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去安源

康健民導演的電影

由導演康健民2003年導演的電影“毛澤東去安源”,是被國家廣電總局、廣電總局電影局確定的惟一一部為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而拍攝的電影作品。影片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濃墨重彩地展現了青年毛澤東的意氣風發與青春激情,用細膩的手法表現了偉人在生活中的平凡與浪漫情懷。

劇情簡介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1921年秋天,毛澤東來到江西萍鄉安源煤礦,借找工作之名來到礦井下幹活,結識了長期受盡欺凌、怨聲載道的路礦工人。可是向來逆來順受的工人們不敢與洋礦主、土監工們作鬥爭。
毛澤東相信眾人拾柴火焰高,與李立三決定將“安源這鍋冷水燒熱”。首先他們拜訪了礦長林之軒,以興辦平民教育為理由,開辦了安源路礦工人夜校,很快就發展了幾名黨員和200多個積極分子。剛剛從俄國學成歸來的劉少奇,也馬上加入到安源的工人運動中來。三個年輕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憑藉著自己的信念、理想與激情,先後在安源開辦了工人俱樂部、礦工合作社和劇社,鼓勵工人們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堂堂正正地做人,同時籌劃著罷工運動。
資本家和洋買辦們意識到礦工們越來越團結,為了削弱工人俱樂部的影響,以萍鄉縣公署的名義發布了取締俱樂部的訓令,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決動提前罷工。1922年9月14日,以李立三任總指揮、劉少奇任礦工全權代表的安源路礦工人總罷工開始了。
隨之長沙、湘北、湘南等地的工人罷工運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湖南省長辦公室,毛澤東義正辭嚴地為工人們爭取勞動保障等權利;而在安源這裡,劉少奇帶著17個復工條件與資本家們談判。內外壓力下,資本家們終於答應了工人的條件,安源路礦工人總罷工在未傷一人的情況下,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成為中國工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運動。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王霙毛澤東
阮丹寧楊開慧
郭連文劉少奇
彭博李立三
吳有才毛紫雲
笑君解華德
張亞昆祝小蓮
羅峰濤國民黨小分隊隊長

職員表


總導演康健民

角色介紹


  • 毛澤東

    毛澤東

    演員王霙

    無產階級革命家,“安源大罷工”領導者。1921年9月,他根據黨的“一大”精神,秘密回到湖南展開工人運動。他領導的安源大罷工,未傷一人,未敗一事,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成為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里程碑。

音樂原聲


類型歌曲名演唱者參考資料
插曲《勸君莫來安源山》袁雙 
《勞工記》李迪輝

幕後製作


《毛澤東去安源》是中共中央辦公廳為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批複同意拍攝的唯一的電影作品。影片於2003年8月1日在湖南長沙開機,在長沙拍攝50個場景后,於8月24日轉場到江西萍鄉,在萍鄉拍攝80個場景,9月18日在萍鄉安源封鏡,10月在北京進行影片後期製作。
影片拍攝正值7、8月份酷暑之時,氣溫非常高,地面溫度甚至達到40多℃。劇組許多工作人員都曬得中了暑,由於拍攝時間相當緊迫,劇組經常晝夜連軸轉。8月16日,影片中楊開慧在湘雅醫院生毛岸英的場景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拍攝,由一間辦公室改裝成的“產房”,因為天氣較熱,還要蓋上厚厚的被單,阮丹寧的衣服都汗濕了,一分鐘的戲拍了十多次才通過。9月拍攝片中最大的場景時,共招募了5000名群眾演員扮演煤礦工人,外景則選在安源煤礦工人大罷工的舊址。拍攝軍警馬隊與劉少奇對陣的戲,因為馬的烈性難改,在幾千人面前有些不聽使喚,僅攔馬這一動作就重複了8、9次,身材魁梧的郭連文使盡了渾身解數,才將駿馬擋住。
導演康健民拍攝影片時強調“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是安源大罷工的主題,也是影片的主題。

精彩視點


是被國家廣電總局、廣電總局電影局確定的惟一一部為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而拍攝的電影作品。影片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濃墨重彩地展現了青年毛澤東的意氣風發與青春激情,用細膩的手法表現了偉人在生活中的平凡與浪漫情懷。
影片處處充滿了現代人文關懷,把史實和人物進行了有機的結合,逼真的細節、精彩的藝術氛圍和濃郁的地方特色都是該片的看點,其中的幾個片段著意再現了青年毛澤東的正氣、英氣和豪氣,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凸顯他的瀟灑青春……
毛澤東身穿長衫、手握雨傘,健步行走在去安源的路上;毛澤東與劉少奇共用一盆水洗腳,回想起鄉下的生活,一起哼唱著湘中山歌;得知楊開慧懷孕,毛澤東心中溢滿即將為人父的喜悅,與妻子深情相視;毛澤東和李立三為了在安源興辦平民教育遊說時,上演了一段長長的“順口溜”,得到礦長的讚賞,為開展工人運動爭得了合法身份……
曾在《開天闢地》、《秋收起義》、《楊開慧》、《毛澤東與斯諾》、《毛澤東在1925》等30多部影視作品中飾演過青年毛澤東的演員王霙,此次再度飾演偉人,已經40多歲的王霙克服了體形和年齡的困難,出演了29歲、年輕而躊躇滿志的毛澤東;而50歲的郭連文則在片中重現了24歲的劉少奇;值得一提的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偶像明星阮丹寧在片中扮演了年輕的楊開慧,她把一個愛丈夫、重親情的革命女性刻畫得生動而細膩。

獲得榮譽


電影《毛澤東去安源》獲第1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電影資訊


提到電影《毛澤東去安源》,總讓人想到著名的油畫作品《 毛主席去安源》。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熏由瀟湘電影集團攝製,力求再現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歷史風雲畫卷的影片《毛澤東去安源》近日公映。影片中的毛澤東由曾多次扮演青年毛澤東的王出演。
《毛澤東去安源》新在哪裡呢?導演康健民說:“從題材上看,影片是一個老題材;
從情節上來看,要以史實為依據,不能太多地虛構情節?鴉從畫面來看,主要情節是在煤礦上,不可能做得如何美輪美奐。但我們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琢磨著這些人物形象,我們腦子裡躍然蹦出兩個字?押瀟灑。毛澤東等人勇闖洪幫、劉少奇與眾人唇槍舌劍等場面,無不體現出偉人的瀟灑氣質。因此,創作中我們特彆強調?押瀟灑的人生用瀟灑的筆觸去表現。”
片中的毛澤東正值20多歲的青春年華,是一個激情澎湃的熱血青年。“已經40多歲的王出演29歲的毛澤東確實有很大難度。”康健民說,“青年毛澤東應該是朝氣蓬勃的形象。”為了扮演好青年毛澤東,王下了很大工夫。王3個月下來體重減輕了10多公斤。其次是糾正細微的動作習慣。由於長期扮演毛澤東,王已經形成了偉人的表演定式。但是為了扮演好29歲毛澤東這一思維敏捷、動作靈敏、情緒激昂的新形象,導演要求他刻意轉變以往的“領袖做派”,在語言上也杜絕拖拖拉拉,要求乾脆利索、快節奏。
王說:“我要完全跳出以往的表演模式,挑戰自我,在最佳生活的狀態下去展現一個瀟灑大氣、朝氣蓬勃、睿智敏捷的毛澤東。導演康健民善於從細處著手,逐步引導和幫助我找到青年毛澤東的感覺。比如,因為年齡的關係,在鏡頭面前我無意識地有些駝背,或者一時還擺脫不了中年毛澤東的影子,說話、反應的速度稍慢,他都幫我指出來,幫我調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的時候,我希望在電影《毛澤東去安源》中將這個全新的青年毛澤東刻畫得更加豐滿,有血有肉。”據了解,因為年齡的關係,這次將是王最後一次扮演青年毛澤東了。
據悉,《毛澤東去安源》片中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甚至楊開慧等形象都將是面目一新,更符合青年人的個性特點,更多了一些情趣化的東西。例如毛澤東與中央派到湖南工作的劉少奇第一次見面。他們家鄉相隔不遠,風俗習慣相近,在影片中他倆首次結緣時都用木盆泡腳,唱著同樣的山歌。而楊開慧的形象也將有新的詮釋:她會“不守婦道”,對欺壓工人的路礦當局“耍潑”,大顯湖南“辣妹子”風采。

作品評價


《毛澤東去安源》不是就罷工而寫罷工,而是既堅持著罷工鬥爭歷史進步的價值理性,又守望著人文關懷這塊生命的綠洲。因此,影片使罷工鬥爭這一革命歷史題材富有時代的內涵和活力。
影片無論在場面設計還是情節安排上都體現了這一雙重光束的燭照。作品中工運場面如火如荼、氣勢磅礴,人文關懷則催人淚下、意蘊深遠,涌動著一股股人性的暖流。影片情節既理性含蓄又感人至深:工人王海南全勤下窯,卻領回三元四分的工資,他卧軌自殺的消極反抗,換來的只是家人的慟哭。走進工人家裡,看著青菜湯上漂浮的幾顆米粒,毛澤東啟發道:“要填飽肚子,就得鬥爭,也就是革命。”面對渾身是恨的青年工人,毛澤東以踢石子的比喻曉之以深刻的道理:“小石子,好比個人,大石頭,好比抱成團的安源礦工,就很難踢動了。”胡大妹慘死,數十名礦工遇難,送葬隊伍中,隨著毛澤東用長衫一揮而就“冤啊”挽幛的出現,安源震怒了,長沙的工人覺醒了。影片以人的覺醒推動罷工的主題,又以鬥爭喚醒人的價值。整部影片似一部大氣磅礴的民族交響詩,波涌濤起,雄渾壯觀。
歷史與人文的燭照在人物形象上的聚焦,則是影片對崇高和英雄的謳歌。影片讓觀眾感動的就是革命領袖對勞苦大眾的深沉的愛及由此迸發的敢於鬥爭和善於鬥爭的人格力量。作品立足與當代青年的共鳴,以3位領袖所洋溢的正氣、才氣和豪氣來展現他們的精神風範、政治品格和鬥爭藝術。毛澤東、李立三在林公館的出口成章、以才氣征服霸氣;面對洪幫,毛澤東毫無懼色,以其逼人英氣威振四座;與趙恆惕的鬥智斗勇,盡顯政治家之本色。劇中李立三剛烈爽直、能文能武,劉少奇感情濃烈熾熱,沉著深切。三位領袖既有“你寫本我演戲”對敵鬥爭的默契,也不乏私下毫不相讓的爭辯,還留下火宮殿里身無分文的尷尬。影片將可親可敬的一代革命領袖立體地推到現代觀眾的眼前。
歷史規律的揭示與悲天憫人的獨特視角,使影片遵循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劇中楊開慧與毛澤東的愛情線不僅具有結構上的意義,它使安源———長沙工運連為一體,更具有深層的象徵意蘊。安源罷工鬥爭與武裝鎮壓一觸即發,長沙的談判正呈白熱化狀態,此時楊開慧孕育的新生命即將誕生。創作者用電影特有的蒙太奇手段,將罷工鬥爭比喻為新生命的誕生,影片這些耐人尋味的場景,隨著影像畫外空間的延伸,觀眾感受的是一種人性的蘊藉和詩意的升華。(《人民日報》何祖健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