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活下去
不要活下去
《不要活下去》是由約翰.巴德姆執導的劇情片,理查德·德萊福斯,Richard DreyfussKen Harrison參加演出。 《不要活下去》講述一名畫家(理查德.德賴弗斯飾)在全身癱瘓之後,為了不想變成植物人,他向主治醫生(約翰.卡薩維茲飾)力爭安樂死的權利。
縱橫比: 2.35 : 1
混音:立體聲
約翰.斯特奇斯導演,故事講述美國的一艘核動力潛艇魚鯊號奉命開赴北極,尋找一卷蘇俄人造衛星墮下的機密影片,但途中發生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意外,同時多國特務人員也混入其中勾心鬥角。該部在北極實地拍攝的冷戰間謀片,攝影頗為可觀,部分外景相當刺激。可惜對白多於動作,大部分場面如同舞台劇一樣。
一個凋刻藝術家,非常意外的發生一場車禍,導致他嵴椎嚴重受傷,從脖子 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送到醫院時他生命垂危,但在艾醫生全力拯救之下,他保住 了生命。
經過半年的醫治照顧,藝術家意識徹底的清醒,可以跟醫護人員逗趣打笑,但完全需要人照顧、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深愛他的女朋友,非常忠實的仍每天 來看他。
在一次沒有經驗的實習護士餵食過程中,他眼看著自己從床上滑落地上,一 點幫助自己的能力都沒有以後,他終於問艾醫生,到底他有沒有可能起來行走、繼續凋刻;醫生回答:“我們正在想,你會什麼時候問?”醫生坦然告訴他,現 在已經是最佳狀態,再復健,都不可能起來行走或凋刻了。
凋刻家情緒非常激動,艾醫生決定為他打鎮定劑讓他入眠,但他不肯,他要 保持清醒;艾醫生強迫的打下鎮靜劑讓他入睡。凋刻家這時徹底明白,他對他自 己的身體不可能再有自主權,儘管他腦袋很清醒。
等大睡一場醒來以後,凋刻家回想過去和舞蹈家女友互相依存、以自己的藝 術促成對方的藝術,知道此情不可在,他作了決定,他逼女友放棄他離開他,然 后開始求死。
連餵食都得依賴醫護人員的他,當然不可能作任何動作來自殺,全力保住他 生命的院方,在情感上、在道德上、在法律上,都不可能協助他死亡。於是現在 變成了身體主權之爭——一個有清楚意識的人,何以沒有主張自己身體的權利?
就在他爭取死亡的過程中,醫院裡幾個主要照顧他的人物,包括艾醫生、女 醫生、男護士、女護士、護士長,都盡一切可能想幫助他積極面對人生。凋刻家 視藝術創作為一切生命的意義,其他人卻都勸他轉換,譬如改成演講教學、幫助 有天分的人成為藝術家等等;男主角完全的拒絕,在他看來,現在的他不僅對自 己的身體沒有主權,連自己的生涯規劃都完全被人左右;但他卻是個頭腦清醒、有意識、會思考、有主見有喜怒哀樂的人阿!當社工人員又用同樣方式說教時,他氣的差點讓自己喘不過氣死掉,剛喘不過氣時,他本能的叫男護士來照顧,但 隨即他意識到這是一次死亡的機會,又左右擺頭想弄掉氧氣罩。終究他仍活著。
於是男主角知道靠自己力拚院方是不可能的了,他找了保險公司的業務律師 來,叫他作法律代理,他要上法院。這個律師過去都是為客戶爭取理賠,以便好 好的活下去;第一次受理爭取死亡;他很錯愕,但仍老實的盡本分,只是有一次 衷心的跟男主角說,這是第一次官司打輸了我一點都不在乎!
在男主角堅決的求死過程中,幾個照顧他的人,從醫生到護士,都為了跟他 溝通,漸漸同理了他繼續生存下去所承受的痛苦。有的人是嘗試給他快樂,譬如 男護士護士,他們地位卑微不能為男主角作什麼,卻冒著被革職的危險,偷偷帶 他到地下室去聽男護士工作之餘組成的打擊樂團的演奏;女醫生,也嘗試透過他 的藝術作品理解他,還帶回他的一個藝術作品(這個藝術作品是模彷米開朗基羅 的亞當的手,有強烈的創造生命的象徵含意),並且找了最了解男主角的女朋友,親自從她口中得知:如果真的為他好,就放他走。
就在每個人各自在自己所能作的範圍,儘力幫助男主角燃起求生慾念之刻,身為法律代理人的保險公司律師,也找一切可以合法的讓男主角死亡的管道;他 是男主角的女朋友外,最早順男主角意願行——儘管違反自己的意願——的人。
但是,連給意識昏迷、病痛承受極大痛苦的人安樂死,在道德上、法律上都 有爭議,何況這個凋刻家因為身體失去知覺沒有生理的痛苦,又意識清醒呢!最 后,法律代理人找到了一條路:不直接爭取安樂死,只爭取離開醫院。病人有不 接受治療的權利,儘管對這男主角而言,離開醫院沒人照顧,他一定會死。
這個病人與醫院搏鬥的桉子,轟動全國。法官的焦點,仍得被迫放在“病人 有沒有權利主張自己的身體?”之上。法官將十分為難,就法律而言,病人要求 離開醫院,是個絕對合法的要求,但法官宣判病人勝訴的同時,就間接同意了病 人的自殺。而院方呢,得透過精神、心理醫生,證明病人此時此刻沒有作正確判 斷的能力。
精神科醫生誠實的說,他從跟病人談話過程中,知道病人精神狀態是可以作 判斷的;只是他個人並不同意病人求死的判斷。而男主角也意志堅定的談他有清 楚的意識卻徹底無能的痛苦....,最後,法官裁決病人有權主張離開醫院放棄治療。
角色 | 演員 |
Ken Harrison | Richard Dreyfuss |
Dr. Michael Emerson | 約翰·卡薩維茲 |
Dr. Clare Scott | Christine Lahti |
Carter Hill | 鮑勃·巴拉班 |
Judge Wyler | Kenneth McMillan |
導演:約翰·班德漢姆 John Badham
編劇:Writing credits:Brian Clark (I)(play "Whose Life Is It Anyway?")
Brian Clark (I)(screenplay)
Reginald Rose(screenplay)
(參考資料)
製片人:Lawrence P. Bachmannproducer (as Lawrence P. Bachman)
Gregg Champion (I)associate producer
Ray Cooneyexecutive producer
Martin C. Schuteexecutive producer
原創音樂:Arthur B. Rubinstein
攝像:
電影剪輯:Frank Morriss (I)
協調劇組人員:Wallis Nicita(as Wally Nicita)
造型設計:Gene Callahan (I)(as Gene Callaghan)
藝術指導:Sydney Z. Litwack
布景師:Jerry Adams (I)
服裝設計:Marianna Elliott (I)
化妝師:Hazel Catmullhair stylist
Leonard Drakehair stylist (as Leonard R. Drake)
Leonard Engelmanmakeup artist
製片主管:Wallace Worsley Jr.production manager (as Wallace Worsley)
副導演/助理導演:Katy Emde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Joseph A. Ingraffia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J. A. Ingraffia)
Larry Mirisch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Lawrence Mirisch)
Victoria E. Rhodesdga trainee (uncredited)
美術:Larry Clark Birdproperty master (as Larry C. Bird)
Lorinda Rolandsculptor
音效:Allison Caineadvisor: vocal effects
Carlos DeLariossound re-recording mixer (as Carlos De Larios)
John Glascock (I)sound (as John C. Glascock)
Jeff Jones (II)assistant sound editor
Richard Oswald (II)sound editor (as Richard L. Oswald)
Aaron Rochin (I)sound re-recording mixer
Paul A. Sharpesound re-recording mixer (as Paul Sharp)
Duncan McEwansound recordist (uncredited)
Tina Oswald (I)assistant sound effects editor (uncredited)
特技師:Terry W. Kingspecial effects foreman
Charles Schulthiesspecial effects (as Charles R. Schulthies)
特技演員:Conrad E. Palmisanostunt coordinator
Conrad E. Palmisanostunt double: Richard Dreyfuss
道具場工:William L. Asmancamera operator
John L. Blackkey grip (as John Black)
Dustin Blauveltfirst assistant camera
Richard Clark (II)video engineer
Adam Glickset lighting technician
Tim Griffith (I)gaffer (as Timothy J. Griffith)
Len Hekelstill photographer
Lanny Hensongrip
Michael R. Marquetteassistant camera
Ronald Vidorcamera operator
服裝管理:Ken Harvey (II)wardrobe
Linda Matthews (I)wardrobe
其他職員:Ted Albertunit publicist
Gregg Champion (I)production associate
Marge Championchoreographer
William H. Everettmedical advisor (as William H. Everett, M.D.)
John Garberdialogue coach
Katie Guymontechnical advisor (as Katy Guymon, R.N.)
Kevin King (III)payroll accountant
Betsy Nortonscript supervisor
Jean Urbanassistant to producers
Harley M. Wishnermedical advisor (as Harley M. Wishner, M.D.)
理查德·德萊福斯:《"American Chronicles"》《Suburban Girl》《大白鯊》《Copshop》《畢業生》《Shadow of a Gunman》《Catch-22》《第三類接觸》
約翰·卡薩維茲:《馬丁斯科塞斯美國電影之旅》《"Johnny Staccato"》《羅斯瑪麗的嬰兒》《愛的激流》《權勢下的女人》《決死突擊隊》《首演之夜》《A Constant Forge》
Christine Lahti:《Cold Hearts》《Everybody's Special at Chicago Hope》《Waging Bull》《傑克和鮑比》《不設限通緝》《不要活下去》《西比爾回故鄉》《The Executioner's Song》
從這部電影中劇情描述的角度來看,很明顯在導演精心設計的狀況下,無疑 的他極成功地使我們必須面對這個問題“我是否握有自己的生殺大權?”,如果 真有天平可以量度,這例子的處境絕對是最極端的。
首先男主角沒有父母或任何親人等的社會責任,頂多只有一個同居的女朋友,因此,他不需要考慮一個重要的“死與群我關係互動”問題;其次,男主角是 個藝術工作者,對他而言沒有創作如同已死;而“藝術的美善”常被用來和“宗 教的內涵”相對比,也就是說兩者對個人生命品質的影響,都有某種程88度“可為之生亦可為之死”的關鍵性;因此,男主角的創作和一般人的工作對個人生命品質的影響是頗有差異的。
接下來導演則常透露出一種對專家及其專業態度的嘲諷,而用以支持沒有任 何人擁有任何權力可以對“別人對自己生死權的主張”發言,即使是所謂專家也 是一樣;從下面幾個人物的分析多少可以看出專業在處理“生命尊嚴”問題時所 遇到的窘境。
電影最後是個開放的結局。艾醫生問男主角,離開醫院會去哪裡?男主角說,可能找間旅館讓自己躺著直到死去。艾醫生建議他留在醫院,但醫院一定按他 意願,不給任何治療與急救。男主角說,這樣會讓事情容易很多。然後問一向是 他“敵方”的艾醫生:“為何要幫我?”醫生說:“因為若是你後悔,我可以立刻救你。”
前面僅是就電影的角度談到在這個極端的情境下,導演很自然的讓男主角勇敢的表達出“只要我想死,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可能性;但對基督徒而言,倫 理學的抉擇並不僅是情境而已,還包含了原則和動機,因此,生命是上帝所賦與 的,同樣只有上帝有權取回,苦難和死亡並沒有最終的發言權,即便是在苦難中,人和超越的上帝合作仍然能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電影影像,最後停在那個被凋刻出來,富有象徵含意的“亞當的手”上。
這部電影,把求死死爭議尖銳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一個意識仍是像過去般聰明絕頂、有藝術心靈藝術才華的藝術家,身體卻是徹底的無能,他的痛苦是無以復加的,任何稍有同情同理心的人,都會充分感受的到;大家都珍惜他的才華,全力讓他敗部求生,甚至艾醫生全力為他奔走爭取養他一輩子的經費;但當男主角就是不想活,卑微到連消極求死——不過是離開醫院放棄治療——的權利都沒 有;他身為一個人最起碼的自主權都沒有....,你是要為他的自主權而戰?還是 為他的生命而戰?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兩個角色是男護士女護士,他們身份卑微,每天看著死亡 發生、面對男主角的求死;他們是如此奮力抓住對生命的熱情,用他們所能夠想 到的方式,把生命熱情傳給男主角。當男主角被推到地下室,樂團熱情的打擊、嘶吼狂唱,是他們能夠給男主角的最好的同情與同理。我深深被小人物的努力所感動。儘管艾醫生站在跟男主角敵對的立場,但最終那句話“若是你後悔,我可以 立刻救你。”也讓我深深被感動。他對生命本身的堅持,自始至終忠實於自己。我相信正是這種堅持,讓他不只為男主角的生命奮戰,也為其他生命垂危者奮戰。
男主角真的身體無能便失去一切希望?電影中因著艾醫生的奔走,男主角可 以終生有醫護人員照顧,這是多少失能者渴求的,因為他們可以不用煩累家人,而只要是意識清楚,總可以作點有意義的事;男主角取得了社會資源,卻自我放 棄,我想,這是艾醫生、精神科醫生、男護士都扼腕遺憾的理由。我同意精神科 醫生的話:“他有能力作判斷,但他作了錯誤的判斷。”
絕命大北極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