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寨村

河南省新野縣上庄鄉下轄村

王寨村隸屬於河南省新野縣上庄鄉,位於上庄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6公里。東南鄰上庄行政村,西連馬集行政村,北與楊營行政村相毗鄰。南北長2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約2.9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積2400畝,人均1.35畝。

2003年村委轄王寨、何坑及年庄三個自然村,十個村民小組,戶數460戶,1713人,其中:男870人,女843人,18歲以上勞動力為1123人。漢族920人,蒙古族792人,土家族1人。村計生率100%,綜合節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以內。總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16%,中學文化程度79%,高中文化程度2%。有王、何、張、譚、韓、李、田、廖、年、柳10個姓氏。

概況


河南省新野縣上庄鄉王寨村隸屬於河南省新野縣上庄鄉,位於上庄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6公里。東南鄰上庄行政村,西連馬集行政村,北與楊營行政村相毗鄰。南北長2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約2.9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積2400畝,人均1.35畝。2003年村委轄王寨、何坑及年庄三個自然村,十個村民小組,戶數460戶,1713人,其中:男870人,女843人,18歲以上勞動力為1123人。漢族920人,蒙古族792人,土家族1人。村計生率100%,綜合節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以內。總人口中小學文化程度16%,中學文化程度79%,高中文化程度2%。有王、何、張、譚、韓、李、田、廖、年、柳10個姓氏。

建置沿革


1974年以前王寨、上庄歸一個生產大隊,12月後王寨與上庄分開,成立了王寨生產大隊,1983年更名為王寨村委員會。

自然狀況


該村地處白河西岸,礓石河以東,地勢北高南低,交通十分便利,省省(四趙路)穿越南北,田汲路貫穿東西,省邊以東為粘壤土,以西為粘土,粘壤土佔總耕地的55%,境內有黃渠溝及柳陽河,有利於農作物的排水。該村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農業經濟


作物種植
20世紀70年代農村實行的是以生產隊為基礎的集體所有制,生產力落實,管理粗放,糧食產量低。該村種植以紅薯為主,農民的生活以紅薯為主糧,雜糧為輔,白面是很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該村以小玫、棉花為主,間有花生、芝麻、大豆、玉米作物。1978年,棉花畝產50公斤,小麥畝產240公斤。2003年糧食種植面積2534畝,總產量706000公斤,畝產279公斤,棉花種植面積不1211畝,總產86000公斤,畝產71萬斤,花生種植面積496畝,畝產260公斤,瓜菜種植面積230畝。
畜牧養殖
2003年該村建立了皮雜牛繁育基地,有專業戶6家,養牛1萬頭,養雞場4個,養雞1700隻,年產蛋量25500萬斤,養豬場2個,每個養殖養豬百頭以上。2003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19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74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935元。
農業機械
建國初期,該村主要靠牛拉犁耕田,運輸靠牛拉人擔。70年代后,人畜力相作,逐步有機械所代替。2003年全村有手扶拖拉機110台,電動機及柴油機70台,農用水泵及潛水泵160台,脫粒機60台,大型收割機1台,四輪車8台,農用三輪車18輛,為農業增收、經濟建設奠定了基礎。

工業經濟


建國初期,村民原在辦的“副業”和“多種經營”多為手工加工和零星的商業、服務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該村逐步辦起了麵粉廠、予制廠、磚廠等。2003年村有企業9個,從業人員達到190人,企業總收入200萬元,實現稅收30萬元,商業服務網點60個,從業人員136人,經營項目有糧面、油、餐飲、煙酒、副食及批發、百貨、布匹、服務及加工、干共調味品、化妝品、農藥種子、化肥、五金交電、農機配件、木材加工等,年銷售額1100萬元。
村外出務工人員始於1988年,當年外出人員16人,2003年外出人員有316人,人均收入6000元。

基礎設施建設


村鎮建設
截止到2003年,該村主幹道全部礓石硬化,村民建房個人申請,鄉政府審批,布局合理、規範,道路暢通。村村通水泥道路硬化完成。
農田水利建設
解放前,該村水患無窮,旱地澆,澇不能排,靠天吃飯。1978年,村有機井30眼,配套設施不太完善,沒有管道,既浪費水源及燃料。2003年村有機井60眼,有效溉灌面積達2000畝,遇見乾旱天氣5—7天地能澆 一遍。2002年對村內排水溝進行了整理,真正做到了旱能澆,澇能排,溝相通,路相連,溝路林一體化。

王寨新型城鎮社區


王寨新型城鎮社區是上庄鄉“城鄉一體化、中心集鎮化、農村社區化”的發展理念實施的一項重要惠民工程。該鄉依託集鎮,將新型社區的建設和集鎮的板塊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該工程東起四趙路,西至花長路,南接育才路,北到磚廠,佔地70畝,新建新型居民房屋700多間,可解決300多戶的居住就業需求,總投資在6200萬。該工程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聘請專業規劃公示按照新型社區的要求,修建三縱三橫六條道路。配套設施完善的惠民生活廣場遊園,老年活動中心,幼兒園、學校、醫院、大型超市、專業農資市場及商住小區。該工程將成為現代化、規範化、順民意的新型社區,將對拉大集鎮框架,提升集鎮品味、繁榮集鎮市場起著重要作用!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