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

漢語成語

出生入死,漢語成語,拼音是chū shēng rù sǐ,意思是指從出生到老死的人生過程;后藉以形容冒著極大危險,隨時有死的可能;多用以讚揚不顧個人安危的獻身精神。出自《老子》(又名《道德經》)。

釋義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不避艱險,將生死置之度外。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舊五代史.卷四十六.唐書.末帝本紀上》:“我年未二十從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瘡滿身,樹立得社稷,軍士從我登陣者多矣。”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這一層,不煩聖慮,他們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況國家如此,不至於還鬧義氣。

出處


《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典故


原指出生地,入死地。后多指冒著生命的危險,活動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之中。《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韓非子.解老》:“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出生入死”。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赴湯蹈火、捨生忘死

反義詞

貪生怕死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用於讚揚人英勇無畏

例句

兩個戰友在出生入死的戰鬥中結下了情同手足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