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保衛戰
繁昌保衛戰
繁昌保衛戰,是新四軍前期有名的戰役。
繁昌保衛戰
1938年夏,新四軍第一、第二、第四支隊向蘇南、皖中敵後挺進的同時,第三支隊奉命留在皖南,在東起蕪湖、西至銅陵的長江以南地區,同敵人作英勇的鬥爭。
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后,皖南是全國抗日鬥爭的前哨之一,是日本侵略軍長江交通線的一個重要翼側。敵人為維護長江的交通運輸和鞏固其佔領的統治正抽調大批兵力採取以攻為守的作戰方針企圖先發制人,掃蕩皖南、奪繁昌,攆走皖南的新四軍,以便接濟向武漢進攻的日軍。日軍的不斷南犯,使駐防的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國民黨第三戰區部部就設在皖南的屯溪(后移到上饒)。危急之中,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電令新四軍第三支隊開赴皖南前線——銅繁地區,加強防務。
繁昌是皖南的門戶,是當時新四軍軍部及其後方基地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軍如從蕪湖出發威脅第三戰區部總部所在地屯溪和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雲嶺,繁昌首當其衝。因而敵我雙方都很重視這個戰略要地。同時。繁昌為我皖南前線,對破壞和威脅敵人的長江交通運輸,策應青陽、銅陵、宣城等地友軍作戰,保衛皖南,意義重大。我軍為保衛繁昌,新四軍軍部決定以譚震林同志指揮的三支隊投入戰鬥,堅決打擊敵人,粉碎敵人的陰謀“掃蕩”計劃。
繁昌位於長江突出部,多山地,少平原,便於我軍活動。繁昌城以東,是河圩地帶,北面開闊,西南地區的地形隱蔽複雜,便於鉗制和打擊敵人。繁昌附近的湯口壩,孫村是日軍荻港、鐵礦山據點通往繁昌、南陵線上的要隘,兩側多是山地,地形對我有利,湯口壩南側,有小河可通汽艇。
1939年11月7日晚,日軍第15師團所屬川島警備部隊步、騎兵五六百人,附迫擊炮5門、機槍7挺,由峨橋、三山鎮、橫山橋出發。8日拂曉,分三路到達新興街、松林口、三元口。向繁昌城進犯。經過周密布置,譚震林司令員同志率支隊司令部進至鐵門閂一帶。五團一營在通橫山橋的馬家壩附近,以小部隊在正面箝制敵人,二營隱蔽在白馬山附近,待機向西北方向襲擊敵人;三營在紅花山、孫村加強警戒,打擊荻港可能來增援的敵人,保障我側翼之安全。另外,由六團三營擔任城防,並扼守峨山頭。日軍分三路開始進攻:第一路,由峨橋、新興街而來;第二路,由三山、楓林口而來;第三路,由橫山、馬家壩而來;均撲向繁昌城。第三路敵人到達馬家壩,就先與我五團一營接觸,遭我軍襲擊后,就轉向楓林口方向,與第二路會合,以猛烈炮火掩護逼近繁昌。一部向峨山頭進攻。激戰到上午十一時,五團一營到繁昌北,二營到繁昌西,將敵包圍在繁昌城內。午後三時,我軍進城,進行巷戰,五時,在一遍“活捉鬼子!”和“繳槍不殺”中,日軍向北門潰退。次戰鬥歷時12小時,日軍傷亡50餘人,新四軍亡排長1人、士兵35人、幹部2人、得子彈五百發,毒瓦斯一個,軍旗兩面,其它軍用品一部分。
天色逐漸昏黑,細雨霏霏,潰退的日軍向七里井、松林口逃竄。
日軍遭到打擊后,並不服輸,連日調兵,企圖奪取赤灘,威脅我軍後方,孤立繁昌。敵石谷133聯隊、西川大隊計步騎五六百人,於十三日午夜至孫村附近,向赤灘鎮壓方向前進。我軍摸清敵人的意圖后,為爭取主動,鑒於湯口壩西北為山地,即決定誘敵至湯口壩,用主力出擊。支隊司令部推進到三梁東側來指揮這個戰鬥。
十四日拂曉,五團三營在梅沖與敵五六百人接觸,迫使日軍不能渡河,三營主力在九龍石高地與敵進行白刃戰。八時,二營在烏龜山附近與日軍激戰,二營營長陳仁洪同志身受數傷,仍堅持戰鬥到底。十一時,敵二百餘人從三江口渡河增援,被我軍反覆衝殺擊退。下午二時,敵人第二次增援四百人,由三營及警衛排阻擊。黃昏,六團三營以一部向烏龜山之南出擊,日軍傷亡很大,退出烏龜山。七時,敵人又來第三次增援二百人,到達黃滸。十二時,日軍不能支持,秘密退出戰鬥,我軍就跟蹤向黃滸追擊。
此次戰鬥,歷時22小時,日軍出動總兵力2200餘人,傷亡300餘人,指揮官川島中佐被擊斃。新四軍亡連排幹部4人、士兵18人,傷營連幹部6人,士兵38人。獲步槍十餘支,毒氣筒、信號筒、手榴彈、步槍子彈甚多。
日軍仍不甘心,又企圖報復。十一月二十日晚,駐荻港、鐵礦山附近的一三三石谷聯隊會合川島警備隊,計二千餘人,分孫村、紅花山、橫山、三山、峨橋等五路進犯繁昌。
我軍為避免正面決戰,進行運動戰。疲勞敵人,在敵後擾亂,在繁昌城周圍進行襲擊,集中主力打擊退卻之敵,並在鐵門閂伏擊,以期殲敵一部。支隊司令部推進到鐵門閂。
二十日晨七時,五團一營一部在繁昌城西北與敵人接觸。經過排為單位的節節阻擊,殺傷了敵人。下午三時,敵人大部進繁昌城,並且向峨山頭六團三營陣地衝擊,激戰數小時后,峨山頭被敵佔領,經過我反擊后,又奪回來。
二十二日,我軍五團一、二營包圍繁昌城,不斷出擊,殺傷敵人,日軍困守孤城,非常恐慌。二十三日拂曉,在“打進城去!”“打到洪山橋去!”喊聲中,日軍企圖衝出重圍,被我軍痛擊后,又退入城內。隨後,我軍讓出一條道路,讓日軍出城,在鐵門閂一線又大大殺傷了敵人。此次戰鬥計三晝兩夜,斃傷敵100餘人,新四軍亡排長1人、戰士1人,傷9人。獲鋼盔一頂,腰劍一把、旗三面。
殘敗的日軍狼狽地逃回荻港、三山、橫山等據點,繁昌城和它的周圍又飄揚著新四軍的戰旗。
頑固的日本侵略軍雖然幾次“掃蕩”沒討到便宜,但他仍不死心。1939年12月15日,駐蕪湖日軍1700餘人,分兩路再次向繁昌進犯。為避免敵強烈炮火,第三支隊主力轉移至有利陣地,繼續頑強抗擊,雙方形成對峙,激戰終日。順安日軍200餘人,配合駐荻港日軍300餘人,於15日晨企圖佔領三梁山、白馬山陣地,經新四軍抗擊未逞,隨即折向繁昌城。進抵城西之敵又遭新四軍火力殺傷,損失慘重。戰至下午6時,該敵不支,向原路潰退。駐三山日軍700餘人,經松林口、草頭山向繁昌進犯,遭新四軍守備隊阻擊。16日晚,新四軍各路部隊向敵發起襲擊,敵不敢固守繁昌城,於拂曉前分路潰退。此次戰鬥斃傷日軍300餘人。
21日上午8時,日軍糾集300餘人第五次進犯繁昌。新四軍第三支隊五團一部在積穀,大行沖等地阻擊至下午三時將來犯之敵擊退。22日晨,該敵第六次向繁昌進犯,同時,鐵礦山500餘人,時峨橋、三山之敵400餘人,附重炮10門,分路前來增援。中午12時,日軍進佔繁昌城。新四軍冒著敵猛烈炮火奮力反攻,經反覆衝鋒,機動襲擊,至下午三時半將敵擊潰。殘敵向橫山橋一帶竄逃,繁昌再度收復。此次戰鬥歷時兩晝一夜,斃傷日軍100餘人。新四軍犧牲20餘人。
由於戰鬥的激勵,時間長,影響最大,成為新四軍皖南抗戰史的光輝篇章。人們稱之為“血戰繁昌”。當時的日本派遣軍總司令不得不哀鳴:“國民軍乃是手下敗將,惟共產黨乃是皇軍之大敵,看來要在共產黨手中奪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
在繁昌之戰中,新四軍僅有四個營投入戰鬥,卻連續取得勝利,這使新四軍的影響大大加強,可謂大長抗日軍民的威風,大滅日寇的銳氣。
繁昌保衛戰是一場軍事和政治雙贏的戰鬥。1939年的六次繁昌保衛戰中,譚震林指揮第三支隊採取運動防禦、伏擊、夜襲等多種戰法,打得敵人狼狽逃竄,消滅敵人數以千計,勝利地保衛了繁昌,擴大了新四軍的政治影響,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繁昌保衛戰振奮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精神,鼓舞了軍民奪取最後勝利的信心。
為此,1940年3月1日出版的《戰地青年》上,有一篇《記繁昌某鄉祝捷大會》的記實文章。生動地展現出軍民的熱烈情緒——
一個寒冷陰雨的晚上,廣場上集合著男的女的一大群,四面八方的火炬不斷集中,農民自衛隊、婦抗會、青抗會、兒童團都來了,許多士紳們,也和其他的民眾打成一片,很熱烈地來參加這個有意義的祝捷大會。
一個副鄉長,新四軍戰地服務團的朱克靖團長,還有各界代表,包括兒童團的代表,都發表演講,一個接一個。台下,口號聲時時響起——
大會很圓滿地結束了。接著是新四軍服務團演劇。歌聲由幾十個青年及兒童的口內唱著:“不做奴隸,只有干!同胞們總動員!-------”
“對呀!--------”群眾怒吼著。
不知是什麼時候,天空己在下著細雨,但是群眾的熱潮,還是不斷的歌唱。呼口號,沒有人去注意它。開始演劇了,第二幕是《征歸》。演到中國兵和日本兵打仗的時候,青年、婦女、兒童又唱著:“-------同胞起來,殺死日本鬼子!殺!”“殺!------殺、殺、殺!”1000多的群眾同時呼出,一個79歲的老太婆也呼著。
劇終了,雨下大了,人們還站著不散,歌不斷地唱著。
這就是同仇敵愾!這就叫萬眾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