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結果 展開

對越自衛反擊戰

中國和越南之間的邊境作戰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不斷武裝侵犯我國領土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進行自衛反擊戰。

在徠20多天的作戰中,我邊防部隊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10個團,斃敵37300餘人,俘敵22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摧毀了越南北部地區針對我國構築的大量軍事設施,給越南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在完成預期目的之後,中國邊防部隊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戰爭背景


越南統一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丁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后,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
接替胡志明主席的黎筍
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鬥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在越南抗法鬥爭中,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越南戰爭爆發后,中國發起了抗美援越運動,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鬥爭。然而,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係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1969年,胡志明在河內逝世,黎筍上台,取得北越領導權,並在1975年擊垮南越政權統一越南。1976年,南越併入北越時,黎筍將越黨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與胡志明的親中相比,黎筍則主張親蘇。
中美解凍
受地緣戰略、經濟因素等作用力的促使,美國直接參與了越南戰爭。但是,由於北越政府獲得中國和蘇聯的巨大支持,戰爭陷入僵持狀態,美國國防開支越來越重,經濟逐漸被拖入泥潭。 1973年,美國確認從越南的撤軍。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在法國首都巴黎正式簽署《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即巴黎和平條約)。隨後兩個月內,美國軍隊全部撤出越南。
1979年2月鄧小平訪美
在美國深陷越戰泥潭、蘇聯展開對美國戰略進攻的壓力下,中美關係開始解凍。1969年3月,蘇聯軍隊數次武裝入侵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並炮擊中國岸上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中蘇關係徹底惡化。20世紀整個70年代,美國基本處於守勢。美國認為此時繼續打越南戰爭已不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完全可以利用中蘇關係的惡化“以中制蘇”,而不必去和中國為敵盲目消耗國力,美國就可以達到遏制蘇聯擴張的目的。在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后,中美關係解凍,蘇聯的戰略壓力更是緊迫。
1976年,完成全國統一后,在蘇聯的支持下,黎筍著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試圖吞併整個印度支那半島。1978年,中國確定改革開放方針。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29日,中國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應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邀請,正式訪美。訪美期間,鄧小平在與卡特交換雙邊重大戰略問題時指出:世界不安寧主要危險來自蘇聯,同時表示中國願與美國一起抗蘇。同時,鄧小平批評蘇聯在世界各地擴張、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與越南一起提出要在亞洲建立集體安全體系,這對世界很危險。針對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問題,鄧小平還向美國暗示將進行自衛反擊。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后,卡特專門通過美蘇之間的熱線打電話告誡蘇聯,不要採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

戰爭起因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南方蠶食中越邊境,不斷進行武裝挑釁,又在1978年底入侵中國南方盟友柬埔寨,這是赤裸裸的地區霸權主義,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當時的中國,主要的國家安全壓力還是在北方的中蘇邊境,並且由於國內剛剛結束十年動亂,軍隊自1962年以來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僅有1974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推動國際反霸鬥爭,對越南打一仗,需要很大的決心。
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決策發起懲越作戰,以多擊少,用牛刀殺雞,速戰速決,震攝越南侵擾中國邊境及在東南亞進行擴張的氣焰。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戰略展開命令。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鄧小平當面任命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為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指揮。1979年1月1日,中央軍委又調曾經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團進入越南北方考察過軍事形勢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揮。東西兩線解放軍的戰役部署是: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不含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志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解放軍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兵力,迂迴包圍,各個擊破,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與此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部隊均進入一級戰備,臨戰狀態,防備蘇聯軍隊的武力援越行動。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這也反映出當時中國認為主要的威脅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準備:4個野戰軍、1個地面炮兵師、2個高射炮兵師、1個鐵道兵師、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志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飛抵昆明上任,與原司令員王必成進行了工作交接。8至10日軍區召開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路、鐵路輸送緊急向邊境開進,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準備。
至1979年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批參戰部隊共7個軍22個師36萬人云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並有參戰民兵、民工70餘萬人,坦克、自行火炮、裝甲車800餘輛,各種火炮9000餘門,各種車輛3萬餘輛,已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農曆己未年正月二十一日)凌晨4時半,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北方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同時空軍指揮航空兵13個師、1個航校、3個獨立團、10個大隊、1個電子干擾分隊,出動各種飛機774架,擔負境內巡邏防空任務;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擔負機場對空保衛任務;海軍南海艦隊在北部灣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120餘艘和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170餘架待命行動。針對蘇聯海軍可能在南中國海採取軍事行動,南海艦隊組建了一支代號為217的艦艇編隊,隨時準備打擊蘇越入侵西沙群島,以及破壞中國海上鑽井平台,空襲中國沿海港口和重要設施的行動。
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

戰爭過程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實際上是對全世界宣布了中國的最後抉擇。《人民日報》上第一次以這種口氣說話,是1962年,對象是印度。眾所周知,那一年爆發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軍被殲八千,全線潰退。中國發動的“對越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作戰”,由此拉開序幕,與此同時解放軍進行了一場名為赤龍之吼的軍事行動
戰線分為中國的西線雲南省和東線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方向作戰先期由楊得志,後期由張銍秀指揮;廣西方向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雲南省軍區4個邊防團另3個邊防營)、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3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高炮72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
越軍以邊境一線的6個步兵師(第3、345、346、316A、338、325B師)、10餘個地方團、20餘個獨立營及4個炮兵團應戰,後期又陸續加入步兵327、337師和若干獨立團、獨立營、特工營、炮兵、工兵、通信等單位,參戰正規軍在10萬人左右,此外還有數量龐大的武裝民兵配合作戰。
第一階段
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越軍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節節抵抗,主力步兵師實施機動作戰的戰術,以空間換時間,與中國軍隊進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戰術保守,雖然給中國軍隊造成了較大傷亡,但仍抵擋不住,重要戰略城鎮紛紛陷落。
第二階段
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即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開始撤軍。
第三階段
1徠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軍隊邊清剿邊撤退,同時炸毀越北境內的重要軍政設施並擄獲當年支援給越南的大量物資。越軍從柬埔寨戰場調回部分軍隊保衛河內,但其不敢和中國軍隊決戰,只能遠遠尾隨中國撤退部隊。在撤軍過程中,有少數中國部隊遭到越南地方部隊和武裝民軍襲擊,造成了一定損失。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
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

戰爭結果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30-50公里,最遠達100公里。收復了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和庭毫山地區;攻佔越南北部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3個省會、1個市、16個縣城、3個鎮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殲滅性打擊了越軍第3、345、346師,重創316A師另7個團、25個營(隊),部分殲滅了越軍325B、327、337、338師另12個團(旅),拔除了35個公安屯,共殲敵57152人(擊斃47700餘人,擊傷7270餘人,俘虜2173人);繳獲各種火炮916門、各種槍支和火箭筒及40榴彈發射器16062支(挺、具)、汽車236輛、蘇制反坦克導彈817枚、導彈22枚,擊毀坦克和裝甲車54輛、火炮781門、汽車594輛,炸毀導彈基地3個、機場3個、導彈發射架2個,同時摧毀了越北的大量軍事、政治、經濟設施。
在1980~198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殲滅越南人民軍4萬人以上。在整個十年中越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斃傷俘越南人民軍和其他武裝人員10萬人左右。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消耗彈藥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毀傷坦克和裝甲車228輛(其中被越軍擊毀44輛)損毀汽車490輛,損毀火炮(主要是82毫米口徑以下的迫擊炮和無坐力炮)百餘門。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減員3.4萬餘人,其中犧牲和失蹤8500餘人,負傷和非戰鬥減員2.5萬餘人。
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1944~1994)》(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晝夜(2.17日-3.18日)的戰鬥,越南軍民消滅和重創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
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

戰爭影響


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尤其是對越南方面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使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邊界衝突持續了整個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戰役、兩山輪戰等。1999年,經過多年談判,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但具體分界線仍然被保密。這次的條約中包含了較小的邊界調整,一些土地被歸還給中國。越南官方媒體報道新邊界事實上於2001年8月左右實施。
中越戰後越南並未收斂,中越在邊境上的摩擦依舊頻繁,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越兩國海軍於1988年還在南沙群島海域爆發了軍事衝突,中國海軍由此收復了南沙六個島礁。
因為中越交惡的影響,在越的華裔持續受到越南當局的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船民逃難,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戰爭的影響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較為龐大的陸軍規模,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時至今日,越南依然視中國為其最大威脅。1979年的戰爭雙方並沒有因為此戰解決實際的邊界問題,反而使衝突進一步擴大化。其後,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政權也正式開始退出歷史舞台,寮國則長期與越南關係親密。
此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通過此戰,中國軍方領導層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與當年拉開距離。此後,中國軍方開始了逐步的現代化建設,從建國初期的建軍路線中逐漸擺脫。
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

後世紀念


在1300多公里的中越邊境線上,至少有14個縣(市)建有專門的陵園安葬在中越戰爭中犧牲的烈士。由西向東順著中越邊境中國一方,建有陵園的14個縣(市)是:雲南的金平、蒙自、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西疇、富寧和廣西的那坡、靖西、龍州、憑祥、寧明、防城。
名稱備註
廣西靖西烈士陵園主要為41軍。
雲南蒙自烈士陵園安葬著430餘名烈士,陵園中安葬著290餘名1979年中越戰爭中犧牲的13軍烈士,其中包括跟隨13軍作戰的20餘名支前民兵,全部為雲南省開遠市人。
廣西寧明烈士陵園--
廣西防城烈士陵園主要埋葬的烈士是從防城向越南方向進攻而犧牲的烈士。
廣西憑祥烈士陵園---
雲南河口烈士陵園14軍
雲南屏邊烈士陵園三個烈士陵園分別是13軍、50軍和雲南邊防部隊,共安葬著1000多位在79自衛反擊戰中為國捐軀的烈士。
廣西那坡烈士陵園共有烈士951名,他們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全是在79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英烈。
廣西憑祥匠止(丈止)烈士陵園936位55軍為國捐軀的烈士。
雲南西疇南疆烈士陵園收復和守衛者陰山而犧牲的100多位11軍31師的烈士。
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937名烈士。 1979年2月自衛還擊戰犧牲的烈士97名,1981年5月收復扣林山犧牲的烈士131名,1984年4月收復老山、八里河東山犧牲的烈士632名,其它戰場犧牲的烈士77名。
雲南馬關烈士陵園主要是1979年自衛反擊戰和此後發生在中越邊境的多個戰鬥中犧牲的烈士。
廣西憑祥法卡山烈士陵園1981年5月收復和守衛法卡山戰鬥中犧牲的 154位烈士。
雲南金平烈士陵園安葬著700多位在79反擊戰中犧牲的烈士,主要為35101部隊。
廣西龍州烈士陵園--

影視作品


中國
《長排山之戰》、《花枝俏》、《高山下的花環》、《雷場相思樹》、《鐵甲008》、《凱旋在子夜》、《閃電行動》、《蛇谷奇兵》、《無影偵察隊》、《芳華》
越南
《鎮指尖》、《返回蒲草區的人》
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