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崖豆藤

豆科崖豆藤屬植物

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是豆科崖豆藤屬的植物。攀援灌木,長2-5米。莖皮灰褐色,剝裂,枝無毛或被微毛。花期5-9月,果期6-11月。生於山坡雜木林與灌叢中,或谷地、溪溝和路旁,海拔2500米。

形態特徵


香花崖豆藤植株
香花崖豆藤植株
攀援灌木,長2-5米。莖皮灰褐色,剝裂,枝無毛或被微毛。羽狀複葉長15-30厘米;葉柄長5-12厘米,葉軸被稀疏柔毛,後禿凈,上面有溝;托葉線形,長3毫米;小葉2對,間隔3-5厘米,紙質,披針形,長圓形至狹長圓形,長5-15厘米,寬1.5-6厘米,先端急尖至漸尖,偶鈍圓,基部鈍圓,偶近心形,上面有光澤,幾無毛,下面被平伏柔毛或無毛,側脈6-9對,近邊緣環結,中脈在上面微凹,下面甚隆起,細脈網狀,兩面均顯著;小葉柄長2-3毫米;小托葉錐刺狀,長3-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寬大,長達40厘米,生花枝伸展,長6-15厘米,較短時近直生,較長時成扇狀開展並下垂,花序軸多少被黃褐色柔毛;花單生,近接;苞片線形,錐尖,略短於花梗,宿存,小苞片線形,貼萼生,早落,花長1.2-2.4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花萼闊鍾狀,長3-5毫米,寬4-6毫米,與花梗同被細柔毛,萼齒短於萼筒,上方2齒幾全合生,其餘為卵形至三角狀披針形,下方1齒最長;花冠紫紅色,旗瓣闊卵形至倒闊卵形,密被銹色或銀色絹毛,基部稍呈心形,具短瓣柄,無胼胝體,翼瓣甚短,約為旗瓣的二分之一,銳尖頭,下側有耳,龍骨瓣鐮形;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離生;花盤淺皿狀;子房線形,密被絨毛,花柱長於子房,旋曲,柱頭下指,胚珠8-9粒。莢果線形至長圓形,長7-12厘米,寬1.5-2厘米,扁平,密被灰色絨毛,果瓣薄,近木質,瓣裂,有種子3-5粒;種子長圓狀凸鏡形,長約8厘米,寬約6厘米,厚約2厘米。花期5-9月,果期6-11月。

分佈範圍


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越南、寮國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香花崖豆藤
香花崖豆藤
生於山坡雜木林與灌叢中,或谷地、溪溝和路旁,海拔2500米。

物種提示


香花崖豆藤的花序、花和小葉形狀有較大幅度的變化,旗瓣背面密被褐色絹毛,干後有時呈銀白色,花長1.2-2.4厘米,隨花期和生境的不同而異。莢果無果頸,被灰色絨毛,后漸禿凈,是其特點。

藥用部位


以藤莖入葯。中藥名:昆明雞血藤

主要價值


香花崖豆藤(標本)
香花崖豆藤(標本)
彝葯:藤、莖枝治氣血兩虧,肺虛勞熱,陽痿遺精,白濁帶腥,月經不調,瘡瘍腫毒《哀牢》。
苗葯:血藤:藤莖治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月經不調《湘藍考》。
侗葯:教盤介(Jaol padtkgaiv),尚教球輪(Sangp jaol siiklemh):根、莖主治咕穹膃(虛弱病),體弱血虛《侗醫學》。
瑤葯:活血藤:老莖治風濕關節炎《桂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