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0年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發行的合輯

《1》是一張由The Beatles樂隊(譯名:甲殼蟲樂隊或披頭士樂隊)發行的精選專輯,於2000年11月13日發行。這張專輯幾乎涵蓋了樂隊在1962年到1970年間在英國和美國的每一首單曲。

獲獎記錄


它在超過35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多全國排行榜榜首的專輯。

專輯背景


原文
The Beatles work was always impeccable. Those four young men, John, Paul, George and Ringo, broke so many records and so many barriers and they will be remembered for be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music creato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collection of number ones is taken from the most widely circulated charts in the UK (Record Retailer) and the USA (Billboard).
Looking through the list of songs brings back so many memories for me. My first thought was about Love Me Do - our first single. To begin with nobody wanted to know, even in our own record company. But after a lot of hard work it entered the Top 20 in the UK, and in the States it later reached number one. From then on John and Paul seemed to burst with inspiration. Those early songs were so fresh and sparkling, always surprising and delighting me with each new offering. Never did they fall back on cliche or a rehash of an earlier success. Each one was a gem. Before long their worked spurred George into writing great material too, like the classic ballad Something.
It barely took eight years to cover this collection - Love Me Do to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 but it was a lifetime in the world of rock and roll. A wonderful collection, and wonderful for me to have been there.
George Martin
翻譯
甲殼蟲樂隊的工作總是無可挑剔。那四個年輕人,約翰,保羅,喬治和林戈,既打破了這麼多的記錄,又打破了重重的阻礙,他們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音樂創作者將會被永遠銘記。
這個合輯(數字“1”)中的作品選自英國(Record Retailer排行榜)和美國(Billboard周榜)最廣泛流通的排行榜。
看著歌曲列表,許多回憶湧上心頭。我的第一個念頭便是《Love Me Do》-我們的第一張單曲。最開始,即使是在我們的唱片公司,也沒人想知道他。但在費盡心血后,它進入了英國的Top 20;而在美國,它已經到了第一。從那時起,約翰和保羅似乎都靈感爆發。那些早期的歌曲是如此新鮮,如此閃閃發光,每個新的作品都令我驚訝,令我高興。他們從來沒有提到那些陳詞濫調或者先前的成功,儘管每一個成功都像寶石一般。不久之後,他們的工作激勵喬治寫出了偉大的素材,例如經典民謠《Something》。
完成這個合輯幾乎花了8年時間 - 從《Love Me Do》到《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 但它是搖滾界的一生。這張專輯是個好極了的的收藏,我能一直伴其(The Beatles)左右也是好極了。
喬治·馬丁(1926年1月3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金牌製作人。他為為各式樂隊發行的唱片總數超過700張,其中為披頭士樂隊操刀製作了12張專輯,被稱為“第五披頭士”。)
(SELDON WANG翻譯)
由製作人 喬治·馬丁和(當時)三位倖存的樂隊成員製作,包括27首披頭士樂隊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英國零售商 50強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在美國廣告牌上排名第一。
這張專輯基本上是早期專輯“ 20 Greatest Hits ”的美國和英國版本的組合,增加了“ Something ”(由於時間限制,它被排除在20個最佳片段之外)。

專輯曲目


The Beatles – 1
01 Love Me Do
02 From Me to You [Mono]
03 She Loves You [Mono]
04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05 Can’t Buy Me Love
06 A Hard Day’s Night
07 I Feel Fine
08 Eight Days a Week
09 Ticket to Ride
10 Help!
11 Yesterday
12 Day Tripper
13 We Can Work It Out
14 Paperback Writer
15 Yellow Submarine
16 Eleanor Rigby
17 Penny Lane
18 All You Need is Love
19 Hello, Goodbye
20 Lady Madonna
21 Hey Jude
22 Get Back
23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
24 Something
25 Come Together
26 Let it Be
27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專輯賞析


01 Love Me Do
錄製信息:1962年9月11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2年11月5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4年4月27日(排行榜一周榜首 5月30日)
《Love Me Do》是喬治·馬丁和披頭士樂隊的第一首單曲。“你知道我愛你,我很真誠的。所以,請愛我吧!”(You know I love you, I'll always be true. So please, love me do.) 毫無顧慮的歌詞,大膽地表達情感,就是披頭士樂隊的早期風格。
02 From Me to You [Mono]
錄製信息:1963年3月5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3年4月11日(排行榜榜首7周 4月4日-6月21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3年5月6日
《From Me to You》又是一首關於“愛”的歌。似乎披頭士樂隊總是離不開“愛”這個主題。“打個電話給我,我就會把我的心和愛一起給你送去。”(Just call on me and I'll send it alone, with love, from me to you.) 無限地給予他人愛,便是披頭士的作風。
03 She Loves You [Mono]
錄製信息:1963年7月1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3年8月23日(排行榜榜首6周 9月14日-11月11日&12月7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3年5月6日
《She Loves You》說的還是“愛”。不過這次,他們在幫助一個木納的人,顯然,他傷到了女朋友的心。他們告訴他:“她說愛你,你知道那不賴吧!她說愛你,你知道你應該開心啊!”(She says she loves you, and you know that can't be bad. She says she loves you, and you know you shou be glad!) 之後他們對他說:“和她道歉!”(Apologize to her!) 真是有趣的對愛情的忠告。
04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
錄製信息:1963年7月1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3年8月23日(排行榜榜首6周 9月14日-10月11日,11月30日&12月7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3年9月16日(排行榜榜首2周 1964年3月21&28日)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歌。“我想抓住你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什麼時候,該抓住誰的手呢?留給我們去思考。
05 Can’t Buy Me Love
錄製信息:1963年10月17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3年11月29日(排行榜榜首5周 12月14日-1月17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3年5月6日(排行榜榜首7周 1月1日-3月20日)
“我的愛是買不來的!”(Can't buy me love!)披頭士們在《Can’t Buy Me Love》中大聲向世界呼喚他們所嚮往的沒有銅臭味的愛情。“你說你不要鑽石戒指?好啊,我很滿意!”正是披頭士樂隊的愛情觀讓人們如此嚮往他們歌聲所創造的世界。
06 A Hard Day’s Night
錄製信息:1964年4月16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4年7月10日(排行榜榜首3周 7月25日-8月14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4年7月13日(排行榜榜首2周 8月1&8日)
《A Hard Day's Night》以一個像狗一樣在深夜拚命的加班族的角度訴說出了對金錢壓迫的不滿,對真正的“家”的追尋。
07 I Feel Fine
錄製信息:1964年10月18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4年11月27日(排行榜榜首5周 12月12日-1月15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4年7月13日(排行榜榜首3周 12月26日-1月15日)
《I Feel Fine》開頭輕快的小調直接透露出了“我感覺很好”這個訊息。一個和女朋友相處甚歡的人,究竟會有著怎樣的心情呢?敬請在這首歌中探尋。
08 Eight Days a Week
錄製信息:1964年10月6&18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2月15日(排行榜榜首2周 3月13&20日)
“一周給我八天愛你!”這就是為何一周要有8天。和相愛的人在一起,時間總是不夠!(又是愛)
09 Ticket to Ride
錄製信息:1965年2月15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5年4月9日(排行榜榜首3周 4月24日-5月14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4月19日(排行榜榜首1周 4月22日)
《Ticket to ride》是某人對於拿到了一張去旅行的票后不給理由而急於遠去的女友的不滿與抱怨,又暗含著希望女友不會離他而去。
10 Help!
錄製信息:1965年4月13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5年7月23日(排行榜榜首3周 8月7日-8月27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7月19日(排行榜榜首3周 9月4日-9月24日)
《Help》是“救命!”,是“幫幫我!”,是作者對幫助的思考。
11 Yesterday
錄製信息:1965年6月14&17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9月13日(排行榜榜首1周 10月9日-11月5日)
優美的旋律,雋永的歌詞,刻劃出每個人心靈深處那失落在時間中的影子。不論文化背景、社會地位、審美取向,甚至是否愛好音樂,幾乎人人都會被這首歌打動,它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作為一首吉他彈唱歌曲,《Yesterday》編配簡單而精妙,其和弦進行模式更是堪稱經典。這首歌充分體現了披頭士的創新精神,打開了他們願意嘗試新聲音的大門。《Yesterday》象徵了披頭士的搖滾世界,他們已經從四個傲慢的年輕人突變為成熟的文學家。
12 Day Tripper
錄製信息:1965年10月136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5年11月3日(排行榜榜首5周 11月18日-1月21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11月6日
《Day Tripper》即日行者,浮遊嗎?各位敬請自行探尋。
13 We Can Work It Out
錄製信息:1965年10月20&29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5年11月3日(排行榜榜首5周 11月18日-1月21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11月6日(排行榜榜首3周 1966年1月8,15,29日)
《We Can Work It Out》絕對適合在和女朋友吵架後放來聽聽!
14 Paperback Writer
錄製信息:1966年4月13&14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6年6月10日(排行榜榜首2周 6月25日&7月2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5月30日(排行榜榜首2周 6月25日&7月9日)
《Paperback Writer》是一首講述作家向出版社拚命講述自己故事和創作經歷的歌,是披頭士樂隊為其他人吶喊的代表。
15 Yellow Submarine
錄製信息:1966年5月26日&6月1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6年8月5日(排行榜榜首4周 8月20日-9月16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5年8月8日
《Yellow Submarine》唱出了一隻潛水艇中船員的生活故事。歌詞的敘述視角很難判斷。在主歌第一段,敘述者“我”是小鎮的一個居民,大概是一個孩子。鎮上的一個曾經當過海員的人常常給敘述者和朋友講述當年在潛艇上的生活。隨後視角也許是這名海員,從他的角度仍然以第一人稱回憶當年的經歷。另一種解釋則是聽故事的“我們”受到感染,也同樣出海旅行。他們迎著太陽航行,進入綠色的大海,在波浪下生活在他們的黃色潛水艇里。他們在潛水艇中過著安逸的生活,朋友都住在一起,一切需要都得到滿足。甚至還有樂隊給他們伴奏。這首歌也代表了當初幫助甲殼蟲成名的那種友好合作的團結氣氛。Paul和John在這首由Ringo主唱的歌曲上合作得非常好。雖然歌曲主要是Paul的創作,但John在編曲方面有很大貢獻,大部分音效都是他玩兒出來的。
Paul說,這只是兒童歌曲,就像一般兒歌的歌詞一樣,沒有深層的含義。且不說他對兒歌的評價是否公正,但僅從這首歌看,歌曲實際上再現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儘管歌曲中從未提到過“童年”這個詞,但歌詞中塑造了一個沒有爭執和糾紛的世界,這裡幾乎每天都是歡樂的聚會。歌曲中描寫的那種對五光十色的世界的熱愛,以及與朋友安逸的生活,都透露出對單純的童年時代的懷念。
16 Eleanor Rigby
錄製信息:1966年4月28,29日&6月6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6年8月5日(排行榜榜首4周 8月20日-9月16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6年8月8日
該曲表現手法上最令人震駭的莫過於八支提琴層層疊疊交織出來的氣魄,Beatles的製作人喬治·馬丁多年以後仍十分以這首歌的編曲自豪(據他說是受到特呂弗《華氏451度》電影音樂的啟發)。我們聽到的,鮮活、生動的琴音,是Abbey Road錄音間第一次嘗試把麥克風擺在極靠近琴身、幾乎觸碰到琴弦的位置收音的成果。工程師Geoff Emerick在聲音的處理上煞費苦心,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聽過這首歌,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它已經完全走出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早期流行歌的套式,把流行音樂的可能性帶入了全新的領域。在整整三十年後聽這首歌,不落俗套的編曲和澎湃的音場仍然令人動容。從這首歌,我們見證了搖滾樂從早期的"Rock and Roll"——直來直往、屬於青少年的娛樂、主題也比較單純天真的音樂,漸漸轉型成"Rock"——一種足以反映出青年世代深層思維的文類、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具備題材與手法上無限的可能性——的複雜過程。
死亡並不是一般流行音樂願意碰觸的題材,也不是青少年聽眾習慣面對的主題。這首歌呈現死亡的方式在當時確實引起很大的震撼。
「啊看看所有寂寞的人」,每次聽到這句歌詞,腦中浮現的影像是灰色的天空 和蟻般行走的人群,像是Giacometti那些瘦瘠殘破的人像。壅塞的人群中,每一 個個體卻都是孤獨的。「所有寂寞的人」,一個空虛的巨大群落。
這首歌有兩個角色:Eleanor Rigby是寄住在教堂里的清潔婦;Father McKenzie 則是這座教堂的神父。第一段是Eleanor Rigby的故事,只有短短五行。鏡頭從高 高的雲端倏然降下,轉為特寫:她在婚禮結束之後的教堂,撿拾著地上留下來的 米粒--西方國家的習俗,婚禮的賓客是要向新人灑米以示祝福的。然而這一幕,婚禮已經結束,喧囂的賀客和快樂的新人都已離去,只留下Eleanor Rigby在空蕩 的教堂里收拾殘局--她已經錯過了無數場婚禮,也不屬於熱鬧的喜宴,她沒有自 己的婚禮。她活在一場夢裡,可能是沒來得及實現的美夢,也可能是茫然不知所 知的空虛。「在窗前等待/戴著一付藏在門旁瓮里的臉/到底是為了誰」--在Beatles 所有的作品里,這絕對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幾個意象之一。藏在瓮里的臉是甚麼 樣的一張臉?一張以歲月腌漬的臉?一張拒絕衰老的臉?一張蒙塵褪色的臉?意 識上或許她不願衰老,但實際上,她的臉孔已經陳舊了,而且在窗前等待,也只 是枉然,並沒有人會為她而來。那麼她在等待誰呢?也許,連她自己也說不上來。我們繼續想想--等在窗前、戴著一張臉,那麼當她回過身、走進房裡,在自己 的隅角,她把臉擺進門邊的瓮里,自己便沒有了臉孔...這是多麼恐怖的意象...
「這些寂寞的人/他們來自何方/這些寂寞的人/他們屬於何處」,在龐大的世界 里,伊們懸吊在天空和地面之間,無由所知、不明去向。
然後我們遇到第二個寂寞的人,神父McKenzie。我們看到他的第一個鏡頭,是 伏案寫著證道的講稿,而這些教訓的語句「沒有一個人要聽」。這些詞句在降生 的同時便註定被遺忘。神父空擁一個發聲的喉嚨、台下卻缺乏聆聽的耳朵,當然,也缺乏接納的心。那些聖潔崇高的意象不再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那麼他到 底在乎甚麼呢?看看他工作吧(歌者牽著你的手,指著Father McKenzie對你說 這句話:look at him working!),獨居的神父在夜裡縫補著自己的襪子--多麼 凄涼的場景--「四下無人/沒有人走近」。冰冷、無奈、漠然、認命的一個寂寞角色。「這些寂寞的人/他們來自何方/這些寂寞的人/他們屬於何處/啊看看這些 寂寞的人...」我們走到第三段。
第三段,最後這兩個寂寞的人終於結合了,但卻是透過一場葬禮--Eleanor Rigby 死了。不僅死了,而且被徹底地遺忘--「與她底姓名一同埋葬」。生時孤獨,死 后亦然,她的葬禮沒有人來。葬禮上唯一的來客是主持儀式的神父McKenzie,一 場簡陋冷清的告別式。葬禮結束,神父自墓地走出,且邊走邊撣去手上的灰塵-- 一個驚心動魄的冰冷畫面--「沒有人得救」。Eleanor Rigby回歸塵土、化為冷雨 和枯草;神父則將繼續更加寂寞地生活下去,沒有人得救,既不因那原就沒人要 聽的講道得救、亦不因這場凄涼的葬禮而覺悟。寂寞的人從哪兒來?寂寞的人到 哪兒去?我們仍然沒有答案,空虛孤寂的感覺在兩分零七秒的短歌里散溢開來,一直一直延伸下去。
這是Paul McCartney在二十四歲這年寫下的歌。
17 Penny Lane
錄製信息:1966年12月29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7年2月17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7年2月13日(排行榜榜首1周 3月18日)
《Penny Lan》展現了英國20世紀“便士小巷”的生活圖景,輕快,生動,有趣,栩栩如生。
18 All You Need is Love
錄製信息:1967年6月14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7年7月7日(排行榜榜首3周 7月22日-8月11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7年7月17日(排行榜榜首1周 8月19日)
《All You Need Is Love》道出了簡單的愛。
19 Hello, Goodbye
錄製信息:1967年10月2日-11月2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7年11月24日(排行榜榜首7周 12月9日-1月26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7年11月27日(排行榜榜首3周 12月30日-1月19日)
《你好,再見》,簡簡單單的一首歌,朗朗上口的調子。
20 LadyMadonna
錄製信息:1968年2月3&6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8年3月15日(排行榜榜首2周 3月30日&4月6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8年3月18日
這首歌的靈感來自著名的藍調鋼琴演奏家Fats Domino法茲多米諾。在1994麥卡尼回憶說:“'lady madonna是我坐在鋼琴就想寫一個爵士布魯斯的事而創作的。因為某些原因讓我想起了法茲多米諾,所以我開始唱法茲多米諾印象。它帶走了我的聲音,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
21 Hey Jude
錄製信息:1968年7月31日&8月2日,Trident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8年8月30日(排行榜榜首2周 9月14&21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8年3月18日(排行榜榜首9周 9月28-11月29日)
《Hey Jude》以其簡單通俗而又內涵豐富的歌詞,能輕易打破英美兩種文化間的隔閡,同時又在兩種文化間激起了迥異的想象。這首寫給孩子的歌,寄託著希望,展現著無盡的人文關懷。這首激勵捷克的抒情曲,被稱為歌唱獨立和反抗精神的另一首國歌。自1986年,《Hey Jude》的歌聲傳遍世界,響徹鐵幕內外、後方與前線。橫空出世的《Hey Jude》註定與1968彼此纏繞,釀成一代人難遣的鄉愁。
22 Get Back
錄製信息:1969年1月28日,Apple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9年4月11日(排行榜榜首6周 4月26-6月6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8年5月5日(排行榜榜首5周 5月24-6月27日)
“回來!回來!會到曾經屬於你的地方!”一聲聲吶喊,召喚著那些遠去的人們,誤入迷途的人們,有力而振奮人心。
23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
錄製信息:1969年4月14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9年5月30日(排行榜榜首3周 6月14-7月4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8年6月4日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是披頭士的一首單曲,由約翰列儂創作,署名“列儂麥卡特尼”。1969年5月,歌曲被發行為單曲。歌曲內容圍繞著列儂與小野洋子的婚姻展開。這首單曲是披頭士在英國的第17支冠軍單曲,也是披頭士最後一首英國冠軍單曲。
24 Something
錄製信息:1969年5月2&5日,7月16日&8月15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9年10月31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8年10月6日(排行榜榜首1周 11月29日)
當喬治·哈里森在1968年期間錄製披頭士專輯《The Beatles》時,在空檔期間便已在嘗試創作《Something》。之後因歌曲成品趕不上《The Beatles》的進度而未編列在該專輯里,但當時哈里森創作的《Something》雛形樣本有收錄之後在1996年發行的披頭士精選專輯《Beatles Anthology 3》中。
這首歌開頭的詞句“她走動的方式有某種感覺”(Something in the Way She Moves),是來自於披頭士成立的蘋果唱片公司旗下歌手詹姆士·泰勒的同名歌曲《Something in the Way She Moves》。作品當中的第二句歌詞“別的愛人無法如此吸引我”(Attracts me like no other lover)則是在創作的最後階段才決定的,而在敲定此字句之前,哈里森曾採用了一些臨時用的韻腳字句如“像花椰菜般如此吸引我”(Attracts me like a cauliflower)、“像石榴般如此吸引我”(Attracts me like a pomegranate)等。
《Something》的音樂錄像是由披頭士的隨行助理伊爾·艾斯本諾所拍攝。影片的內容為四名披頭成員在各自的家中和自己妻子陪同的模樣,及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保羅·麥卡特尼與琳達·伊斯曼、林戈·斯塔爾與莫琳·史塔基,而喬治·哈里森則與貝蒂·伯伊德一同。
因《Something》為一首情歌、加上該音樂錄像是和異性伴侶在一起的內容,哈里森曾被反應《Something》是否為妻子貝蒂·伯伊德所寫出的歌曲的可能性,而哈里森對此則表示著:“雖然很多人推測《Something》是我為貝蒂所寫的,但事實上在創作這首歌時我腦子裡反而是在想關於雷·查爾斯的事情”。不過在2007年貝蒂·伯伊德發表的個人自傳《Wonderful Tonight》里,另提出哈里森確實曾當面告訴她是因她才寫了這首歌的說法。
25 Come Together
錄製信息:1969年7月21-23,25,29.30日,Abbey Road,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69年10月31日
美國單曲發行:1969年10月6日(排行榜榜首1周 11月29日)
這首歌由披頭士樂隊的主要成員之一John Lennon創作,收錄在樂隊專輯Abbey Road中。
ABBEY ROAD通常被認定為披頭士樂隊的最終專輯,不過這張專輯依然在全世界取得了非常令人矚目的成績,因為此時的披頭士熱潮並沒有減少。但是在這張專輯發行之前的1970年的4月10日,保羅·麥卡特尼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他將退出披頭士樂隊,從此也宣告了偉大的披頭士樂隊即將進入歷史。最初的時候由於人們還不了解情況,所以率先提出離隊的麥卡特尼受到了歌迷和媒體的巨大壓力,但是當一切漸漸清楚之後,人們似乎認為四名偉大的音樂家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註定了樂隊的解體。而從樂隊解體以後,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也有名無實。1970年10月31日,麥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完全解散披頭士樂隊,並且禁止樂隊重組,經過長達一年的審理辯論之後,最終訴訟被法庭批准,披頭士樂隊從此以後再無任何希望重新複合。
歌名暗示著樂隊的成員們終於又走到了一起。畢竟他們已經不在一起很久了,自從1967年錄製完Magical Mystery Tour之後,支離破碎的日子便始終在繼續著,即使是Get Back都沒能將他們從新拉回到一起。Come Together是一句非常重要的宣言,告訴世人這是一張久違了的The Beatles四人合力作品。
有趣的是這首歌的作者與演唱者是一心想著儘快散夥的--John Lennon。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唱片結尾部標誌著樂隊解散的歌曲--The End 出自一心想著挽救樂隊的Paul McCartney之手。John用完全沒有表情,脫力且飄忽不定的演唱演繹了這首歌,歌曲帶足了叛逆,搖味十足,傳便街頭巷尾,被公認為20世紀最佳搖滾單曲之一。歌曲中John有一句含糊不清的歌詞始終出現,聽上去像[xiu]的發音,給人以十分詭異的感覺。其實這句歌詞是"Shoot Me" 意為 "開槍打我"。令人悲哀的是,11年之後John的一位牢牢記住了這句歌詞的死忠粉絲將其轉變為了殘酷的現實。
26 Let it Be
錄製信息:1969年1月31日,Apple錄音室,4月30日&1970年1月4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英國單曲發行:1970年3月6日
美國單曲發行:1970年3月11日(排行榜榜首2周 4月11&18日)
1968年年末,披頭士放棄了現場表演兩年多后,保羅·麥卡特尼渴望樂隊重返舞台表演。當年的《White Album》錄音環節已經看到隊員間一些嚴重的爭論,和續漸催向緊張的關係。麥卡特尼認為樂隊因為多年沒有作現場演奏,已失去凝聚力。這時麥卡特尼想起來母親曾說過的一句話:“讓一切都隨其自然”,於是麥卡特尼開始構思這首歌曲。麥卡特尼母親的名字叫瑪麗,所以他用聖經中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來代指自己的母親,於是誕生了“Mother Mary comes to me”這句歌詞。
1969年1月3日,披頭士為了拍攝紀錄片《順其自然》,在特威克南電影製作室首次演唱了該首歌曲,該版本中只有保羅·麥卡特尼的鋼琴聲和歌聲。同月31日,披頭士在Apple工作室錄製了正式版本。
《Let It Be》是披頭士最偉大的歌曲之一,是同名專輯中的一顆寶石,這首福音歌曲的歌詞是麥卡特尼寫過最好的了。歌曲的傷感引導了它的宏偉氣氛。《Let It Be》會持久,因為它的結構和歌詞簡單而又強大。麥卡尼特美好的鋼琴演奏以及喬治·哈里森精緻的吉他獨奏,使歌曲完美。歌曲的音調是A大調,擁有每分鐘69次的慢節拍,麥卡尼特的聲音跨度從E#4到A#5。
順其自然吧。
27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錄製信息:1969年1月26日&31日,Apple錄音室,1970年4月1日,Abbey Road錄音室,倫敦
美國單曲發行:1970年5月11日(排行榜榜首2周 6月13&20日)
這首歌是麥卡特尼在蘇格蘭他的農場寫下的。他受啟發於披頭士當時面臨解散的緊迫形勢:“我當時只是坐在鋼琴旁,開始演奏它拼湊旋律,想象著它被Ray Charles(著名黑人音樂家,R&B之王)演繹。我總是在平靜的蘇格蘭發現靈感!”
後來麥卡特尼錄製了一個demo,在披頭士錄音師的建議下,這首歌在1968年9月被樂隊錄製。
這首歌來自於蘇格蘭B842公路,這是蘇格蘭一條50KM的長路。
麥卡特尼解釋說:“這是一首悲傷的歌。我喜歡寫憂傷的歌曲,這是一個很好的背包,因為你可以承認有更深的感情,把你自己放在這。這是一個很好的車,它省去了去看精神病醫生。”

整體評價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樂隊,二十七首冠軍細碟,一次過收錄在一張鐳射唱片裡面!由六三年推出《Please Please Me》到最後一張專輯《Let It Be》,The Beatles只得七年壽命,但卻生產了二十七首冠軍歌,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然,如果你已經擁有了《1962-1966》和《1967-1970》兩套精選唱片,這張《1》對你的吸引力未必很大,作為一個普通樂迷,已經差不多擁有了最流行的The Beatles作品,不過如果你是忠實的「披頭迷」,這張唱片的價錢還是省不了的,因為唱片的小冊子印滿了每一張細碟的原裝封套,無論是英國版、美國版、法國版或日本版均一併印載,仿如一本迷你的The Beatles細碟全書。
況且《1962-1966》和《1967-1970》都是雙唱片集,而各自收錄的歌曲亦只是廿多首,相比之下,《1》就更物超所值了。
Mariah Carey在98年也曾推出過一張叫《#1's》的冠軍細碟精選唱片,但就只收錄16首歌,還要強硬將翻唱Brenda K.Starr的《I Still Believe》(林憶蓮比她更早翻唱!)和幾首未能奪魁的單曲加諸其中,比起廿七首冠軍歌,也實在相差太遠了!
在懷緬昔日的光輝之際,我們也應該期望著下個巨人的出現,只是,巨人得來不易,還是繼續播放《Yesterda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