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王耀南的結果 展開

王耀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王耀南(1911年—1984年11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江西萍鄉人。1927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的創始人之一,有“工兵王”、 “地雷王” 、 “爆破王”等稱號。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4年11月3日去世,享年73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1年,出生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栗區一個鞭炮世家,從小就學會了製造黑火藥和鞭炮,煙花技術。
王耀南
王耀南
1921年,起到安源煤礦,王耀南和父親,祖父在礦井下當爆破工,是坑道掘進和爆破的行家裡手。
1922年,參加共產黨領導組織的中國第一個兒童團安源兒童團。9月,參加了安源大罷工,在鬥爭中結識了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蔣先雲,陳潭秋、蔡和森、高君宇等共產黨員,他是安源礦工領袖黃靜源的親密戰友。
1925年9月,在紀念安源罷工3周年時,帶領兒童團參加與反動政府的鬥爭,被鎮壓,礦工領袖黃靜源慘遭受害,史稱9月慘案。礦工們手捧著黃靜源烈士的血衣,王耀南將它撕成布條,分給大家,系在脖子上,繼續鬥爭。

土地革命

1927年9月9日,隨安源礦工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及隨後的三灣改編,井岡山鬥爭,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從井岡山到到抗美援朝他參加戰鬥達300餘次,5次負重傷,卻從不退卻;從1927年到1955年,他在軍中8次被降撤職,但毫無怨言,忠心耿耿。
1928年8月,參加黃洋界保衛戰後,王耀南調特務營任排長。
1929年2月,朱德命令王耀南帶人在會昌附近的湘水架橋,架設成功,此為紅軍第一次架橋。
193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朱德命令王耀南組建紅一軍團工兵連此連為紅軍第一個工兵連。
1933年3月,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和政治部主任羅榮桓推薦王耀南任紅軍公略步兵學校工兵主任教員。11月,紅三軍團數天屢攻沙縣不克,紅一方面軍副總司令兼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急調王耀南率紅一方面軍工兵連馳援。王耀南組織指揮工兵用坑道爆破炸開城牆,紅三軍團全殲盧興邦旅,王耀南榮獲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5月,紅軍大學校長劉伯承和學校上級幹部隊隊長董必武推薦王耀南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防禦作戰工程保障總負責人,紅軍總政委周恩來同意,中共中央負責人博古批准,共產國際代表紅軍軍事顧問李德宣布任命王耀南為軍委作戰科科員兼軍委工兵營營長。10月,長征開始,奉軍委命令,王耀南指揮工兵部隊在江西於都河架橋,此橋為紅軍長征路上第一橋。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以後,部隊整編,紅一方面軍全部工兵部隊合編為一個連隊,王耀南任連長。
1936年3月,紅軍東征,山西軍閥閻錫山部派出鐵甲車沿富家灘至南關巡邏,阻止紅軍東進。紅一軍團工兵連長王耀南奉紅一軍團長林彪之命,率工兵炸毀了鐵甲車。3月至4月底,紅軍東征,王耀南奉軍團長林彪命令帶領工兵,指導各師搗毀同蒲鐵路和沿線的車站建築和設施,帶工兵炸毀兩個火車頭。使同蒲鐵路癱瘓近一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陝北會師,各方面軍工兵連合編為一個工兵營,王耀南任紅軍總部工兵營營長。

抗日戰爭

1937年8月,任115師工兵主任。11月,奉師長林彪命令阻止日軍在同蒲鐵路的軍運,王耀南帶領工兵營在一個多月的時間炸軍列28次。
1938年4月,奉師長陳光命令炸毀日軍在同蒲鐵路上的鐵甲車。9月至1939年5月,率工兵營在延安修建飛機場。
1939年,調到129師任工兵主任,在129師工作期間提出地雷戰戰術。6月,與日軍川口遭遇戰,他三次九處負傷,毛主席派夫人江青持親筆信前往慰問,毛主席信中稱王耀南是“民族英雄”。江青代表毛主席把正面鑄有“民族英雄”四個字的八路軍戰傷證章授予王耀南。
1940年4月,在冀南軍區協助王宏坤副司令員指揮破擊平漢鐵路。5月,協助劉伯承師長破擊白晉鐵路。6月,協助劉伯承師長破擊武(城)沙(河)公路。同年,在白晉鐵路破擊戰後,提出破擊正(定)太(原)鐵路預想方案、破擊正太鐵路的工程作業計劃及要求18個團掩護的作戰計劃。該方案實施后發展為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時,親自指揮了井陘煤礦,娘子關隧道和大橋,桑掌大鐵橋等爆破作業,組織和指揮了平漢,正太,同蒲鐵路主要路段的破壞工程。
1941年初,129師工兵主任王耀南在黃崖洞構築防禦工事時,組織兵工廠的廠區防禦時提出地雷戰戰術。同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將王耀南調到晉察冀軍區任工兵主任,推廣地雷戰戰術,后王耀南在晉察冀軍區提出地道戰戰術,以保障在我抗日軍民在敵後的大平原地區能夠立住腳;奉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蕭克命令,軍區工兵主任王耀南兼5團團長和三分區司令員黃永勝所部在平漢線襲擾日軍牽制日軍對根據地腹地的掃蕩。
1942年3月20日,冀中軍區根據王耀南的要求發出訓令,命令冀中軍民挖地道開展地道戰。
1943年10月1日,王耀南率部攻擊望都縣火車站,炸毀日軍用列車兩列,搗毀火車站。10月7日,在黃永勝部配合下王耀南率部攻擊行唐火車站,炸毀日軍用列車兩列,搗毀火車站。10月14日,在黃永勝部配合下王耀南率部用攻心戰攻擊定縣火車站,炸毀軍用列車5列,搗毀火車站,繳獲日軍搶劫的幾十萬斤玉米和大量牲畜。10月31日,在黃永勝配合下王耀南率部襲擾保定,攻擊火車站,炸毀坦克3輛,炸毀軍用列車9列,搗毀火車站。11月9日,在黃永勝部配合下王耀南率部攻擊完縣火車站,炸毀日軍用列車一列。

解放戰爭

1947年4月,劉少奇、朱德總率中央工作委員會到達晉察冀軍區,時任軍區工兵主任的王耀南負責為中央工作委員會選住址,王耀南建議選建屏縣(今平山縣)西柏坡村,此處有山有水有川,遠離交通幹線,隱蔽安全,有群眾基礎,生活條件較好,適合總部大隊人馬居住。後來他負責挖防空洞和修建房屋。10月,晉察冀軍區工兵主任王耀南制定軍區對平漢鐵路的破擊計劃。11月,解放軍第一兵團兩打運城不克,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徐向前,調軍區工兵主任王耀南負責用坑道爆破的戰術攻打運城,以後又用此法攻打臨汾、太原。
1948年,平津戰役前期,奉參謀長趙爾陸之命,他去北平參觀頤和園和圓明園,為制定武力攻打北平制定工程保障計劃。王耀南、趙章成等一行察看了頤和園及殘牆斷壁的圓明園,深刻理解到一招不慎,便成千古罪人,他們建議勸降傅作義和用白刃戰進攻北平諸點建議。

建國之後

1951到1952年,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三次命令時任綏遠軍區參謀長的王耀南到朝鮮負責解決志願軍的防空和防重炮問題,王耀南提出坑道戰的戰術,解決了志願軍的防空和防重炮的問題。
1955年9月,被授予工程兵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后因病休息五年。
1957年往後,寫回憶文章,其中《肅清白點破會昌》等文於1957年在《星火燎原》上發表。
1960年,任解放軍工程兵司令部副參謀長。
1970年,擔任工程兵副司令員。
1983年8月1日,在大革命時期和紅軍時期的部分回憶文章編入《坎坷的路》,由戰士出版社出版。將全部稿酬捐獻給中國兒童和少年基金會。
1984年11月3日6時25分,心臟停止了跳動,離開了他鐘愛的工兵部隊和事業,享年73歲。生前主動提出把遺體獻給醫學研究事業,為四化建設做最後的貢獻。

主要成就


建立戰功

1933年11月,福建沙縣戰役,紅三軍團入閩,將盧興邦的騎兵旅包圍在沙縣城內。盧旅借沙縣高、厚堅固的城牆固守待援。王耀南率總部工兵連馳援,用坑道爆破法炸開沙縣縣城,為全殲盧興邦旅作出決定性貢獻。爆破按預定方案將牆磚拋向城裡,飛石砸死砸傷盧旅大部分人馬,攻城部隊幾乎沒費槍彈,沒有傷亡就取得勝利。
1934 年,在第五次反圍剿時,時任軍委作戰科科員兼工兵營營長,在陣地防禦戰中組織指揮工兵、野戰部隊指戰員和赤衛隊員構築工事,提出用坑道代替碉堡,大力推廣應用陣前布防土地雷,保存了自己,大量遲滯消滅了國民黨軍。
1935年,在五次反圍剿的高虎堖防禦戰中,王耀南提出在山體上挖坑道,在坑道口附近修暗堡,取代原構築大量碉堡的方案。他還建議用竹筒等就便器材製成大量土地雷敷設雷場,遲滯國軍的進攻,有效地殺傷國軍,使紅軍與國軍的傷亡人數比,由廣昌戰役的5:2變成1.3:3。
1940年9月23日,在榆(社)遼(縣)戰役中,王耀南命韓滿堂等入伍前參與過盜墓的戰士,在榆社城下用挖盜洞的方法,挖地洞和葯室,一天時間炸開榆社城城牆,一二九師佔領榆社縣城。
1941年,八路軍特務團300餘人利用王耀南組織指揮建造的黃崖洞兵工廠防禦工事,抵抗了日軍6000餘人的攻擊,造成抗日戰爭史上1:8(我軍傷亡100人,敵軍傷亡800人)的奇迹。

發明戰法

地雷戰
1934年,從五次反圍剿開始,王耀南就提出用竹筒等就便器材做地雷遲滯國軍的進攻,這是紅軍防禦國軍的有力戰法。特別在抗日戰爭中地雷戰發展到頂峰。王耀南創造並完善了從造雷、埋雷、引雷起爆、反探測雷、反挖雷、保護布設雷場的一系列工作。
王耀南完成了把制式地雷發展到老百姓造土地雷的過度先後想出用鑄鐵、瓦罐、石頭等物質做地雷殼;針對日軍工兵掃雷,他發明用馬尾、自行車內胎、老鼠夾子等材料當地雷絆索等方法迷惑日軍工兵;發明了反工兵探測的化學雷。
王耀南提出用電打火的辦法使起爆裝置和地雷分開一段距離,這樣只炸日軍,不炸趟雷的老百姓埋雷方法;王耀南還發明了土水雷等等。
王耀南通過軍區發出訓令:只有當確實看到日軍的行動方向才能安裝地雷的擊發裝置。這是地雷戰戰術非常重要的一條,解決了誤炸自己人的問題。
王耀南集訓部隊幹部和民兵、游擊隊學習使用地雷;指導縣鎮作坊製造地雷;打消區和縣幹部對土地雷威力的疑慮;指導民兵、游擊隊講了如何擺地雷陣;如何設法讓鬼子踏雷;如何真假結合;另外王耀南又強調了如何防止地雷誤傷群眾和牲畜。
平原地道戰
1941年,王耀南在冀中軍區深入調查研究后提出了地道戰戰術:他提出利用村落改造地形,把村民已經在地下連通的菜窖,蛤蟆蹲(小地道)進行改造,使這些只能藏人的原始地下通道改造成可以防毒,防水,防挖,可以藏,可以打,村內村外聯成一片的戰鬥地道。地道戰,解決了平原地區部隊、軍民打、藏、養的問題,使平原抗日鬥爭得以持久穩固的發展壯大。
山地坑道戰
1951到1952年,王耀南到朝鮮負責解決志願軍的防空和防重炮問題。王耀南根據平原地道戰的戰術提出山地坑道戰的戰術,解決了志願軍的防空和防重炮的問題,在鞏固志願軍三八線的山地防禦戰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後,整個三八線山體已經基本掏空,徹底解決了一線山地部隊的屯兵、養兵、作戰進攻與作戰防禦問題,甚至可以抗重磅炸彈和八英寸(200毫米)口徑重炮的轟擊,志願軍每日每個軍陣亡人數已由80人降為2至3人。地下坑道被部隊譽為打不垮,炸不爛的地下鋼鐵長城。
交通運輸戰
從1936年3月王耀南率紅軍工兵炸毀了山西軍閥閻錫山部鐵甲車起,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王耀南指揮部隊破壞鐵路、公路,炸毀列車、橋樑,重創補給運輸。僅1937年11月,王耀南帶領工兵營在一個多月的時間炸軍列28次。
著名的百團大戰就是由王耀南建議,由破壞敵人交通線而發展起來的。這些戰法,對於抗日戰爭中一味佔領大城市、依靠交通線、保持補給、兵力調動的日軍、偽軍及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隊是一個極佳的戰法,也是人民戰爭的一個重要環節。

個人作品


文章

《肅清白點破會昌》(1957年在《星火燎原》上發表)

書籍

《坎坷的路》(1983年8月1日,戰士出版社出版)

電影

《地雷戰》(王耀南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軍事顧問、軍事指導,1966年1月1日正式上映。)
王耀南
王耀南
上世紀60年代初,根據解放軍總總參謀部的指示,王耀南組織作家和藝術家將抗日戰爭中的“地雷戰”和“地道戰”的戰例改編成有故事情節的軍事教學片。王耀南在影片中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軍事顧問、軍事指導。
影片中的所有情節都取之於當年的實際戰鬥,由於受影片長度的限制,還有許多故事沒有得到反映,但人民戰爭的基本思想得到了體現。徐向前對王耀南指出了影片《地雷戰》的不足,徐向前說:“你這個工兵專家的作用到哪裡去了,幾個老百姓怎麼能搞出“地雷戰”呢?這次《地道戰》拍的不錯,教育意義很大,思想性很高,毛主席思想體現的很明確,形象地說明了主席思想的勝利。”
經過反覆審查修改,電影《地道戰》終於在1965年5月20日正式開機。王耀南擔任該片軍事顧問。他不辭勞苦,多次冒著酷暑,親臨現場指揮拍攝。在有關各方的通力協助下,電影《地道戰》於同年9月封鏡,12月30日出拷貝,1966年1月1日正式上映。

軼事典故


榮譽稱號

獎章勳章
1933年11月,獲二等紅星獎章(由紅軍副總司令兼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頒發,現存軍事博物館)。
1934 年,獲三等紅旗獎章(由共產國際代表,中共中央軍事顧問李德頒發)。
1939年6月,被授予正面鑄有“民族英雄”四個字的八路軍戰傷證章。
1955年9月,被授予工程兵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通令嘉獎
1.1931年10月,會昌戰役,在江西會昌縣,時任紅一方面軍工兵連長,率部用坑道爆破炸開會昌城牆,保障戰役勝利。由紅一方面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嘉獎。
2.1932年春,狐背崗演習,在江西瑞金地區紅軍學校,時任紅一方面軍工兵連長,率部為集訓紅軍高級幹部組織教學演習,成功達到演習目的。由江西軍區司令員陳毅和紅軍學校校長劉伯承嘉獎。
3.1934年12月,烏江戰役,在貴州江界河,時任軍委工兵營長,在水流速度超過2公尺,在沒有渡船和設備的情況下,率工兵砍伐竹子扎多層竹排架設浮橋,在二師和當地老百姓全力支持下架成浮橋。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給予嘉獎。
4.1935年1月,天門洞戰鬥,在貴州桐梓,時任軍委工兵營長,率部用炸藥炸毀天門洞洞口工事,震暈洞內千餘敵人並俘虜之,繳獲大量金錢,煙土,白粉和武器。由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嘉獎。
5.1935年1到2月,四渡赤水戰役,在貴州赤水河地區,時任工兵連長,率部在赤水河架設浮橋十餘座,保障了部隊的機動。由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嘉獎。
7.1948年10月,太原戰役,在山西太原,時任晉察冀軍區工兵主任兼晉中軍區獨立1旅旅長,率晉中軍區獨立1、2、3旅7000餘人在外圍作戰中,克黃寨,棋子山,牛駝寨等要塞斃傷俘中將要塞司令粟陰周等三萬餘人(攻克牛駝寨時和西北野戰軍第七軍彭紹輝軍長共同指揮) 。在太原戰役第二階段,王耀南率獨5(原獨2)旅,獨6(原獨3)旅攻克義井,大井峪,小井峪三個要塞,殲要塞之敵,殲敵第69師,70師,堅貞師,工兵師等部。由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徐向前嘉獎。

人物評價


1939年6月在信中稱王耀南是“民族英雄”。紅軍四渡赤水前後,王耀南指揮工兵連先後架起十餘座橋,獲全軍通令嘉獎,被毛澤東譽為“工兵專家”。
王耀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的創始人之一,被戰士群眾親切地冠以“架橋王”“地雷戰王”“爆破王”“構築王”等雅號。紅一方面軍在長征路上經過22條河,基本上由王耀南擔任渡河現場總指揮。1939年,王耀南參與指揮建造了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1941年,八路軍特務團300餘人利用黃崖洞兵工廠防禦工事,抵抗了日軍6000餘人的攻擊,造成了抗日戰爭史上1∶8(我軍傷亡100人,敵軍傷亡800人)的奇迹。--人民政協報

後世紀念


影視形象

年份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2006年《安源兒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