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二級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華中農業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源自20世紀40年代陳華癸院士創立微生物學科;1994年10月10日,由原華中農業大學生物技術中心、土壤農業化學系微生物學科專業、原中心實驗室電子顯微鏡室、分析測試室組建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截至2019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設3個系,8個教研室,2個實驗教學中心;開設3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141人,其中專任教師105人,包括教授58人,副教授38人,講師9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

歷史沿革


20世紀40年代,陳華癸院士創立湖北省立農學院微生物學科。
1953年,華中農學院成立土壤農化系。
1982年,學院獲得世界銀行貸款,開始籌建中心實驗室。
1987年,學校生物技術中心組建,開始對作物、動物和微生物進行生物技術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1993年,獲批分子生物學博士點和碩士點,是當時農林院校唯一的分子生物學博士點。
1994年10月,經農業部批准,由原華中農業大學生物技術中心、土壤農業化學系微生物學科專業、原中心實驗室電子顯微鏡室、分析測試室組建成立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1998年,學院獲首批生物學博士學位授予權。
2019年,學院獲批生物工程博士后流動站。華中農業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生物技術系、生物科學系、生物工程系
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
截至2019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設3個系;開設3個本科專業。

學科體系

● 學科概況
研發的新品種
截至2019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建有2個一級學科,1個湖北省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1個湖北省優勢學科,1個湖北省特色學科;擁有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生物學、生物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生物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輕工技術與工程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湖北省重點一級學科:生物學
湖北省優勢學科: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
湖北省特色學科:微生物學
● 學科評估
2016年,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生物學學科獲評為A;2020年學院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化學、微生物學6個領域進入ESI前1%。

師資隊伍

截至2019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有教職工141人,其中專任教師105人,包括教授58人,副教授38人,講師9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分子生物學(鄭用璉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張啟發(專職)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人):張啟發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張啟發
國家教學名師(1人):鄭用鏈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張啟發、張承才、熊立仲、何正國、吳昌銀、嚴建兵、羅傑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6人):何正國、嚴建兵、熊立仲、吳昌銀、羅傑、李一博
國家現代化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人):柳俊、何予卿
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張啟發、張承才、熊立仲
農業科技傑出人才(6人):邢永忠、孫明、熊立仲、何正國、嚴建兵、吳昌銀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嚴建兵、李一博、殷平、袁猛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4人):嚴建兵、歐陽亦聃、李一博、殷平
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6人):張啟發、孫明、何予卿、熊立仲、何正國、陳守文、邢永忠、陶美鳳、何璟、羅傑、吳昌銀、嚴建兵、胡紅紅、趙毓、陳玲玲、曾志雄
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2人):何正國、張紅雨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熊立仲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獲得者(6人):何正國、嚴建兵、吳昌銀、李一博、何璟、歐陽亦聃
湖北省教學名師(4人):趙斌、柳俊、孫明、姚家玲
楚天園丁獎獲得者(1人):姚家玲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擁有8個教研室,2個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雙萬”專業,2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湖北省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湖北省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了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主持人參與人時間/級別
1微生物學趙斌王莉等2014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生物信息學王石平袁猛2014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3細胞工程學柳俊齊迎春、李運廣、陳浩等2013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4分子生物學羅傑曲良煥2013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5植物學姚家玲魏星、曲良煥等2006省級精品課程
6微生物與人類的生活趙斌陳雯莉、王莉2014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7基因的奧秘鄭用鏈羅傑、曲良煥、練興明2012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國家級“雙萬”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物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學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湖北省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湖北省實習實訓基地:湖北省勁牌有限公司實習實訓基地
教研室:生物化學教研室、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微生物學教研室、細胞與發育生物學教研室、遺傳學教研室、發酵工程教研室、微生物工程教研室、植物學教研室
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
● 教學成果
出版教材
序號教材名稱主編參編人出版社/時間
1植物學實驗姚家玲魏星、龍鴻、馮燕妮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二版
2植物顯微技術李和平馮燕妮等科學出版社2009
3植物細胞工程柳俊謝從華、謝婷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二版
4細胞生物學實驗教程周竹青李運廣、謝婷婷等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5植物顯微圖解馮燕妮李和平等科學出版社2013
6獅山蘭芷姚家玲魏星、齊迎春、馮燕妮、李應祥等科學出版社2015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2個國家級、部省級研究中心;建有國家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基地、湖北省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基地;此外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2個,農業部創新團隊7個,科技部創新團隊1個,湖北省基金創新研究群體4個。
科研平台
序號平台類別平台名稱批准部門批准年月
1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部1992
2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部2003
3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微生物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1998
4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科技部2002
5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植物功能基因組科學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家外專局2008
6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作物遺傳改良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2009
7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基地中國科協2010
8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育部2013
9國家級生物學野外實習基地神農架生物學野外實習基地國家基金委2012
10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業部農業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武漢)農業部2011
11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業部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2011
12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業生物信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科技廳2013
13省部級中心(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農業部2000
14省部級中心(農業部)農業部微生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農業部1998
15省部級中心(湖北省)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2001
16省部級中心(湖北省)湖北省綠色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2008
17省部級中心(湖北省)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2007
創新群體(團隊)
類別名稱主持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張啟發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綠色超級稻生物學熊立仲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水稻產量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邢永忠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作物產量遺傳改良創新團隊邢永忠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微生物農藥資源開發和新品種創製創新團隊孫明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作物抗逆生物學創新團隊熊立仲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結核桿菌基因調控網路與藥物靶標研究創新團隊何正國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水稻發育生物學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吳昌銀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和分子育種創新團隊嚴建兵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基於基因網路的抗結核新葯靶標研究何正國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抗蟲水稻培育林擁軍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水稻產量遺傳改良團隊邢永忠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玉米種質資源創新和分子育種創新團隊嚴建兵

科研成就

2011到2015年,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共獲得15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包括2項國家級科研成果獎,4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湖北省科研成果獎;共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橫向課題等共510項,新增經費6.68億元,到賬經費5.07億元;發表SCI收錄論文678篇,最高影響因子達到39.08,影響因子大於9.0的48篇,平均影響因子4.035;獲得授權專利121項;在Science上發表學術論文1篇,在Nature系列子刊發表論文13篇,在Cell系列子刊發表論文2篇。
2007-2015年科研獲獎
獎勵名稱獲獎項目名稱完成人年度等級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水稻抗病和抗病相關基因的發掘、分離、功能分析和應用研究王石平、儲昭暉、張啟發、徐才國、李香花2007一等獎
湖北省技術發明獎馬鈴薯試管薯高效生產技術及脫毒種薯體系創新謝從華、柳俊、聶碧華、蔡興奎、宋波濤、田振東2007一等獎
湖北省科技進步發酵法消除豆粕中抗營養因子及其產品應用的研究梁運祥、葛向陽、胡詠梅、田煥章、王績、陳正軍、梅餘霞、吳曉峰2008三等獎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水稻產量和品質的遺傳基礎剖析及兩個數量性狀位點克隆邢永忠、張啟發、何予卿、范楚川、徐才國2011一等獎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生物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生物學與計算化學研究張紅雨、紀洪芳、申亮、陳玲玲、孔德信、馬彬廣2011二等獎
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正調控水稻種子大小、粒重和產量的GS5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何予卿、李一博、范楚川、邢永忠、張啟發2011
國家自然科學獎水稻質量抗性和數量抗性的基因基礎與調控機理王石平,儲昭暉,丁新華,張啟發,孫新立2013二等獎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水稻抗旱基因鑒定和功能分析熊立仲、胡紅紅、候昕、向勇、肖本澤2013一等獎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藍細菌藻膽色素熒光功能及其結構基礎研究趙開弘、周明、塗俊銘、陳思禮、伍賢軍2013二等獎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結核分枝桿菌細胞生長和耐葯調控網路研究何正國,郭曼曼,崔濤,王毅,楊敏,黃鳳,李雨慶,曾菊梅,李偉輝2013二等獎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技術發明獎玉米重要營養品質優良基因發掘與分子育種應用李建生,嚴建兵,楊小紅,陳紹江,張義榮,王國英2013一等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水稻抗旱基因資源挖掘和節水抗旱稻創製羅利軍 梅捍衛 熊立仲 余新橋 鍾楊 王一平2014二等獎
湖北省技術發明獎聚γ-谷氨酸發酵生產關鍵技術及農業應用陳守文、喻子牛、王昌軍、張似松、湯三洲、李俊輝2014一等獎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水稻大型突變體庫的創製及其在功能基因組中的應用吳昌銀、陳國興、張啟發、王石平、肖景華2014二等獎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結核分枝桿菌的基因網路與生長調控機制何正國、郭曼曼、王毅、李雨慶、黃鳳2014二等獎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經濟林木炭疽病生防菌劑關鍵技術與應用王義勛、趙秀雲、柳艷軍、曾祥福、洪承昊、袁知雄、趙小濤2014三等獎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水稻粒形等產量性狀的遺傳與分子生物學基礎張啟發、何予卿、邢永忠、餘四斌、李一博2015一等獎
第九屆大北農科技獎新型高效秸稈腐熱劑及秸稈生物肥料的研製與應用陳守文、冀志霞、秦興成、王金梅、徐迪紅、馬昕、陳建剛、楊歡2015創意獎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油料餅粕發酵酶解高效飼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鈕琰星、荀向陽、萬楚筠、吳曉峰、魏金濤、胡敏、金虎、張濤、李文林、廖媛媛2015二等獎

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丹麥、瑞典、澳大利亞、紐西蘭、以色列、韓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大學、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科研、人才交流與人才培養關係;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00餘所中國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與科研合作關係;學院每年選拔一批優秀本科生到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韓國東亞大學等開展聯合培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徽由學院中文簡稱首字母的變體,主體為一段DNA,代表生命科學。

精神文化

● 理念
“建設一流學科,培養一流博士”
● 學風
“文理交融、理農結合、知行一致、手腦並用”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學院黨委書記和希順
學院院長熊立仲
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小劍
學院副院長唐鐵軍、殷平、孫明、李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