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夫山
南極64座冰原島峰的總稱
格羅夫山是64座冰原島峰的總稱,總面積達3200平方公里,地處東南極內陸冰蓋伊麗莎白公主地腹地,位於中山站和DomeA之間。
1958年,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格羅夫(Grove)少校首次在那裡著陸,因此被澳大利亞南極地名委員會以他的姓氏命名。巧的是英文“Grove”的意思為小樹林,而從天上看去,這片3200平方公里的地區藍冰鋪蓋、冰山起伏、島峰凸現,彷彿一片森林,被喻為南極大陸最壯美的地方。正是在這片南極冰蓋的“森林”里,在錯落起伏的山峰群落中,隱藏著無數關於全球地質變遷、氣候變化、行星運行的遠古秘密。
格羅夫山地區的最高峰是梅森峰,梅森峰的高程為2365米,但出露冰面的高度僅有六七百米。天氣晴好時,梅森峰頂端常常層雲繚繞,宛若仙境面。
1998年12月,中國南極考察第15次隊的格羅夫山考察隊在藍冰區發現並回收了4塊隕石,這是我國開展南極考察15年來首次發現的隕石。這一發現,使中國終於進入開展南極隕石研究的先進國家的行列中,也預示格羅夫山區可能是南極又一個重要的隕石富集區。
格羅夫山島峰
格羅夫山
格羅夫山位置
1999年至2000年,中國第16次南極考察期間,10名隊員歷時58天,對格羅夫山地區的53座冰原島峰進行了地質、冰川、測繪等多學科考察,採集隕石28塊。
2002年至2003年,中國第19次南極考察期間,8名隊員歷時59天,在格羅夫山地區進行了隕石採集、地質調查、測繪和冰雪調查等多學科考察活動,共採集隕石4448塊,使中國的南極隕石擁有量一舉躍居世界第三。此外,考察隊員對格羅夫山地區進行了1比10萬全面遙感測圖,這是人類在南極格羅夫山地區首次進行的大範圍全面遙感測圖。
2005年至2006年,中國第22次南極考察期間,11名隊員歷時58天,在格羅夫山地區開展了隕石採集、冰川綜合環境演化、地質填圖、遙感測繪等科考活動,共採集隕石5354塊,總重量達62公斤,數量和重量均超過前三次中國考察隊所獲得的南極隕石的總和,進一步證實格羅夫山地區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隕石富集區。
2009年至2010年,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期間,10名隊員經過10天的艱難跋涉,於2009年12月27日順利抵達格羅夫山地區,執行冰蓋演化、地質調查、隕石採集、測繪、生態環境研究等9項科學考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