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範大學
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範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中師大”或“華大”,位於湖北省會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範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創始高校,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是在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始於1871年美國聖公會創辦的文華書院,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12年創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改製為華中高等師範學校,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範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範大學,並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截止2020年12月,學校下設28個教學科研單位,79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具備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體系。目前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31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8500餘人,研究生12000餘人,國際學生1100餘人。現有教職工3500餘人,專任教師19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7人,博士生導師352人。
• 文華書院
文華書院教學樓
1890年增設高中,成為六年制完全中學。
1901年翟雅各任院長之後,發展迅速。
1903年,文華書院成立大學部,這是華中師範大學校史的開端。
1909年5月18日,書院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註冊,正式取得大學資格,校名為“文華大學校”。
1911年1月15日首次公開進行畢業班學生學位論文答辯,16日在文華教堂首次舉行畢業班佈道會,17日首次授予九名畢業生文學學士學位,韋卓民為其中之一。
1915年1月29日,文華書院首次頒授碩士學位。
• 私立華中大學
私立華中大學
1924年,文化書院改名為(私立)華中大學。
1924年漢口博學書院大學部、武昌博文書院大學部併入。
1927年,基督教及《聖經》相關課程被編入教學大綱。
1927年5月,受時局影響學校暫時關閉。隨後校長孟良佐給本應於當年6月畢業的學生寄去了畢業文憑,給5月仍堅持在校學習的學生全部給予成績“D”,並寄給學生本人成績單副本。
1929年1月,五個教會的代表在武昌開會,達成為重建華中大學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識。長沙雅禮大學、岳陽湖濱書院大學部正式併入華中大學。5月,再次舉行會議,選舉韋卓民為華中大學校長,在韋卓民從英格蘭返回之前,孟良佐繼任校長。大會表決通過學校英文名為“Central China College”。各差會就師資、財物等做出承諾。9月,華中大學重新開學。文華圖書科以專科學校名義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註冊,具備了成為一所獨立學校的資格。
1933年受西方經濟蕭條的影響,五個合作教會的撥款額削減,辦學經費短缺,學校發展受到制約。
1935年申請得到了四萬由美國返回的庚子賠款,並得到校友、政府及中國基金會的撥款,辦學條件大為改善。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武漢形勢嚴峻,學校著手準備西遷。
1938年舉校西遷。7月10日從武昌啟程,船行五天,於15日抵達長沙;22日從長沙乘火車出發,經衡陽、東安、全州,再乘汽車抵達桂林。歷時一個月余,歷程千餘里,9月下旬在桂林開學。日軍頻繁轟炸,難保師生安全,校臨時執委會決定再次遷移。
1939年2月20日,師生乘汽車離開桂林,經良豐、荔浦、柳州、大塘、南寧、出境至安南、東塘、諒山,抵達河內。再踏上滇越公路,於27日下午全體抵達昆明。3月16日,乘車離開昆明轉輾喜洲。5月1日,在喜洲這一邊陲小鎮開始了華中大學新的學期。學校仍設文學院、理學院及教育學院,在此辦學近八年之久。
1945年8月,抗戰勝利結束的消息傳至喜洲,臨時執委會決定縮短假期,加快教學進度,爭取儘早返回武昌,並組建了一個運輸委員會,負責制定返回武昌的計劃。
1946年4月17日,華中大學第一批師生由駱傳芳率領出發,一周后第二批師生由黃溥率領離開喜洲,舉校返回武昌。夏,全體師生安置進原華大校園臨時住房,並接受政府撥款加快房屋修建。9月,開始了返回武昌后的第一學年。加入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託事部。隨後,師資隊伍得以充實,圖書館藏增加,辦學撥款到位,校園建築增多,學校發展勢頭良好。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11月1日,學校舉行建校二十五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校慶紀念會。
• 公立華中大學
解放初期,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高潮的即將到來,教育事業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改造舊大學,建設新大學的任務提上了黨和政府的議事日程。因此,從1950年底至1951年初,全國各地開始了接收、改造各級各類舊學校和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教育主權的教育改造工作。基於這種客觀形勢的要求和改造舊教育的需要,中南軍政委員會開始醞酸以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為根本,在改造舊大學的基拙上,建立一所規模較大、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師範大學。
經過協商和籌備,1951年8月16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正式決定,中原大學教育學院與私立華中大學合併,改為公立華中大學,並成立“華中大學改制委員會”。
• 華中高等師範學校
1952年秋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根據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關於“撤梢華中大學改制委員會,組建華中高等師範學校建校委員會”、校名暫稱為“華中高等師範學校”的指令精神,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在(1952)教辦字第3548號令中指定潘梓年為主任委員,徐悉庸、王自申為副主任委員,領導建校各項籌備工作。院
系調整中,以原公立華中大學為主體,集中了私立中華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湖北教育學院,平原師範學院,海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師範類專業組建了華中高等師範學校。1953年春,華中高等師範學校經過院系調整,規模不斷擴大,系科逐步齊全,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呈報中央高教部,擬將華中高等師範學校定性為師範學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將華中高等師範學校更名為“華中師範學院”
• 華中師範學院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原華中大學經濟系、外語系併入武漢大學。
1953年,學校改名為華中師範學院。上世紀50年代開始招收研究生。
1962年,湖北大學的一部分併入。
1970年,中南民族學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師進修學院、湖北函授學院併入。
• 華中師範大學
1981年,學校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範大學,並由中原大學創始人之一鄧小平同志題寫了校名。
1993年,江澤民同志為學校九十周年校慶題詞:“發展師範教育事業,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200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名單。
2009年,成立研究生院(籌),經過兩年多的籌建工作,2011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9月13日,華中師範大學與教育部所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7年6月22日,華中師範大學亞洲研究院成立,日本籍歷史學家、漢學家、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濱下武志擔任首任院長。
2017年9月,華中師範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9月29日,參與發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
2018年9月19日,華中師範大學-騰訊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暨網路素養與行為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學校成功舉行。9月21日,中國首個核科學計算中心在華中師範大學正式揭牌,該中心入選了當年6月份發布的全球最快的計算機排名(Top500)和全球最節能的超算機群(TopGreen500)。10月,華中師範大學全面啟動新一輪機構改革工作,其中具有標誌性的是組建本科生院,切實提高本科教育質量。
2019年1月,學校入選首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11月,華中師範大學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2月27日,學校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暨開學工作部署網路視頻會。會議宣讀了中共教育部黨組決定,查道林同志任中共華中師範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3月,華中師範大學設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2020年4月12日,華中師範大學發布公告,該校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專業2020年不再組織專業校考,使用各省份統考成績。
2020年5月,華中師範大學人工智慧教育學部成立;6月24日,華中師範大學融合教育學院成立。
2021年2月5日,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
2021年5月20日,華中師範大學成立早期教育學院,構建0至6歲完整學前教育學科體系。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截至2017年6月,學校下設30個學院,70個本科專業,詳情如下:
學院 | 本科專業 |
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傳播學院) | 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國際政治 |
華中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財務會計教育、金融工程、數學-經濟學交叉培養班、法學-經濟學交叉培養班 |
華中師範大學法學院 | 法學、知識產權 |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 | 社會學、社會工作 |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 教育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 |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 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技術 |
華中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分免費師範和非師範兩種形式)、運動訓練 |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分免費師範和非師範的試驗班)、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戲劇影視文學 |
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網路與新媒體 |
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 英語、俄語、日語、法語、朝鮮語(韓語)、翻譯 |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含師範、基地班、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 |
華中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分免費師範和非師範的試驗班)、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數學—物理學交叉培養班、數學—經濟學交叉培養班 |
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 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
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 | 化學、應用化學、化學—生物學交叉試驗班、化學—物理學交叉試驗班、化學英才試驗班 |
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化學-生物學交叉培養班(與化學學院聯合) |
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 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旅遊管理 |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 心理學、應用心理學 |
華中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 |
華中師範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信息資源管理 |
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 |
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 音樂學、音樂學(理論主項)、音樂表演(聲樂、鋼琴、器樂方向)、舞蹈 |
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 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動畫、繪畫 |
華中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從事來華留學生招生與管理、國際交流(交換)學生事務管理以及專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科研的專門單位 |
華中師範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 |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網路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以及各類大學后非學歷繼續教育 |
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 | 獨立學院 |
伍倫貢聯合研究院 | |
早期教育學院 |
截至2018年6月,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2個,中國語言文學和物理學等15個專業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有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73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個):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國家重點學科(9個):中外政治制度、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原理、漢語言文字學、中國近現代史、農藥學、理論物理、文藝學(培育)
湖北省重點學科(22個一級學科)
序號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名稱 |
1 | 應用經濟學 | 12 |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2 | 法學 | 13 | 生物學 |
3 | 政治學 | 14 | 地理學 |
4 | 社會學 | 15 | 化學 |
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6 | 物理學 |
6 | 教育學 | 17 | 數學 |
7 | 心理學 | 18 | 世界史 |
8 | 體育學 | 19 | 中國史 |
9 | 中國語言文學 | 20 | 計算機科學技術 |
10 | 外國語言文學 | 21 | 植物保護 |
11 | 新聞傳播學 | 22 | 公共管理 |
• 博士后流動站(13個)
序號 | 博士后流動站 | 成立時間 | 序號 | 博士后流動站 | 成立時間 |
1 | 物理學 | 1994 | 8 | 數學 | 2007 |
2 | 中國語言文學 | 2001 | 9 | 公共管理 | 2009 |
3 | 中國史 | 2004 | 10 | 社會學 | 2009 |
4 | 政治學 | 2004 | 11 | 世界史 | 2012 |
5 | 教育學 | 2004 | 12 | 體育學 | 2012 |
6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2007 | 13 | 化學 | 2012 |
7 | 心理學 | 2007 |
• 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
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學、哲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地理學、生物學、植物保護、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3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學科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
學科評估
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2年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華中師範大學學科排名情況如下:
學科 | 得分 | 全國高校中排名 | 師範院校中排名 |
0202 應用經濟學 | 69 | 36 | 3 |
0301 法學 | 67 | 44 | 3 |
0302 政治學 | 85 | 4 | 1 |
0303 社會學 | 72 | 13 | 2 |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 76 | 17 | 4 |
0401 教育學 | 78 | 5 | 5 |
0402 心理學 | 75 | 7 | 5 |
0403 體育學 | 70 | 17 | 6 |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 86 | 5 | 2 |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 72 | 34 | 6 |
0602 中國史 | 84 | 5 | 2 |
0603 世界史 | 73 | 14 | 5 |
0701 數學 | 74 | 20 | 4 |
0702 物理學 | 76 | 12 | 1 |
0703 化學 | 73 | 23 | 4 |
0710 生物學 | 70 | 34 | 6 |
0713 生態學 | 66 | 47 | 11 |
0714 統計學 | 69 | 41 | 5 |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67 | 49 | 3 |
0835 軟體工程 | 65 | 59 | 2 |
1205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76 | 5 | 1 |
1301 藝術學理論 | 66 | 24 | 6 |
1302 音樂與舞蹈學 | 71 | 14 | 4 |
1304 美術學 | 70 | 17 | 5 |
1305 設計學 | 69 | 34 | 4 |
備註:1.排名含並列;2.詳細排名請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網站;3.師範大學中有計入西南大學。 |
截至2017年6月,學校現有教職工3800餘人,專任教師19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3人,博士生導師397人,專兼職院士、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各類國家級人才40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華中師範大學是國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
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人):章開沅、邢福義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9人)
王恩科 | 楊光富 | 張禮知 | 周遠揚 | 朱長江 |
楊亞東 | 許怒 | 彭雙階 | 黃雙全 |
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團隊 | 馬敏 |
教育學教學團隊 | 王坤慶 |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 王又平 |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 朱長江 |
電子商務管理教學團隊 | 王學東 |
文藝學教學團隊 | 胡亞敏 |
截至2014年,華中師範大學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有12個專業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立項。
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 | ||||
---|---|---|---|---|
中國古代史 | 外國文學史 | 中國歷史文選 | 社會學研究方法 |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
偏微分方程 | 現代漢語 |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 文藝學系列課程 | 教育學 |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 學校體育系 | 電子商務管理 | 中國近現代史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 | ||
---|---|---|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 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 心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 | ||||
---|---|---|---|---|
序號 | 專業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所在院系 | 立項時間 |
1 | 英語 | 張維友 | 外國語學院 | 2007年 |
2 | 化學 | 萬堅 | 化學學院 | 2007年 |
3 | 教育學 | 塗艷國 | 教育學院 | 2008年 |
4 | 思想政治教育 | 龍靜雲 | 政法學院 | 2008年 |
5 | 漢語言文學 | 張岩泉 | 文學院 | 2008年 |
6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何穗 |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 2008年 |
7 | 歷史學 | 邢來順 | 歷史文化學院 | 2009年 |
8 | 物理學 | 劉守印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 2009年 |
9 | 體育教育 | 王 健 | 體育學院 | 2009年 |
10 | 生物科學 | 王玉鳳 | 生命科學學院 | 2010年 |
11 | 心理學 | 郭永玉 | 心理學院 | 2010年 |
12 | 教育技術學 | 趙呈領 | 信息技術系 | 2010年 |
3張
華中師範大學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科技和文化交流,國際化水平位 居全國高校第22位。先後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學術聯繫,大批外籍專家和教師在校任教講學。出國(境)研修、參加國際會議、開展合作科研的教師人數持續攀升。與國外大學共建四所孔子學院,積極選派漢語教師及志願者赴國外開展漢語教學,傳播中國語言與文化。大力推動學生的國際雙向流動,每年選派大批學生赴國(境)外交流學習,在校長短期的國際學生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華中師範大學在中國部屬師範院校中最先提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與服務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項目,並得到教育部支持。華中師範大學已在中國11個省市區簽約共建29個實驗區,最北達北京市,最南達海南島,最東到齊魯大地,最西到雲貴高原。崇陽縣建成了中國第一個部屬師大與地方政府共建的教師教育區域性數字化學習港,各項合作業務也將逐步推廣到各實驗區。
2020年4月15日,教育部印發通知,啟動實施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一幫一”行動:北京師範大學支援華中師範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在中國校友會編製的2014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 行全國高校第36位;在中國校友會編製的2012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全國高校第39位,社會科學貢獻能力排名第10。在《2010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13,“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36,“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21。2013年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90位,大陸地區第59位。
華中師範大學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對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績效排名中,在直屬師範大學中排名第二。
2020年6月,CNUR中國大學排行榜排名第61名。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51位。
華中師範大學位列2021年QS亞州大學排名第214位。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華中師範大學排名第480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前兩百強中,華中師範大學排名第17位。
2021年1月3日,《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發布,華中師範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第38位。
2021年1月21日,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出爐,華中師範大學排名71位。
2021年4月,位居《2021年度中國大學排名榜單》第46位。
3張
華中師範大學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學校2011、2012年獲國家和教育部重大攻關(招標)項目17項,全國高校排名第五,其中章開沅先生領銜的《荊楚全書》編纂項目,被稱為湖北的“四庫全書”,是獨具荊楚特色的文化地標;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總數、重大招標項目數排名穩定在全國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項目近10年立項總數排名全國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國排名前三。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獎獲獎總數,連續三屆位於全國高校前10位。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數,連續五屆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自然科學方面實現973項目首席、國家創新群體、國家級研究基地等突破,累計發表SCI論文3000餘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關學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累計獲得湖北省科技獎勵19項,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截至2017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擁有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網路媒體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1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中國農村綜合改革創新研究中心”等其他部委社科重點研究基地6個,首批“中國智庫來源索引”(CTTI)2個(中國農村研究院與長江教育研究院),省級重點研究基地13個,以及各類省級重點研究基地11個。詳情如下:
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 | |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 數字化學習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 | 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個) | 夸克物質及探測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智能生物感測技術與健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部級科研創新平台 | |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 | 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
中國農村研究院 | |
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 | 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夸克與輕子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青少年網路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 | 教育部教育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個) | 教育數字媒體與可視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夸克物質物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
綠色農藥與合成化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
其他部級重點研究基地(7個) |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網路媒體中心 |
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 |
國際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 |
國僑辦僑務理論研究武漢基地 | |
中國農村林業改革發展研究中心 | |
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 | |
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中國農村綜合改革創新研究中心 |
省級科研創新平台 | |
---|---|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6個) | |
湖北省高能物理重點實驗室 | 數學物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湖北省實驗室 | 遺傳調控與整合生物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地理過程分析與模擬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3個) | |
湖北省社區建設研究中心 | 漢語國際推廣研究中心 |
湖北省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 湖北省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
湖北省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 道家道教研究中心 |
湖北省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中心中心 | 地方政府治理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 |
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髮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房地產發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黨的建設研究中心 |
湖北省學校德育研究中心 | |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 | |
湖北省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數字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湖北省生態與環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農藥研發推廣中心 |
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水資源環境保護推廣中心 | 夸克物質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武漢市化學殺菌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校級科研創新平台(13個) | |||
---|---|---|---|
農藥與化學生物學實驗室 | 分子物理與化學實驗室 | 分析與測試實驗室 | 納米材料實驗室 |
高能物理實驗室 | 光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 | 神經生物學實驗室 | 分子生物學及細胞工程實驗室 |
水生生物學實驗室 | 非線性分析實驗室 | 計算機網路理論與應用技術實驗室 | 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實驗室 |
中文信息處理實驗室 |
•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華中師範大學建有兩座圖書館,館藏面積39689平方米,藏書290餘萬冊;館藏古籍圖書9105種,111779冊,其中有善本書455種、3511冊,含明版105種、1777冊。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訂詁》、(清)浦龍淵《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為全國孤本。2010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為圖書館的發展開創了新的平台。
• 學術期刊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文核心期刊、CA化學文摘(2011)收錄期刊。
《外國文學研究》: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大陸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被A&HCI(美國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全文收錄的國際權威期刊。
《漢語學報》: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社會主義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教育研究與實驗》: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在全國教育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位,被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院校視為A類期刊。
《教育與經濟》: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唯一一份教育經濟學專業學術期刊。
《教育財會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以及《近代史學刊》、《語文教學與研究》、《高等繼續教育學報》、《數學通訊》、《中學生英語》、《教師教育論壇》、《外國語文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
漢字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華”字似宮房屋舍,“大”字既像單人獨立又如莘莘學子背靠建築稍作休憩,整體風格明快活潑,隱有生機。
求實創新 立德樹人
學以致新,師者育人,惟求實而可以創新,惟立德方能樹人。八字校訓既是學校對於學子的期許,也是學子正己立身的鏡鑒。
• 華大新校歌
華中師範大學
仰望星空,立言立功,江山任指點,青春飛揚別樣紅。
華大正蔥蘢,博雅為我宗,大愛生為本,長風送鯤鵬。
• 原華中大學校歌
母校華中,鞠育劬勞無窮。長路漫漫,我惟校訓是從。犧牲服務,報國盡我精忠。表彰博愛,促進世界大同。
同學興起,立德立言立功。當仁不讓,發奮天下為雄。鋤強除暴,再見祖國興隆。扶傾濟弱,促進世界大同。
• 校園民謠
《南湖秋月》
朦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搖醒一片藍夢鄉。萬籟都寂靜,暖風輕輕唱。花香瀰漫中,燈火幾扇窗。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夢啊,伴月任徜徉!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伴月任徜徉!
花已開放,夜正安詳,桂樹中捧出一朵藍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還蕩漾。雲彩輕飄動,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動情又牽腸。如月的心啊,好夢共珍藏!南湖的夜啊,動情又牽腸,繽紛好夢共珍藏!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趙凌雲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郝芳華 |
黨委副書記 | 查道林、陳迪明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陳厚豐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彭南生、夏立新、任友洲、彭雙階、李鴻飛 |
資料來源
華中師範大學歷任校長及黨委書記一覽表 | ||
學校名稱 | 姓名 | 職務及任職時間 |
文華大學 (1903-1924.7) | 詹姆斯▪傑克遜(中文名 翟雅各) | 校長(1903-1915) |
艾爾弗雷德▪A▪吉爾曼(中文名 孟良佐) | 校長(1915-1924) | |
私立華中大學 (1924.9-1951.9) | 艾爾弗雷德▪A▪吉爾曼(中文名 孟良佐) | 校長(1924-1929) |
韋卓民 | 校長(1929-1951) | |
私立中華大學 (1912.5-1952.11) | 陳時 | 校長(1917-1952) |
公立華中大學 (1951.9-1952.11) | 韋卓民 | 改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1-1952) |
潘梓年 | 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長 中原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改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1952) | |
華中高等師範學校 (1952.11-1953.10) | 潘梓年 | 建校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11) |
華中師範學院 (1953.10-1985.8) | 楊東蒓 | 院長(1954-1957) |
劉介愚 | 副院長(1954-1963) 院長(1963-1966) 黨委書記(1954-1966) 黨委書記(1980-1983) 顧問(1983-1986) | |
白瑞西 | 臨時黨委書記(1972-1980) 革委會主任(1972-1978) 院長(1978-1980) | |
高原 | 副院長(1980-1983) 黨委書記(1983-1985) | |
劉若曾 | 院長(1980-1983) 黨委副書記(1981-1983) 顧問(1983-1986) | |
王慶生 | 副院長(1981-1983) | |
晏章萬 | 黨委副書記(1982-1985) | |
章開沅 | 院長(1983-1985) | |
華中師範大學 (1985.8-至今) | 章開沅 | 校長(1985-1991) |
王慶生 | 副校長(1985-1991) 校長(1991-1999) | |
高原 | 黨委書記(1985-1986) | |
戴緒恭 | 黨委書記(1986-1995) | |
路鋼 | 副校長(1995-1999) 校長(1999-2001) | |
谷士文 | 校長(2001-2003) | |
晏章萬 | 黨委副書記(1985-1995) 黨委書記(1995-2003) | |
丁烈雲 | 黨委書記(2003-2010) | |
馬敏 | 副校長(1999-2003) 校長(2003-2011) 黨委書記(2011-2017) | |
楊宗凱 | 副校長(2004-2011) 校長(2011-2018) | |
黃曉玫 | 副校長(2009-2014) 黨委副書記(2014-2017) 黨委書記(2017-2019) | |
趙凌雲 | 校長(2018-2019) 黨委書記(2019-) | |
郝芳華 | 校長(2019-) |
惲代英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 |
陳潭秋 |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建者之一,中共武漢地區領導人 |
陳昌浩 |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政委、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人物之一 |
蕭楚女 | 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優秀理論家,《中國青年》創始人之一 |
施洋 | 無產階級革命家 |
李煥 | 中國國民黨秘書長、政治家,台灣中山大學校長 |
萬國權 | 全國政協第八屆、九屆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名譽副主席 |
何偉 | 原教育部部長 |
阮成發 | 雲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黨組書記,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陳訓秋 |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綜治辦主任(正部長級),中央綜治委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 |
李智勇 | 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 |
潘岳 |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正部長級) |
梁惠玲 |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
譚天星 |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
莫高義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部長 |
王建軍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會長 |
周子學 |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 |
羅照輝 | 中國駐印度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
崔啟明 | 中國駐白俄羅斯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
黃屏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紐約總領事 |
金學鋒 |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
信長星 | 安徽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校(院)長 |
趙飛 | 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陶治國 | 吉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 |
鄧恢林 | 重慶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 |
郭元強 | 江蘇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
劉賓士 |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萬勇 | 湖北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
孫菊生 |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民建江西省委主委 |
朱虹 | 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
李憲生 |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
王建鳴 |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
劉雪榮 |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岡市委書記 |
周洪宇 |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林志慧 |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張維國 |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 |
彭曉春 |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百色市委書記 |
別必雄 | 湖北省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省政府機關黨組書記、辦公廳主任 |
田期玉 | 原公安部副部長、副總警監,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 |
王立英 | 原教育部黨組成員 |
盛樹仁 | 原國家計委副主任、黨組成員 |
鄒時炎 |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黨組成員,教育部關工委主任 |
楊洪林 | 原中國駐伊拉克特命全權大使 |
陳緒國 | 原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丁鳳英 | 原湖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湖北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 |
蔣大國 | 原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賈天增 | 原湖北省副省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張洪祥 | 原湖北省副省長 |
蘇曉雲 |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 |
吳永文 | 原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陳君文 |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范興元 | 原湖北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
李宗柏 | 原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
楊斌慶 | 原湖北省政協副主席 |
於忠福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上將軍銜,十九屆中央委員 |
譚本宏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司令員,中將軍銜 |
孫黃田 | 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副部長,中將軍銜 |
周愛民 | 國防大學副校長,中將軍銜 |
封長虹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少將軍銜 |
張貢獻 | 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少將軍銜 |
曾慶祝 | 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少將軍銜 |
馮友蘭 | 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著作作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務委員 |
應崇福 |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物理學家、超聲學家 |
潘梓年 | 中國近代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哲學研究所籌建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新華日報》和《哲學研究》創辦人,曾任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校長 |
錢基博 |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教育家、傑出的古文學家,曾任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錢鍾書之父 |
熊十力 | 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曾任教於文華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前身之一) |
光未然 | 詩人,作家,文學評論家,組詩《黃河大合唱》《五月的鮮花》《屈原》等詩作作者 |
王亞南 | 中國現代著名經濟學家和教育家,原廈門大學校長,《資本論》、《國富論》、《人口論》、《經濟學原理》譯者,《廈門大學學報》和《中國經濟問題》創辦者,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
余家菊 | 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沈祖榮 | 中國圖書館學家,曾任華中大學(今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主任 |
韋卓民 | 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翻譯家和宗教學家,原華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的前身之一)校長 |
張舜徽 |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文獻學家,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 |
章開沅 |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範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原華中師範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第一、二屆評議組成員、召集人 |
邢福義 | 華中師範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語言學科組副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
劉介愚 | 著名教育管理學家,歷任河南大學教務長,中南教育局副局長,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華中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
鄭杭生 |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一級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評審組成員和召集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會學首席專家 |
馮鞏 |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民革中央常委,著名相聲演員,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 |
馬敏 | 華中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部首屆、第二屆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會史學會副會長 |
戴小明 | 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總編輯,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正廳級),中國民族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
趙康太 | 海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兼任海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海南大學原黨委書記 |
張忠家 |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長江大學原黨委書記 |
宋亞平 |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
金安江 |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 |
納麒 |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
哈經雄 | 中央民族大學原校長,第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回族學會執行主席 |
路鋼 |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原華中師範大學數學系主任、校長、湖北省教育廳廳長 |
丁烈雲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原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
楊宗凱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
房喻 | 陝西師範大學原校長 |
李宇明 | 北京語言大學原黨委書記 |
曹文澤 | 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
屈哨兵 | 廣州大學黨委書記 |
陳法春 | 天津外國語大學校長 |
趙國祥 | 河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
向顯智 | 湖北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 |
唐善茂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原黨委書記 |
周應佳 | 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
朱正亮 | 湖北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 |
王恩科 | 華南師範大學校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黃桂田 | 山西大學校長 |
龔瑤琴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副部長、山東大學醫學院院長 |
張順明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
童明良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 |
傅纓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 |
左東嶺 | 首都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晏紹祥 |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副會長 |
徐勇 |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 |
王澤龍 | 湖北省高校文科學報委員會主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朱英 |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
桑兵 | 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孫中山研究所所長 |
王奇生 |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賀雪峰 |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
王健 | 華中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分黨委書記 |
高玉 | 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浙江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高聖平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
劉同舫 | 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
席真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化學生物學系主任 |
曾湘泉 |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 |
徐傑 | 國際漢語教育學會副會長,澳門大學語言學系主任 |
李靜 | 美國羅格斯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總統教授獎、亨利∙羅格斯獎獲得者 |
陳新文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周欣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入選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副所長 |
趙會江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 |
朱長江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華南理工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 |
彭雙階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華中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 |
肖冬梅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 |
文雙春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院長 |
庄鵬飛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
彭良友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 |
謝勝利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余家國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 |
楊光富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院長 |
魏永革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
王風平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
孫蒙祥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
胡薇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
黃雙全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
吳振斌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
周勇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
陳新華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
彭南生 | 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 |
吳毅 |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副主編 |
黃桂田 | 方正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
謝聖明 | 知名企業家,1993年創建紅桃K集團,任董事長 |
庹祖海 | 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
陳華元 | 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長 |
張嗣義 | 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
何大春 | 湖北省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
陳義龍 | 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董事長 |
3張
黎元洪之墓
華中師範大學學校佔地面積1204023平方米,學校建築面積1027029平方米。校內山巒起伏,樹木成陰。學校東區有大片原始森林、北區有橫跨兩條馬路的樟樹林和桃李源、學校南門附近則有大片的水杉林,至於說學校的中部則分佈著牡丹園、梅園、玉蘭園等風景點。南湖校區則面臨南湖,波光蕩漾。
華中師範大學的校園尤其以滿山的桂花樹而聞名遐邇,每年九月,桂樹飄香,香飄滿園。而形成了其獨有的特色。華中師範大學在博雅廣場特別開闢了“櫻花園”,在原有櫻花叢的基礎上,補種了400多棵各種品種的櫻花樹,將形成“春天櫻花海”的又一景緻。
此外,中華民國已故大總統黎元洪的墓位於校園內的一角。2011年,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漢市政府在這裡增加了黎公亭、休閑長廊,增建了單獨的停車場等,擴大為民國大總統陵園,這裡已經成為華中師大重要的校園旅遊景點,為這個百年老校增加了一絲滄桑感。
華中師範大學體育館夠用,2015年6月29日晚,湖北武漢,當地最高氣溫達35度,華中師範大學特地開放體育館讓學生納涼過夜。當夜10時許,體育館內已睡滿了1000多名學生,還不斷有帶著席子的學生前來。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501-6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