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相親的結果 展開
相親
詞語
互相親愛;相親近。《管子·輕重丁》:“功臣之家……骨肉相親。”《史記·管晏列傳論》“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宋蘇軾 《徠留別雩泉》詩“二年飲泉水,魚鳥亦相親。”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親》詩“我只願赤裸著我的雙腳,永遠和你相親。”男女雙方親人在議婚時安排的一次會面。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然後男家擇日備酒禮詣女家,或借園圃,或湖舫內,兩親相見,謂之相親。”《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平兒 先看見來頭,卻也猜著 ‘必是相親的。’”滬劇《羅漢錢》第二場“你爹娘跟她同到 東三庄,一定為你去相親。”
1、互相親愛;相親近。《管子·輕重丁》:“功臣之家……骨肉相親。”《史記·管晏列傳論》:“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宋 蘇軾 《留別雩泉》詩:“二年飲泉水,魚鳥亦相親。”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八回:“夫秦晉比鄰之國,故我獻公與爾穆公,結婚定好,世世相親。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親》詩:“我只願赤裸著我的雙腳,永遠和你相親。”
2、男女雙方親人在議婚時安排的一次會面。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然後男家擇日備酒禮詣女家,或借園圃,或湖舫內,兩親相見,謂之相親。”《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平兒先看見來頭,卻也猜著八九:‘必是相親的。’”滬劇《羅漢錢》第二場:“你爹娘跟她同到東三庄,一定為你去相親。”
3、彼此親愛和好。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八回:“夫秦晉比鄰之國,故我獻公與爾穆公,結婚定好,世世相親。”
最近,因為一份“相親價目表”,北京的“白髮相親角”引來關注。在中山公園、天壇公園,許多父母湊在一起,幫兒女擇偶。在此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物質上的考量。於是,相親條件被分解為戶籍、房產、學歷、收入、家庭背景等一項項指標。在不少父母腦海里,“門當戶對”是執念,“攀上高枝”是期待,甚至從這種執念和期待中,生長出一條“鄙視鏈”。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理性計算,可以理解,這某種程度上是他們的成長經歷與社會閱歷在子女婚姻問題上的投射。他們中有些人經歷了當知青的下鄉歲月,有些人品嘗過改革中的下崗滋味,有些人不滿於生活中的失意,有些人看多了身份、財富引來的婚姻糾葛,因而把物質保障看做是子女婚姻幸福的底線。
這樣的考慮,並非沒有道理。只是,一條冰冷的底線,卻不知隔絕了多少熱烈的真愛,又流失了幾許相知相戀相依的緣分。父母只是看到貧賤夫妻百事哀,卻沒有看到有多少婚姻的破裂,是因為雙方維繫感情的無力、情緒控制的失敗?正如一個評論所說:“心魔未除,沒有愛情基礎,前路多是妖孽。”
婚姻無法迴避物質基礎,但更不能缺失愛情基座。從趨勢來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研究認為,在現代化過程中,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人們通過婚姻保持和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動機就逐漸下降,以愛情為基礎、跨越社會階層的婚姻就開始增長。而從微觀來看,“白髮相親角”人氣很旺,成功率卻很低。有研究表明,上海的“白髮相親角”的成功率不足1%。可見,對於婚姻,對於家庭,更多仍是感情的考慮、“三觀”的契合,這才是婚姻和睦、家庭幸福的穩定基座。隨著中國社會愈發走向成熟,因愛結合的婚姻,更會是主流的婚姻價值。因此,計算一時的物質得失,不如算清一世的幸福保障。拿身價作為婚姻的砝碼,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愛情。
徠毋庸諱言,“相親價目表”背後的婚姻焦慮,夾雜著向上流動的渴望,本質上卻是對向下滑落的預防,反映出婚姻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有人總結,“50年代選英雄,60年代找貧農,70年代奔軍營,80年代求高知”,從中可以看出,婚嫁的標準變動不居,與整個社會的變化息息相關。思考父母心中“相親價目表”的同時,也不妨想一想這份價目表背後社會心態、社會價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