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生

田莉,女,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生,剛悄悄過完自己20歲生日,標準90后。田莉出生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龍山縣白羊鄉浦家河村一個貧困農民家庭。5歲時因父母離異,童年生活一直過得很心酸,但也從小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掙錢不多,給她的貼補十分有限,田莉十分懂事,從不埋怨,還時常提醒父親要自己保重自己。

目錄

正文


個人事迹
從初中開始,田莉就利用寒暑假勤工儉學,自已掙學費和生活費,而且一堅持下來就是8年。雖然田莉心中也時常充滿著對父愛、母愛和完整的“家”的渴望,但至今上了大學的她卻仍沒有感受過家的溫暖。她幾乎以校園為家,學習、生活、工作自個兒安排得有條不紊。
對於這樣一個女孩子,能這樣自力更生就已十分不容易了。然而,更令人欽佩的是她還在堅持不懈地幫助著她家鄉的其他貧困孩子。因為“自己是在留守和貧困中長大”,所以田莉更知道留守貧困兒童需要什麼。從初中到大學,她一直都在努力幫助跟自己有同樣經歷的貧困孩子,給他們幼小心靈填補一份真摯的愛,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精神與物質幫助。
田莉說:自己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心裡很缺愛,小時候特殊的生活經歷,讓我變得更成熟。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且還可以去幫助別人。
為了奉獻這份愛,為了有能力實現對孩子們的幫助,從17歲開始的每一個寒暑假,田莉的足跡遍布湖南、雲南、廣東、廣西、北京、上海……全國的許多城市,還是學生的她過早地開始了打工生涯。
田莉說,外出打工雖然很艱辛,但可以生活自立,還可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是件很高興的事情。這種經歷有助於鍛煉自己,增長見識,為日後工作積累經驗。這種磨礪讓田莉變得很堅強、很自信。
她說:“無論走到哪裡,只要別人能做的事情,我都會努力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在外打工的日子是心酸的,繁重的工作和異地漂泊的孤獨感,對於一個學生女孩來說似乎太殘酷了點,田莉很多次想放棄,但是她沒有,很多次,她獨自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哭泣。
由於田莉捨得吃苦,工作又很努力,打工收入不斷增加,資助孩子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相繼得到田莉資助的留守兒童有16個之多。
為了省出更多的錢來幫助孩子們,田莉生活中總是挑最便宜的飯菜吃,挑最便宜的衣服穿,她經常一天只吃一頓飯,一頓只吃一個素菜和一份5毛錢的米飯,即便偶爾“奢侈”一天吃兩頓飯,但每頓消費也絕對不會超過兩塊錢。作為一個在省城長沙上大學的學生,每月平均消費不到二百元,其節儉程度恐怕是其他學生想都不敢想的。
很多人問過田莉:為什麼自己的生活這麼貧困還要去幫助那些孩子們,為什麼不等自己有錢了再去幫助別人?田莉回答:我再怎麼困難都不愁溫飽,吃飽不一定要吃好,穿暖不一定要穿好,節餘些錢幫助那些沒有解決溫飽的孩子生活和上學,比我吃好穿好有意義得多。對於貧困孩子來說,越貧困讀書的機會越珍貴,確保不失學、多讀書是最關鍵的,也許他們的機會和童年一樣,都只有一次……上大學以後,身邊的同學被田莉深深地感動了,她與四位同學一起組成了“寶貝希揚”公益團隊,一起做公益,一起分享苦與樂。
田莉每個周末都出去做兼職,商場促銷、活動主持、做服務員、發傳單……只要能賺錢幫助孩子們的,再苦再累都沒有阻擋她兼職的腳步。很多人都說她這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做賭注,她回答說:“我沒想那麼多,只想讓貧困孩子過得好些!”
田莉有個好習慣,就是將自己的生活點滴和心靈感應記錄下來: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我們可以靠雙手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且還要去幫助別人。
我再怎麼困難每天都有飯吃,每頓飯至少可以吃到一個菜,而我家鄉還有一些孩子連米飯都吃不上。
自己本來就是貧苦家庭出身,吃點苦沒什麼,只要通過我的努力可以讓他們維持學業多讀書,心裡就很滿足了。
我是可以等有錢了再去幫助他們,但這些貧困的孩子,如果不幫,他們就有可能失去讀書的最好時期。有些人一生只有一次讀書的機會。
未來我最期望的職業,還是要去做公益,繼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讀了這些日記,我很是感動,甚至流淚了。很難想象這是出自於一位年僅20歲標準90后女大學生之筆。然而,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為她來自湘西貧困山區,因為她有一顆美麗而善良的心,她被湖南省涉外經濟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稱為“涉外天使”.
田莉從來沒有放棄過,也從來沒有想過停止自己幫助他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