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
多災多難的國家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العربيّةالسّوريّة;英語:TheSyrianArabRepublic;法語:LaRépubliquearabesyrienne),簡稱敘利亞,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國土總面積(包括戈蘭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馬士革。
敘利亞在公元前3000年時就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公元前8世紀起,先後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歐洲十字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6年4月17日獲得獨立。1963年起由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至今。從2011年年初開始,爆發了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曠日持久的衝突。
敘利亞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中心位置,經濟來源主要是農業、石油、加工業和旅遊業,石油正面臨枯竭的境況,人口增長過快,失業率在逐步增高。
2019年1月1日,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發布公告,再次提醒中國公民近期謹慎前往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暫勿前往敘其他地區。
2020年8月30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簽署法令,批准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新內閣由總理海珊·阿爾努斯和29名部長組成,原內閣有13名部長留任,其中包括國防部長阿里·阿卜杜拉·阿尤布、外交部長瓦利德·穆阿利姆、內政部長穆罕默德·哈立德·拉赫蒙等。
敘利亞古遺跡
敘利亞古代城市遺址
公元前第2千紀末葉,敘利亞進入鐵器時代。當時居住在地中海東岸中部一帶的一支迦南人,即腓尼基人,他們發展航海貿易,促進了地中海沿岸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創造了有22個輔音字母的腓尼基文字,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偉大貢獻。
公元前第2千紀到前第1千紀中葉,第三支遷入敘利亞的塞姆人為阿拉米人。他們建築的哈馬和大馬士革等城市和使用的阿拉米文字,是敘利亞文化的寶貴遺產。
敘利亞歷史遺跡
公元前64年,羅馬并吞敘利亞。在羅馬統治時期,敘利亞曾出現帕爾米拉人建立的阿拉伯國家。公元2世紀至公元3世紀,帕爾米拉人在東西方貿易中起了活躍的中介作用。272年,帕爾米拉為東羅馬帝國所滅。
661年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奪取政權,稱一世,定都大馬士革,建立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661~750)。其統治時期敘利亞的封建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各種文化源流開始匯合。阿拔斯王朝時期(750~1258),儘管帝國中心已轉移到巴格達,但敘利亞在創造輝煌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方面,仍然佔有重要地位。
9世紀下半葉,阿拔斯朝衰微。此後,土倫王朝、伊赫什德王朝、哈姆丹王朝、法蒂瑪王朝、塞爾柱帝國、十字軍、贊吉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60)、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和伊兒汗王朝先後侵佔或統治敘利亞。
1516年,敘利亞被納入曾一度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版圖,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政府對敘利亞人民政治上專橫壓迫,經濟上無情掠奪,文化上實行愚民政策。18世紀后,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外國資本大量侵入敘利亞。18世紀末葉,法國資本在敘利亞各大城市佔絕對優勢。外國資本的侵入,促使敘利亞在19世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1831至1840年,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的藩屬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佔領敘利亞長達10年之久。
19世紀下半葉,敘利亞的民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領導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復興運動在敘利亞和黎巴嫩蓬勃發展。代表人物有布斯塔尼、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等。文化復興運動激發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意識,為阿拉伯的民族解放運動鋪平了道路。一些秘密的民族主義組織相繼建立,如“青年阿拉伯協會”和“盟約社”。大馬士革成為阿拉伯民族運動的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敘利亞人民蒙受更加深重的災難。奧斯曼帝國軍事當局強迫敘利亞人民充當炮灰,殘酷鎮壓愛國分子。1916年6月,麥加的謝里夫海珊舉行反土起義,海珊的第三子費薩爾率軍由阿拉伯半島北上,與英軍協同作戰,大批敘利亞人參加了戰鬥。1918年10月費薩爾攻佔敘利亞,在大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結束了奧斯曼帝國在敘利亞長達300多年的封建軍事統治。此後,黎巴嫩和敘利亞沿海地帶由法國控制,從亞喀巴到阿勒頗的敘利亞內地由費薩爾的軍隊控制。
費薩爾
1920年3月,第2次敘利亞國民大會宣布敘利亞獨立,立費薩爾為國王。4月,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召開聖雷莫會議,決定敘利亞和黎巴嫩由法國委任統治。7月14日,法軍司令H.-J.-E.古羅向費薩爾發出最後通牒,限期無條件接受法國的委任統治。接著,法軍便向大馬士革推進。敘利亞軍民在麥塞隆與法軍激戰。25日法軍進入大馬士革,廢黜費薩爾,敘利亞和黎巴嫩落入法國之手。
為了分割反法力量,法國殖民當局把敘利亞、黎巴嫩分為幾個各自為政的獨立區。法國高級專員主宰一切,地方政權完全掌握在高級專員代表和親法分子手裡。殖民當局挑起宗教、民族糾紛,取締政黨,嚴厲鎮壓愛國者,同時強迫敘利亞人學法語,有些地區禁止學阿拉伯語。法國資本控制敘利亞的國民經濟命脈,榨取大量利潤,導致生產衰退,民生凋敝。敘利亞人民與法國殖民者展開了英勇鬥爭,各地武裝起義不斷。特別是1925~1927年阿特拉什和阿卜杜·拉赫曼·沙赫班德爾領導的全國大起義,給予法國統治者沉重打擊(見敘利亞起義)。為了緩和敘利亞人民的反法鬥爭,法國統治者多次玩弄承認敘利亞獨立、實施憲法、建立自治政府等欺騙伎倆,如1936年簽定的“法敘條約”。
1939年法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緊張局勢,廢除憲法,恢復了對敘利亞的軍事統治。1940年,法國維希政府投降,敘利亞和黎巴嫩受德國控制。1941年6~7月,英軍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的軍隊進入敘利亞和黎巴嫩,趕走了德國法西斯勢力。9月,法軍總司令G.卡特魯宣布敘利亞獨立。
1943年7月,敘利亞恢復憲法,舉行議會選舉,成立了自己的政府。1946年4月17日,英、法軍隊被迫全部撤出敘利亞。敘利亞把這一天定為獨立日和國慶日。
敘利亞獨立后,面臨複雜的國內局勢和帝國主義侵略的威脅,執政的地主資產階級政治聯盟民族集團軟弱無力。第一次中東戰爭后,國內政局更加動蕩。僅1949~1951年,敘利亞就發生了得到美、英支持的4次軍事政變,1954年2月,靠政變奪取政權的施捨克利被軍隊推翻。接著,全國舉行議會選舉,民族民主力量在選舉中居於優勢,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取得很大勝利,並參加了以庫阿特利為總統的聯合政府。
哈菲茲·阿薩德
1958年2月,敘利亞與埃及合併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布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成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1963年3月8日,復興社會黨發動政變成功,執政至今。1967年6月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敘利亞的戈蘭高地。1970年11月13日,哈菲茲·阿薩德發動“糾正運動”,改組復興社會黨的地區領導和政府,自任總理。次年,當選為總統。阿薩德執政以來,國民經濟,尤其是作為敘利亞經濟主幹的農業有較大發展。20世紀後期,敘利亞由於國防開支擴大、農業歉收等原因,經濟發展緩慢。
2000年6月10日阿薩德去世。阿次子巴沙爾·阿薩德於同年7月10日繼任總統。
從2011年年初開始,爆發了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曠日持久的衝突。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隨後不滿總統巴沙爾的原政府軍官兵開始攜帶輕武器離隊,成立“自由軍”,調轉槍口與政府軍作戰。隨著衝突的愈演愈烈,大量遜尼派官兵選擇叛變,僅2012年3月幾天時間裡就有多名將軍及上校加入自由軍並進入土耳其境內,一年內自由軍人數已發展到約5萬人。
極端武裝分子包括伊斯蘭國(ISIS)和基地組織隨後介入,教派之間的衝突越發明朗。2012年6月26日,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宣布敘利亞進入戰爭狀態。2012年9月起,大量的敘利亞人民為躲避戰爭變成了國際難民。
2011年~2015年,敘利亞因這場血腥衝突而四分五裂。大約20萬敘利亞人死於這場內戰,國內近一半平民流離失所。衛星照片顯示,2011年敘利亞內戰后,敘境內夜光減少83%。
2016年12月16日,俄羅斯國防部正式向媒體宣布,敘利亞政府軍已完全解放敘第二大城市阿勒頗東部地區。
2017年11月8日,德國波恩舉行的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敘利亞代表宣布將儘快簽署加入《巴黎協定》並履行承諾,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對其履行承諾予以支持。
2017年12月,上合組織秘書長拉希德·阿利莫夫在莫斯科的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學術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敘利亞申請加入上合組織。
2019年10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對敘利亞成立憲法委員會表示歡迎,支持聯合國於10月30日前在日內瓦召集敘利亞憲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敘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總面積為185180平方公里(含戈蘭高地)。
敘利亞政區地圖
敘利亞領土大部分是西北向東南傾斜的高原。全國可分為四個地帶:西部山地和位於兩座山脈之間的山間縱谷,包括海拔2841米的全國最高峰、位於西南部的謝赫山。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平原,有長183公里的海岸線,是全國少數比較青綠的地方。東部內陸的高原。東南敘利亞沙漠。
阿勒頗
敘利亞沿海和北部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南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旱,降水量稀少;草原和荒漠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
敘利亞東部的幼發拉底河是全國最重要的河流,它貫穿東部國境,然後經伊拉克注入波斯灣。幼發拉底河流域的15個國家被譽為是“文明的搖籃”。西部縱谷有阿西河經土耳其傾注入地中海。
敘利亞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磷酸鹽、天然氣、岩鹽、瀝青、磷灰石,銅、鐵等。已探明石油儲量25億桶,石油及其產品基本自給,並部分出口。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6500億立方米,磷酸鹽儲量6.5億噸,岩鹽儲量5500萬噸。
截至2014年,敘利亞全國共劃分為14個一級行政區,即13省和大馬士革市。
大馬士革省,RifDimashq | 阿勒頗省,Halab | 霍姆斯省,Homs,1961年分阿勒頗省置 |
代爾祖爾省,DayrazZawr | 哈馬省,Hamâ;h | 德拉省,Dar'â,1967年阿以戰爭後部分地區以色列佔領 |
拉塔基亞省,Lattakia | 哈塞克省,AlHasakah | 庫奈特拉省,AlQunaytirah,1967年分大馬士革省置,1967年阿以戰爭后以色列佔領部分地區 |
蘇韋達省,AsSuwaydâ | 伊德利卜省,Idlib | 塔爾圖斯省,Tartû;s,1972年分拉塔基亞省置 |
拉卡省,ArRaqqah | 大馬士革市,Madî;natDimashq |
大馬士革
位於國家西南部的首都大馬士革與及北部的阿勒頗和霍姆斯都是敘利亞的重要城市。其他主要城市都位於海岸。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TheSyrianArabRepublic),簡稱敘利亞。
敘利亞國徽
敘利亞國徽是一隻昂首展翅的阿拉伯雄鷹,胸前一枚盾徽,繪著國旗的圖案:紅、白、黑三色豎條,中央兩顆綠色五角星。國徽基部是兩穗象徵農業的稻穀。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莊嚴的國名:“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領土的守衛者》(阿拉伯語:حُمَاةَالدِّيَار),是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的國歌,採用於1936年。詞作者哈里爾·貝伊,曲作者穆罕默德·弗萊菲。
2019年,敘利亞人口1707萬。其中阿拉伯人佔80%以上,還有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等。
1973年3月12日通過的現行憲法宣告了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穆斯林法律為綱,實行計劃經濟。
敘利亞實行總統制,議會行使立法權。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領導政府。
敘利亞政府
議會全稱“敘利亞人民議會”,是敘利亞立法機關,享有立法權。其職能是:提名共和國總統人選;通過法律;討論內閣政策;通過國家總預算和發展計劃;批准有關國家安全的國際條約和協定;決定大赦;接受和批准議員的辭呈,撤銷對內閣成員的信任。人民議會於1971年2月21日成立。2016年4月,敘舉行第十一屆人民議會選舉,復興黨領導的“全國進步陣線”贏得全部250個議席中的200席。6月,議會舉行首次例會,哈蒂婭·阿巴斯(HadiyaKhalafAbbas,女)當選議長,2017年7月議會通過議案罷免哈蒂婭。2017年9月,哈穆德·薩巴格(HammoudehSabbagh)當選議長。
根據敘憲法,敘利亞總統和部長會議行使行政權。議會根據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地區領導的提議提出總統候選人,然後用全民秘密投票的方式選舉總統。總統的任期是七年。總統的職權是:任命一名或幾名副總統並確定他們的職權;任命部長會議主席和副主席、部長和副部長、以及接受他們的辭職或解除他們的職務;與部長會議協商制訂過國家的總政策,並監督其執行;公布得到議會贊同的法律;根據現行法律公布法令和指令;在人議會同意后宣布戰事,實行總動員和締結和約;宣布和撤銷非常狀態;派遣駐外國使節,接受外國使節的國書;根據憲法批准或廢除條約和國際協定;宣布赦罪和恢複名譽;授予勳章。總統可用一個有充分理由的決定解散議會,同時新的議會必須在議會解散后九十天內舉行;不能根據同一理由再次解散議會。總統可以把與國家最高利益有關的重要問題付諸全民投票,公民投票的結果自總統公布之日起生效。
敘利亞政府成員
本屆政府於2016年7月3日成立,2017年3月和2018年1月兩次改組,有32名閣員,包括總理伊馬德·哈米斯(ImadKhamis),副總理兼外交與僑民部長瓦立德·穆阿利姆(WalidAl-Moualem),國防部長阿里·艾尤布(AliAyoub)等。
2020年8月30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簽署法令,批准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新內閣由總理海珊·阿爾努斯和29名部長組成,原內閣有13名部長留任,其中包括國防部長阿里·阿卜杜拉·阿尤布、外交部長瓦利德·穆阿利姆、內政部長穆罕默德·哈立德·拉赫蒙等。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自1963年以來一直為敘執政黨,領導統一戰線組織全國進步陣線。參加全國進步陣線的黨派共5個。2011年8月,敘頒布新的“政黨法”和“選舉法”,允許實行多黨制。2012年5月,7個新組建的反對黨參加了新議會選舉。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黨,簡稱復興黨。成立於1947年4月,為泛阿拉伯民族主義政黨。黨綱確定該黨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其任務是復興阿拉伯民族,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社會主義祖國。對外主張反帝、反殖、反猶太復國主義,遵循不結盟政策。對內實行國有化和土地改革等政策和措施。自1963年以來一直為敘執政黨。總書記巴沙爾·阿薩德。
●全國進步陣線:1972年3月成立,是復興黨為團結其它政黨而組成的統一戰線組織。巴沙爾總統兼任陣線中央領導機構主席。參加該陣線的政黨除復興黨之外,參加該陣線的還有9個黨派:
①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簡稱“阿社盟”,1964年成立,原是埃及“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在敘分支。總書記薩夫旺·古德西。
②社會主義統一分子運動:是阿社盟中分裂出來的一個組織。總書記法伊茲·伊斯梅爾。
③阿拉伯社會主義者運動:成立於1950年,1953年與復興黨合併,1961年又從復興黨中分裂出來。總書記阿卜杜拉·加尼·卡努特。
④敘利亞共產黨:1924年11月成立。前身是敘利亞和黎巴嫩共產黨,1958年1月分別成立黎共和敘共。1954年以後,參加敘國內反帝民族力量組成的民族民主陣線。21世紀初,敘有兩個共產黨組織,即: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和敘利亞共產黨(巴格達什派),均為參政黨。現任敘共(費派)總書記尤素夫·費薩爾,敘共(巴派)總書記瓦薩勒·法勒哈·巴格達什。
⑤民主社會主義統一分子黨:1974年10月10日成立。是由社會主義統一分子黨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的一個納賽爾主義政黨。1989年2月加入全國進步陣線。總書記艾哈邁德·埃斯阿德。
⑥民族誓言黨(NationalVowParty)、⑦統一敘利亞共產黨(UnitedCommunistPartyofSyria)、
⑧阿拉伯民主聯盟黨(ArabDemocraticUnionistParty)、⑨敘利亞社會民族黨(夏姆領導機構)(SyrianSocialNationalistParty)。
敘利亞全國設高等憲法法院,各省、市、縣設初級法院和調解法庭。現任高等憲法法院院長為阿德南·扎里格(AdnanZreeq)。
巴沙爾·阿薩德
副總統法魯克·沙雷,1938年生於德拉省。1962年畢業於大馬士革大學。1963-1976年在敘航空公司工作。1977年任敘駐義大利大使。1980年1月任外交事務國務部長。1984年3月任外交部長。2006年2月至今,任副總統。
總理:海珊·阿爾努斯。2020年8月30日,出任敘總理。
公投現場
該草案由巴沙爾指派的29人委員會起草。根據草案內容,國家政治制度以多元化為原則,改一黨製為多黨制;年滿23歲、有寫和讀的能力的敘利亞公民均有選舉權。通過投票實施政權民主,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7年,只能連任一屆。按此規定,巴沙爾的任期將到2014年結束。
2019年8月26日,埃及、阿聯酋、伊拉克、黎巴嫩、突尼西亞、蘇丹、阿爾及利亞以及巴林同意敘利亞重回阿拉伯聯盟。
世界各組織對敘利亞人均GDP的不同數據 | |||
---|---|---|---|
來源 | 年份 | 世界排名 | 人均GDP(美元) |
世界銀行 | 2009 | 97 | 4737 |
美國中央情報局 | 2010 | 123 | 4800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2010 | 113 | 5126 |
敘利亞主要經濟數據如下(因敘局勢動蕩,數據主要綜合往年和最新經濟形勢估算得出):
國內生產總值:240億美元(2019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2019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70美元(2019年)。
貨幣名稱:敘利亞鎊(SyrianPounds)。
官方匯率:1美元≈515敘利亞鎊(2020年9月)。
失業率:78%(2019年)。
通脹率:83%(2019年)。
外匯儲備:接近於零(2019年)。
敘利亞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位置,是阿拉伯世界的五個糧食出口國之一。農業耕種面積為473.6萬公頃,農業人口440萬人。耕地大都憑藉灌溉,出產小麥、大麥、棉花、葡萄、油橄欖、無花果以及梨、李等水果。出口棉花與小麥、大麥。
敘利亞工業基礎薄弱,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現代工業只有幾十年歷史。現有工業分為採掘工業、加工工業和水電工業。採掘工業有石油、天然氣、磷酸鹽、大理石等。加工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煙草等。敘利亞又是伊拉克基爾庫克油田出海油管的過境地。
敘利亞風景
敘利亞貨幣
匯率(2013年10月08日):1敘利亞磅=0.0446人民幣,1敘利亞磅=0.0073美元,1敘利亞磅=0.7071日元。
敘利亞政府規定:國家對所有的銀行、保險公司和對外貿易進行監督。2001年2月,敘利亞人民議會通過關於允許設立私人銀行的證券交易市場法案。
• 敘利亞中央銀行
• 敘利亞商業銀行
敘利亞國語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少數敘利亞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
敘利亞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其中,伊斯蘭教遜尼派佔80%(約佔全國人口的68%),什葉派佔20%,在什葉派中阿拉維派佔75%(約佔全國人口的11.5%)。
敘利亞文學家阿多尼斯
1920年,法國對敘利亞實行委任統治。1921至1945年間,人民舉行多次武裝起義,這對敘利亞現代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詩人舍菲格·傑卜里(1898~)在《黃鶯之歌》一詩中,用象徵手法表現了殖民主義對人民自由的壓制。海魯丁·齊拉克利(1893~)的《我的祖國》等詩,猛烈抨擊殖民主義者的暴行。麥爾德姆·貝克(1895~)在《盟約和鄰居》中,揭露殖民主義宰割弱小民族的命運。詩人巴德維·傑拜勒(1904~)等也寫了大量詩篇,聲援民族鬥爭。詩人歐麥爾·艾布·雷沙等則用象徵和寓意手法抒發對祖國、民族的憂慮和關切。
這一時期著名作家邁阿魯夫·艾納烏特(1892~1948)的小說《歐麥爾·本·海塔卜》(1936)、歐麥爾·艾布·雷沙的詩劇《濟·卡爾戰役》(1936)等歷史題材的作品和赫利勒·欣達維(1906~)取材於希臘神話的戲劇《盜火者》,歌頌了阿拉伯民族光榮的歷史和反抗異族的傳統。有些作家則描寫社會現實生活,如蘇卜希·艾布·厄尼邁的小說《夜晚之歌》,阿里·海勒吉的《春與秋》(1931),穆罕默德·奈賈爾的《大馬士革宮廷》(1937)等,它們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民族鬥爭和婚姻愛情方面的問題,但大多帶有傷感情調。
30年代在小說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是福阿德·薩伊卜(1910~1970),他的短篇小說《機器的葬禮》(1932)表現先進的技術在農村引起的反響和矛盾;短篇小說《傷痕史》反映了農民自發反抗奧斯曼統治的鬥爭,藝術上富有特色,被認為是敘利亞現代小說的起點。舍基卜·賈比里(1912~)的長篇小說《貪婪》(1937)、《捉弄人的命運》(1939)描寫西方文化侵入后敘利亞社會中的變化,反映了青年的生活、理想和內心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1年,一批作家成立敘利亞作家聯合會,他們反對“為藝術而藝術”,提出“藝術為人民、為生活、為社會服務”的口號,對敘利亞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54年,哈納·米奈發表長篇小說《藍燈》,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敘利亞人民的生活和反抗法國殖民主義者的鬥爭,是敘利亞現代文學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50年代和60年代是敘利亞文學創作的繁榮時期,大量表現民族解放鬥爭是一個突出特點。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有女作家艾勒法特·伊德利比(1912~)的短篇小說集《敘利亞故事》(1954)《別了,大馬士革》(1963),阿卜杜·塞拉姆·歐傑利(1917~)的短篇小說集《背叛者》(1960),阿卜杜·拉赫曼·巴沙的短篇小說集《英雄的土地》,穆拉德·西巴伊的短篇小說集《最初的火星》(1962),扎卡里亞·塔米爾的短篇小說集《白驥的嘶鳴》(1959),塞拉邁·奧貝德的長篇小說《艾布·薩比爾》等。這期間也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會問題,如海德爾·海德爾的短篇小說《豹》,描寫農村的階級矛盾和農民的自發鬥爭;喬治·薩利姆的短篇小說集《窮人們》,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貧窮和苦難;哈尼·拉希卜的長篇小說《失敗者》,表現一群大學生所經歷的曲折的生活道路;法兌勒·西巴伊的長篇小說《憂盡歡來》(1963),暴露了社會的黑暗勢力,歌頌了勞動和鬥爭。其他還有賽義德·胡拉尼的短篇小說集《又一個嚴冬季節》、綏德基·伊斯梅爾的長篇小說《叛逆者》(1965)等。反映巴勒斯坦問題的作品也佔有重要位置,如白迪阿·哈吉的短篇小說集《憂傷的土地》(1961),法里斯·澤爾祖爾的短篇小說集《直到最後一滴血》(1961)等。
敘利亞
30年間,現實主義是敘利亞文學的主流,但也有許多作家採用存在主義等方法表現這期間阿拉伯和中東劇烈動蕩引起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以及人的苦悶和追求,如喬治·薩利姆的長篇小說《在流放地》(1962),穆塔爾·塞法迪的長篇小說《命運的一代》(1960)《職業革命家》(1962)等。
20世紀70年代,敘利亞重要作家和作品有哈納·米奈的長篇小說《陰雲天的太陽》《錨》《余影》,扎卡里亞·塔米爾的短篇小說集《悶雷》,艾勒法特·伊德利比的長篇小說《不流淚的人》等。
敘利亞美食
敘利亞節日表 | |||
---|---|---|---|
節日 | 日期 | 節日 | 日期 |
新年 | 1月1日 | 革命日 | 3月8日 |
穆罕默德升天日 | 3月16日 | 希臘東正教節 | 4月8日-11日 |
全國烈士節 | 5月5日 | 開齋節 | 5月18日 |
獻祭節 | 7月25日 | 建軍節 | 8月1日 |
伊斯蘭教新年 | 8月14日 | 敘、埃、利三國聯合日 | 9月1日 |
十月戰爭開戰日 | 10月6日 | 穆罕默德誕辰日(聖紀節) | 10月23日 |
國慶節 | 4月17日 |
禮儀
敘利亞
在敘利亞人中有見面握手、擁抱和親臉的習俗。同事和朋友間一般見面用握手表示歡迎。親朋好友在久別重逢或出遠門時,便會熱烈擁抱並吻腮三下(僅限於同性別之間,男的為左、右、左;女的為右、左、右。如關係密切的還會在吻腮的同時嘴裡發出咂咂的聲響)。對外賓,第一次見面,一般用握手表示歡迎。如系第二次見面,則熱烈擁抱並親臉,一般親兩次,先左後右,如兩人友情很深則為三次(左、右、左)。男、女間用握手表示歡迎。
稱呼
敘利亞人平時以先生、女士、小姐相稱。關係較好、熟識的一般相互稱對方別名,如使用“艾布某某”即“某某之父”作為別稱。婦女們則在名字前面加上“西蒂”,即“某某夫人”或“某某太太”之意。
商務禮俗
敘利亞服飾
相親習俗
敘利亞民族
宗教習俗
敘利亞伊斯蘭教在封齋期間的一個月,即希吉拉歷的9月,俗稱“齋月”,又稱“菜麥丹”。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安拉在穆罕默德40歲時的希吉拉歷9月,把《古蘭經》經文傳授於他,所以此月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吉祥、最神聖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穆斯林就於此月進行封齋,白天不進食,工作時間亦相應縮短,即使遇有外交禮節性宴請,也必須在日落之後才能舉行。由於公曆與希吉拉歷每年有11天之差,所以每年的齋月時間並不固定。
禁忌
敘利亞服飾
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軍事統帥機關是武裝力量總司令部,下轄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國防部是政府中的一個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主管軍隊的行政、訓練和軍工生產等項工作。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總參謀部在總司令部和國防部領導下,平時主要負責陸軍工作,臨戰或戰時則根據總司令的命令協調陸、海、空三軍的作戰行動。敘軍政治局負責全軍政治宣傳工作,受總司令部和敘復興黨總部領導。總統通過國防部、總參謀部和三軍司令部對全軍實施領導和指揮。
總統兼武裝力量總司令阿薩德大將(2000年7月上任)。國防部長和武裝力量副總司令法赫德·賈西姆·弗拉傑。總參謀長-阿里·阿卜杜拉·艾尤卜。
截至2014年,敘利亞現役部隊有31.6萬人。
• 陸軍21.5萬人
敘利亞軍事
• 海軍約6000人
潛艇:蘇制“R”級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3艘(均已無作戰能力)。
護衛艦:“別佳級”2級3艘。
海岸巡邏艇:18艘。掃雷艦:5艘。兩棲艦艇:3艘中型登陸艦。後勤支援艦:4艘,其中2艘支援艦、1艘訓練艦、1艘水文測量船。
海軍航空兵:反潛直升機24架,其中米14型20架、卡25型4架。
• 空軍約4萬人
固定翼飛機589架,武裝直升機87架(部分可能為儲備)。
戰鬥/強擊機;9個中隊154架飛機,其中蘇-22型90架、米格-23BN型44架、蘇-24型20架、米格29型42架。
戰鬥機:17個中隊310架,其中米格-21型170架、米格-23型90架、米格-25型30架、米格-29型42架。
偵察機:14架,其中米格-25R型6架、米格-21H/J型8架。
運輸機:安-26型5架,“隼”20型2架,“伊爾”-76型4架,雅克-40型7架,“隼”900型1架,圖-134型6架,米-2型直升機10架,米-8/-17型100架。
武裝直升機:87架,其中米-24型48架、SA-342L型39架。教練機:137架,其中L-39型80架、MBB-223型20架、米格-21U型20架、米格-23UM型6架、米格-25U型5架、“馬沙克”式6架。
反艦導彈:AT-2、AS-7、AS-12型、寶石型及“霍特”式導彈若干枚。
空空導彈:AA-2“環礁”式、AA-6“毒辣”式、AA-7“尖頂”式、AA-8“蚜蟲”式、AA-10“楊樹”式、AA-11“射手”、AA-12“蝰蛇”若干。
●防空部隊
敘利亞防空部隊約有5.5萬人。編有25個防空旅(約150個地空導彈火力單元,包括600部SA-2/-3型、200部SA-6型地空導彈,400門ZSU-23-4高炮),2個地空導彈團(每團2個營,每營2個導彈火力單元,共48部SA-5型、60部SA-8型地空導彈,SA-10型地空導彈48部)。
敘利亞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連接各城鎮,並可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約旦和黎巴嫩。截至2014年,公路總長45860公里,連接各城鎮,並可通往土耳其、伊拉克、約旦和黎巴嫩。
截至2014年,敘利亞鐵路總長2798公里。
截至2014年,敘利亞主要有拉塔基亞港和塔爾圖斯港兩個港口。
截至2014年,敘利亞除大馬士革國際機場外,還有6個省級地方機場。敘局勢動蕩后,受美西方和阿盟制裁及軍事衝突影響,敘對外航線銳減。
敘利亞普及小學義務教育,學制6年。初中基本上實行義務教育制。高等院校有大馬士革大學、阿勒頗大學、十月大學和復興大學。
敘利亞公立醫院基本實行福利醫療制度,象徵性地收取治療費用,但醫療條件有限,藥費需病人自理。私立醫院設施齊全,條件較好,但費用較高。大多數敘利亞平民到國家公立醫院救治。21世紀初,敘全國共有各類醫療中心1060處,醫院77家,病床18395張。醫生19678人(平均747人/醫生),牙醫9764人(平均1489人/醫生),產科醫生6672人,護士29500人。1998年人均壽命為68.5歲。
敘利亞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物價國家,社會福利也是比較完善的。農民只需要繳納少量的水電費和稅款。由於敘利亞認為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敘利亞時事新聞
2001年9月,巴沙爾總統頒布第50號總統令,宣布實施新的新聞出版法,以取代1949年頒布的舊法。新法規定,出版業許可證發放須由新聞部長提議,總理批准。阿拉伯敘利亞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簡稱敘通社。有大馬士革廣播電台和敘利亞電視台。
2017年4月4日,親反對派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稱當天早上在伊德利卜南部,敘利亞政府空軍或者俄羅斯空軍實施空襲,並使用了化學武器造成了至少58人死亡,其中11人為兒童。
收治此次空襲受害者的醫院在下午遭到了空襲,死傷情況不詳。俄羅斯否認實施了襲擊。法國已經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此次襲擊。
聖伯多祿是早期基督教領袖人物之一、耶穌十二門徒之首,也是基督教加特利派(天主教)的創始人和首任教宗〔約30年~約67年〕。十二宗徒安德烈(聖安德魯)的哥哥。 | 聖伯多祿 |
盧奇安,古希臘諷刺散文作家。無神論者。又譯琉善。出生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境內的薩莫薩塔城。他的父親是一個貧苦的手工業者。他年輕時曾被送去學習雕刻,後來致力於研究演說術,曾在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等地周遊和講學。在演說術方面取得相當的成就之後,他對這種職業感到失望,轉而研究哲學。約公元165年以後,他在雅典居住過一段時間,晚年移居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曾任本城的法官,卒年不早於公元180年。相傳他的作品多達84篇,其中《盧奇奧斯》等近10篇,一般認為是偽托。 | 盧奇安作品 |
烏爾比安(DomitiusUlpianus,?~228),出生於敘利亞,是古羅馬帝國五大法學家中最後的一位。他的著作是查士丁尼《法學彙編》的主要來源,構成了該彙編近1/3的內容。在法學理論方面,他在歷史上第一次區分了公法和私法。 | 烏爾比安 |
聶斯脫里(約活躍於428~451年)為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極力主張安提阿學派的基督論。聶斯脫里的名字所代表的是一種基督教教派,相信基督有兩個位格,一個是人,一個是神,並存於成為肉身的基督內。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說”,認為聖母瑪利亞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受予耶穌的神性,因此反對將她作為神祇膜拜。 | 聶斯脫里 |
米歇爾·阿弗拉克(阿拉伯語:ميشيلعفلق,1910年-1989年6月23日)是一位敘利亞哲學家、社會學家和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他的理論對復興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政治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被部分復興社會主義者視為復興社會主義學說的首要創始人。他生前出版了一些著作,主要有《為了復興》、《唯一的歸宿之戰》和《反對扭曲阿拉伯革命運動的鬥爭》等。 | 米歇爾·阿弗拉克 |
2020年9月7日,英國路透社援引聯合國官員和醫務人員的話稱,超過200名聯合國工作人員在敘利亞感染新冠肺炎,聯合國此前曾擴大應急救助計劃,以防止新冠病毒進一步傳播。聯合國駐敘利亞協調員、人道主義協調員伊姆蘭·麗扎9月1日曾致信聯合國各機構負責人,表示聯合國在保障患者獲得醫療設施的工作已接近尾聲。聯合國駐敘利亞最高官員則在信中寫道:“據報告,聯合國工作人員中有200多例確診感染病例,其中一些人已經住院,3人進行醫療撤離。”
麗扎表示,距離上次彙報情況過去了兩個月的時間,敘利亞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激增了10倍。根據敘利亞衛生部數據,自2020年3月23日報告首例病例以來,敘利亞已有3171例病例,累計134人死亡。駐大馬士革的醫務人員和救援人員對官方數字錶示懷疑。
敘利亞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悠久古老的歷史與文明,以及極富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所有這一切都給這個國家創造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阿拉伯古書曾經寫道:“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馬士革與之齊名”。
敘利亞旅遊資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自然景觀、人文及歷史遺跡、傳統及民俗文化。
名單 | 簡介 | 圖片 |
阿勒頗城堡 | 阿勒頗城堡位於敘利亞西北部,是中東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過去它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通向地中海的交通要站,16世紀時又成為東西貿易往來的必經要地。傳說古時候,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曾來到阿勒頗,他把自己奶牛上擠出的牛奶,分發給當地的窮人。直至如今,阿勒頗的阿拉伯語稱呼仍為Habab,就是“牛奶”的意思。 | 阿勒頗城堡 |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是敘利亞境內“絲綢之路”上的著名古城。稱為敘利亞沙漠的新娘。挺拔的神廟、氣派的凱旋門、兩側高聳的石柱、精工細作的雕刻、美輪美奐的壁畫,加上金色陽光的渲染,彷彿在提醒著人們它昔日的輝煌。 |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
拉塔基亞 | 拉塔基亞 是敘利亞西北部城市,拉塔基亞省省會。位於納哈爾·耶爾·科比爾河的沖積平原上,市區人口約21.4萬,曾為阿拉伯人、十字軍、奧斯曼統治。 | 拉塔基亞 |
截至2008年,敘利亞共有5處世界遺產,如下:
2008年敘利亞5處世界遺產 | |||
---|---|---|---|
序號 | 名稱 | 類型 | 所在地 |
1 | 阿勒頗古城 | 文化遺產 | 阿勒頗省 |
2 | 十字軍堡壘和喀拉特薩拉赫丁城堡 | 文化遺產 | 霍姆斯省 |
3 | 巴爾米拉考古遺址 | 文化遺產 | 霍姆斯省 |
4 | 大馬士革古城 | 文化遺產 | 大馬士革 |
5 | 布斯拉古城 | 文化遺產 | 大馬士革省 |
敘利亞對外奉行不結盟、反帝、反殖、反對種族主義政策,實行多方位外交政策,主張阿拉伯國家聯合自強,以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為基礎建立國際新秩序,積極支持和參加不結盟運動。是阿拉伯國家聯盟、阿拉伯議會聯盟和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2011年11月27日歐盟公布對敘利亞進行新的制裁,12月2日美國政府正式表態支持,制裁對象包括敘金融和能源企業等。預計制裁措施將會影響到敘利亞金融、銀行及能源企業,同時也會對巴沙爾的政府機構產生影響。
1956年8月1日,敘利亞與中國建交。2004年6月,巴沙爾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總體來說敘利亞與中國關係十分友好,敘利亞的阿拉伯人對中國人也是十分友善。
中敘兩國政府高度重視開展雙邊經貿合作。2017年,中敘雙邊貿易額為11.04億美元。
1944年,敘利亞與前蘇聯建交。冷戰期間,奉行親蘇政策,1980年簽署敘蘇“友好合作條約”,建立盟友關係。蘇聯解體后,敘承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並表示敘將在互相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同這些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敘俄關係日益發展。2010年5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敘。2011年敘局勢動蕩后,俄在政治上予敘支持,多次否決安理會涉敘決議草案。
1948年,敘利亞與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戰爭中首次發生正面衝突。1967年,“六·五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敘利亞的戈蘭高地。1973年,“十月戰爭”中,敘利亞和埃及並肩作戰,一度重創以色列軍隊,奪回部分戈蘭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復失。1981年12月14日,以色列議會通過在戈蘭高地實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企圖以法律形式吞併戈蘭高地。以色列的這一做法遭到敘利亞和其它阿拉伯國家的堅決反對。此後,敘利亞為收回戈蘭高地與以色列進行了長期艱難曲折的談判,雖然取得一些進展,卻未能達成書面協議。2003年伊拉克戰爭后,敘、以兩國領導人相繼表達復談的願望,然而雙方的立場依然相距甚遠。儘管敘、以和談的道路坎坷而漫長,但卻是改善兩國關係、緩和地區形勢的正確途徑。
2021年2月15日,據敘利亞國家通訊社的報道稱,敘利亞防空部隊在大馬士革上空攔截了以色列導彈,將大部分導彈擊落。
敘利亞與黎巴嫩在法國委任統治時期曾是同一個國家。黎巴嫩獨立后,敘利亞未予承認,敘黎仍保持“特殊關係”。1976年5月以後,敘軍(最初約2.8萬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懾部隊”的名義駐紮在黎。1991年5月,敘黎簽署“兄弟關係合作與協調條約”和“安全與防務條約”。2004年9月2日,美、法等國推動安理會通過1559號決議,要求敘駐黎部隊全部撤離,2005年4月,宣布撤回其駐黎全部軍隊、安全人員和軍事裝備。4月26日,最後一批駐黎巴嫩的約250名敘利亞士兵從位於黎東部貝卡谷地的里亞克空軍基地撤回敘利亞,這標誌著敘利亞結束了在黎巴嫩長達29年的駐軍。
2008年7月12日和8月13日,黎總統蘇萊曼和敘總統巴沙爾在巴黎和大馬士革兩次會晤,雙方宣布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0月15日,敘黎外長簽署建交公報,兩國正式建交。2011年敘局勢動蕩后,黎政府主張維護敘主權、獨立和統一,反對外部干涉,對敘局勢採取“不捲入”政策,對多份阿盟涉敘決議持保留意見。
2010年2月25日,敘利亞外長穆阿利姆和伊朗外長穆塔基在大馬士革簽署了兩國互免簽證協議。自協議生效之日起,敘伊兩國將互免外交、公務和因私等護照的簽證。
2012年6月22日,敘利亞擊落一架土耳其RF-4(F4“幻影”)軍用戰鬥機,這架飛機最終落入了地中海,敘利亞危機成為了地區性危機。事件發生之後,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Erdoğan)宣布這是一次敵對行動,並宣布土耳其認為敘利亞對其構成了威脅。土耳其警告道,將會打擊任何從敘利亞向其邊境接近的軍事力量。6月22日,土耳其引用聯合國憲章第4條,即如果成員國認為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那麼允許成員與盟國磋商。2012年6月26日北約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北約盟國對土耳其表示聲援。2012年10月13日,敘利亞外交部表示,大馬士革準備與土耳其建立直接對話,以緩解兩國間緊張關係。
1946年,敘利亞同美國建交。1967年“六·五”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敘宣布同美國斷交。1974年6月兩國復交。2004年5月,美國開始實施對敘經濟和外交制裁法案。2005年2月,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害,美國推動安理會通過一系列決議,要求敘全面配合哈案國際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敘美關係緊張。美國將敘列入支持恐怖主義活動國家的黑名單。奧巴馬政府上台後,曾尋求改善美敘關係。2010年2月,美副國務卿伯恩斯訪敘。同月,美重新向敘派遣大使。2011年敘局勢動蕩后,美關閉駐敘使館,驅逐敘駐美外交官,要求敘總統巴沙爾必須下台,對敘實施嚴厲單邊制裁,力推敘向“民主國家”過渡。
2021年5月6日,美國政府方面稱,決定把對敘利亞的制裁再延長一年。對於美國持續的制裁、以及美軍等在敘利亞境內活動,俄羅斯方面予以譴責。
1990年海灣戰爭中,敘利亞應沙特等國的要求向海灣派遣軍隊。戰後,敘積極參與海灣戰後安全安排,與海灣國家關係改善。1991年3月,敘利亞、埃及和海灣阿拉伯六國外長在大馬士革召開會議,會議發表了《大馬士革》宣言。2011年敘局勢動蕩后,沙特、卡達等海灣國家要求巴沙爾總統下台,宣布召回駐敘大使,並驅逐敘駐本國外交官,對敘實施制裁,向敘反對派提供財政、軍事等全方位援助。