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釋

瞬 shùn 形聲。

字從目,從舜,舜亦聲。“舜”意為“短時間”。“目”與“舜”聯合起來表示“眼睛短時間開閉”。

本義:眨眼。引申義:一會兒。一剎那。

文字源流


瞬
《說文解字》未收錄“瞬”字,南朝顧也王《玉篇》始收錄。“瞬”是形聲字,形旁為“目”,表示跟人的眼睛有關;聲旁為“舜”,指示讀音。“瞬”字以“舜”為聲符或另有取義。《埤雅》上說:“木槿朝生夕隕,一名舜,蓋瞬之義取諸此。”
《說文》有“瞚”字,徐鉉在下標註“今俗別作瞬”。“瞚”也是形聲字。形旁為“目”;聲旁為“寅”。舜與寅同為舌面音,真文旁轉,可以看作音近偏旁的更易。現代整理漢字以傳統的俗字“瞬”為規範正體。
“瞬”本義與“瞚”同,指眨眼。如《列子·湯問》:“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一轉眼之間極為短暫,故“瞬”引申指片刻、極短的時間。如陸機《文賦》:“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也泛指一般地看。如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目注嬰寧,不遑他瞬。”瞬的義項較瞚多,應用廣,它們是具有包容關係的異體字。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動詞眨眼;眼球一動。wink
《列子‧湯問》:“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衛。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她的眼睛瞬也不瞬地望著西邊的田野。”
引申為閃爍。wink唐·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懷寄高員外》詩:“墜葉翻夕霜,高堂瞬華燭。”
看;注視see;gaze at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
劉大白《黃昏》詩:“青山一髮,斜陽一抹,算值得憑欄一瞬。”
瞬視
形容詞同“眴”。驚恐的樣子。《莊子·德充符》:“適見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棄之而走。”陸德明釋文:“眴若,本亦作瞬。司馬云:驚兒。”
名詞一眨眼工夫,指極短的時間。twinkling
宋·蘇軾《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艾青詩選〉自序六》:“所謂‘靈感’,無非是詩人對事物發生新的激動,突然感到的興奮、瞬即消逝的心靈的閃耀。”
瞬間;瞬時;瞬息萬變;轉瞬即逝

字形書法


瞬
字形對比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ɕi̯wən
王力系統ɕiwən
周法高系統stʰjiwən
jiə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ɕi̯uĕn
擬音/王力系統ɕǐuěn
擬音/董同龢系統ɕjuen
擬音/周法高系統ɕiuɪn
擬音/李方桂系統śjuĕn
擬音/陳新雄系統ɕǐue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韻書集成
韻書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去聲二十二稕合口呼三等全清舒閏切ɕjuen
集韻去聲二十二稕合口呼三等次清輸閏切ɕiuen
韻略去聲輸閏切
增韻去聲輸閏切
中原音韻上聲真文撮口呼全清ʂiuən
中州音韻去聲真文書潤切
洪武正韻去聲八震全清輸閏切ʃyən
分韻撮要陰上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基本字義


● 瞬
瞬
shùn ㄕㄨㄣˋ
1. 眨眼,眼球一動:“爾先學不~,而後可言射矣”。一~即逝。
2. 極短的時間:轉~。~間。~時。~即。~華(指短暫的時光)。~息。~時速度。

漢英互譯


◎瞬
twinkling wink

方言集匯


◎ 粵語:seon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shun5 [台灣四縣腔] sun5 [寶安腔] sun5 [海陸豐腔] shun5 [梅州腔] shun5 [客語拼音字彙] sun4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四上】【目部】舒問切(shùn)
(瞚)開闔目數搖也。從目寅聲。
【註釋】徐鉉註:今俗別作瞬,非是。

說文解字注

(瞚)開闔目數搖也。開闔目,玄應本作“目開閉”。闔,一曰閉也。《左傳》:“臾駢曰:‘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目動者,開閉數搖也。《呂覽》曰:“夫死,其視萬歲猶一瞚也。”《莊子》:“兒子終日視而目不瞚。”此皆瞚字本義。凡謂與公羊䀢同者,非也。䀏為目搖,瞚為目數搖,皆不必以目使人,惟䀢主以目通指。
從目,寅聲。舒問切。按,寅聲當在十二部,《庄釋文》因或作瞬,統音舜耳。

廣韻

舒閏切,去稕書 ‖ 舛聲文2部(shùn)
瞬,瞬目,目動也。
【校釋】目動:原作“自動”,據《廣韻》各本改。

康熙字典

《廣韻》舒閏切《集韻》《韻會》《正韻》輸閏切,音舜。目自動也。《列子·湯問篇》紀昌學射於飛衞,衞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宋史·韓世忠傳》目瞬如電。
又《埤雅》木槿朝生夕隕,一名舜。蓋瞬之義取諸此。《陸機·文賦》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司馬法嚴位篇》一人之禁,無過瞬息。 《玉篇》與瞚同。《集韻》亦作眴䀢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