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園
達園
達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海淀鎮北1公里,原是北洋軍閥王懷慶的私家花園,故俗稱王懷慶花園,是京郊私家園林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達園始建於民國初年,佔地12萬平方米,其中水面佔三分之一。整個庭院融江南園林與北方建築於一體,湖水山石疊映,亭榭長廊相連,綠樹成蔭,翠竹蔥鬱,總體建築布局巧妙,景色宜人。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乾隆御筆石碑以及古代遺留的稀有石筍和珍奇太湖石點綴其間,在北京古典園林建築上可謂獨具特色。
達園
在現場測繪和文獻考證的基礎上,對達園的歷史沿革和造園特色進行了詳細的記述和分析。
達園總面積約7.2hm2(合180畝),這樣的規模算得上是一座大型的私家花園。
園門座席響動,為三開間硬山頂建築,中啟一門,門內南北兩側各設3間回事房。門外小河環繞,宛如玉帶,河上架設施橋一座,這種布局形勢與圓明園出入賢良門外的金水河非常相似。
全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以水面為主,北部主要布置建築物、假山和草坪。
入門即可見假山一座,起障景的作用。假山主要用湖石疊成,內掩東學習側種有一株龍爪槐,高大茂密,形如傘蓋。山後有大片草品,為傳統私家園林所無,體現了民國時期造園隊西洋守法的記取。草坪中豎立著乾隆帝御筆的《前湖》詩碑,字跡依然相當清晰。另有石筍數支,散布在草坪周圍,均為圓明園舊物,細長如劍,相當珍貴。
達園
草坪北面有4座廳堂建築,其布局並未組成中國傳統的院落形式,而是分為兩組,左右兩兩相對。這些廳堂是當年王家日常起居和宴會的主要場所,建築形式各異。東面一組,前廳為3見前後廊建築,前出平頂抱夏,左右各接3間耳房;后廳為前後兩卷,左右帶有平頂貼山廊。兩面一組各座在“工”字形的台基上,四周砌有欄桿,欄桿用磚砌成,並非傳統式樣,顯得簡潔而有現代氣息。其前廳為5間前後廊建築,左右各接2間耳房;后廳為5間前後兩卷建築,前出3間平頂抱廈,左右各帶3間兩卷耳房。
整個達園的建築面積比同等規模的花園要小的多,而且屋頂只採用了硬山、攢尖或平頂3種形式,沒有園林中常見的歇山、懸山等屋頂類型。
4座建築的中間地帶有一個圓形小水池,池中有疊石數塊。草坪之北的溪流分為兩支,一支從山腳下彎向西北,另一支中途即折向這汪水池,然後一直流到最西面的土山之下,山下疊石略具穴形,令人依稀有源頭之感。
土山形狀頗長,山徑曲折,草木茂盛,富有一定的野趣,山上建有一座圓亭,非常小巧,可以臨瞰全園。
園子的南部有大片湖面,即為從前圓明園前湖的東半部。湖面遼闊,水波蕩漾,四岸植有柳樹,清爽宜人。湖北岸建有一座水榭,5間硬山頂建築,前出3間抱廈,窗下牆壁上有很精緻的以花草為主題的磚雕。水榭兩邊均伸出遊廊,共有34間,長度超過80m,形態曲折,成為湖面與北岸景色的分界線,讓人聯想起頤和園的長廊來。廊質兩端,各建了一座六角亭。
湖的東北岸原有一座小船塢,系有數只小船,用以泛舟水上。
湖上自西北向東南斜築了一道長堤,長達230m,堤上綠意盎然,另有曲橋通向湖心的小島。島上有一座石柱六角亭,據說移自西山溫泉明秀山莊。從島上向北看,廊榭凌波,綠樹成蔭,並隱約可見西山峰影。
綜上所述,達園依靠圓明園宮門外的東扇面湖修築成園,水面遼闊,溪流曲折,雖有局限,卻也具有自己的若干特色;同時園中擁有不少圓明園舊物,是民國時期軍閥盜運圓明園文物的重要歷史見證。目前達園是北京西北郊民國私家園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已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鑒於此園與圓明園深厚的淵源,建議把它作為圓明園的一個外圍附屬部分進行開放展覽,更好地凸顯其歷史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