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

漢語詞語

不惑,漢語詞語,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四十歲的代稱。

詞語出處


1.《論語·子 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唐·韓愈伯夷頌》:“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於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曾鞏《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誌銘》:“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2.《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晉·陶潛《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木工蔡榮》:“﹝榮﹞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潛祝土地,自總角至於不惑,未嘗暫忘也。”
清·方文《初度》詩:“行年將不惑,學道尚無聞。”
周作人《死之默想》:“人世的快樂自然是很可貪戀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們將近‘不惑’的人,嘗過了凡人的苦樂……也就不覺得還有捨不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