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爪塔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景點
龍爪塔又名玉印山,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塔坨廣場旁、州河西畔一座形如玉印的孤峰上。龍爪塔上落孤峰,下臨州河,“龍爪清潭”為“達縣舊八景”之一。龍爪塔是四川省重點保護文物,是達州市城區著名的文物和佛教旅遊景點,與大型城市雕塑“巴山魂”、塔坨城市廣場、州河大橋渾然一體,構成達州城區一道絕妙的風景線。
龍爪塔據傳因崖壁有石紋,下臨深潭,影似龍爪而得名。龍爪塔相傳由魯班修建,據文物部門考證,該塔建於唐朝年間。乾隆十二(1747)年增刻本《達州志·輿地圖》已繪有龍爪山圖,先後經嘉慶十八(1813)年和光緒十四(1888)年兩次補修。1987年11月按原貌對塔進行了維修,1989年對遊人開放。
龍爪塔身白檐黑,磚石結構,八面九層,高30米,每層高度逐漸遞減。塔內設木欄塔道,旋轉而上通至塔頂。每層有磚砌花檐,除底層自一大門外,其餘8層均有小窗4扇。塔頂用一口大鑄鐵鍋封固,歷經千年風霜雨雪,不銹不爛。登塔頃,遠眺城邑,樓影點點。
1985年,為溝通達城南壩和西區,在塔沱下的州河上設計建造了一座斜拉橋。斜拉橋的西端繩索全部拉在玉印山上,當大橋即將大功告成,兩端的橋面向中間合攏之時,突然,事故發生了。一聲巨響,整個橋體坍塌,河水飛濺。建橋的10多位民工沉入河底而葬身州河,為達城的橋樑建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龍爪塔
後來,在重新建造州河大橋時,大橋再沒有侵犯玉印山。施工進展非常順利,州河大橋建好后,白塔、大橋相映成景,美不勝收。古老塔沱再現新姿。
2004年達州遭受“9·3”洪災后,為弘揚全市人民頑強的抗洪救災精神,政府在塔沱廣場建起了一座抗洪紀念碑。紀念碑莊重優美,極具歷史意義。很多市民在此駐足、留影。
2005年,政府又斥資對玉印山下的單位及居民進行了搬遷。在規劃建設起了塔沱廣場的同時,濱河路也延伸至了龍爪塔下。如今的龍爪塔,山上山下,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成為了達城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景區佔地30餘畝,由白塔和朝陽寺組成。塔周圍有觀音殿、財神殿、接引殿、藥王殿、大雄寶殿、五福屏、功德碑林等人文景觀和一處精巧的寺廟園林。景區以觀賞白塔、朝山拜佛、閱覽佛教文化書刊、品味素餐為主要特色,現有藏書二萬多冊200多個品種的佛教文化閱覽室供遊客參閱。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初九、十五、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臘月初八、二十期間,龍爪塔皆舉辦規模不等的廟會節,吸引了周邊大量遊客。現香火旺盛,吸引著全國近二十個省、市、自治區的香客朝山拜佛,同時,還接待了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的遊客,年客流量已達十萬人次以上。
龍爪塔
龍爪塔還有一個傳說。宋末時期,為了方便傳遞蒙古兵入侵信號,縣令楊公決定鑄造銅鐘、鐵鐘各一口懸掛在縣衙門外;同時令告縣民,只要聽見鐘聲人人必須攜帶兵器參戰,保衛縣城。鍾鑄造成功后,舉行了大型的念經法事,陰陽先生稟告楊縣令,要祭奠49天後方可使用此鍾。可剛祭至42天,蒙古兵突然入侵,楊縣令心急如焚,命令敲鐘施令。宏亮的鐘聲傳向四方,百姓們聞聲而集,攜戈帶矛參加抵禦外族侵略的戰鬥。全縣兵民浴血奮戰一夜,蒙古兵傷亡慘重,縣城終於得保平安。但是宏亮的鐘聲卻觸怒了天庭、地府。不到10天,達城突然狂風大作,雷雨交加。銅、鐵兩鍾衝天而飛,在鳳凰山上空相撞后,鐵鐘墜入黃龍寺內(現存人民公園內),銅鐘墜入龍爪塔井內,正好將兩個金鴨兒罩著。從此井水乾涸,再也不見金鴨兒的身影。經數年後,州河洪水猛漲淹沒了龍爪塔,州河上下一片呼救之聲。此時,龍爪塔井裡冒出一對金鴨兒變成兩隻舢板船。人們紛紛爬入船中,平安地來到翠屏山下的金華壩。
龍爪山一峰孤聳,峭立江邊,“如龍舒爪”山下有深潭,名為龍爪潭。下瞰深潭,碧波蕩漾,百舸爭流,令人神往。古人有詩讚曰:臨河玉印鎮江濱,倒映山形妙有神。一派清波沉月魂,千尋碧浪龍鱗。著名大文豪郭沫若1937年登上龍爪山,遠眺鳳凰山,揮豪書情懷:“鳳凰之山何蜿蜒,龍爪欲攀天”詠此佳境。
1968年,達縣市人民政府又拔專款維修了一至九層已腐爛的木樓梯,1989年正式對遊人開放。1994年,受達川市西外鎮人民政府委託,達川市鴻升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投資恢復重建龍爪山上的朝陽寺。現已建成(觀音殿)、接引殿等殿堂,配套設施齋飯堂、風味小吃部、茶園也相繼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