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
怡然自得
怡然徠自得,漢語成語,讀音是yí rán zì dé,指非常高興、滿足。出自《列子·黃帝》。
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列子•黃帝》:“黃帝既寤,怡然自得。”
怡然:和悅貌。形容和悅而得意的樣子。《列子.黃帝》:“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舊唐書.李百葯傳》:“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築山,文酒談賞,以舒平生之志。”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四一:“他聽著風動樹梢,聽著小鳥歡噪,他怡然自得,覺得很不願離開這種景緻。”亦作“怡然自樂”。晉.陶潛《桃花源記》:“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宋.洪邁《夷堅丙志.趙縮手》:“或終日不飲食,亦怡然自樂。”亦作“怡然自娛”。元.湯式《一枝花.題雲巢》套曲:“怡然自娛,恬然自足,再不從龍化甘雨。”亦作“怡然自足”。《西湖佳話.孤山隱跡》:“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而從無一日不怡然自足,誠甘心於隱,而非假借也。”
得意洋洋、躊躇滿志、怡然自足、怡然自樂、欣然自得、自得其樂、陶然自得、悠然自得、男耕女織
惘然若失、黯然銷魂、鬱鬱寡歡、黯然魂銷、心煩意亂、踧踖不安、百無廖賴、膽戰心驚、悵然若失、局促不安、百無聊賴
道徠路兩旁的大樹下,人們坐在一起談笑風聲,怡然自得。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