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英文:Arab Socialist Renaissance Party;Ba‘th Party),即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簡稱復興黨,本是創建於敘利亞的一個社會主義政黨,該黨創始人是米歇爾·阿弗拉克和薩拉赫·丁·比塔爾。1953年由阿拉伯復興黨和阿拉伯社會黨合併而成。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巴沙爾·阿薩德
1961年阿拉伯社會黨退出之後,該黨仍保留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名稱,在一些阿拉伯國家設有地區領導機構。黨的宗旨是在阿拉伯世界實現“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
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原是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地區領導機構。1968年執政后,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於1969年初在巴格達單獨召開黨的第七次民族代表大會,自立黨的民族領導機構。當時該黨總書記是時任伊拉克總統的薩達姆·海珊。
其宗旨是在整個阿拉伯國家實現“統一、自由、社會主義”,宣揚阿拉伯的統一和阿拉伯的社會主義,通過統一與社會主義建設,重新煥發出阿拉伯國家的榮光。反對帝國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
近代以來,阿拉伯半島同其他亞非拉地區一樣,長期受西方殖民主義壓迫。19世紀初,在敘利亞出現了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潮,並逐步形成了以此為綱領的政治組織。1947年,阿拉伯復興黨由出生於敘利亞基督教徒之家的米歇爾·阿弗拉克創立,1953年與社會黨合併后改稱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意識形態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該黨要求進行社會與經濟改革,以求達到社會公正,特別是針對社會下層人民的公正待遇。第二,該黨希望能夠通過阿拉伯國家政治聯合的方式,達到更廣泛的所謂泛阿拉伯主義聯盟的目的。第三,該黨強調伊斯蘭與阿拉伯主義的獨特聯繫。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1969年伊拉克複興社會黨在巴格達單獨召開黨的第七次民族代表大會,自立阿拉伯民族領導機構,與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分裂。
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后,隨即解散了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從而結束了近35年的控制。
敘利亞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既不過分親西方,也不與蘇聯維持過為親密的聯繫。其民族革命色彩仍舊比較濃重,具有強烈的反殖民、反帝國主義意識形態、以及民族建國的意願。這一意識形態基礎體現在戰略目標上,便是意圖武力解決以色列建國,並將阿拉伯半島從西方殖民帝國主義影響下解放出來。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領導下的敘利亞強調各宗教宗派之間的寬容與宗教自由。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1963年初,復興社會黨相繼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取得政權。1966年2月,復興社會黨領導人之一薩拉赫·賈迪德在敘利亞奪取政權並掌握該黨民族領導機構的權力;同年9月在大馬士革召開的第九次民族代表大會上將阿弗拉克等元老排除於領導之外。伊拉克的復興社會黨人不承認大馬士革的民族領導總部,於1969年在伊拉克另設民族領導機構,阿弗拉克任總書記。從此該黨正式分裂為總部分別設在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的兩個民族領導機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都是執政黨。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原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薩達姆
1961年阿拉伯社會黨退出,名稱未變。總部設在大馬士革,在一些阿拉伯國家建立了地區機構。領導機構分民族領導機構和地區領導機構。民族領導機構設在大馬士革,稱該黨總部;設在各阿拉伯國家的分支機構是地區領導機構。1963年初,復興社會黨相繼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取得政權。
1966年2月,復興社會黨領導人之一的薩拉赫·賈迪德在敘利亞奪取政權並掌握該黨民族領導機構的權力;同年9月在大馬士革召開的第九次民族代表大會上將阿弗拉克等元老排除於領導之外。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敘利亞執政,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上台後一直執政至2003年。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其發動了旨在推翻其政權的戰爭,史稱“伊拉克戰爭”或“第二次海灣戰爭”,4月15日,美軍宣布主要戰事結束,伊拉克複興黨被佔領當局宣布為非法組織,受到取締。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黨旗
阿弗拉克1933年留學歸國。1935年前後,他從傳統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學說中以及法國安德烈·紀德和羅曼·羅蘭等人作品中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中汲取營養,用以觀察和研究敘利亞和阿拉伯民族所面臨的問題,並通過參加實際政治鬥爭開始建構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張。自1936年起,阿弗拉克和另一位運動領導人薩拉赫·比塔爾(SalahBitar)撰寫文章,抨擊法國委任當局和民族聯盟政府。1941年初,阿弗拉克和比塔爾開始以“阿拉伯復興運動”的名義從事具有政黨性質的政治活動。1943年7月,阿弗拉克在競選聲明中第一次將他領導的“阿拉伯復興運動”稱作“黨”,並提出黨的口號是“統一的阿拉伯民族,具有不朽的使命”。1944年,阿弗拉克發表題為《我們對共產主義理論的立場》的文章,綜述了多年來對阿拉伯共產主義運動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阿弗拉克在此文中首次提出“阿拉伯社會主義”的概念。這一情況說明,阿弗拉克已受到自20世紀初以來在阿拉伯地區開始傳播的、到40年代特別是二次大戰期間廣泛盛行的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
40年代,阿拉伯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使敘利亞以及阿拉伯各國人民對西方世界深惡痛絕;原社會主義蘇聯不僅獲得了勝利,而且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氣象,因此一些具有民族主義思想的進步知識界人士開始思考社會主義的理論與主張,以此作為借鑒。1946年,阿弗拉克發表另一篇重要文章《阿拉伯社會主義的概貌》。這篇文章反映出阿拉伯復興社會主義思潮的一些基本理念,並為此前阿拉伯復興運動的政治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該文強調,阿拉伯社會主義是阿拉伯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結合,是從阿拉伯人生活環境和特殊條件出發,為解決阿拉伯民族面臨的問題服務的。在阿弗拉克不斷深入研究阿拉伯社會主義並使之創新和完善的同時,阿拉伯復興運動繼續參與國內政治實踐活動,並向著完整的政黨方向邁進。1945年5月,阿弗拉克用阿拉伯復興黨的名義號召敘利亞人民進行徹底擺脫法國殖民主義控制的“國民聖戰”。同年7月,阿弗拉克和比塔爾等人以阿拉伯復興黨名義向政府申請合法地位,並發表名為《阿拉伯復興運動原則》的文件,稱“阿拉伯復興黨是一個革命的、社會主義的、民族主義的、人民大眾的政治團體”。1946年《阿拉伯社會主義的概貌》一文發表后,復興黨阿拉伯社會主義(又稱阿拉伯復興社會主義)的理論思想體系漸趨完整。1947年4月4日至6日,阿拉伯復興黨在大馬士革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阿弗拉克為主席,比塔爾為總書記,正式宣告阿拉伯復興黨成立。會議通過的黨綱強調,阿拉伯復興黨正在領導“一個爭取阿拉伯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的人民民族革命運動”。至此,復興黨完整的阿拉伯復興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式建立起來,始於30年代中期的“阿拉伯復興運動”正式以政黨組織的形式登上歷史舞台。
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巴沙爾
在1943年至1945年間,為了抵製法國佔領敘利亞和黎巴嫩,把阿拉伯復興運動發展成為一個政黨變成了一項日趨緊迫的要求。該運動最初吸引了一些學生、教師和知識分子,而後又開始吸收文職官員、職員和工人。復興運動思想的傳播範圍超出了大馬士革,擴展到敘利亞其它主要城市,並受到共產黨的堅決抵制。共產黨把阿拉伯復興運動看成是共產主義思想傳播的危險障礙。復興運動吸引了學生、教師、中產階級商人和技術工人等階層的人民,而共產黨認為這些人是他們的天然盟友。因此阿拉伯復興運動的追隨者經常受到騷擾、盤查和迫害。他們決定把對抗公開化。
1945年7月,阿拉伯復興運動高級指揮部——其成員為米歇爾·阿弗拉克、薩拉赫·比塔爾和邁扎特·比塔爾——向內政部提交了一份請求,要求准許成立復興黨。他們還在請求報告後面附上了復興黨的一系列原則。1947年4月14日復興黨在大馬士革召開了成立會議,會議通過了黨章和黨的組織原則。米歇爾·阿弗拉克成為黨的領袖。
創立之初,復興黨持溫和的民族主義觀點。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戰敗,復興黨的力量和信念得以加強。1953年,它與1950年成立的敘利亞社會黨合併,稱為“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該黨的綱領是追求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創建初期的主要成員是一些具有極端阿拉伯民族主義傾向的中產階級人士和知識分子。這個黨在中東許多國家都設有支部,並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50年代初期復興黨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在它尚未建黨、還是一種社會運動時便傳入了伊拉克。復興黨正式成立后不久,復興黨伊拉克分部隨之成立。薩達姆的一位遠房叔父貝克爾還是該黨首腦,不過當時尚處於秘密鬥爭狀態。1953年,復興黨開始公開活動。
1956年11月至1957年初,伊拉克人民聲援埃及反對英、法、以色列三國侵略的運動遭到努里·賽義德政府的鎮壓,很快便發展為全國規模的反政府鬥爭。1957年2月,在伊拉克共產黨和民族民主黨的倡導、推動下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伊拉克共產黨、獨立黨、民族民主黨和庫爾德斯坦民主黨等五個政黨以及一些民族獨立主義者聯合結成“伊拉克民族統一陣線”。1957年3月9日,“民族統一陣線”發表聲明,提出推翻努里·賽義德內閣,解散議會;退出巴格達條約組織,反對帝國主義各種形式的干涉,奉行獨立的阿拉伯政策,首先是積極中立政策;給人民以集會、結社、出版、組織政黨的自由;取消非常法、釋放政治犯等愛國進步主張。“民族統一陣線”成立后,積極組織、領導了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如1957年4月至5月反對努里·賽義德政府接受美國指使中東國家反共的“艾森豪威爾主義”的鬥爭,以及1958年2月反對伊拉克、約旦為對抗埃及、敘利亞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而結成“阿拉伯聯邦”的鬥爭。
埃及7·23革命成功后,伊拉克愛國軍官學習埃及的經驗,在一位參加過1948年巴勒斯坦戰爭的工程兵少校里法特的倡議下,於7·23革命后數周,即1952年9月就開始秘密籌劃創建以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為模式的伊拉克“自由軍官組織”,以便積蓄革命力量,聯合全國人民和各愛國黨派,以武力消滅君主制度,實現政治、社會改革。
里法特首先在工程兵等兵種中發展了自由軍官組織的第一批成員。1952年至1956年間,伊拉克軍內先後出現了幾個自由軍官組織,其中包括陸軍第三師第十九步兵旅旅長卡塞姆准將在曼蘇爾創建的自由軍官組織,第二十步兵旅三營營長阿里夫上校也是該組織的成員之一。由於各組織都還處在秘密發展階段,隨時面臨著被破壞的危險,所以彼此間沒有聯繫。
1956年10月,英、法、以三國侵略埃及失敗以後,伊拉克的自由軍官們決心加快行動步伐。年底,里法特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在巴格達成立伊拉克自由軍官最高委員會,委員會由八人組成。1957年春,當他們得知卡塞姆領導的組織時,就與之合併,並增選卡賽姆為最高委員會成員。不久,卡塞姆當選為最高委員會主席。1958年春,經卡塞姆推薦,阿里夫參加了最高委員會。這時,最高委員會成員增至15人,各地自由軍官總數發展到200人左右。
在最高委員會制定出革命的目標和原則中,有關國內方面的內容包括:推翻帝制,建立在議會民主基礎上的共和制;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給農民;實現經濟、社會、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改革,消滅貧困、愚昧和落後;伊拉克一切財富包括石油在內的權利收歸伊拉克人民所有;退出英鎊區,使國家的經濟、金融從帝國主義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有關民族方面的為:實現伊拉克全國統一和各民族團結,承認庫爾德等少數民族權利;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團結,和其它阿拉伯國家一起以人力、物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逐步實現阿拉伯統一;奉行積極中立的不結盟政策。在對外政策和國際關係方面則主張:在不損害國家、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確定伊拉克與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關係;廢除所有損害伊拉克主權的軍事協議,清除外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退出《巴格達條約》;退出伊約聯邦。最高委員會還制訂出具體的革命行動步驟。
為了儘早實現革命的願望,在1958年7月14日以前,自由軍官組織曾多次制定起義計劃。1956年11月,卡塞姆率部隊從約旦回伊拉克時,曾計劃乘費薩爾二世、阿卜杜·伊拉和努里·賽義德到車站迎接之機起義。結果因準備不充分,努里·賽義德也未去車站而作罷。隨後,自由軍官組織多次制定行動計劃,但都因情況臨時有變或自由軍官組織內部意見不一致而未實施。
原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阿薩德
阿弗拉克和比塔爾從巴黎回到大馬士革以後,到中學和大學任教。他們定期為共產黨人的一家周刊撰稿,進行反對法國“委任統治”的宣傳。阿弗拉克因此在1939年被當局逮捕,他和比塔爾都因為反對“傾向於帝國主義”的教學制度和計劃而被敘利亞的教育部長罰過款。1942年10月,他們辭去教師職務,全力以赴投身政治運動。與此同時,阿弗拉克和比塔爾創立了敘利亞委員會,支持伊拉克的拉希德·阿里政權。這個委員會就是復興黨的先驅組織。
阿弗拉克和比塔爾於1943年、1947年和1949年三次競選敘利亞議會議員,但是沒有成功。此後,阿弗拉克發誓不再競選議員,而比塔爾於1954年競選議員成功,成了大馬士革的代表,後來曾幾次擔任部長職務。從40年代到50年代,他是復興黨的某士和實際組織者。
復興黨的政治主張是推翻西方的統治,統一阿拉伯民族,並實行“社會主義”改革,其綱領集中在三個口號上:“統一、自由、社會主義”。它是一個泛阿拉伯主義政黨,其早期成員大多是出身於貧窮階層的學生、教師、律師、醫生和知識分子。1943年7月,大約有10位復興黨人發表了一個聲明,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標誌著復興黨的正式成立。復興黨發展很快,1944年,該黨與另一位泛阿拉伯主義者、中學教師扎基。阿蘇齊於1939年創立的阿拉伯復興黨“合二為一”。1947年4月,兩黨聯合召開第一次復興黨代表大會,確立了以阿弗拉克為首的5人領導小組,黨員人數從幾百人迅速增長到4500人。
1952年又與泛阿拉伯主義議員阿克拉姆。胡拉尼於1950年創立的阿拉伯社會黨合併,正式取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復興黨已發展成為敘利亞的一個龐大的黨組織。
復興黨的組織結構非常獨特,其基本單位是小組,由4到7人組成,設小組長一名。各小組的組長再組成小組,這樣層層向上延伸,直到最高領導。整個系統分成五級,最上一級叫民族領導機構(相當於其他黨派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也就是“小組長”叫“阿米德”。其下分“自然黨員”、“選舉黨員”、“主要黨員”和“一般黨員”。各級的權力、責任不一樣。“阿米德”在早期權力很大,全權任免一切領導職務,並決定“自然黨員”以外所有級別黨員的入黨問題。這種體制的結構基本上是縱向的,每個黨員只與本組成員發生橫向聯繫,小組之間不發生聯繫。這是為適應秘密鬥爭的需要建立的。
復興黨給自己規定的活動空間是整個阿拉伯世界,這其中是不分國家的,因此它在創建過程中即向敘利亞以外地區擴散,建立各地支部——稱地區領導機構,其中,包括伊拉克。
伊拉克是泛阿拉伯主義思想活躍的國家,復興黨因此很快在這裡紮下了根。40年代末,復興黨小冊子大量流入伊拉克,在知識分子圈內流傳並向社會擴散,一批教師、學生、軍官、工人認同了它的主張,成為它的同仁。1953年,他們出版發行了伊拉克第一份宣傳復興黨主張的報紙《新阿拉伯》,后易名為《社會主義者》。1954年,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成立,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標誌著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正式建立。
伊拉克複興黨的政治綱領很明確,即推翻親西方的、保守的費薩爾王朝,建立復興黨領導的民族政權,實行“社會主義改革”,領導和推動阿拉伯民族的聯合與統一。建立之初,它的規模並不大,到1956年時,還僅有300名黨員,但活動能量很大。它積極參加了50年代發生的一系列反西方反政府鬥爭,表現突出。“巴格達條約”組織籌建期間,復興黨黨員深入各大學、工廠,散發抗議聲明,政府對其鎮壓,反使其名聲大躁。1955年,它加入由共產黨等幾個反對黨組成的聯合陣線,很快以其敢作敢為的鬥爭風格和獨特的組織動員能力,成為陣線中僅次於共產黨的第二大力量。1957年春,全國大選時,聯合陣線決定消極抵制。不參加不支持選舉,復興黨卻自行其事,以更激烈的方式反對選舉。燒毀投票箱。7月間的卡賽姆政變,復興黨也助了一臂之力。復興黨的這些活動,不僅為社會變革和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且藉此擴大了自己的影響,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民眾了解和支持。它自己也積累了鬥爭經驗,從共產黨等黨派那裡學到了不少管理組織、動員群眾、開展鬥爭的有效方法,羽翼漸豐。而且,就在1957年變革的風潮之中,一名來自北方提克里特縣的青年學生薩達姆·海珊加入了這個黨,若干年後的歷史發展證明,這件事對伊拉克複興黨的壯大乃至整個國家的變革,都是具有決定性意義。
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巴沙爾
敘、埃合併后,納賽爾發布命令,解散敘利亞的所有政黨。同年,復興黨在黎巴嫩受挫。1959年伊拉克複興黨也受到政府鎮壓。復興黨在敘、伊、黎等地相繼受挫使黨的組織一片混亂。同年8月底,復興黨非常代表大會在貝魯特召開。大會雖然決定採取重整黨的隊伍等措施,但並未平息黨內對納賽爾的不滿情緒。1961年9月,敘利亞軍人集團發動政變,宣布中止與埃及的合併。10月,部分黨派及穆斯林兄弟會發表聲明,支持政變軍人的行動。但以阿弗拉克等人為首的部分復興黨領導成員對上述聲明表示異議,復興黨的一些派別組織不同意阿弗拉克等人的看法,復興黨內部分歧逐步公開化。1962年5月,復興黨在霍姆斯召開“民族五大”時,胡拉尼及其支持者拒絕與會,復興黨發生嚴重分裂。而此前,堅持反對脫離“阿聯”的親納賽爾分子薩米·蘇凡(SamiSufan)及其支持者已經脫離復興黨另組納賽爾主義組織——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
原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阿薩德
1967年“六五”戰爭后,新復興黨人內部逐漸產生了以賈迪德為首的激進派和以阿薩德為首的務實軍人派的兩個派別,並在對內對外政策主張等方面發生嚴重分歧,甚至出現了以民族領導機構和以地區領導機構為背景的兩個權力中心的局面。1970年11月13日,阿薩德發動“糾正運動”,奪取政權,成立臨時地區領導機構,並自任總書記。1971年5月,召開“地區五大”,產生正式的地區領導機構,阿薩德當選為總書記。8月,“民族十一大”上阿薩德當選為民族領導總書記,直至2000年6月去世為止。與此同時,阿薩德領導復興黨在此前一黨執政黨政合一體制初步形成的基礎上,重構了國家政治體制。首先,於1971年2月宣布建立人民議會,並通過修改1969年臨時憲法,將總理內閣制改變為總統共和制,3月阿薩德當選總統。其次,1972年3月,宣布建立復興黨領導下的“全國進步陣線”,將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阿拉伯社會主義運動、敘利亞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統一運動等組織納入到國家體制之內。第三,1973年1~3月制訂並通過敘利亞永久憲法,在憲法中正式確認復興黨是“社會和國家的領導黨”,強調敘利亞是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至此,敘利亞成為復興黨領導下的一黨執政多黨合作的總統共和制國家。自此之後,復興黨一直處於國家的執政黨地位。
但是應當指出的是,自阿薩德擔任黨的最高領導人後,他又集國家元首——總統、全國進步陣線主席和軍隊最高統帥於一身。由於他個人極強的領導能力和極大的個人魅力,致使阿薩德的個人影響力和地位不斷上升,而黨的影響力則相應減弱。復興黨儘管有嚴密的組織系統,有成熟的思想體系,也是國家的最高決策機構,但隨著阿薩德本人影響力不斷上升,阿薩德成為黨、政、軍以及對外對內各項政策的最終決策人;他個人的決策往往成為黨、政、軍以及國家立法機構——人民議會和統一戰線組織“全國進步陣線”的決策。這就使得復興黨作為一個執政黨的整體地位不及阿薩德個人的影響力,進而使他成為一個權力高度集中於一身的鐵腕人物。
原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薩達姆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說,布希政府最初支持“去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化”運動,但在伊拉克安全局勢持續惡化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又制定了以拉攏安撫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成員為核心的新戰略,並自2007年初開始督促伊拉克儘快通過《正義和有責任法案》。
法新社說,這一法案去年沒有如美國所願獲得通過,主要原因是什葉派阿拉伯政黨要求法案中加入對薩達姆政權受害人提供賠償的條款。通過的法案包括了類似內容,規定所有受害者都可向一個特別法庭申請經濟賠償,並強調薩達姆政權安全機構成員應受懲罰。
庫爾德政黨議員先是強調曾與薩達姆政權合作或為薩達姆政權安全機構工作的庫爾德人有權恢復在庫爾德自治區政府的工作,但又舉手支持所有薩達姆政權安全機構成員必須退休的條款。對此,屬於遜尼派阿拉伯人政黨的議長馬哈茂德·馬什哈達尼問道:“你們的驢子比我們的驢子更好么?”
庫爾德人將當年與薩達姆合作、2003年後被庫爾德官員赦免的庫爾德人稱為“驢子”。
原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總書記薩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