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公立民族師範專科學校

徠甘肅民族師範學院(Gansu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GNCN),簡稱“甘肅民院”,坐落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創建於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5月,確定為甘肅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共建單位。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佔地近千畝,校舍建築總面積31.28萬平方米;設有16個教學院系(部),開辦本科專業(方向)54個;有各類普通在校學生近11000人,教職工696人;館藏各類圖書228.7萬冊,紙質圖書83.9萬冊。

歷史沿革


1984年,合作民族師範專科學校成立。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大門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大門
1986年5月1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在甘南視察時親筆題寫了校名。
1992年,學校更名為“合作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8年8月,學校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2徠009年3月,學校升本改建為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是甘肅省唯一一所省屬民族師範院校。
2012年,學校被甘肅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民委命名為全省首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2013年5月,學校確定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學校。同年7月,經省學位委員會審核決定學校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
2014年,學校被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4月,學校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被批准為第二批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
2015年,學校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
2016年7月,甘肅省教育廳發布了《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11號(甘肅民族師範學院)》通過了《甘肅民族師範學院章程》。
2020年12月,學校被批准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696人,其中專任教師510人,占教職工總數的73%;教授50人,副教授171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35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4.85%;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224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4%。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2人,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傑出人才2人,甘肅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肅省“園丁獎”13人,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10人,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2人;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
全國模範教師張筱兌
省級教學名師賽倉、龍布傑
省少數民族地區傑出人才賽倉·羅桑華丹等
省“園丁獎”獲得者樊正恩、喬令先、貢巴扎西等
省普通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桑吉克等
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張俊宗、道周
省級教學團隊藏語言文學專業語言類課程教學團隊、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方向)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7月,學校設有16個教學院系(部),開辦本科專業(方向)54個。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專業類別
漢語系漢語言文學師範
文化產業管理、應用語言學(藏漢雙語)非師範
數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
金融數學非師範
藏語系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師範
戲劇影視文學(藏語)、應用語言學(漢藏翻譯)、應用語言學(英藏翻譯)非師範
歷史文化系歷史學、歷史學(藏漢雙語)、地理科學師範
酒店管理、酒店管理(藏漢雙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遊管理非師範
化學與生命科學系化學、生物科學師範
動植物檢疫、動物科學非師範
體育系體育教育師範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藏漢雙語)師範
經濟與社會發展系財務管理、社會工作、電子商務、法學、法學(藏漢雙語)非師範
物理與水電工程系物理學師範
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非師範
外語系英語師範
英語(旅遊英語方向)、俄語非師範
美術系美術學、書法學師範
視覺傳達設計、藝術設計學(民族工藝、唐卡方向)非師範
藏漢雙語理科系數學與應用數學(藏漢雙語)、物理學(藏漢雙語)師範
教育科學系學前教育、學前教育(藏漢雙語)、小學教育(中文與社會)、小學教育(科學與數學)師範
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藏漢雙語)師範
網路工程(雲計算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移動互聯開發)、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非師範
音樂舞蹈系音樂學、舞蹈學師範
音樂表演非師範

人才培養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7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省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建有校內實驗實訓室148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129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歷史學、藝術設計學
省級特色專業:藏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藏漢雙語)、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方向)、學前教育(藏漢雙語)
省級精品課程:《文學概論》《藏族歷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藏漢雙語)》《數學分析(藏漢雙語)》《藏族文學史》《經典誦讀指導》等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數學分析(藏漢雙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辦學成績
2018至2019學年,學校學生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第四屆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總決賽中,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學校獲“優秀組織獎”;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全省“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勇擔當”主題系列活動中,1名學生獲攝影一等獎,4名學生分獲徵文、刻紙、書法二等獎,2名學生獲刻紙、微黨課優秀獎;第十二屆“挑戰杯”甘肅省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有29件作品入圍決賽,最終獲二等獎4項,三等獎9項;在甘肅省第二屆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獲銅獎2項;在全州禁毒宣傳演講比賽中,獲二等獎1項。
截至2020年7月,學校教師獲獲省、廳級教學成果獎26項。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教學成果獎一覽表(部分)
序號成果名稱完成人獲獎等級獲獎時間
1構建多樣性人才培養模式為民族地區培養適切性人才張俊宗等省級一等2009年
2民族院校“援教頂崗”實習模式探索與實踐道周等教育廳級2009年
3創新活動課程模式,構建“兩個課堂”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張俊宗等省級二等2011年
4面向民族聚居區培養高校師範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李錦煜等教育廳級2011年
5“藏漢雙語”師資培訓“課例研修”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道周等教育廳級2011年
6甘肅民族師範學院轉型發展的探索與實踐陳富榮等教育廳級2016年
7基於學生實踐能力搭建“三三五”的聯合培養平台李錦煜等教育廳級2016年

學科體系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2個國家民委重點建設學科,2個甘肅省級重點學科。
國家民委重點建設學科:藏學(安多藏文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甘肅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數學、設計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民族教育學、高寒生物化學

科學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民委重點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研究培育基地2個等14個研究機構。
重點科研機構
序號名稱類別時間
1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0
2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培育基地2013
3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2014
4藏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014
校級科研機構
名稱成立時間名稱成立時間
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8月河洮岷歷史文化研究室2008年7月
藏語言文學研究室2008年7月河洮岷民間文學研究室2008年7月
民族美術研究室2008年7月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14年4月
民族音樂舞蹈研究室2008年7月高寒生態系統研究所2008年7月
藏文信息化研究室2008年7月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2008年7月
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7月民族體育研究所2010年5月

科研成就

學術講座
學術講座
截至2020年12月,“十二五”以來,學校教師發表論文1796篇,其中在SCI、EI、CSSCI分別收錄14、47、74篇;授權專利48項;出版專(譯)著72部,教材121部;承擔科研項目337項,其中獲省級以上獎勵12項。
2009-2014年國家級科研項目立項一覽表
主持人項目名稱項目類別時間
王太嘉陵裸裂尻魚的分子系統地理學與同屬種間基因漸滲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基金項目2014
貢巴扎西藏族古代詩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項目2011
貢去乎尖措藏語語音發展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項目2011
阿旺嘉措敦煌文獻中的苯教寫卷考釋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2
白交平美國對拉丁美洲的冷戰“治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2
卓瑪措青藏高原旅遊業發展模式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2012
西道草藏文大藏經<甘珠爾>目錄編製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2012
桑吉扎西藏族宗教與環境保護關係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2013
拉布傑巴桑《格薩爾》史詩典型人物超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2013
房繼榮藏區民間占卜類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2014
多傑東智甘青川民間南木特藏戲的演出團體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4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圖書館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圖書館
據2021年1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圖書館館藏各類印刷型文獻近62萬餘冊,電子型文獻260餘萬種(冊),另有CNKI(中國知網)、北大法意、讀秀學術搜索、移動圖書館等資料庫和服務平台,電子期刊近1萬種,每年訂購中外文印刷型報刊1200餘種。
學術期刊
《甘南民族文化研究》(藏文、季刊)是甘肅省教育廳主管,甘肅民族師範學院主辦,以社會科學為主,重點反映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藏文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期刊設有“甘南社會歷史研究”“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民族民俗研究”“藏學研究”“甘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雙語教育研究”“甘南農牧經濟發展研究”等欄目。
《甘肅民族教育研究》(漢文版、藏文版),學報設置“民族教育理論研究”“藏漢雙語教育研究”“理科教育教學研究”“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研究”“安多藏文化研究”“河洮岷文化研究”等欄目。
《甘肅高師學報》雜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公開發行的期刊。期刊的主要欄目有鄧小平理論、哲學與哲學史研究、美學研究、中外文學研究、經濟研究、語言與邏輯、歷史學、民俗研究。期刊是中國期刊網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學術交流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在省內78所中小學建立了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在北京、廣東、福建等省區建立了“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2014年,與合肥工業大學開展水利水電和太陽能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與甘南州地震局共同籌建“甘肅省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11月,學校藏區非遺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藏學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達成正式合作意向,西藏文化博物館在學校設立甘南藏區數字資源採集點。
2016年,學校與美國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開展合作辦學項目,與土庫曼、白俄羅斯高校達成意向性合作辦學協議,與俄羅斯奔薩大學達成合作意向。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成功舉辦了首屆“微信公眾平台”創新設計大賽和第三屆“民族文化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大賽。選派學生參加甘肅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秀論文評選、首屆甘肅省大學生朗誦大賽、第六屆中國校園“雙十佳”詩歌比賽、“2016第九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甘肅賽區比賽、第十屆甘肅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全省高校校園歌手電筒視大賽、“巽震杯”第八屆全國旅遊院校服務技能大賽、2016世界旅遊形象大使少數民族賽區選拔賽等競賽。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中間部分由紅藍白三色組成,圖案融合了甘肅民族師範學院英文首寫字母:GNCN,造型為鴻雁、講台和紅日,下方有“1984”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中文毛體“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字樣,下方是英文“Gansu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字樣。

精神文化

校訓
和合大美、自強不息
校旗
校旗為天藍色長方形,旗面正中綴中文校名,校名文字顏色為白色。
校歌
《香巴拉並不遙遠》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
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香巴拉並不遙遠
啊...香巴拉並不遙遠
它就是我們我們的家鄉
它就是我們我們的家鄉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嚮往
那裡夜朗風清,那裡一片安寧
那裡人兒善良,那裡一片清香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啊...香巴拉並不遙遠
啊...香巴拉並不遙遠
它就是我們我們的家鄉
它就是我們我們的家鄉
它就是我們我們的家鄉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楊卓瑪
黨委副書記楊士鈺
黨委副書記、校長陳正武
黨委委員、副校長牟吉信、高君智、敏賢麟、李錦煜、張宏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監察專員張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