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世界報

紐約世界報

《紐約世界報》(The World)是美國人曼頓·馬布爾創辦的報紙,於1860年創刊,剛開始是一份宗教報紙,後來落到以賓夕法尼亞鐵路主席為首的一幫人手裡。

創刊伊始


普利策
普利策
這家一度由曼頓·馬布爾辦得有聲有色的報紙,在1879年落入不擇手段的金融家傑伊·古爾德(Jay Gould)手裡。然而,公眾逐漸對《紐約世界報》喪失興趣,該報陷入連年虧損的困境。於是,古爾德急於要把它賣出去,在1883年時開價346000美元。此時,約瑟夫·普利策已成了身殘體弱之人,長期不間斷的工作使他視力衰退,神經受到嚴重損傷,他打算啟程前往歐洲,想到那裡度個長假。但當他經過紐約時,聽說《紐約世界報》要出售的消息,被哥哥艾伯特(Albert)的成功所激勵,普利策在5月9日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下了《世界報》。第一筆付款是用普利策經營的上一份報紙《郵訊報》的利潤支付的。然而,讓古爾德感到驚訝的是,分期付款的其餘部分,後來都是用《世界報》的利潤支付的。普利策是《世界報》的第五任老闆。

普利策成就


銷量奇迹

普利策接手時的《世界報》每份8版,售價2美分,發行量為1500份。接手后,普利策很快改組了編輯部,並於5月11日出版了第一期《世界報》。頭條是關於新澤西州發生造成百萬美元損失的風暴的報道。另一些頭版文章報道了對一名判了刑的殺人兇手的訪問記、華爾街的一名跳樓自殺者、匹茲堡的一次絞刑、海地的暴動,以及一名被冤屈的女僕的悲慘狀況。普利策下令發售2萬份,而在煽情性新聞方面可與普利策相比的只有當時《紐約先驅報》的老闆貝內特。第二天,《世界報》成了紐約市民街談巷議的話題。
普利策積極提高報紙的質量。他利用第一版報頭兩側的版位提高發行量,刊登獨家新聞。他做的第一件深得人心之事,是鼓吹把那座被譽為世界奇迹的布魯克林大橋向每天上班經過的人免費開放。除了煽情和促銷,《世界報》也刊登一些好新聞,並採取了新的社論方針。社論版上出現了簡明的十點綱領:徵收奢侈品稅;徵收遺產稅;徵收巨額收入稅;徵收壟斷企業稅;向特權公司徵稅;制定關稅稅則;改革文官制度;懲辦貪官污吏;懲辦買賣選票者;懲辦在選區中壓制僱員的僱主。普利策在第一期《世界報》上寫道:“這樣一份不僅便宜而且生動的、不僅生動而且巨大的、不僅巨大而且又是真正民主的、獻身於人民事業的報紙,在這個成長中的大城市,有著充分發展的空間。”
對有產階級的闊綽感到不滿並主張實行經濟和社會改革的紐約人發現,《世界報》讀起來興趣盎然,而那些對生財有道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則發現,《世界報》的社論中充滿了異端邪說。普利策不遺餘力地為窮苦無助的人說話。在他辦《世界報》的頭兩年中,代表移民、窮人和工人階級利益的改革運動如火如荼,特別是移民婦女在服裝廠的血汗車間里受到的非人待遇、缺少就學機會、不公平的稅收負擔,都成了《世界報》的社論和新聞題材。1883年7月,紐約許多人口擁擠的貧民窟遭到熱浪的襲擊,死了不少人;《世界報》發現,在前一周報道的716名死亡者中,有392人是5歲以下的兒童。記者趕赴現場進行了採訪。標題製作人製作了“孩子們是怎樣被烤死的”和“小棺材成排”等標題,以引起當局的震驚與關注,使之採取行動。《世界報》的廉租公寓改革運動一直持續到1884年初,當時,它報道了菲利克斯·阿德勒(Felix Adler)教授為幫助窮人做出的努力。其他報道則與後來幾十年中見諸《世界報》的大同小異,講述的是移民社會的宗教聚會、針對移民的暴力、工廠里擁擠不堪的狀況、工人星期日參觀博物館以及其他公共建築的權利,以及政治機構中的偏見等。
在1884年的總統選舉中,普利策支持紐約州州長、民主黨候選人格羅弗·克利夫蘭,而反對共和黨保守派候選人詹姆斯·B·布萊恩當選總統。《世界報》因其自由派的政治和社會立場而大大增加了發行量。當時,曾是《郵訊報》編輯主任的約翰·A·柯克里爾(John A. Cockerill)來到《世界報》擔任編輯主任。他一向善於渲染富有人情味的消息,也經常組織重大的本地、國內和國際新聞。在印刷方面,新的《世界報》採用了比以前更小更輕的鉛字,而內容卻獨具特色:如“暴風過後死人無數”,“尖叫饒命”,“小洛塔的情人”,“血的洗禮”等。標題用詞嘗用頭韻;常見題材是性、衝突和犯罪。
到了1884年底,《世界報》的日銷量超過6萬份,增加了3倍。4個月後,《世界報》因成功地採用大量木刻和線條畫,銷售量突破10萬大關。普利策的推銷員贈給每個職員一頂大禮帽,並在市政廳公園鳴禮炮100響以示慶祝。到1884年,《世界報》在廣告方面收入達到最高,報紙頁數也增至每天12—14版,周日36—44版。儘管開支增加,廣告費上漲,但面對它所吸引的大眾讀者,報紙的售價仍為2美分。1887年,《世界報》的銷售量達到25萬份,普利策鑄造了一枚銀質獎章,以祝賀美國最大的報紙發行量。

成功原因

1880年代,紐約市的人口增加了50%。當時,在紐約市內,每5個人中就有4人不是本人外國出生的,就是父母是外國出生的。普利策身為移民,對這一事實非常敏感。而且他了解他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知道他的讀者既希望得到娛樂,又希望報紙起到有效的和進步的領導作用。因此,《世界報》以生動的方式報道重大新聞,以滿足變化中的社會需求,並以煽情主義的新聞內容和版面來適應另一種趨勢。普利策以占紐約多一半人口的新湧入勞工為讀者對象,從三個方面塑造報紙的新形象:其一,經常發表支持窮人的言論,反對富有階級和貪污腐敗,以贏得讀者的信任;其二,發起組織一系列具體細小的有利於一般大眾的社會運動,製造社會熱點,並對參與的讀者實施獎勵;其三,要求記者深入社會下層,寫作接近讀者心理的煽情報道,採用聳動的標題和較多的新聞圖片。
面對批評家對煽情主義的抨擊,普利策回答,人情味報道和煽情故事是爭得高發行量所必需的。他認為,在發行量擴大之後,可以通過吸引讀者關注社論欄和公共事務的新聞報道,來營造健康的公眾輿論。
除了實用的社會改革與促銷手段之外,噱頭也是《世界報》的特長。另外,《世界報》篇幅的擴大使編輯們既能夠有噱頭和特稿來活躍版面,又能夠繼續保留嚴肅而重要的新聞報道。

煽情與新聞


人猴報道

後來,他甚至在《紐約世界報》的周日 版上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標題為:《法國
科學家和探險家發現了一個長有發育良好的尾巴的野人族》。同時配發了一幅圖,一個被稱為“人猴”的男性趴在樹上。顯然,普利策並沒有遵循新聞報道的規律:“如果有疑問,就把它扔在一邊。”他琢磨的是如何從紐約市數十萬移民和勞動大眾中吸引更多的讀者,而不是試圖去確證那些可疑但吸引人的新聞。
在普利策的指揮下,《紐約世界報》的頭版上登出了轉呼啦圈的舞女,此外還出現了“愛上了她的錢”、“花花公子喝酒”、“為了兄弟去坐牢”之類的新聞標題。當然,普利策沒忘記對大都市的醜惡、墮落進行抨擊。

辦報態度

在普利策的歷次批評性報道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對總統的監督。在刊登了1901年購買巴拿馬運河的4000萬美元下落不明的報道后,總統羅斯福揚言要把普利策送進監獄,但《紐約世界報》的社論堅定地回答:“羅斯福先生錯了,他不能使《紐約世界報》沉默不語。”最後,態度堅決的《紐約世界報》贏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
普利策還在《紐約世界報》上提出了國家為實現社會公正應該採取的10條措施。如今有9條措施被寫進了美國的法律。

彩色報


1893年11月9日,美國《紐約世界報》登出了兩個半版的彩印插圖,插圖描繪了大西洋花園夜景和教會活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彩印版報紙。
其實,彩色印刷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早在1457年就有人用紅色與藍色印刷宗教書。但1893年彩色印刷機出現,《紐約世界報》將當時可用的五種顏色用到極致,色彩才開始成為版面元素的一分子。該報從黑白印刷轉為彩色印刷后,發行量曾超過100萬份。
《紐約世界報》最早刊登了彩印插圖,也最早設置了彩色印刷連環畫專頁,每張畫的中心人物是個穿著肥大衣服、沒有牙齒、咧嘴而笑的“黃色幼童”。這個“黃色幼童”馬上出了名,“黃色”成為低級趣味、色情的代名詞。如今,在大不列顛圖書館里還保留著70多年前的一份《紐約世界報》,是世界上僅存的一份。34.6萬美元拿下《紐約世界報》。

辦報方針


1898年2月17日關於緬因號沉沒的報道
1898年2月17日關於緬因號沉沒的報道
◎以國內外重大新聞為骨幹,輔以輕鬆或有刺激性的新聞以吸引讀者;
◎發起社會運動,推動改革,擴大影響如募集資金建造自由女神像的台座;
◎重視報紙的質量,著力經營社論,以支持新聞報道;
◎增加內容篇幅,壓低報價,擴大讀者隊伍,招攬廣告客戶;
◎大量採用新聞圖片、漫畫、圖解、素描等,活躍版面;
◎重視報紙發行,用各種獎勵辦法擴大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