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核果

鼠李科翼核果屬植物

翼核果(學名:Ventilago leiocarpa)為鼠李科翼核果屬下的一個種。產台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雲南。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疏林下或灌叢中。印度、緬甸、越南有分佈。根入葯,有補氣血、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氣血虧損、月經不調、風濕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有一定療效。

形態特徵


翼核果
翼核果
藤狀灌木;幼枝被短柔毛,小枝褐色,有條紋,無毛。葉薄革質,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長4-8厘米,寬1.5-3.2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稀銳尖,基部圓形或近圓形,邊緣近全緣,僅有不明顯的疏細鋸齒,兩面無毛,或初時上面中脈內,下面沿脈有疏短柔毛,側脈每邊4-6(7)條,上面下陷,下面凸起,具明顯的網脈;葉柄長3-5毫米,上面被疏短柔毛。花小,兩性,5基數,單生或2一數個簇生於葉腋,少有排成頂生聚傘總狀或聚傘圓錐花序,無毛或有疏短柔毛,花梗長1-2毫米;萼片三角形;花瓣倒卵形,頂端微凹,雄蕊略短於花瓣;花盤厚,五邊形;子房球形,全部藏於花盤內,2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2淺裂或半裂。核果長3-5(6)厘米,核直徑4-5毫米,無毛,翅寬7-9毫米,頂端鈍圓,有小尖頭,基部1/4-1/3為宿存的萼筒包圍,1室,具1種子。花期3-5月,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疏林下或灌叢中。

分佈範圍


產台灣、福建、廣東、廣西、湖南、雲南。印度、緬甸、越南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主要價值


翼核果
翼核果
【別名】血風根、血風藤、紅蛇根、青筋藤、鐵牛入石、拉牛入石
【來源】鼠李科翼核果屬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以根入葯。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乾。
根入葯,有補氣血、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氣血虧損、月經不調、風濕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有一定療效。
【性味歸經】苦,溫。
【功能主治】養血祛風,舒筋活絡。用於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貧血頭暈,四肢麻木,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0.5~1兩。
文獻摘要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各地別名:翼核果、烏多年、軟枝烏多年(潮汕)、烏多年(汕頭、揭陽、潮安)、紅蛇根(潮陽、普寧)、軟枝烏多年(南澳)、青藤仔(潮陽、潮安)、鐵牛鑽石(揭西)、血寬根(陸豐)、青筋藤(海豐)、老人根、血風藤、牛參、拉牛入石(廣州)、黃梅根、青鉤(增城)、雞爪英、青筋藤、拉牛入石(湛江)。
本品為鼠李科,翼核果屬翼核果。本草生於山間溝邊、疏林下或灌木叢。全年可採收。分佈台灣、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
本品苦、溫。有養血祛風、舒筋活絡的功用。主治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貧血頭暈、四肢麻木、月經不調等。
單方驗方
1、治風濕性腰腿痛:翼核果根、半楓荷、釘地根、穿山龍雞骨香、軟枝杜(芯)各30克,浸酒1000毫升,常飲。
2、治慢性肝炎:翼核果根、甜多年根15克,白小娘30克,水煎服。
3、治各種風濕痹症:翼核果根、血風、絡石藤、虎杖、記羅根、雞血藤、水高麗、釘地根各30克,雞骨香15克,浸酒2000毫升,常飲。
4、治癱瘓:翼核果根、刺刁根各15克,釘地根30克,水酒各半燉服。
5、治風濕痛痹:翼核果根、春根藤、血風、吊風、刺刁、桑根、刺茄根各15克,臭黃藤根、山葡萄根各30克,豬腳筒1支,水濃煎服,每日1劑,連服3-5次。
6、治久年風氣不愈:翼核果根、穿山龍、吊風各15克,馬胎根、三叉苦、棋糊根、山鹽酸雞各10克,刺刁6克,浸酒1000毫升,常飲。
7、治久年跌打損傷:翼核果根30克,千下捶20克,刺刁10克,穿山龍、飯筒根各15克,馬胎根10克,浸酒1000毫升,常飲。
本品內服常用量干品15-30克。
醫藥
【瑤葯】血風藤: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月經不調。紫九牛:用於風濕腰痛,腎炎水腫,產後貧血。穿破石,甸紅(金秀):根浸酒服治跌打內傷,水煎服治風濕腰腿痛,神經痛,水煎服或浸酒服治風濕,骨折,閉經,肝硬化腹水;葉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全株水煎服或與豬骨煲服或浸酒服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胃痛,慢性肝炎,貧血,膽囊炎《桂葯編》。【仫佬葯】血風藤:根浸酒服治跌打內傷,水煎服治風濕腰腿痛,神經痛,水煎服或浸酒服治風濕骨折,閉經,貧血;葉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全株水煎服或與豬骨煲服或浸酒服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胃痛,慢性肝炎,貧血《桂葯編》。
根:苦,溫。養血祛風,舒筋活絡。用於氣血虧損,月經不調,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