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梯隘

兩關十隘之一

長梯隘位於湖南省石門縣羅坪鄉長梯隘村,明朝1369年設立長梯隘,為兩關十隘之一,轄區為原安溪鄉河西三小村,河東七小村及羅坪全鄉及其他幾個鄉則為遙望隘轄區。該村位於石門縣西北部,森林覆蓋率達92%,境內森林茂密,盛產茶葉,茶林相間,風景獨特,氣候宜人,素有“湖南省旅遊名村”之稱,是一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生態明珠、以可溶岩地貌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風景河段地質遺跡為輔,是集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家特色風情於一體的科考、科普、旅遊觀光型地質公園。

長梯隘景區地處武陵山脈北向支脈橫斷山左側之根部,距石門縣城137公里,相距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區110公里,距湖南屋脊壺瓶山32公里。長梯隘海拔600—800米之間,屬喀嘶特地貌,土壤酸性,黃壤,溶洞多、大、奇,民房多以有鑰匙頭、高門坎、高窗戶、吊腳木質結構為主,居民以土家族人為主,林茶相間、林煙相間、林房相間。境內森林茂密,山秀水清,生態優美,自然景觀雖然分散但較豐富,擁有一系列優美的大自然的傑作。

主要景觀


長梯隘景區內有豐富但很分散的旅遊資源:古銀杏、天目洞、花絲洞、青石林、紅石林、牙齒洞、東湖、西湖、天井屋、觀景亭、香爐觀(古廟,為遙望隘安溪八景之一)、觀猴峽、百果園、石鼓、百丈峽洞(華中第一大、長洞)、岩子口和龍頭河峽谷(統稱黃虎港峽谷,為遙望隘轄區,是華南第一峽谷)、萬畝生態林觀光園,鑰匙頭、高門坎、高窗戶吊腳木質結構房屋群、道爾堰山頂出泉水、古漢墓、千年銀杏古木參天、亮埡山狩獵場等。
花絲洞
方圓10畝,具有一秀、二奇、三宏、四神之特點,洞內神似“玉女梳頭”、“龜相獲罪”、“雙獅爭球”、“夫妻相親”等鐘乳石、壁形等達100多處,該洞氣勢宏偉,進入該洞宛如進入五星級大酒店的大廳,可作萬人大會堂,洞內地勢非常平坦,洞頂開有兩個天窗,好似天上神仙羨慕此地風光也爭著來看上一回,觀賞價值極高。
天目洞
洞廳面積近4萬平方米,洞頂有兩扇天窗,正午陽光直射,有如上蒼投下的兩束目光,形成了“洞中天目”的絕美之景。
夾山埡雲海
每逢雨後初晴,在夾山埡向東瞭望,均可看到1000餘畝雲海,峰高雲低,雲海中浮露出許多島嶼,雲騰霧繞,宛若佛國仙鄉;雲濤人才輩出卷,白浪滔滔,這些島嶼化若浮舟,像是“慈航普渡”。夾山埡雲海四季可見,方圓數百里,千峰萬壑在雲海中時隱時現。
夾山埡青石林群落
在花絲洞洞頂有100餘畝青石林群落,石與石之間或羊腸或夾縫,石中有樹,樹中有石,自然形態極為優美。
紅石林
紅石林呈現出晚霞般的赤紅色,與青蔥的樹木一起映襯著深藍的天空,美不勝收。
長梯隘
長梯隘
生態森林風光帶
全村2.4萬畝森林和生態林,生長茂密,山秀水清,遊客進入林區心曠神怡。
有機茶產業大走廊
分佈於栗長公路沿線3.5公里500畝茶園形成一道美麗的產業生態鏈。
岩子口峽谷
岩子口和龍頭河峽谷統稱黃虎港峽谷,為華南第一峽谷。河東古為遙望隘轄區。
百丈峽天坑
百丈峽四壁陡峻,底部與巨型溶洞相通形成巨大的天坑,百丈峽天坑屬湖南省內特殊的地質遺跡。近日,經湖南省地質研究所專家考察,發現百丈峽天坑是湖南省境內發現最深的天坑(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岩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質,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於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天坑最深處達340m,直徑達250m,呈圓筒狀,四壁陡峻,底部與巨型溶洞相通,溶洞之大、支洞之多、地勢之險要,至今尚未探明,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坑壁南側因岩體溶蝕和岩壁崩塌作用,形成了高50m,寬20m、跨度達50m的天生橋地質遺跡,橫亘岩壁之上,威嚴壯觀,成為通往天坑的一道天門。

文化活動


長梯隘所屬的羅坪鄉位於石門縣西北邊陲,這裡,居住著漢族及土家、白、苗、匡等7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土家族人為最多,是典型的土家民族聚居區。這裡土家民族民俗文化藝術蘊藏豐富,其墟場文化遠近馳名,山歌(俗稱“五句歌”)、土地戲(俗稱還儺願)、楊花柳(又稱地花鼓)、九子鞭、秧歌舞、圍鼓(又稱打點子)、日鼓(薅草鑼鼓)、夜鼓(又稱喪鼓)、漁鼓、舞龍、玩獅子、划採蓮船等民間藝術享譽四方,其中尤以山歌流傳最為廣泛,內容豐富,最具特色,深為群眾喜愛,並多次獲省、市、縣調演比賽金獎。1998年,羅坪鄉被湖南省文化廳授予“群眾文化藝術之鄉”稱號,2008年又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長梯隘村則是傳承羅坪傳統文化、發展特色產業的佼佼者。長梯隘村位於羅坪鄉西北,距鄉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全村總面積29500畝,有8個村民小組,是土家族人世居的地方。據清同治《石門縣誌》載:“中鄉自新關以上,山漸多,路漸險,北鄉全境,山愈總雜,有一所二關十隘,為覃、唐、伍、陳、鄭、諸姓。”這當中“十隘”就有遙望隘、長梯隘。
羅坪山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清同治《石門縣誌》記載:明朝中葉石門知縣嚴維在題詠《小鄉風俗》詩中曾這樣描繪:“山謳撻敗鼓,小據踏歌兒”,並註釋為“民間耕作,每擊鼓唱歌”。600年前的記述,生動寫照出山歌在當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與特有情景。羅坪鄉境內流傳的山歌有數千首之多,長梯隘村流傳的就有千餘首。這些山歌大多按照固定的幾種套腔演唱,常見的套腔有五種,其中以“翻天雲”套腔最為常見,這一唱腔集粗獷、高昂、幽默、活潑於一體,充分體現了羅坪山歌的藝術特色。羅坪山歌題材極為廣泛,遠至古代帝王將相,近到身邊花草樹木、恩愛情緣,大至大自然的日月星恆、山光水色,萬事萬物皆哥為歌。山歌中大量比興、誇張、雙關、對偶、排比、反覆、重疊的運用,絲毫沒有文人的雕飾斧鑿,處處突顯出率真、大膽與熱烈,形象地反映出這片山野的淳樸與生動,以及羅坪山歌植根山野獨有的藝術特色。
羅坪鄉是知名的民俗文化之鄉。有人說:“在羅坪,有水源的地方就有土家漢;有人住的地方,就有土家歌”。這話形象地說明了羅坪人對於山歌的摯愛和山歌在羅坪的普及。
在長梯隘村,無論男女老幼,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6、7歲的小兒,都能隨口唱出幾首山歌,而且,唱得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據不完全統計,羅坪山歌在長梯隘村普及率達到90%以上,擁有專業歌手22名,其中以覃朝達、覃遠明最為出名,被稱為羅坪的“山歌王”,兩人多次代表羅坪鄉出賽,並多次取得驕人的成績。為全面抓好土家文化的傳承工作,該村成立了領導班子,支部書記任組長,支村兩委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小組長及專業歌手為成員,並結合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工作目標,積極組織實施。一是抓隊伍,成立了8支文藝演唱隊、7支體育代表隊,演員、隊員達140多人。該村成立了100人的腰鼓、九子鞭隊,100人的廣播體操隊,100人的唱山歌隊伍。二是抓武裝。大部分人都自己掏錢購買了服裝。熱心文體活動的村民覃朝達花了400多元買了一套鼓具。添置了一副幕布、6套北路樂器以及腰鼓等器具;三是抓訓練。該村請來縣文化館老師面對面指導編排節目,請體育局的2名老師教做廣播體操。該村經常性開展群眾性文藝體育活動,如“篝火晚會”、國慶文藝會演等,同時該村還積極參加羅坪鄉“農民文化藝術節”並多次獲獎。長梯隘村生動活潑、異彩紛呈的群眾文體活動成為羅坪鄉一道亮麗的風景。
2011年,羅坪鄉成功申報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並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藝術之鄉——羅坪山歌之鄉”稱號;“湖南省群眾文化藝術之鄉”、“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三優群眾文化藝術之鄉”、“湖南省旅遊名村”、“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牌匾金光燦燦,流光溢彩。2012年,中央電視台3個頻道專程來羅坪拍攝外景,湖南省攝影家協會在羅坪舉辦“天畫羅坪”攝影大賽,自此,“湖南省攝影基地”正式落戶羅坪。
截止2013年3月,羅坪鄉共舉辦了10屆農民文化藝術節,組織各類演出活動162場,展示了原始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浩瀚豐澹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羅坪鄉長梯隘村的民族特色有著獨有的鮮明個性,它植根湘西北的廣袤山野,帶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當地土家人的民族特色,世代相傳,異彩紛呈。

歷史沿革


長梯隘古為土官轄區,正百戶曾伏沙為始任長梯隘土官,子孫世襲,自明洪武1369年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長達366年。
管轄許可權
隘者,峽隘關防之謂也。建縣於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石門縣,是土家族的重要發祥地與聚居地,至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將土家族納入朝廷直接管理,解除“蠻不出峒,漢不入境”的約定前,一直享有高度的政治自治、經濟自主與文化自由權。據安溪父老長者云:長梯隘轄安溪河西三小村。轄區官不支俸,兵不領餉。男子插槍種田,女子披甲饋餉,自給自足自治,不是桃花源,勝似桃花源。
長梯隘官
曾氏自稱後漢與覃萬傳受武侯之封,歷晉隋唐宋元為長梯峒長官。明隨覃添順起兵戰守腹內地方,世為長梯隘土官正百戶。石門渫陽曾氏,清嘉慶年間三修《曾氏族譜》,曾佗選撰序:“乾隆五十年,歲在己巳,十一月,吾弟澤選手持一小黃袱,謂曰:‘此系吾族世襲扎符宗圖冊。’吾喜而展讀之,宗圖中自明及本朝代次年月,歷歷不爽,……始祖仁輔公,據傳說漢末由江西遷石門,今按宗圖,自後漢諸葛武侯征蠻,隨本所覃萬傳出征有功,受長梯隘土官之職。
歷任土官:曾氏自曾伏沙起始任長梯隘土官,其子孫世襲,自明洪武1369年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長達366年。
土官任期:
曾伏沙32己酉1369
曾安信19辛巳1401
曾廣23庚子1420
曾壽52癸亥1443
曾珊22乙卯1495
曾憲43丁丑1517
曾萬忠22庚申1560
曾臣佐18壬午1582
曾世科23庚子1600
曾應科36癸亥1623
曾欽選36己亥1659
曾與賢40乙亥1695
相關詩詞
長梯隘曾伏沙百戶土官贊
洪武己酉歲,伏沙授土官。
防守長梯隘,練兵山谷間。
百姓承長治,朝廷得久安。
兒女膝前繞。福蔭數百年。
裔孫慶軒州生氏撰
長梯隘曾伏沙百戶土官贊
英雄出亂世,百戶曾伏沙。
明擇徐丞相,效命朱重八。
苦心安黎庶,妙計敗蠻誇。
防守長梯隘,竭誠衛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