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鎮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轄鎮

丹山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地處區境東部,東與回龍鄉新場鄉接壤,南與小院鎮東峰鎮相鄰,西靠中和鎮徠,北鄰樂至縣桂林鎮、佛星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4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13千米,總面積114.8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丹山鎮下轄2個社區、40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丹山鎮戶籍人口60738人。2011年,丹山鎮農業總產值4.6519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986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2億元。

2021年,資陽市雁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丹山鎮人口為60014人。

歷史沿革


唐貞觀四年設丹山縣,宋乾德五年廢縣為丹山鎮,1909年改丹山鄉,1950年復丹山鎮,1955年改五龍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丹山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復置鎮。
因當地均為紅石骨山坡而得名。
唐貞觀四年(630年),設丹山縣。
宋乾德五年(967年),設丹山鎮。
民國屬第4指導區,后更名為第2區。
1950年10月,設丹山鄉,屬第5區。
1951年1月,分為丹山鎮及李生、方朝、五龍3鄉。
1955年10月,牛家鄉併入五龍鄉。
1955年12月,丹山鎮併入五龍鄉。
1958年10月,析置五龍公社。
1980年,更名丹山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85年1月,鄉改鎮。
1987年4月,方朝鄉併入。
1992年,磐石(皂角、公正2村除外)、響峒、裕通3鄉併入丹山鎮。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資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9號):撤銷新場鄉和回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丹山鎮管轄,丹山鎮人民政府駐丹東路94號。
丹山鎮
丹山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轄興家、牌坊、順家、平坦、華明、農廠、福壽、安全、康家、團竹、八字牆、磨盤、李伸溝、黑沙灣、胡家祠、樟木、羅高、虎峰、紅、梁家、海面、天燈、街、新盟、成仙寺、天池、大佛、青和、華光、田壩寺、興隆、人和、老君、大岩、東升、齊家寺、橋溝、福興、袁橋、泰山、堰塘41個行政村,丹山場1個社區。
截至2020年6月,丹山鎮下轄2個社區、40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丹山場丹東路94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2002107001121丹山場社區
512002107002220回龍場社區
512002107202220順家村
512002107203220平坦村
512002107209220團竹村
512002107210220八字牆村
512002107214220胡家祠村
512002107216220羅高村
512002107219220梁家村
512002107223220新盟村
512002107224220成仙寺村
512002107225220天池村
512002107226220大佛村
512002107228220華光村
512002107229220田壩寺村
512002107231220人和村
512002107233220大岩村
512002107236220橋溝村
512002107237220福興村
512002107238220袁橋村
512002107240220堰塘村
512002107241220新街村
512002107242220兩河村
512002107243220楠木村
512002107244220寶慶村
512002107245220李家橋村
512002107246220謝家橋村
512002107247220雙石橋村
512002107248220巡泗橋村
512002107249220平橋村
512002107250220油草堰村
512002107251220皂角村
512002107252220李光壩村
512002107253220漆家村
512002107254220玉皇村
512002107255220三合村
512002107256220趙興村
512002107257220鐵門坎村
512002107258220巍峰村
512002107259220川主村
512002107260220太平村
512002107261220江詩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丹山鎮
丹山鎮
丹山鎮地處丘陵,地勢東高西低,中部高,西北低,東西相對高度較大。地形以中淺丘為主。

氣候特徵

丹山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適宜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生長。多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年平均29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65.8毫米。降雨集中在5—9月,7月最多。

自然災害

丹山鎮境內主要的自然災害有洪災、冰雹、乾旱等。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79年,造成村民飲水困難,已播作物乾枯、死苗,糧食減產。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特大地震影響,全鎮3356戶16756人受災,房屋倒塌200戶、嚴重危房72戶、房屋損壞1753戶,5人受傷。

自然資源


丹山鎮境內農業耕地面積88276畝。
鎮區內地貌起伏,東高西低,中部高,西北低,東西相對高度較大,地貌以中淺丘為主。土壤多為酸性,地層以遂寧組紫色砂岩出露最多,分佈最廣。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無霜期298天,年均降水量965.8毫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降水量799.9毫米,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75%,年均蒸發量1137.8毫米,空氣相對濕度30%,適宜多種糧食經濟作物生長。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轄區總人口642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06人,城鎮化率6%。另有流動人口14477人。總人口中,男性33066人,佔51.5%;女性31140人,佔48.5%;18歲以下11432人,佔17.8%;18—35歲15268人,佔23.8%;35—60歲26432人,佔41.2%;60歲以上11074人,佔17.2%。2011年,丹山鎮人口出生率10.6‰,人口死亡率7.79‰,人口自然增長率2.8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59人。
截至2018年末,丹山鎮戶籍人口60738人。
2021年,資陽市雁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丹山鎮人口為6001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丹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119元。
2018年,丹山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丹山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丹山鎮農業總產值4.6519億元。
丹山鎮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丹山鎮生產糧食38570噸,其中水稻12039噸,小麥5877噸。
丹山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海椒、生薑、水果等。2011年,丹山鎮油料作物產量3372噸,其中花生781噸,油菜2591噸;蔬菜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25800噸,主要品種有榨菜、海椒等,其中榨菜12180噸,海椒6400噸。
丹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丹山鎮生豬飼養量17.7萬頭,年末存欄5.2萬頭;羊飼養量4.2萬隻,年末存欄1.3萬隻;牛飼養量393頭,年末存欄251頭;家禽飼養量152.2萬羽。2011年,丹山鎮生產肉類1182.7噸,其中豬肉959噸,牛肉1.9噸,羊肉46.3噸;禽蛋166.3噸;畜牧業總產值2.8億元。
丹山鎮漁業以養殖草魚、鯉魚、鯰魚、鯽魚為主。2011年,丹山鎮漁業總產值2800萬元。

第二產業

2011年,丹山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437人,實現工業增加值986萬元,比上年增長0.2%。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有商業網點623個。2011年,丹山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20%;集貿市場4個。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有郵政支局1個,網點5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1萬份(冊),郵政業務收入228萬元。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有行動電話用戶1.8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98萬元。

交通


2011年,丹山鎮板永路境內長12千米;樂一路境內長15.7千米;通村公路38條。客運站1個,客運線路10條,日發客運汽車80班次,日均客運量2400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0個;各類圖書室23個,藏書4.4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84人。
1977年6月,境內開通有線廣播站。1997年7月,建電視台。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有線電視用戶8532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3000戶,人戶率87%。

教育

2011年,丹山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071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5所,在校生2364人,專任教師15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包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在校生1014人,專任教師8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丹山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40萬元,比上年增長27.60%。

衛生防疫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8個;病床3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7張,固定資產總值106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03人,其中執業醫師50人,執業助理醫師25人,註冊護士30人。2011年,丹山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4.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丹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3戶,人數401人,支出124.6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259元,比上年增長7%;城市醫療救助11人次,支出1576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92人次,比上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42戶,人數3514人,支出383.7萬元,比上年增長21.8%,月人均91元,比上年增長27.6%;農村醫療救助1058人次,支出79萬元,比上年減少2.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9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1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服務床位135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135張,收養120人。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2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萬人,參保率60%。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12萬立方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排水管道2.2萬千米。
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272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99%。
徠截至2011年末,丹山鎮鎮區天然氣管道13千米,天然氣用戶1180戶,天然氣普及率84%,月天然氣平均用量3000立方米。

文化


文物古迹

丹山磚塔
位於縣東丹山鎮1千米處,唐貞觀四年(630年)建。磚砌四方七級密檐式建築,高20米,每層每方真窗1,假窗2,裝飾形斗拱4。塔內有實心柱,循踏道繞柱盤旋而上可至塔頂。直下三層中心設有佛龕,佛像。塔的五層嵌一古碑,碑文剝蝕,無從辨認。塔頂已毀多年,兩株女貞樹斜生其上。塔身現存6層,高17米。資陽縣人民政府1982年5月29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佛寺大佛
在丹山鎮,為唐宋石刻,共十龕。中鐫釋氏座像,連佛台高4米,披髮戴冠,袒胸,外披袈裟,腰間束帶,下衣密褶,左手置膝,右手早毀。兩旁立菩薩各一。余龕刻千手觀音等,面部已毀壞。題記有乾元元年(758年)、咸通十四年(873年)六月、天聖四年(1026年)六月,續有同治年間所刻觀音大士一尊。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損,殘部煙熏火燎,已失觀瞻。
小岩寺造像
在丹山鎮青和村東北,鑿於明弘治和清嘉慶年間,共14龕68尊,多數完好。一號龕造像12尊,其中佛像3尊,均高1.2米,肩寬0.6米,座高與通寬均1米余。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10日,丹山鎮被中共資陽市雁江區委、資陽市雁江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雁江區級最佳文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