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友誼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位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三八廣場8號,成立於1946年,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急救、保障、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為大連市醫保定點醫院

歷史沿革


醫院前身前身是中蘇醫院。
1946年7月1日,大連市立醫院更改為大連市傳染病院。
1947年5月,關東公署衛生廳與蘇聯駐軍在大連籌建大連中蘇醫院。
1949年1月,大連市床染病院改為大連市立醫院。
1951年,與衛生局配備的人員合併為第三戰勤醫院。
1955年,大連市立醫院更名為旅大市立第一醫院。
1956年,4月21日,與旅大市立醫院合併,改稱為旅大市中蘇友誼醫院。
1965年4月,旅大市中蘇友誼醫院更名為旅大市友誼醫院。
1966年6月,旅大市友誼醫院改名為旅大市第一人民醫院。
1969年,先後搬遷到三地農村,組成戰備醫院。
1969年10月,組成旅大市中山區人民醫院。
1970年5月,旅大市中山區人民醫院搬遷到原旅大市第一人民醫院址。
1982年1月10日,中山區人民醫院正式移交大連市衛生局。
1982年2月1日,中山區人民醫院改名為大連市友誼醫院。
1982年2月11日,中山區人民醫院更名為大連市友誼醫院,由區級醫院變更為市級醫院。
1983年3月,市政府決定大連市友誼醫院兼大連紅十字醫院。
1987年,更名為中心醫院。
2011年正式命名為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友誼醫院。

科室設置


醫院設有普通外科、肝膽外科、介入放射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頜面頭頸外科、婦科、麻醉科、心臟外科、胸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風濕免疫科、老年病科、中醫(康復)科、腎內科、腫瘤血液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重症醫學科、病理科、兒科、皮膚科、檢驗科、健康管理中心、核磁成像診斷科、電生理科、超聲科、急症科、輸血科、消化內鏡中心等臨床和醫技科室。其中,肝膽外科、泌尿外科、超聲診斷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老年病科為市級重點專科。

醫護團隊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姓名:王利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普外科二(胃腸)病房主任兼外科主任 
診治範圍:胃腸腫瘤及甲狀腺疾病。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姓名:付維利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肝膽二病房主任 
診治範圍:肝移植、肝癌治療、複雜膽石症、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胰腺疾病等。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姓名:梁法生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肝膽研究所副所長、普外八(微創)科主任 
診治範圍:腹腔鏡微創手術。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姓名:譚文翔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肝膽外科主任、大連市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 
診治範圍:肝膽外科疑難、複雜病例。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姓名:盧茗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腎內科主任 
診治範圍:腎臟疾病診治和終末性腎疾病管理。

領導團隊


姓名職務
盧成華黨委書記、主任醫師、骨外科主任。連醫學會老年病專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遼寧醫學會老年病專科分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醫學委員會委員。負責醫院黨務工作。
侯旭院長、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國際泌尿外科學會會員、省泌尿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市泌尿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市性學會前列腺委員會主任委員、市醫學會理事會理事、市醫師協會理事。主持醫院全面工作。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醫院每年承擔局級及以上課題10餘項,近年來共獲得省、市科技進步和新技術應用獎10餘項。

文化傳統


宗旨

弘揚人文精神,讓人民和社會滿意

醫院環境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

醫療設施


醫院設有床位近1200張,配有GE1.5T雙梯度MRI、64排CT、內窺鏡、彩超、潔牙噴砂設備、LEEP刀、X線、超細電子胃鏡、電子超聲內鏡、電子十二指腸鏡、B超雙重定位系統功能電磁波碎石機、經皮腎鏡超聲彈道碎石清石系統、輸尿管鏡等醫療設備。

獲得榮譽


2020年8月21日,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被評為“疫情防控表現突出集體”榮譽稱號。

醫院地址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三八廣場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