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王菩薩

《西遊記平話》中孫悟空佛位

大力王菩薩,是元朝時期的著作《西遊記平話》中的孫悟空的佛位。

元代《西遊記平話》這樣說:“玄奘法師往西天取經,路經此山,見此猴精壓在石縫,去其佛押出之,以為徒弟,賜法名吾空,改號為孫行者,與沙和尚及黑豬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師脫難,皆是孫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師到西天,受經三藏東還,法師證果‘梅檀佛如來’,孫行者證果‘大力王菩薩’。”

據《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稱,有一尊‘大力明王菩薩’,身穿虎皮衣,手持金剛棒,神通廣大,能降服龍王及一切魔王,並與須菩提尊者大有緣法。其形貌、本領、身份、故事、社會關係皆與孫悟空一般無二,而且孫悟空最初求道的老師就是須菩提祖師。

有關簡介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美猴王”。后歷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代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后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人將他奉為神明。
《西遊記》的起源來自元代的平話,其中《西遊記平話》中就這樣說:“玄奘法師往西天取經,路經此山,見此猴精壓在石縫,去其佛押出之,以為徒弟,賜法名吾空,改號為孫行者,與沙和尚及黑豬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師脫難,皆是孫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師到西天,受經三藏東還,法師證果‘梅檀佛如來’,孫行者證果‘大力王菩薩’。”
據《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稱,就有一尊‘大力明王菩薩’,身穿虎皮衣,手持金剛棒,神通廣大,能降服龍王及一切魔王,並與須菩提尊者大有緣法。其形貌、本領、身份、故事、社會關係皆與孫悟空一般無二,而且孫悟空最初求道的老師就是須菩提祖師。

有關說法


古典小說的寫作,有一種“草蛇灰線”之法,是將與故事情節相關的元素不時逗露,卻並不點明,直到情節正式展開之後,好學深思的讀者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前面一再暗示的是這麼回事!比如,《水滸傳》“宋江殺惜”是一個重要情節,其中,宋江行不離身的招文袋是個重要道具,裡面裝著暗通梁山的書信和黃金,是閻婆惜用來要挾宋江的關鍵證據。小說里的這段故事,反反覆複寫到這個招文袋,前後達十五次之多。據清代學者桂馥考證,佩劍所用玉璏俗稱“昭文帶”,是劍器之附屬,亦是殺機之樞紐。錢鍾書《讀小說偶憶》稱,小說寫招文袋,猶武松過景陽岡反覆寫哨棒暗示將要打虎,是作者一再暗示閻婆惜將被殺。
《西遊記》第四十四回,師徒四人將要行到車遲國,“忽聽得一聲吆喝,好便是千萬人吶喊之聲”。悟空前往偵查,看到被道士奴役的和尚們在往陡坡上拉磚瓦木石,“原來是一齊著力打號,齊喊‘大力王菩薩’,所以驚動唐僧”。和尚干苦力,發力時喊號子齊聲喊“大力王菩薩”倒也是題中之意。但讀者若以為僅是因為名號中有“大力”二字,適機出現在這段情節中而已,便是埋沒了作者“草蛇灰線”的苦心。
那麼“大力王菩薩”究竟是何尊神?據《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稱,有一尊“大力明王菩薩”,身穿虎皮衣,手持金剛棒,神通廣大,能降服龍王及一切魔王,並與須菩提尊者大有緣法。其形貌、本領、身份、故事、社會關係皆與悟空一般無二——悟空最初求道的老師就是須菩提祖師。《西遊記》最後,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
但成書年代更早的元代《西遊記平話》卻這樣說:“玄奘法師往西天取經,路經此山,見此猴精壓在石縫,去其佛押出之,以為徒弟,賜法名吾空,改號為孫行者,與沙和尚及黑豬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師脫難,皆是孫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師到西天,受經三藏東還,法師證果“梅檀佛如來”,孫行者證果‘大力王菩薩’。”可見,悟空原來的封號是“大力王菩薩”,並非是斗戰勝佛。
《西遊記》第四十四回中孫悟空救拔這群和尚,是把自己的毫毛嚼碎,讓他們捻在指甲里,握著拳頭叫一聲“齊天大聖”,他就現身護法。了解了大力王菩薩與悟空等同的身份之後,再例以“草蛇灰線”之法,讀者自然會明白,其實和尚們一開始喊“大力王菩薩”,就已然在召喚悟空了,所以悟空才會適時出現。更不要說和尚們曾夢到太白金星,告誡其等待齊天大聖來救護。筆者在前面的“西遊識微”系列文章中指出過,東方朔、太白金星和孫悟空在偷桃的故事上有傳承關係,這裡的太白金星、齊天大聖、大力王菩薩、孫悟空,萬變不離其宗,總是“草蛇灰線”之點顯、逗露。
細心的讀者還會發現,白龍馬因為“馱負聖僧來西”,“馱負聖經去東”,被佛祖封為“八部天龍馬”。加封完畢后,靈山群聖祈頌的最後一位是“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也就是白龍馬所加封的神職。八戒說:“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白龍馬載負十萬八千里之遙,所以能得封為廣力菩薩。廣力菩薩與大力王菩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那麼白龍馬為何又與悟空的前身有著相同的名號?
《西遊記》中的龍,多是懦弱無能之輩,被打被殺被欺被騎,與傳說中的神通廣大之龍頗不相符。何以為然?悟空自誇時說:“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倒海的神通: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管子·水地》描述龍的神通則說:“欲小則化如蠶蠋,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兩相對照便會發現,悟空無非是承襲了龍的神通,取代了龍的地位。從悟空奪取東海龍王的定海神珍鐵開始,西遊故事裡的龍便把自己的神力渡讓給了悟空,自身的力量因而削弱,轉而成為需要保護的對象。
另一方面,每當悟空不在的時候,小說便又回歸到龍活躍的節奏中來。比如,悟空被壓五行山期間,展開的是三藏出世和太宗還魂的情節,這兩段故事中,龍或龍王都是至關重要的人物。換言之,悟空不在期間,小說的主角回歸到龍。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驅趕,接踵其後的奎木狼故事裡,是白龍馬躍而對陣黃袍怪,承擔起了原屬於悟空的、保護唐僧的責任。
站在這個角度反觀“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的名號,便知這不僅是歷史名號的轉移,亦是白龍馬與孫悟空親密關係的“草蛇灰線”,更昭示著在歷史悠久的西遊故事系統中,龍與悟空原有著更為深厚、複雜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