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野海棠
野牡丹科野海棠屬植物
秀麗野海棠,中藥名。為野牡丹科植物秀麗野海棠Brediaamoena Diels的根或全株。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利濕,活血調經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白帶,疝氣,手腳浮腫,流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性味歸經:苦;平,肝經;大腸經。
功效主治: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
②《簡易草藥》:治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壯陽事。
③《中藥志》:祛風通經絡,利尿殺蟲。治腸癰,風濕痹痛,麻風,淋病:蛔蟲腹痛。
④《湖南藥物志》:通經補血,強筋壯骨,驅蟲。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血暈,血淋,筋骨疼痛,瘡癤,血絲蟲病。
⑤《閩東本草》治心腹絞痛,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酒煮、浸酒。
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藥材來源:本品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的乾燥藤莖。秋、冬二季採收,除去側枝,截段,乾燥。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①治腸癰,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漸止為效。然後以當歸五錢,蟬蛻、僵蠶各二錢,蜈蚣、大黃各一錢,石礍蚆五錢(此草藥),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鍾蓋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景岳全書》)
②治急、慢性闌尾炎,闌尾膿腫:紅藤二兩,紫花地丁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風濕筋骨疼痛,經閉腰痛:大血藤六錢至一兩。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風濕腰腿痛紅藤、牛膝各9g,青皮、長春七、硃砂七各6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⑤治腸胃炎腹痛大血藤9~1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鉤蟲病:大血藤、鉤藤、喇叭花、鳳叉蕨各9克,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⑦治小兒疳積,蛔蟲或蟯蟲症紅藤15g,或配紅石耳15g,共研細末,拌紅白糖食。(《陝西中草藥》)
⑧治小兒蛔蟲腹痛:紅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錢半。(《浙江中醫雜誌》6:1959)
⑨治跌打損傷:大血藤,骨碎補各適量共搗爛,敷傷處。(《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⑾治灼傷大血藤、金櫻子根各500g。以水煎成500ml。對已發生感染的創面進行濕敷,能促使創面清潔,加速癒合。
⑿治痛經紅藤、益母草、龍芽草(仙鶴草)各9~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⒀治血崩紅藤、仙鶴草、白茅根各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⒁治風濕性關節炎
◦二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3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遵義醫學院附院《新醫藥資料》1971,(11):2
根或全株。
味微苦,性平。
歸肝、脾經。
祛風利濕,活血調經。
用於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白帶,疝氣,手腳浮腫,流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1、治風濕性關節炎:秀麗野海棠根30g或全草60-90g,水煎服。或加牛膝30g,水煎,黃酒適量沖服。
2、治月經不調,腰背酸痛:秀麗野海棠根60g。水煎服。
4、治疝氣:秀麗野海棠根、中華胡枝子根各30g,算盤子根15g,雞蛋2隻,荔枝7隻。水煮服。
5、治流火:秀麗野海棠全草30-60g,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6、治跌打損傷:秀麗野海棠根60-90g,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7、治毒蛇咬傷:秀麗野海棠全草煎湯外洗。(1-7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全年均可采,挖根或連根採取全株,洗凈,曬乾。
主根粗大,偶爾附生一些細小鬚根,呈不規則長塊狀,長約2.5cm,直徑1-5m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顯黃色,略帶紅色或紅棕色。
全株乾燥皺縮,莖圓柱形,直徑1-3mm,表面黃褐色,小莖略四棱形,表皮縱皺,有節。葉多皺縮破碎,展開后呈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具短尖頭,基部圓形至廣楔形,長1.3-2.5cm,寬0.5-1.2cm,棕褐色。圓錐花序,頂生,總梗,花梗及花萼被微柔毛及腺毛,花萼鍾狀漏斗形,裂片短三角形,花瓣紫紅色,長圓形。
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0~60cm,直徑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剝落處顯暗紅棕色,有的可見膨大的節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痕。質硬,斷麵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細孔狀導管,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澀。
活血藤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細胞,含棕紅色物。皮層石細胞常數個成群,有的含草酸鈣方晶。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分泌細胞常切向排列,與篩管群相間隔;有少數石細胞群散在。束內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散在,類圓形,直徑約至400μm,周圍有木纖維。射線寬廣,外側石細胞較多,有的含數個草酸鈣方晶。髓部可見石細胞群。薄壁細胞含棕色或棕紅色物。
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5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2%氫氧化鈉溶液10ml使溶解,用鹽酸調節PH值至2,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10ml,合併乙醚液,揮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血藤對照藥材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檢驗標準操作規程》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µ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1:0.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紫外光下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活血藤
小灌木,高30-70cm;莖圓柱形,分枝多,小枝略四棱形,幼時密被柔毛及腺毛,以後漸脫落。葉片紙質,卵形至橢圓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具短尖頭,基部圓形至廣楔形,長4-10.5cm,寬2.5-5.2cm,全緣至具細波齒,5基出脈,近邊緣兩條經常不明顯,兩面被微柔毛或幾無毛,葉面基出脈微凹,側脈略凸,背面基出脈、側脈隆起,細脈不明顯,葉柄長8-25mm,被微柔毛。由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長7-10cm,寬2.5-5cm,總梗、花梗及花萼均密被微柔毛及腺毛,有時花萼幾無毛;花梗長約3mm;花萼鍾狀漏斗形,管長約3mm,具四棱,裂片短三角形,頂端急尖,長約1mm;花瓣玫瑰色或紫色,長圓形,頂端漸尖,略偏斜,長約8mm,寬約3.5mm;雄蕊8,4長4短,長者長約13mm,花藥長6mm,葯隔下延呈短柄,短者長約9mm,花藥披針形,長約4mm,葯隔下延至花藥基部前面呈不明顯的小瘤,後面呈不明顯的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狀球形,頂端具4小突起,被疏腺毛。葫果近球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鍾狀漏斗形,具四棱,頂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被微柔毛及腺毛或幾無毛,具8脈,長約4mm,直徑約3.5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於海拔400-11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溪邊或路旁。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活血藤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利濕,活血調經。治風濕性關節炎,月經不調,流火,白帶,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疝氣。”
根及全草入葯,祛風利濕,活血調經。方枝野海棠B.quadrangularis,全體無毛,小枝明顯四棱形,花較小。中華野海棠B.sinensis,花萼和花梗無腺毛,葉革質,基本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