內
馬瀝站位於高校園區西側綜合服務區村名,馬瀝村內
新和站位於新和西街北側、新和中學東側路名
太平站位於工業大道路口南側鎮名,太平鎮內
神崗站位於珠江國際城北側鎮名,神崗鎮內
赤草站位於逸泉山莊東側村名,赤草村內
從化客運站位於S355路口北側客運站名,靠近從化客運站
東風站位於X869路口村名,東風村內
紅衛站位於九龍大道的東側村名,紅衛村內
新南站位於九龍大道村名,臨近新南村
楓下站位於楓下村的地塊內,九龍大道的東側村名,楓下村內
知識城站位於S378九龍大道段片區名,因臨近知識城而得名
何棠下站位於九龍大道路段村名,何棠下內
旺村站位於九龍大道與鳳湖一路的交界處村名,旺村內
湯村站位於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對出九龍大道的西側村名,臨近湯村
鎮龍北站位於九龍大道與大埔圩的東北側村名派生
鎮龍站位於九龍大道以東,G324國道北側村名
線路走向
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始於嘉禾望崗站,出站後向北行進,下穿松園路後轉向東沿規劃永石路向東行進,接著轉向105國道向北行進,跨越京珠高速公路后,過太平收費站,線路跨越街北立交后,繼續北上沿從化大道進入從化中心區東風,到達設東風站。
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從新和站引出后沿九龍大道敷設止於終點鎮龍站。分別在享美村西側設紅衛站,在規劃鐘太快速路口南側設新南站,在九龍大道楓下村地段設置楓下站,在育賢路口、商貿物流中心東側設知識城站,在知識城起步區展示廳東側何棠下站,在九龍大道旺村地段設置旺村站,在華師康大學院西側設湯村站,在大浦圩北側設鎮龍北站,在龍樓村東側設終點站鎮龍站。
廣州地鐵14號線二期工程南起始於越秀區的廣州火車站,出站後下穿廣州地鐵2號線並轉向北接廣園西路,沿著廣園西路向北穿過瀋海高速後接入機場路,沿機場路一路向北,於106國道路口處轉至沿106國道向北敷設,於廣東通信科技大廈東側折向東北,下穿華南快速及彭上街道地塊後接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嘉禾望崗站。
站點
嘉禾望崗——東平——石湖——太和——竹料——鍾落潭——黎家塘——新和——太平——神崗——鄧村——江埔——街口
換乘站
首期
嘉禾望崗:換乘2、3號線;
新和:換乘知識城線。

知識城線

站點
新和——知識城北——馬頭庄——知識城——知識城南——康大——鎮龍北——鎮龍
換乘站
新和:換乘14號線;
鎮龍:換乘21號線。

二期

站點(未定)
廣州火車站——崗貝——黃石路——鶴南——嘉禾望崗
換乘站
廣州火車站:換乘2、5、11號線;
崗貝:換乘12號線;
嘉禾望崗:換乘2、3號線。

遠期規劃

站點(未定)
街口——宣星運動谷——溫泉——養生谷——良口

行車組織


列車開行方案

十四號線採用快慢車組合運營的模式,兩種列車,快車+站站停。
此方案由快車與站站停列車組成,遠期停廣州火車站、崗貝、嘉禾望崗、新和、江埔、街口與良口。

主支線運營模式

初、近期支線貫通運營,遠期支線獨立運營。

運營時間

本線運營時間由6:00至24:00,共18小時。

全日行車計劃

初期:全日開行列車對數共170對,其中快車42對,主線站站停65對,支線站站停63對。
近期:全日開行列車對數共216對,其中快車58對,主線站站停80對,支線站站停78對。
遠期:全日開行列車對數共368對,其中快車59對,大交路站站停85對,小交路站站停101對,支線123對。

停車場


十四號線一期工程建設1段2場,為鄧村車輛段、東平停車場和鎮龍北停車場。
(1)鄧村車輛段:為大架修段,主要負責十四號線近、遠期的大/架修、定/臨修、三月檢和雙周檢及部分停車任務
(2)東平停車場:主要承擔本線部分車輛的停放、三月檢、雙周檢等任務。
(3)鎮龍北停車場:本線鎮龍北停車場與二十一號線鎮龍車輛段合建。主要承擔本線部分車輛的停放、三月檢、雙周檢等任務。

列車


工程初、近、遠期全部採用6輛編組列車,全線採用B型車,最高速度120km/h。

車站概況


(僅供參考)​
14號線(從化線)車站
站名首班車末班車換乘路線車站形式所在地開門方向
往嘉禾望崗往街口嘉禾望崗往街口
廣州火車站(二期)2號線、5號線、11號線越秀區
崗貝(二期)12號線白雲區
黃石路(二期)白雲區
鶴南(二期)白雲區
嘉禾望崗2號線、3號線白雲區
東平
石湖
太和
竹料
鍾落潭
黎家塘
新和知識城線
太平從化市
神崗
鄧村
江埔
街口
宣星運動谷(遠期)
溫泉(遠期)
養生谷(遠期)
良口(遠期)
14號線支線(知識城線)車站
站名首班車末班車換乘路線車站形式所在地開門方向
往新和往鎮龍往新和往鎮龍
新和14號線白雲區
知識城北蘿崗區
馬頭庄
知識城
知識城南
康大
鎮龍北
鎮龍21號線

歷史沿革


2012年8月13日,環保部開始公示第二次環境影響報告,基本確定了首期的線路走向和車站設置;12月20日,新公布的設計招標中確定了地鐵14號線主線各站的車站形式;12月28日,廣州地鐵14號線有望舉行施工典禮。
2014年3月4日,廣州地鐵14號線獲批工,可以正式開工建設。
2015年3月17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首台盾構機始發;7月1日,廣州地鐵知識城支線首座車站封頂;8月19日,廣州地鐵14號線高架段在“鄧村-江埔(現赤草-從化客運站)”區間開始架橋;10月19日,廣州地鐵號線14知識城支線首段隧道貫通;12月13日,廣州地鐵14號線首台盾構始發。
2016年6月24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知識城站-知識城南站”區間隧道雙線貫通,為全線最長的區間隧道。
2017年1月3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首個盾構區間雙線貫通;1月4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開始鋪軌;4月24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首台自動扶梯順利完成吊裝;5月14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全部站點封頂;5月26日,石湖停車場封頂;5月28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全線貫通;8月22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長軌貫通;8月30日,鎮龍車輛段熱滑完成;10月25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首台架橋機完成架設;12月28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開通試運營。
2018年1月30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全部站點封頂;3月28日,首輛廣州地鐵14號線列車從鎮龍車輛段運至鄧村車輛段,全線進入鋪軌狀態;3月30日,鄧村車輛段三權移交且熱滑試驗完成;6月1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高架段長軌貫通;8月8日,石湖車輛段冷滑完成;9月28日,廣州地鐵首個地下停車場石湖停車場工程實現“三權”移交,進入運營調試階段;10月30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全線軌行區進入運營調試;11月19日,廣州地鐵14號線二期正式開工建設;12月28日,廣州地鐵14號線一期開通試運營。
2019年12月20日,廣州地鐵14號線知識城支線快車取消。
2021年6月12日起,廣州地鐵14號線快車將新增停靠白雲東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