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7條詞條名為先鋒村的結果 展開
- 安徽省樅陽縣雨壇鄉下轄村
-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旅遊度假區下轄村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下轄村
- 陝西省涇陽縣涇干街道下轄村
-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城南街道下轄村
- 雲南省金山白族鄉先鋒村
-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卡斯鎮先鋒村
- 湖北省仙桃市張溝鎮先鋒村
- 貴州省威寧縣秀髮鄉下轄村
- 貴州畢節市威寧縣新發鄉先鋒村
- 四川省峨邊縣五渡鎮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彌渡縣苴力鎮先鋒村
-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先鋒村
- 廣東省雲浮市雲安縣石城鎮下轄村
- 廣東省東莞市沙田鎮先鋒村
- 黑龍江林甸縣紅旗鎮先鋒村
- 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先鋒村
-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下轄村
-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福洪鄉先鋒村
-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玉林鄉先鋒村
-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先鋒村
-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竹山鄉先鋒村
- 浙江省海寧市馬橋街道先鋒村
-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昌化鎮先鋒村
- 陝西省陳倉區縣功鎮先鋒村
- 湖南省衡山縣白果鎮先鋒村
- 浙江省寧波市新碶街道先鋒村
-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新橋鎮先鋒村
- 湖南省耒陽市仁義鄉先鋒村
-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倉山鎮先鋒村
- 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先鋒村
-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下轄村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車輞鎮下轄村
- 天津市津南區雙港鎮先鋒村
- 浙江省秀洲區王店鎮先鋒村
-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金清鎮先鋒村
-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永豐鄉下轄村
-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鎮下轄村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珠藏鎮先鋒村
-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先鋒村
- 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先鋒村
- 廣東省清遠英德市浛洸鎮下轄村
-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鎮先鋒村
- 湖北省當陽市半月鎮先鋒村
- 湖北省雲夢縣伍洛鎮下轄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白泥鎮先鋒村
-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關廟鎮先鋒村
-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劉家會鎮下轄村
- 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鹽龍街道下轄村
-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吉巷鄉先峰村
- 雲南省昆明先鋒村委會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茶店鄉先鋒村
- 廣東省興寧市徑南鎮先鋒村
-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新旺鄉下轄村
- 安徽省懷寧縣茶嶺鎮先鋒村
- 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碧安鄉漫河村
- 開魯縣小街基鎮下轄村
先鋒村
雲南省金山白族鄉先鋒村
先鋒村隸屬於金山鄉東江行政村,屬於山區。
位於金山鄉金沙江邊,距離東江村委會7公里,距離金山鄉50公里。國土面積有2.27平方公里,海拔1440米,年平均氣溫23℃,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240畝,其中人均耕地2畝;有林地17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戶,有鄉村人口122人,其中農業人口122人,勞動力6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4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0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話、通電視、通水,無路燈。全村有10戶通自來水,有2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0%)。有32戶通電,有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4%和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分別佔總數的40%和70%)。
該村到鄉道路不通;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沒有機動車輛。
全村不曾建設沼氣池、太陽能、小水窖,沒有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1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全村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0畝(其中:田66畝,地174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7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畝,主要種芭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其中養殖面積20畝;草地170畝;荒山荒地120畝,其他面積70畝。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萬元,佔總收入的45%;畜牧業收入5萬元,佔總收入的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0頭,肉牛120頭,肉羊200頭);漁業收入5萬元,佔總收入的25%;林業收入3萬元,佔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1萬元,佔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90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1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芭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芒果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32戶,共鄉村人口122人,其中男性66人,女性56人。其中農業人口64人,勞動力64人。該村納西族為主(是納西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納西族103人,傈僳族7人,其他民族1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2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金山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公里,距離鄉衛生院50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東江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古城區民族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9公里,距離中學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5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沒有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政府扶持資金。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90個(勞均3個)。村集體有固定資產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有共青團員5人。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要發展養殖業沒有資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修好路,依託先鋒有利地形發展養牛、養羊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種植業,種植面積2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00頭、牛100頭、羊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 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01元增加到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