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兵

佳兵

宋子曰:兵非聖人之得已也①。虞舜在位五十載,而有苗猶弗率②。明王聖帝,誰能去兵哉?“弧矢之利,以威天下”③,其來尚矣。為老氏者④,有葛天之思⑤焉。其詞有曰:“佳兵者,不祥之器⑥。”蓋言慎⑦也。

作品信息


【作品體裁】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作品原文


火藥機械之竅,其先鑿自西番與南裔⑧,而後乃及於中國。變幻百出,日盛月新。中國至今日,則即戎⑨者以為第一義,豈其然哉?雖然,生人縱有巧思,烏⑩能至此極也?

作品註釋


①兵非聖人之得已也:用兵器不是聖人所能廢止的。
②而有苗猶弗率:有苗:虞舜時南方部族。弗率:不肯接受統治。
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語出《易·繫辭下》。弧矢:即弓箭。
④為老氏者:信奉老子的無為而治者。
⑤葛天之思:嚮往葛天氏的時代。葛天氏,古人想象中的遠古帝王之號。《呂氏春秋·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⑥佳兵者,不祥之器:見於《老子》。
⑦慎:不輕易用兵。
⑧其先鑿自西番與南裔:西番指西洋各國,南裔指南洋各國。按:火藥武器最早見於中國的北宋,並不是由西洋或南洋人發明后中國才有的。
⑨即戎:從事戰爭。
⑩烏:怎能。

作品譯文


宋先生說:用兵是聖人不得已才做的事情。舜帝在位長達五十餘年,只有苗部族仍然沒有歸附。即使是賢明的帝王,誰能夠放棄戰爭和取消兵器呢?“武器的功用,就在於威懾天下”,這句話由來已久了。寫作《老子》一書的人,懷有葛天氏“無為而治”的理想,書中有句話說:“兵器這玩意兒,是不吉祥的東西。”那只是警戒人們用兵要慎重罷了。
製造新式槍炮的技巧,是西洋人較早使用後來經由西域和南方的邊遠地區傳到中國來的,緊接著它很快就變化百出,日新月異。時至今日,中國有些帶兵的人已把發展兵器放到了第一位,難道這種想法對頭嗎?不過話說回來,人類即便有著巧妙的構思,武器的發展怎能到此為止呢?

作品簡介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作者簡介


宋應星像
宋應星像
宋應星(1587~1661),字長庚,江西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末清初科學家。萬曆四十三年(公元 1615年)他2次考中舉人。但以後五次進京會試均告失敗。五次跋涉,見聞大增,他說:“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聞”。他在田間、作坊調查到許多生產知識。他鄙棄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紈絝子弟”與“經士之家”。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38~1654)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他在《序》中描寫這段情況時說:“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想加以驗證而無錢,想與同人們討論真偽而無場館),只得“炊燈具(備)草”,日夜寫書,但“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教官)。期間,他將其長期積累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塗紹煃資助刊行。稍後,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後作為明遺民,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宋應星一生講求實學,反對士大夫輕視生產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