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圓天

傅圓天

傅圓天(1925-1997),俗名傅長林,四川省簡陽市九龍場人。生前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中國道教學院院長、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道教協會會長、道教全真派第二十三代方丈大律師。

人物關係


生平


傅圓天生於民國十四年(1925)5月26日,四川省簡陽縣(現為簡陽市)九龍場人。大師幼年體弱多病,家境貧苦,只上過短期小學,其父母均信奉道教。民國三十四年(1945),20歲的傅長林因家中衣食艱難,乃遵從母命,到四川省灌縣水磨鄉(今屬汶川縣)黃龍觀出家,拜張永平道長為師。年輕的傅圓天清修與勞作並重,伴著黃卷青燈,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精勤鑽研教理教義,度過了10年時光。1955年,30歲的傅圓天辭別黃龍觀,來到青城山常道觀拜謁四川道教領袖、全真道龍門派丹台碧洞宗第二十二代掌教師易心瑩大師(1896-1976)。易心瑩見傅圓天淳樸忠厚,遂分派他去上清宮任住持。1964年,39歲的傅圓天被推選為上清宮當家。“文化大革命”中,傅圓天帶領道眾將宮觀內名人楹聯、匾額碑刻等全部用紙糊上,再用“最高指示”或“革命口號”覆蓋,使這些珍貴文物得以保存下來。
1979年12月12日,青城山道教協會成立,54歲的傅圓天被選為理事長(后改稱會長)。1984年3月,在成都市道教協會第二屆代表會議上,傅圓天當選為會長。1986年,在中國道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會議上,傅圓天被選為副會長。1988年7月,傅圓天創辦了“青城山道教學校”。1989年11月12日至12月2日,全真道龍門派在北京白雲觀祖庭舉行隆重的傳戒大典,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者之一,傅圓天被授予大師稱號。1992年3月,在中國道教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會議上,傅圓天大師當選為會長,併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同時,他還擔任全國政協常委。

和諧自然治青城


1984年4月,青城山常道觀、上清宮等七處宮觀被歸還給道教協會管理,作為四川省首批對外開放的道教宮觀。傅圓天即主持制定了《青城山道教宮觀管理試行辦法》,成立了“青城山道教宮觀管理委員會”,稍後又補充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分廟核算,責任到人的管理辦法》,為新時期道眾民主管理宮觀率先垂範,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要求道眾在興辦企業時始終體現高尚的教義和有道之士的良好風範,堅決抵制“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弄虛作假”等不良陋習;同時希望各級政府妥善考慮全真道士“以廟為家”的特點,為他們創造必要的生活條件。在擔任青城山道教協會會長期間,傅圓天勤儉節約,多方籌集資金,帶領道眾維修、擴建宮觀殿堂,構築山路橋亭,植樹造林,保護自然環境,使青城山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道教聖地和旅遊勝地。

開創道教新的自養模式


傅圓天率先突破歷史上道士閉囿於宮觀內部的遁世狀態,大膽解放思想,走向社會,興辦實業,開拓進取。1982年,帶領他用道家秘方開發山區獼猴桃資源,籌辦道家乳酒廠。1983年,“洞天乳酒”試製成功,榮獲“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獎”。1985年,他又創辦了青龍崗茶廠,生產“青城貢茶”和“青城苦丁茶”;其後又開發了“道家礦泉水”等新的生產項目,為青城山道教的自養事業創出了新路,也為當地經濟建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這些顯示了道教自身的巨大活力,令世人刮目相看。

務實的道教界領袖


傅圓天大師在擔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期間,深深體會到“道由人弘”、“培養跨世紀的道教人才乃當務之急”的道理,大辦道教院校,弘揚道教文化,並經常在海內外講經說法。他不顧年老多病,不時深入全國各名山宮觀調查研究,鞠躬盡瘁地做好本職工作。
從1994年到1996年,傅圓天率道眾先後三次與台灣道教界人士聯合舉辦“兩岸道教科範交流會”。他堅持按照自主辦教和“相互尊重,互不干涉,互不隸屬”的原則,發展內地道教界與台、港、澳道教界的友好交流。並曾以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的名義,發表了《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的文章,呼籲“兩岸道教徒要以太上立教的宗旨為追求,本著維護民族傳統精神,弘揚道教,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為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
從1981年至1997年的16年間,傅圓天大師先後接待了瑞典國王和王后以及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瑞士等十多個國家的外賓,向他們介紹中國道教的精深教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人物評價

(摘自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黃信陽在紀念傅圓天大師逝世一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原發言題目為“愛國愛教一代宗師 不朽精神永留人間”)
傅圓天大師是中國道教協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中國道教學院院長、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傅大師一生愛國愛教,積極協助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帶領廣大道教徒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他長期帶病工作,經常奔波於全國各地考察指導道教工作,並多次赴香港,同港台道教界廣泛接觸聯繫,為道教事業的振興和發展,為香港順利回歸,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為增進國際間宗教團體的交流和友好往來,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對自己信仰的道教事業真可謂嘔心瀝血,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傅大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的政策,他長期與黨和政府肝膽相照,真誠合作,風雨同舟。他多次在講話和文章中說道:“從古至今,沒有不愛國,不愛父母,不敬師長,不講社會道德的神仙。”他一再強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祖國繁榮富強,社會也不可能這樣安定團結。對道教界來說,也就沒有新中國的道教。因此我們應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嚴格遵守黨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努力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模範公民。”他羽化前還諄諄教導身邊的道士,要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做愛國愛教的好道士。他愛國愛教的赤誠真情,將永遠是後學者學習的榜樣,尤其在積極引導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更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傅大師一生勤勞樸素,從不搞特殊化。他待人誠懇,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從不以會長之職而居高傲下,甚至不以長者的身份自居,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出一代宗師的風範。
傅大師一生虛心好學,知識淵博,在修持中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他一心為道教奉獻。在他的積極倡議、奔走呼籲下,道教有了自己的學院,大師親任院長。他十分重視道教文化的研究,尊重知識,愛護人才。在他的關心和培養下,一大批中青年道教徒成長為各級道教組織和宮觀的骨幹力量,為推動道教的健康發展增加了活力。在傅大師言傳身教之下,四川省道教更是以愛國愛教,道場莊嚴,弘道奉獻而著稱,這正是傅大師精神風範永存的一種體現。
傅大師雖羽化歸仙,但他愛國愛教的精神,勤儉樸實的道風,高尚的道德品質,將永留人間,永遠是全國道教徒學習的榜樣,必將為後人敬仰。我們紀念傅圓天大師,就是高揚大師愛國愛教、德高望重、樸素謙讓的高道風範。繼承和學習他愛國愛教的精神和高尚品德。在二十一世紀到來之際,踏實地把道教的事情辦好,更好地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的和平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