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公路

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公路

隨著墨脫縣公路建設的發展,這個概念所指在變化。

首先是指扎墨公路:從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墨脫鎮,屬G559國道,是第一條進墨脫縣的公路。

1975年動工,多次被自然災難破壞,多次修修停停。2009—2013年10月國家全額投資9.5億,挖隧道,改建成功。墨脫能通車9個月,大體上“摘帽”是中國高原孤島的歷史。2017年10月開始三年總投資12億整治改建。

先後跨越波斗曲、金珠曲、西莫曲等6條江河,經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很長距離是靠近嘎隆曲—雅江行進,經米日和馬迪村到達墨脫縣城蓮花廣場。路線全長117公里。從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隧道到1千多米的墨脫鎮,有很多連續的下坡。

從扎木鎮到嘎隆拉隧道是三級公路建設(7.5米寬),隧道出口到墨脫縣城的道路按四級公路建,其中80K到縣城最窄路段(塌方和泥石流經常發生)是4.5米寬。

一些涉水路段礫石較高,2018年底還只能通行底盤較高的車輛,將來形成柏油路可開轎車。

墨脫地理


嘎隆拉雪山
嘎隆拉雪山
路線
路線
墨脫縣面積3.4萬平方公里、人口11567人。由於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端,雅魯藏布江貫穿縣域全境,海拔由7000多米急速過渡到低谷地帶的200米,陡峻的山、湍急的水阻“置”墨脫於“井底”;頻發的地震、滑坡、塌方、泥石流、高雨量和局部的強降雨幾乎“屏風”墨脫於“孤島”之上。截至2010年,各鄉之間僅通騾馬驛道,村寨之間只有羊腸小道。縣城通往外界的扎墨簡易道路,需分段、分季節勉強通行2至3個月。
墨脫,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與崗日嘎布山阻隔,加上雅魯藏布大峽谷以及帕龍藏布峽谷從一側分割,從而使道路無法通行。截至2010年,通往墨脫的是僅能供行人和馬隊行走的山路,且都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隘口,穿過螞蟥、毒蟲、猛獸出沒的原始森林,一路上隨時都有可能遇到雪崩、暴雨、塌方、沼澤,行人安全無保障。
墨脫公路[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公路]
墨脫公路[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公路]
從波密縣扎木鎮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便來到海拔4100米的嘎隆拉山口。嘎隆拉雪山被當地人稱為“神山”,這也是到墨脫縣的必經路之一,每年11月至來年4月間,大雪開始封山,這給墨脫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翻越嘎隆拉雪山,共耗費約五個半小時時間。海拔雖然漸漸降低,但氣候也越發潮濕,大雨、小雨不時地斜織著成大片的雨霧,象個大網似的籠罩著整個山林。路面上積水和污泥很多,極其難走。嘎隆拉雪山隧道是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氣象條件惡劣,穿越多條地質斷裂帶,岩體破碎,涌水量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極其複雜。
據了解,通往墨脫的主要古道有四條:一由米林縣派區翻多雄拉至墨脫;二由波密縣大興越金珠拉至墨脫;三由波密縣翻索瓦拉至墨脫;四沿帕隆藏布、雅魯藏布至墨脫。前三條古道都要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凍封雪,每年只能通行兩三個月。而沿江一線,雖不翻雪山,但要通過大峽谷,道路更加險要。墨脫人民將土特產背往米林、波密交換茶葉、鹽巴及日用必需品。其背法是,背兜上扎三條竹篾編帶,兩條挎於雙肩,一條套於頭額。手持T形拄杖攀援,歇息時頂撐松肩。行人趑趄于山巒峻岭、懸崖峭壁、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之間,還要過溜索或爬獨木懸梯,以岩洞歇腳。自帶返回食用的糌粑、生肉等,各自掛在岩洞壁上,別人不會動用,民風純樸。政府每年要從鄰近各縣動員騾馬1900多匹和大量人力搞運輸,還難以維濟。

工程歷程


1961年10月西藏軍分區已組織人員開始線位踏勘。1965年,拉薩市試圖打通自帕龍(帕隆)老虎嘴沿帕隆藏布江、雅魯藏布江通往墨脫的道路,由於山勢太險而被迫停工,這是墨脫公路的第一次修建。從1975年動工至1981年停工,整個過程歷時6年,歷經數次災難,粗通約100公里,耗資2538萬元,施工中犧牲34人,重傷近百人。所作工程除扎木大橋及扎木至嘎隆寺段能使用外,其餘路段損毀嚴重,無法使用。
這條路幾十年間先後歷經五次修建。
20世紀70年代,國家曾兩次投資對墨脫公路進行建設,但都由於特殊條件的制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根據西藏交通廳的資料,從2002年開始,國家對墨脫公路進行前期勘查,2007年對嘎隆拉雪山隧道、地質災害治理、環境保護等課題開展研究。
2008年10月,墨脫公路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立項建設,與原翻山路段相比縮短里程約24公里,國家全額投資9.5億元。2009年4月20日,墨脫公路開工建設。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雪山隧道爆破成功,墨脫公路全部貫通。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結束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不通公路的歷史。
2017年12月27日,提升扎墨公路的國道559線波密至墨脫公路整治改建工程開工,總投資12.015億元(國家投資)。項目自波密縣扎木鎮西接國道318,止於墨脫縣蓮花廣場,採用四級公路標準建設,部分路段採用三級公路建設,工期三年。

工程難度


嘎隆拉隧道是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
墨脫公路粗通紀念碑
墨脫公路粗通紀念碑
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在此間貫通儀式上說,墨脫公路的建設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解決了大量複雜的技術難題,創造了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迹。
西藏交通廳的資料稱,墨脫通路的建設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複雜等不利條件。
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由武警交通部隊承建,參建單位代表四川武通路橋工程局第三工程處劉九林發言說,今天嘎隆拉隧道勝利實現了貫通,墨脫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歷史終於結束。隧道貫通后,參建單位代表舞動紅旗在貫通處歡呼雀躍。
墨脫公路改建工程全長117公里,嘎隆拉隧道是其中重要部分。對於下一步的施工,白瑪赤林鼓勵,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安全、確保質量,早日結束墨脫“高原孤島”的歷史,將墨脫公路建設成為一條生態路、致富路、小康路。
根據西藏自治區政府提供的資料,經過多年努力,西藏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路總里程達到5.8萬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綜合效益正日益凸顯,有力促進了西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重要事件


墨脫公路[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公路]
墨脫公路[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公路]
2014年7月30日,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受連續強降雨影響,因塌方、泥石流而中斷3天的墨脫公路已搶通,137位自駕游遊客脫困。此次受災路段為墨脫公路K62至K67段,26日該段先後發生塌方和泥石流災害共43起,路面堆積物約3萬立方米。
由於受阻路段作業面狹窄,個別路段仍有零星塌方和泥石流,導致搶通作業進度較慢。
公路中斷後,墨脫縣旅遊局採取單向護送的方式將受阻徒步遊客陸續送出,但有137位自駕遊客滯留在墨脫縣城,是該縣歷史上滯留遊客人數最多的一次。由於得到妥善安置,遊客在被困期間食宿均未遭遇困難。
由於地質災害頻發,墨脫公路時常中斷。2013年10月底,墨脫公路通車。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前往墨脫的遊客已有9975人、49875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6%。
規劃2017年實行路面固化。以前為了準備幾年的修補。

高原之最


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裂度最大、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複雜。
修築天路,有兩個困難的問題:
1. 嘎隆拉雪山。打通嘎隆拉隧道,既能節省翻越雪山的時間,更能避免因為大雪而無法行車的困難(現已成功打通)。
2. 經常性的塌方和泥石流等災害。必須在相關節點進行防固,做牢地基,並進行專門的地質災害治理,比如修建防護牆等。

天路通車


墨脫長期被稱為高原孤島。在每年大雪封山的八九個月內,墨脫基本上與世隔絕。由於不通公路,墨脫人的衣、食、住、行,無一不透著艱辛。每年墨脫需要的五六千噸的生活物資和建築材料,只能等到冰雪融化的開山季節,人背馬馱運進。
在西藏有句話:墨脫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意思是說比上天還難。去墨脫有四怕:怕雪崩、怕泥石流、怕猛獸、怕螞蟥。沿途經常遇到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路上每年都有人不幸摔下懸崖、掉下河溝而死亡,或被雪崩和泥石流捲走,或因在雪山上迷路而被凍死。

大通車


2007年副縣長呂雨12次穿越墨脫生死路、主導拍攝《墨脫人民的期盼》紀錄片催人淚下、推動墨脫公路重開工,紀錄片感動了交通部很多人,成功爭取到交通部對墨脫公路建設立項,同期,交通部專家組隊進入墨脫,經過反覆考察論證,最終確定了今天扎墨公路的路線;2008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了墨脫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2009年開工;2013年10月,全長約117公里、國家全額投資16億元、建設工期為4年6個月的扎墨公路終於修通。
墨脫公路
墨脫公路
2013年10月31日,11時20分許,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西藏墨脫縣達木鄉波弄貢村,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宣布:墨脫公路正式通車。這標誌著墨脫正式擺脫“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歷史,世代墨脫人期盼的“快捷平安走出大山”終於圓夢。
2013年10月31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有一條路,它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因其“最美”與“最險”被稱為“真正的天路”;這條路幾十年間歷經5次修建,卻屢遭雪崩、泥石流這樣的飛來橫禍,因而馬隊當道汽車禁行,一直是它長期以來存在的樣子。這條路從西藏波密扎木出發,試圖延至被人稱為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地方——墨脫。
“山頂在雲間,山底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得幾天。”這首西藏南部的當地民謠勾勒的是以往墨脫交通的真實寫照。而今天,這句民謠正在走進歷史。今天中午11點墨脫公路的通車典禮在距離墨脫縣城30公里的80K達木鄉舉行。記者一行從墨脫公路的起點西藏波密縣城出發,沿著宛如哈達的扎墨公路盤山而行。
在24公里處,駕車用時3分30秒,穿越了3310米的巍巍嘎隆拉雪山隧道。嘎隆拉雪山,就像高高的一道圍牆,千百年來橫亘在墨脫面前難以撼動。這個隧道通了以後,原來翻個山至少4個多小時,還是順利的情況下。走隧道僅需幾分鐘。嘎隆拉雪山隧道就是一扇門。把這個隧道打開了,就相當於打開了墨脫的一扇門,我們就可以自由往來進出了。如果說是沒有這個隧道,以前翻越這個山,一年中有8個月的時間這條路是不通的。
如果說隧道猶如一扇打開的門,一口瓶頸的話,那麼打開了門,穿越了瓶頸,綿延117公里的扎墨公路沿途,從綠色森林到幽深峽谷;從白雪皚皚到天外飛石;從數不清的胳膊肘彎到隨處可見的雪崩路段、泥石流路段小心慢行的指路標誌,這些都在無聲訴說著這條“仙境”加“險境”的天路謎題。
與其他任何一條公路不同,在扎墨公路上,路面風格多種多樣。瀝青路、條石路、砂石路其實各有玄機。比如,在2011年發生過重大雪崩地點的16K,也就是16公里處,路面悄然從瀝青變為類似公園中常見的一條一條的石板小徑。這種路段採取條石路路面,有雪崩或者有泥石流,為了保通清理的時候機械好作業。
嘎隆拉隧道北口的冰山
嘎隆拉隧道北口的冰山
現代冰川地貌、地震板塊接合點等等特殊的地質環境,聚集在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地下,因而工程隱藏了一個個機關待人破解。墨脫地塊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一個縫合地帶,這一塊地質活動也比較頻繁,而且這個隧道是現代冰川地區最長的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很多水,水壓特別大。後來在隧道口專門為排水打了個泄水洞,把水都排到山溝里去了。
在沿途的營地中,隨著通車完成,建築團隊正在逐漸被養護團隊所替代。以往墨脫公路修建了幾十年,因為天災屢建屢毀、屢毀屢建,如今自然環境依舊。懸崖峭壁路段的路很窄,只有3米,彎道很急,下一步看能不能把這些路段通過隧道的方式拓寬,提高公路等級,改善行車條件。從整個墨脫的地理位置來講,肯定要開闢新的生命通道,而且墨脫是一個地震高發區,而且有觀測顯示,當地每年有400多次大大小小地震活動,要再打通幾條路到墨脫。
天路在昔日的“高原孤島”墨脫縣蓮花廣場終於畫上了一個優美的句點。不過在一些路段,早早地飄起了雪花甚至冰雹,給這條險要的道路增添著不小的難度。

整治改建


墨脫公路[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公路]
墨脫公路[西藏波密縣扎木鎮至墨脫縣城公路]
這是墨脫公路建設史上的重要階段,該工程於2017年10月開工建設,國家總投資12.015億元,起于波密縣扎木鎮西,接國道318線,止於墨脫縣蓮花廣場,全長113.2公里,採用四級公路標準建設,部分路段採用三級公路標準建設,建設工期3年。截至2018年底,累計完成投資5.118億餘元,解決當地群眾就業594人、人均增收7000元。
通車類型:一些涉水路段礫石較高,2018年底還只能通行底盤較高的車輛,將來建成柏油路,才可行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