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師友
季羨林談師友
《季羨林談師友》,是已故知名學者季羨林編著的一部具有回憶錄性質的散文集。作者以深情、平和的筆調,描寫了自己一生當中的多位師友,從側面反映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1911年生於山東清平(今併入臨清市)。12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後轉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1935年9月赴德學習,1946年5月回國。曾擔任北京大學德語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
季羨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目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語言中,只有漢語把“恩”與“師”緊緊地嵌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名詞。這隻能解釋為中國人最懂得報師恩,為其他民族所望塵莫及。交友之道,蓋亦難矣。其中有機遇,有偶合,有一見如故,有茫然相對。友誼的深厚並不與會面的時間長短成正比。”——季羨林
我交了一輩子朋友,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人呢?我喜歡的人約略是這樣的:質樸、淳厚、誠懇、平易;硬骨頭,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後議論;不人前一面、人後一面;無嘩眾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不是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能多為別人考慮;最重要的是能分清是非,又敢分清,從而敢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疾惡如仇;關鍵是一個“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當然是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簡短一句話,我追求的是古人所說的“知音”。
季羨林,著名語言學家、文學家、翻譯家。
1911年生於山東清平縣(今臨清市)。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后,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艾、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文。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數授、系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
主要論著:《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係史淪文集》、《印度古代語言論集》、《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天竺心影》等;主要翻譯作品:《沙恭達羅》、《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家庭中的泰戈爾》、《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卷書》等;並撰寫過《留德十年》等傳記作品及《賦得永久的悔》等散文集。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等。
書號:89169
回憶小學諸師回憶正誼中學諸師回憶山大附中諸師回憶濟南高中諸師憶恩師董秋芳先生憶念胡也頻先生回憶陳寅恪先生對陳寅恪先生的一點新認識回憶吳宓先生他實現了生命的價值——悼念朱光潛先生西諦先生也談葉公超先生二三事晚節善終大節不虧——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遙遠的懷念西克教授布勞恩和馮·格林回憶湯用彤先生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回憶梁實秋先生掃傅斯年先生墓悼念沈從文先生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記周培源先生回憶王力先生記張岱年先生憶念鄭毅生先生悼念曹老 悼組緗懷念喬木伊姆加德憶章用哭馮至先生悼念鄧廣銘先生悼念趙朴老追憶李長之悼念周一良憶老友于道泉我的朋友臧克家悼許國璋先生悼念馬石江同志壽作人難忘的一家人——憶老朋友普拉薩德先生一家石景宜博士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