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 《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
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治力量,以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
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
西夏作戰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
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
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
荊公。卒謚文。
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求正所以經世務”,設置專局,使子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
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
老子注》若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