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府君闕

沈府君闕

位於四川省渠縣漢碑鄉燕家村,建於東漢延光年間(122-125年)。東西兩闕相距21.62米,闕高4.84米。闕身為整石仿木結構,正面刻銘文隸書,東闕刻“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西闕刻“漢新豐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兩闕銘文上端均鐫朱雀,東闕內側雕青龍,西闕內側雕白虎。兩闕樓四角雕力士,四面為漢代社會生產、生活圖景及動植物浮雕。

沈府君闕


正文


中國東漢沈氏墓前神道闕。在四川省渠縣月光鄉燕家村沈家灣。現存雙主闕,子闕已廢。兩闕距 21.78米,方向南偏東26度,刻為仿木結構外形。此闕形制及風格與馮煥闕相近,建造時間應略晚於馮煥闕而早於平陽府君闕,約當 2世紀前期。宋至近代金石考古書均見著錄。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左、右闕形制相同,由台基、闕身、樓部及屋頂4部分構成,通高4.85米。台基,石一層,無刻飾。闕身為獨石,略有收分,四角各刻 1柱。兩闕內側分刻青龍、白虎,正面居中刻展翅朱雀、銘文及鋪首,左闕銘文:“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右闕銘文:“漢新豐令交阯都尉沈府君神道。”樓部石 2層,第一層刻櫨斗、縱橫枋及鋪首,四隅雕角神;第二層下段減地平鈒西王母、三足鳥、蟾蜍、玉兔及求仙藥的使者等;上段呈上大下小的斗形,1周斗栱6朵,正、背面作栱身彎曲的曲栱,側面栱身很長,斗栱下浮雕仙女乘鹿、玉兔搗葯、射猴及董永侍父圖等。屋頂部均存石 1層,作重檐廡殿式。正、背面出檐56厘米,側面出檐62厘米,刻出椽子、連檐、瓦當、瓦壠;其上脊飾已失去。
沈府君闕
沈府君闕
沈府君闕
沈府君闕
此闕建築構件刻得略顯粗糙,兩闕斗栱多不對稱,裝飾雕刻都很精美。減地平鈒之外,青龍、白虎、射獵圖及角神是浮雕和高浮雕,為現存四川諸闕中出現最早的技法。四川漢石刻獨輪車的形象,僅此與渠縣另一闕有之。隸書銘文飄逸而不為繩墨所拘,在漢隸中亦屬少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建亭保護,80年代初國家撥專款修建圍牆,並由專人看管。

配圖


沈府君闕
沈府君闕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