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藤

中藥

雞血藤是豆科植物密花豆的乾燥藤莖。雞血藤屬於溫性葯,味甘、苦。歸肝、腎經。雞血藤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揮髮油、甾醇等。其中,黃酮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雞血藤
● 英文名:Jixueteng
● 拉丁名:Spatholobi Caulis
● 別稱:血風藤、紅藤、豬血藤、馬鹿藤、九層風、紫梗藤、活血藤

功效與作用


● 雞血藤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雞血藤具有抗血栓形成、促進造血、降血脂、降血壓、抗炎、抗病毒、抗腫瘤、鎮痛等作用。
● 雞血藤可以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等。
● 目前,雞血藤還被用於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雞血藤過敏者,禁止使用。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老人及兒童使用雞血藤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雞血藤


● 雞血藤可以煎汁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9~15克。
● 雞血藤可以泡酒使用。
● ● 歸芪藤酒:和當歸、黃芪配伍泡酒,有益氣、活血、養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血虛症。
● ● 復方雞血藤酒:和川牛膝、桑寄生配伍泡酒,有舒筋活絡、活血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腰膝冷痛、風寒濕痹、坐骨神經痛、筋骨不舒疼痛、手足麻木、跌打損傷。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雞血藤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雞血藤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傳統醫學認為雞血藤沒有毒性作用,目前也尚未發現資料顯示按規定劑量服用雞血藤會出現不良反應。
● 動物實驗表明,過量服用雞血藤會導致動物出現精神萎靡、蜷伏不動、精神極差,嚴重時可導致動物死亡。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雞血藤,務必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我該如何選購雞血藤


● 雞血藤主要產自雲南、廣東、廣西,貴州、福建等地也有分佈。
● 雞血藤為長矩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栓皮多為灰棕色,部分有灰白色斑,栓皮脫落的地方為紅棕色。切面可見木部、韌皮部和髓部;木部為紅棕色或棕色,有許多導管孔;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為紅棕色至黑棕色,和木部相間排列,表現為多個偏心性半圓形環或同心性橢圓形環;髓部常常向一側偏移。雞血藤氣微,味澀。
● 樹脂狀分泌物多的雞血藤質量比較好。
● 存放於通風、乾燥的地方,注意防蟲蛀、防霉變。

含雞血藤的中成藥有哪些


● 養血安神糖漿:具有寧心安神、滋陰養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失眠健忘、卧寢多夢、頭暈乏力、精神倦怠等。
● 新血寶膠嚢:有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治療偏食及妊娠等導致的缺鐵性貧血,也可以治療月經過多、消化道出血、痔瘡出血。
● 乳癖消顆粒: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消癰的作用,可以治療痰熱互結導致的乳癰、乳癖,改善乳房結塊、紅熱疼痛或者乳房結節等。
● 腦心安膠囊:可以益氣活血、通絡開竅,可用於治療胸痹心痛、中風偏癱等。
● 骨增消片:有活血、補益肝腎的功效,能治療肝腎兩虛引起的腰膝骨關節酸痛等。

雞血藤和大血藤功效一樣嗎


● 雞血藤是豆科植物密花豆的乾燥藤莖,大血藤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乾燥藤莖。兩者的功效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 ● 雞血藤和大血藤都有止痛的作用,都能治療經閉、痛經、風濕痹痛等。
● ● 雞血藤還有補血、調經、舒筋活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麻木癱瘓、血虛萎黃等;大血藤還有清熱解毒、活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腸癰腹痛、熱毒瘡瘍、跌打腫痛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雞血藤屬於活血葯,只能治療血瘀導致的月經病
● ● 雞血藤藥性溫,既能活血,又可補血,不僅可以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還可以治療血虛萎黃等。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